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学习目标 先导案例 主要内容 知识体系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学习目标 先导案例 主要内容 知识体系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学习目标 先导案例 主要内容 知识体系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2 了解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理解和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及法约尔的 一般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掌握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了解现代管理理论代表学派的基本观点; 了解中国古代的主要管理思想; 熟悉中国近代主要的管理思想。

3 初步具有应用科学管理理念和理论分析 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借鉴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管理思想精 华,并灵活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5 第一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 及发展

6 第一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二、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三、行为管理理论 四、现代管理理论

7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早期的管理思想是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 现而形成的。几位有代表性的早期管理思想 家如下: 詹姆斯·斯图亚特
亚当·斯密 查尔斯·巴贝奇 罗伯特·欧文

8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英国重商主义经济学家 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 steuart,
)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一书中提出许多重要的管理思想,如实 行刺激工资的思想、工作方法研究、管 理人员与工作之间的分工等。

9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12-1780),是最早对经济
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他在 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研究》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 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 源泉。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 了分工的作用,指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无 疑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此外,他还 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指出了管理控制和投资回收 期的必要性。

10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英国数学家和机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 (Charles Babble,1792-1871),在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的理论基础上,对专业化有关 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他1832年发 表的《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一书中, 着重论述了专业分工与机器、工具的使 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均衡生产、 成本记录等。他还提出了以专业技能作 为工资与奖金的基础,他主张实行有益的建议制度, 并对有益的建议给予不同的奖励。该书是管理史上 的一部重要文献。

11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1771-1858),他最
早注意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重要 性。就人和机器而言,他认为“至 少要象对待无生命的机器那样重视 对于有生命的人的福利”。他经过一系列试验,首先 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 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住宅。他的改革试 验证实,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也可以使 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欧文率先在人事方面做 了许多试验和探索,所以,有人认为欧文是人事管 理的创始人。

12 二、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罗、 法国的法约尔和德国的韦伯。古典管理理论结构 (见图2-1)。
图2-1 古典管理理论结构图

13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温期洛·泰罗(F·W·Taylor, 1856-1917)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经过毕生
的努力,他为管理的革新奠定了基础,成为古 典管理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 计件工资制》(1895)、《车间管理》(1903 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泰罗的 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 为目标,其主要内容有: 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差别计件工资制 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科学挑选“第一流工人” 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共同做“大蛋糕”的思想

14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享利·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 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
表。法约尔于1916年发表了《工业管 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自己的 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对以后的管理理 论的发展一直起着重大作用,因而西方把法约 尔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15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 企业经营的六种基本活动 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的经营包括六种基本活动, 管理只是其中之一,这六种基本活动是:
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 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 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会计、成本统计、 核算; 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商品和人员的保护; 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

16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各种活动的构成及关系(见图2-2)。 图2-2 企业经营活动的构成及关系

17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2. 管理人员能力优化问题 表2-1用数据表明了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应具 备的能力。
表2-1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能力

18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3. 管理活动的五大要素。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 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如表2-2 所示。
表2-2 管理活动的五大要素 五大要素 内 容 计 划 这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可以简述为目标和经营规划的制定 组 织 可看成是物力和人力的组织问题,可简述成为完成已确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组合

19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续 表 五大要素 内 容 指 挥
内 容 指 挥 为了使组织行动起来,指挥是必要的,可简述成为使组织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领导的艺术 控 制 核定情况的进行是不是与既定的计划,发出的指示以及确定的原则相符合,以便加以纠正和避免重犯 协 调 即工作和谐配合,以便使工作顺利进行

20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4. 管理的十四条基本原则。法约尔根据自己的 管理经验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基本原则(见图2-3)。
图2-3 管理的十四条基本原则

21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是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位 教授,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
和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 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一理论集中反映 在他的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 中。由于韦伯是最早提出一套较完整的行政组织 体系理论的人,因此,被称为 “ 组织理论之父”。

22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 基础。这种理想组织模式的特点(见图2-4)。 图2-4 理想组织模式的特点

23 三、行为管理理论 (一)霍桑试验 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
)为首的一批美国研究人员, 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 试验”。试验于 1924年至1932年,历时8年之久, 主要研究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 间的关系。

