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国传统政治的演进
2
话题 为什么要谈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地方政府组织的演进 中央政府组织的演进
惟有客观看待传统政治制度,才能全面评价传统文化;惟有知晓过去在这片土地上的政治沿革,才能真正懂得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所要建设的未来。
3
地方政府的组织 1. 春秋战国时期,权力中心从周天子转移到诸侯手里,又从诸侯转移到大夫手里,最后一统于秦 2. 秦朝多有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4
分封制 背景: 内容: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远古氏族政治的产物 内容: 君主按爵位将领土分封给宗室和功臣,从而形成天下共主 的局面。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 柳宗元《封建论》 解释封建二字,周代的君臣关系实际上是君主和诸侯大臣的共治,君王只能管理周边很小的一块地方,诸侯国有独立的财政内政甚至军事大权,对中央只有纳贡和道义上的服从。2. 农业社会的基础上以血缘关系构建的社会秩序
5
分封制 好处: 坏处: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
维护了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 坏处: 诸侯国势力膨胀,尾大不掉。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 3. 问鼎中原 陈兵周境 楚庄王 3. 箭射王肩(偷麦子,罢郑伯),王师败绩,祝聃(dan1)射中桓王肩 4.八佾 yi4,一佾八人,八佾是天子才能享用的规格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6
郡县制 背景: 春秋战国长期的战乱以及第一个统一王朝秦的建立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鬬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始皇本纪》 (1)鬬同斗,秦始皇设三十六郡。(2)始皇和李斯的远见。(3) 收军器,堕城郭,决川防,夷险阻,防止割土裂疆, (5)从此封建制基本告别历史舞台 秦始皇嬴政
7
郡县制 “(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汉朝开国封异姓王,后只封同姓王,经汉武帝推恩令,实际上回归郡县制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 贾谊《治安策》 汉武帝
8
郡县制 好处: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极大地消除了分封割据带来的 隐患,自此天下为一家。 坏处: 外轻内重 难以有效管理 唐代地方人事权归中央。宋代地方不留余财,导致中央一失,全盘倾覆,知县和知州由中央官兼任 。而且这样极大地耽误地方的发展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 《朱子语类》
9
中央政府的组织
10
三公九卿制 背景: 内容: 坏处: 化家为国 家国不分 相权极大
家里的家宰,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皇权和相权时有冲突。皇帝聪明还是丞相聪明? 奉常(奉尝),管祭祀以及教育。郎中令(光禄勋)管宫殿警卫,卫尉管贴身警卫,太仆管皇帝车马和马政,廷尉管司法,典客(大鸿胪)管蛮夷,宗正管皇族,治粟内史管财政(国家公费),少府管征收山海地泽收入和管理手工业制造(皇室私费) 三公地位很高,有道是三公坐而论道
11
三公九卿制 “(孝文帝曰)“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
12
三公九卿制 坏处: 家国不分 相权极大 内外朝: 外朝以丞相为统领。内朝以大司马大将军为统领,通常由 皇室担任。而下属官员多半是皇帝身边的小官。 小官管大官,内朝官架空外朝官,于是内朝领袖变成了实 际上的宰相。 “当是时,丞相(田蚡)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武帝)。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内外朝,小官管大官,内朝架空外朝。但是内朝的领袖又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13
三公九卿制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与群臣连名奏王, ……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 ……当废。 ……皇太后诏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 ——《汉书·霍光传》 皇太后是霍光孙女 霍光
14
三省六部制 背景: 内容: 丞相权势过重 政府进一步脱离王室 相权一分为三 省 尚书省下设六部
非常精密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起源于三国时期,成熟于隋文帝。凡军国大师,中书舍人得各陈所见,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令审定之。再经皇帝批准。侍中有所驳正,最后尚书仆射(ye4)执行之。
15
三省六部制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 ——《四库全书·贞观政要》 唐太宗李世民
16
三省六部制 “(贞观三年)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徵执奏以为不可……太宗召徵及王珪,作色而待之,曰:“中男若实小,自不点入军;若实大,亦可简取。于君何嫌?过作如此固执,朕不解公意!”徵正色曰:“臣闻竭泽取鱼,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若次男已上,尽点入军,租赋杂徭。将何取给?且比年国家卫士,不堪攻战,岂为其少?”……太宗曰:“我见君固执不已,疑君蔽此事。我不寻思,过亦深矣。行事往往如此错失,若为致理?”乃停中男,赐金瓮一口,赐珪绢五十匹。 ——《四库全书·贞观政要》 侍中魏征 畋tian2 魏征
17
三省六部制 “则天垂拱三年……(王)本立宣敕示之,(刘)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太后大怒,以为拒捍制使;庚午,赐死于家。”
——《资治通鉴·唐纪》 武则天
18
三省六部制 衰亡: “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 大讲财利之事” ——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 》
