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單元2 秦漢帝國的興衰 一、秦代的政治措施 二、漢代的政治演變 三、秦漢的對外發展 四、漢代的文化成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單元2 秦漢帝國的興衰 一、秦代的政治措施 二、漢代的政治演變 三、秦漢的對外發展 四、漢代的文化成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單元2 秦漢帝國的興衰 一、秦代的政治措施 二、漢代的政治演變 三、秦漢的對外發展 四、漢代的文化成就

2 一、秦代的政治措施 (一)廢封建、設郡縣 原因 周代封建,後來演變 為戰亂不休的局面。 實行
採納李斯建議,施行 郡縣制度,地方首長 由中央派任,百姓向 政府繳稅服役。 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 體制,國家對人民的 控制力更加直接。 影響

3 (二)車同軌、書同文 各國的文字、制度都不盡相同。 原因: 統一貨幣、度量衡標準、馬車的軌距以及書寫的文字等。 實行:
半兩錢 統一貨幣、度量衡標準、馬車的軌距以及書寫的文字等。 實行: 小篆體 強化中央的控制力,奠定日後文化發展的基礎。 影響:

4 (三)修馳道、築長城 原因: 防備地方叛亂與匈奴的入侵。 實行: 1.馳道是以首都咸陽為中心修 建的寬闊道路。軍隊可藉 由馳道迅速行軍。
1.馳道是以首都咸陽為中心修 建的寬闊道路。軍隊可藉 由馳道迅速行軍。 2.秦代長城是將燕、趙、秦三 國原有長城加以連接而成。 影響: 強化國家的控制力與邊防安全,但耗費大量民力,引起不滿。

5 (四) 秦的滅亡原因: 焚書坑儒:焚毀民間典籍、 坑殺批評的儒生方士。 濫用民力:屢興大規模工程 ,民眾不堪其擾。
嚴刑峻法:法令嚴苛,引起 民眾反感。 宦官亂政:趙高專政,國政紊亂。

6 二、漢代的政治演變 (一)漢初的政治 1.背景:秦末戰亂數年,造成經濟 蕭條、人口銳減。 2.政治措施:
1.背景:秦末戰亂數年,造成經濟 蕭條、人口銳減。 2.政治措施: (1)內政方面:減輕稅賦,減少勞 役的需求。使百姓休養生息。 (2)外交方面:對匈奴的侵擾,採 隱忍態度,以和親的方式換取 和平。 漢高祖:劉邦

7 (二)漢武帝的措施 2.政治措施: 1.背景:經過漢初的休養,到了漢武帝 即位時,漢朝國力已達極盛時期。 (1)內政方面: a.設立太學。
1.背景:經過漢初的休養,到了漢武帝 即位時,漢朝國力已達極盛時期。 2.政治措施: (1)內政方面: a.設立太學。 b.建立察舉制度,定期推荐地方人才。 c.實施鹽、鐵、酒專賣制度。 d.創設帝王年號。 漢武帝像 (2)外交方面: 多次北伐匈奴、並派人出使西域。

8 西漢盛世疆域圖

9 (三)王莽的變革 1背景:西漢末年,外戚逐漸掌握政 府實權,終至王莽篡漢,改國號 「新」 。 2.政治措施:
王莽像 1背景:西漢末年,外戚逐漸掌握政 府實權,終至王莽篡漢,改國號 「新」 。 2.政治措施: (1)內政方面:變法改革,希望改善 土地兼併問題。但政策不切實際 ,且朝令夕改,改革失敗。 (2)外交方面:與匈奴交惡,戰禍不斷。 3.結果:新朝末年,各地民變四起,新朝覆 亡。

10 (四)光武中興 劉秀打敗群雄,結束新朝末年以來的戰亂,重新 以「漢」為國號,定都洛陽,是為漢光武帝。
歷史上常稱定都「 」的漢朝為「西漢」;後 來定都「 」的漢朝為「東漢」。 長安 洛陽 西漢與東漢的比較: 曹丕篡位 儒家 洛陽 劉秀 東漢 王莽篡位 道家,武帝後儒家 長安 劉邦 西漢 滅亡原因 學術主流思想 首都 建國者 朝代

11 (五)東漢中後期政治- 與 循環相爭 外戚 宦官

12 三、秦漢的對外發展 (一)草原民族 定義:長城以北的草原上,居民主要以游牧 維生,也被稱為游牧民族。
組織:牧民依聲望與能力推舉領袖。領導者 常藉由戰爭與掠奪提升威望。 文化:因生活方式與環境條件的限制,游牧 民族不易發展出高度的工藝技術,需透過與 農業民族交易,或掠奪的方式,取得所需的 物品。

13 (二)秦漢帝國最大的外患- 匈奴 秦始皇與漢武帝皆曾出兵攻打匈奴,平時多以貿易或和親維持邊境和平。 東漢初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
王昭君和番圖 東漢初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 1.北匈奴:往西遷移,造成歐洲民 族的大遷徙。 2.南匈奴:南遷至中國邊地,漸與 漢族融合。