24 三、行为管理理论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见图2-5)。 图2-5 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25 (二)人际关系理论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如表2-3所示。 表2-3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观 点 主 要 内 容 职工是社会人
表2-3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观 点 主 要 内 容 职工是社会人 梅奥则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人的积极性有极大的影响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作为管理者,要认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作用,搞好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26 (二)人际关系理论 续 表 观 点 主 要 内 容 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观 点 主 要 内 容 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梅奥认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力争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满足度高,生产效率就高。管理者要善于提高职工的士气,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新型领导能力问题 梅奥提出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时,还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27 (三)组织行为理论 当代行为管理理论,即组织行为理论主要产生于 20世纪50年代后期。组织行为理论是研究在管理领域
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诸如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医学等多种学科 的知识。研究的重点是研究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 励,组织中人的个性,非正式组织和群体行为,组织 中的领导方式、组织结构等。 组织行为理论是当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其主要理论有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 需要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领导理论等。

28 四、现代管理理论 (一)管理过程学派 又称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其代表人物有早期的法约尔和后来的孔
茨。他们把管理划分为若干职能,这些 职能构成了管理过程,通过对过程的研究力图把与 管理者职能相联系的有关管理知识汇集起来,把用 于管理实践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揉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管理学科。该学派认为,各个企业和组织 以及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环境都是不同的,但管 理却是一种普遍而实际的过程,同组织的类型或组 织中的层次无关。

29 (二)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 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 (Chester I·Barnard,1886-1961),
他的代表作是1937年出版的《经理的职能》一 书。这一学派以组织理论为研究重点,将组织 看作是一种人与人相互之间协作的一个系统, 是一个社会系统,要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 的影响。

30 (二)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是: 正式组织存在有三个条件: (1)共同的目标; (2)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协作意愿;
(3)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系统。 组织继续生存取决于在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 否使成员顺利达到个人的目的,取决于组织对环境适 应的程度。 管理人员职责有三条: (1)规定组织目标; (2)善于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 (3)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系统。

31 (三)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这一学派是在社会系统学派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 的管理学派之一。决策理论学派认为,决策程序就是 全部的管理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策过 程是从确定组织目标开始,再寻找为达到该项目标可 供选择的各种方案,经过比较作出优选决定,并认真 执行控制,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西蒙还研究了决 策过程中冲突的关系以及创新的程序、时机、来源和 群体处理方式等一系列有关决策程序的问题。

32 (四)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 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 动的理论。该理论是由弗里蒙特·卡斯特
(Fremont E·KUST)和詹姆斯罗森茨韦克 (James·Rosenzwig)等人创建的。 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 管理三个方面。系统管理理论把系统论、控制论、信 息论等新学科的知识运用到管理研究中,形成了有一 定体系的管理理论,并为有效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 思路。

33 (五)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 兴起的一个较新的管理学派。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美国的特里·司特(E·L·Trist)及在美国塔维司托研 究所中的同事。该学派认为仅仅分析社会问题是不够 的,技术系统对社会系统和群体行为、个人态度都有 很大的影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投入应用的 现状下更是如此。他们提出必须把社会系统和技术系 统结合起来考虑,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确 保这两个系统的互相协调。该学派的研究内容和成果 对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新的技术革命和产 业革命的条件下,更有现实意义。

34 (六)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案例 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和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ale)。 他们强调通过分析经验(通常 为案例)来研究管理。其依据 是,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 式各样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就 能理解管理问题,自然学会有 效地进行管理。 彼得·德鲁克 欧内斯特·戴尔

35 (六)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关于管理的性质,他们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技 巧,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和知识领域。
关于管理的任务,该学派认为,作为主要管理人 员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任务: 第一,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经理好比 一个乐队的指挥,他要使企业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 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经理在作出每一决策和采取每一行动时, 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提倡实行目标管理。

36 (七)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叫数量学派,是泰罗 “科学管理” 理论的继续和发展。该学派的成员由一些自称为 “管
理科学家” 的运筹学家组成。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利用 有关的数学工具,为企业寻得一个有效的数量解,着 重于定量研究。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 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 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 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这个学派还提倡依靠电子计 算机管理,提高管理的经济效率。

37 (八)人际关系学派 这一学派把社会科学中的许多理论、方法 和技术应用于研究管理中的人际关系。这个学 派中大多数学者都受过心理学方面的训练,他
们强调职工是由不同的个人所组成,是群体中 的一分子,他们的各种需要得由组织来加以满 足。也有些人致力于研究激励和领导问题,提 出了许多对管理者很有益的见解。

38 (九)群体行为学派 群体行为学派与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 该学派注重研究的是组织中群体的行为,包 括群体的文化、行为方式和行为特点等,这
个学派也常被称作组织行为学派。

39 (十)经理角色学派 该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 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其主要代表 人物是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管理学
院教授明茨伯格(H·Mintzberg)。 之所以把该学派称为经理角色学派,是由于它 以经理所担任的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 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