宋代设政事堂(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民政和军政。设度 支、盐铁、户部三司掌财政。又设考课院管人事。门下省 和尚书省尽管仍然存在,但已无实权。 “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 大讲财利之事” ——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 》 宋代的特点是散弱,而不是专暴 “(宋神宗曰)‘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对)‘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 《 续资治通鉴 》
19
三省六部制 好处: 坏处: “时上官昭容与其母郑氏及尚宮紫氏、贺娄氏树用亲党,广纳货赂,别将墨敕斜封授官, 或出臧获屠贩之类, 累居荣秩。”
平衡皇权 分化相权 规模完备 坏处: 人亡政息 降低行政效率 叠床架屋 “时上官昭容与其母郑氏及尚宮紫氏、贺娄氏树用亲党,广纳货赂,别将墨敕斜封授官, 或出臧获屠贩之类, 累居荣秩。” ——《 旧唐书·中宗韦庶人 》 用委员制代替领袖制,皇帝旨意需要中书门下省副署才能实行。上官婉儿。臧获者奴婢也。北宋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政事,知樞密院事(樞密使)主兵權,稱為“二府”或“兩地”,度支、鹽鐵、戶部三司掌財務;尚書、門下兩省在宋朝已式微,宰相的權力較唐朝稍小。王安石就希望能够撤掉三司,但是司马光反对。宋的问题在于散,在于冗官。 “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 ——《 资治通鉴·唐纪 》
20
内阁制 背景: “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属官尽革。” ——《 明史·太祖本纪 》
洪武废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属官尽革。” ——《 明史·太祖本纪 》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 孙承泽《 春明梦余录 》 胡惟庸,以里通外国下狱问斩。被株连者逾三万人,包括韩国公李善长。李亦以七十余岁之龄被全家问斩。 明太祖朱元璋
21
内阁制 内容: 坏处: “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 ——《 明史·冯元飙传 》
设立仅具有顾问性质的五品内阁大学士 坏处: 无法防止坏皇帝 吏治败坏 “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 ——《 明史·冯元飙传 》 官員向皇帝上書,要先送內閣,由內閣大學士做出初步的建議,叫做票擬。这相对唐朝宰相独自做决定要弱多了。 逢迎的人多,明哲保身的人多,勇于任事的人少 “有明一代政治之坏,自高皇帝废宰相始。” ——《 明夷待访录 》
22
内阁制 “自阁臣至九卿台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止存其二。天下方面大吏,去秋至今,未尝用一人。 …… 今六卿止赵焕一人,而都御史十年不补。”
——《 明史·叶向高传 》 後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爭執長達十餘年,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这哥们当了48年皇帝 廿 nian4 “(矿监)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 ……其党直入民家,奸淫妇女 ……帝不问” ——《 廿二史劄记 》 明神宗朱翊钧
23
内阁制 “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 明史·严嵩传 》
“嵩父子独得帝窾要,欲有所救解,嵩必顺帝意痛诋之,而婉曲解释以中帝所不忍。即欲排陷者,必先称其位,而以微言中之,或触帝所耻与讳。” ——《 明史·严嵩传 》 轻纱笼香叶冠,写青词,勤政。临终时寄食墓舍,遗言 “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 他对皇帝是忠臣对国家是奸臣 严嵩 “户部岁发边饷,本以赡军……输边者四,馈嵩者六。” ——《 明史·张翀传 》
24
内阁制 “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接纳。十年內海寓肃清,四夷警服,太倉粟可支数学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倖,严考成,綜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惜其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 ……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 ——《 明史·张居正传 》 张居正是有明一代活着被封为太师的人。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 崇祯:撫髀思江陵,而後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相一也 张居正
25
军机处 背景: 内容: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虑儤值者泄密,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 清史稿·职官志》
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保密 加快行政效率 加强中央集权 内容: 军机大臣值班制度 廷寄制度 “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 Bao4 军机处的制度起始于雍正年间对西北用兵的时候。出于保密的需要,皇帝在内廷设置了军机处,之后也仍然保留了下来。给兵部侍郎的廷寄连兵部尚书都不能看,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官僚体系,使得皇权的触角能够伸到更远的地方。上谕分明发上谕和寄信谕旨。军机大臣实际上仍然是皇帝的秘书,而不是政府首脑
26
军机处 “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皆称旨。”
—— 《 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序 》 “黄山谷曰: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当终身诵之。” —— 《 澄怀园语 》 从伏地而书体现出当时大臣的地位,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序是张廷玉自己写的。张廷玉是三朝元老,做到了保和殿大学士(仅次于中和殿大学士),是有清一代配享太庙的唯一汉大臣 张廷玉
27
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 以中央压制地方 以君主压制臣下 以法治压制人治 与士大夫治天下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8
谢谢大家! 雄猜之主非雄才之主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