14 (三)西域的經營 西漢: 1.原因:漢武帝為夾擊 匈奴,曾兩度派遣張 騫出使西域各國。 2.影響:使漢朝聲威遠 播 。 張騫 東漢:
張騫與班超通西域路線圖 西漢: 1.原因:漢武帝為夾擊 匈奴,曾兩度派遣張 騫出使西域各國。 2.影響:使漢朝聲威遠 播 。 張騫 東漢: 1.原因:後西漢國力衰 落,無力掌控西域。 2.影響:東漢前期在班 超經營下,再度恢復 對西域的影響力。 班超 狹義的西域指的是現今新疆地區,廣義的西域則包含現今新疆及帕米爾高原(古名「蔥嶺」)以西的廣大區域。

15 (四)絲路 背景:張騫以後,打通從長安經西域到大秦(即羅馬帝 國)的交通 。
背景:張騫以後,打通從長安經西域到大秦(即羅馬帝 國)的交通 。 意義:中國的商品(如絲綢)得以外銷西方,此路線因而 被稱為「絲路」,佛教、西域的音樂與舞蹈也藉此傳入 中國,深具文化交流的歷史意義

16 秦漢時期的對外關係: 攻打匈奴 多次攻打匈 奴 和親與貿易 與匈奴關係 張騫通西域 互有勝負 西漢 武帝 西域經營 結果 時間 班超重振東 漢在西域的 勢力。 匈奴分裂,南匈奴 向南依附中國,北 匈奴則向西遷移。 東漢 初年 換取短暫的和平 西漢 初年 取得河套地區 秦朝

17 四、漢代的文化成就 (一)獨尊儒術 背景:漢武帝採納 的建議,獨尊儒 術。 董仲舒
背景:漢武帝採納 的建議,獨尊儒 術。 董仲舒 措施:建立 、設立詩、書 、禮、易、春秋(儒家經典)等 五經博士。成績優秀的太學生 得任官授職。 漢代講經畫像磚 太學 影響:經學大盛,士人求 學、 從政的必備知識。 成為 漢代的主流思想。 儒學

18 (二)史學方面 史記與漢書的比較 東漢 班固 西漢 司馬遷 作者 正史,斷代史的寫法 為後世正史所沿用 紀傳體 (西漢) 漢書
以人物為主體記載歷史的史書體裁,創自司馬遷史記。後世通行的正史,大體均依循其體例。 (二)史學方面 史記與漢書的比較 東漢 班固 西漢 司馬遷 作者 正史,斷代史的寫法 為後世正史所沿用 紀傳體 (西漢) 漢書 第一部正史,紀傳體 成為後世正史的標準 體例 (自黃帝到 西漢武帝) 史記 意義 體例 書名 通史 斷代史 通史是以時間為主軸,連貫地敘述各個時代的記史方式。 只記一個朝代歷史的史書。

19 (三)醫學方面: 張機:東漢時人。 1.著有《傷寒雜病論》,為中國 臨床醫學之祖。 2.有「醫聖」之稱。 華佗:東漢時人。
傷寒雜病論書影 張機:東漢時人。 1.著有《傷寒雜病論》,為中國 臨床醫學之祖。 2.有「醫聖」之稱。 華佗:東漢時人。 1.擅長麻醉並進行外科手術。 2.教導人運動養生。

20 (四)天文學方面: 張衡:東漢時人 1.製作「渾天儀」:以 展示天體運行的模式。 2.製作「候風地動儀」: 能測知地震方向。
地動儀復原圖 張衡:東漢時人 1.製作「渾天儀」:以 展示天體運行的模式。 2.製作「候風地動儀」: 能測知地震方向。 地震時,地動儀中的都柱會傾斜並推動槓桿,使儀器外的龍嘴張開並吐出銅珠,銅珠為哪隻銅蛙所含,便可測知地震方位之所在。

21 (五)造紙技術: 蔡倫:東漢時人。 改良造紙的方式,使紙張更便於書寫,並減低製 造成本,得 以大量生產運用。 2.置於鍋內加入 草木灰蒸煮。
改良造紙的方式,使紙張更便於書寫,並減低製 造成本,得 以大量生產運用。 2.置於鍋內加入 草木灰蒸煮。 4.用紙模撈取紙 漿,濾水陰乾, 「紙」便製成了。 3.用石臼打碎紙 料,再將打碎後 的細纖維用水泡 成漿液。 1.破布、樹皮、 魚網等材料切碎 後用水浸泡。

22 2.象棋棋盤中間常標示著「楚河漢界」的字樣,源 自楚漢相爭的故事。請問:「楚」指的是誰? 「漢」指的是誰? 漢朝(西漢)
楚漢之爭 閱讀課本中活動敘述,回答以下問題: 1.楚漢相爭屬於哪一個朝代建立前的時代? A: 2.象棋棋盤中間常標示著「楚河漢界」的字樣,源 自楚漢相爭的故事。請問:「楚」指的是誰? 「漢」指的是誰? 漢朝(西漢) 楚—西楚霸王 項羽 漢—漢王 劉邦


Download ppt "單元2 秦漢帝國的興衰 一、秦代的政治措施 二、漢代的政治演變 三、秦漢的對外發展 四、漢代的文化成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