40 (十一)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经验主义学 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该理 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
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而随机应变,没有 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万能”的管理理 论手段和方法。要依据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 想及管理技术的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 定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41 第二节 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一、中国古代传统管理 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42 一、中国古代传统管理 (一)组织方面的管理思想 周公(公元前12-11世纪)姓姬名旦, 他编的《周礼》一书,是为周朝制定的
一套官僚组织和制度。该书将周代官员 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以 天官(又称冢宰)职位最高;六官分 360 职,各有职 责和权力。自周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为提高国家管 理效率,都非常重视组织管理,封官定职,编制详细 的官职表,层次分明,职责清楚,权责明确。

43 一、中国古代传统管理 春秋时代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 上最古老的兵书。他在该书中曾提到军、 旅、卒、伍的军队编制。军为12500人,
旅为500人,卒为100人,伍为5人,层次 关系明晰,编制比较完备。《孙子·势篇》 中有:“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 是也”。意思是管理人数的多与少,道理都一样,只要 抓住编制名额有异这个特点就行了。这种观点类似现 代管理中所谈到的“要按一定的管理层次和幅度建立组 织机构”的管理思想。

44 (二)经营方面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有许多善于经营的 工商名人,他们有着卓越的经营 理财思想和一套颇有成效的经营 管理艺术。西汉的司马迁在《史
记·货值列传》中记述了从先秦到汉初的一些经 营家的经营之道,其中最著名的有范蠡的待乏 原则与积著之理和白圭的乐观时变。

45 (二)经营方面的管理思想 范蠡是春秋末期楚国宛人,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 弃官经商,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商人。他用计然之
策,管理国家,使国富兵强;经营工商业,而为天下巨 富。他有两条著名的经营之道(见图2-6)。 图2-6 范蠡的经营之道

46 (二)经营方面的管理思想 白圭是战国时期周国人,他根据农业生产周期 的说法进行经营,成为当时有名的富商。白圭的经
营思想可概括为“乐观时变”四个字,具体地说就是: (1)主张“乐观时变”,强调观察农业生产丰收 对市场动向的影响,把商情预测作为经营决策的基 础; (2)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策略; (3)减少耗费,降低经营成本; (4)主张“欲长钱,取下谷”的经营之道,即薄 利多销,数量上取胜; (5)主张 “ 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韦 僮仆同苦乐”,即与手下人同甘苦。

47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我国历史都讲究重人之道。“重人”之道主要包括 “得人”之道和“用人”之道两个方面。得民是治国之本,
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管子》中就明确指出:“凡治 国之道,必先富民”。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 想。 在用人方面中国素有“选贤任能”、“任人唯贤”的主 张,更有“求贤若渴”之说。能否得到贤能之才,关系到 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吕氏春秋 · 求人》中指 出:“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诸 葛亮在总结汉的历史经验时说:“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 倾颓也”。

48 (四)生产劳动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见图2-7)。 图2-7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49 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一)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始于近代(见图2-8)。 图2-8 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

50 (二)解放前革命根据地公营 企业的管理 解放前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这个时期公营企业的管理有以下三个特点
(见图2-9)。 图2-9 解放前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51 (三)中国社会主义管理理论 的建立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也开始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历史,我国社会主义
管理理论逐步建立和不断发展。回顾中国社会主义管理 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年) 第二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年)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年) 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 年) 第五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52

53 1 2 3 4 5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些理 论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企业管理还适用吗?
你是如何理解泰罗的 “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 第一流工人”的? “霍桑试验”都包括哪些试验,通过试验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些观 点你赞成吗?为什么? 对泰罗、法约尔、梅奥的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和评 价。 2 3 4 5

54 管理学是科学吗? 李强是国内某著名电器企业集团所属的电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他与所长王华是老朋友,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最近一个多月来,集团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企业高级管理研讨班,请著名的专家学者来做讲座,以提高集团整体的管理水平。这天,王华刚从研讨班学习归来,就碰到了李强,两个人又聊了起来…… 听了李强一席话,王华很吃惊。因为在这一个多月的研讨班学习期间,专家学者们不断地强调管理知识如何有用,又如何重要。但是他认为李强说的又确实有道理。该怎么回答他呢?

55 思考题: 1. 如果你是王华,你应该怎样答复李强? 2. 你认为管理学怎样才能更科学? (资料来源:《管理学原理与案例》苏文慧、 姜忠辉编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Download ppt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学习目标 先导案例 主要内容 知识体系 思考练习 案例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