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腳 印 蘭 嶼.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腳 印 蘭 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題解 作者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課文賞析 基礎練習 問題與討論 進階練習 一《鄉》情願

3 腳印蘭嶼 題解 本文選自《春秋麻黃》。描寫「我」在蘭嶼旅遊所發生的兩段小故事,反映族群與城鄉之間的誤解和差距。在幽默清新的筆調中,表現出深刻的人文關懷,暗示彼此間應該有的尊重。

4 腳印蘭嶼 題解 回目錄 蘭嶼,舊稱紅頭嶼,是臺灣東南方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島,島上大部分居住雅美族人,雅美人稱其為Pon-so-no-Tau,即「人之島」的意思。民國三十五年,臺灣省政府因此地盛產蝴蝶蘭,更名為蘭嶼,屬臺東縣。  頭髮舞照片來源ttp://rh.pnjh.ttct.edu.tw/~jc4/ceremony/pic11.jpg 獨木舟照片來源

5 腳印蘭嶼 作者 阿盛,本名楊敏盛,又名連海平、月照花,臺灣臺南人,民國三十九年生。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職中國時報報系,現主持寫作班,專事寫作。阿盛自小在鄉下成長,在成長過程中見證了臺灣社會的劇烈變遷,對異化的都市人性有深刻剖析。以散文起家,有散文阿盛之稱,尤以描繪故鄉新營之風土人情為著,近年也發表雜文及從事小說創作。

6 腳印蘭嶼 作者 阿盛曾自云其寫作理念為「天地之間有文章,但凡人事皆可觀」,可知其創作觀強調文體順其自然,題材著重寫實,內容詮釋人性。他的作品以散文居多,早期風格是對昔日的懷舊,對鄉土深厚情感的發抒,後又轉為對社會現象的關懷,筆觸由溫和而傾向於較冷峻的批判。 照片來源ttp://lit.ncl.edu.tw/hypage.cgi

7 腳印蘭嶼 作者 其作品擅長經營鄉土題材,富有懷舊情感,筆觸溫馨,也有幽默自然,重諧趣與機智的一面。評論家以「冷筆中有熱情,簡筆中有繁趣」來描述他的作品風格。著有散文集《火車與稻田》、《行過急水溪》、《綠袖紅塵》,小說集《秀才樓五更鼓》等二十餘種。 回首頁 圖片來源

8 腳印蘭嶼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虎著臉 因生氣而緊繃著臉色。
虎著臉 因生氣而緊繃著臉色。 雅美 Yami,蘭嶼島上的原住民族。這是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稱呼。雅美族人自稱Tautau或Tau,即是「人」或「我們」的意思。在對於自己母族的認同上,「達悟族」是當今原住民正名復興的重點。

9 腳印蘭嶼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獨木舟 平版屋 軍艦岩
圖片來源

10 腳印蘭嶼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番 明代中葉以來對臺灣原住民的舊稱,有賤視的意味。清代康熙末年以後又以漢化程度之深淺分為熟番、生番二類。
番 明代中葉以來對臺灣原住民的舊稱,有賤視的意味。清代康熙末年以後又以漢化程度之深淺分為熟番、生番二類。 氣勢凌人 以威勢、威嚴表現欺壓人的樣子。 拎 用手提東西。 怒詬 憤怒地辱罵。詬,辱罵;指責。

11 腳印蘭嶼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十老安劉》劇照 平劇 傳統戲曲名。又稱京劇。清代中葉盛行於北京,後流行全國各地,可說是集傳統戲曲之大成。
平劇 傳統戲曲名。又稱京劇。清代中葉盛行於北京,後流行全國各地,可說是集傳統戲曲之大成。 《十老安劉》劇照 圖片來源

12 武生 中國傳統戲曲的角色名稱。大多飾演大將及勇士。
武生 中國傳統戲曲的角色名稱。大多飾演大將及勇士。 《將相和》廉頗 《戰宛城》典韋 沈寶禎扮「趙雲」 照片來源 照片來源

13 腳印蘭嶼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兀自 仍然;還。 作興 流行。 立時 即刻;馬上。 看光景 看情形;看樣子。

14 橋牌上孿生國王的眼睛寂寥著 引自瘂弦〈死亡航行〉一詩。原詩寫海上航行時的寂寥及恐懼。此處比喻都市人的空虛寂寞。
橋牌上孿生國王的眼睛寂寥著  引自瘂弦〈死亡航行〉一詩。原詩寫海上航行時的寂寥及恐懼。此處比喻都市人的空虛寂寞。 死亡航行  瘂弦 夜。礁區/死亡航行十三日 燈號說著不吉利的壞話/鐘響著 乘客們萎縮的靈魂/瘦小的苔蘚般的/膽怯地寄生在/老舊的海圖上、探海錘上/以及船長的圓規上 鐘響著 桅桿幌動/那銹了的風信雞/啄食著星的殘粒 而當暈眩者的晚禱詞扭曲著/橋牌上孿生國王的眼睛寂寥著/鎮靜劑也許比耶穌還要好一點吧

15 人人的心都是一座小小寂寞的城  此處化用了鄭愁予的名詩〈錯誤〉的句子:「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16 腳印蘭嶼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殺死整個下午的蒼白  引自瘂弦〈酒巴的午後〉一詩。描寫生活的慵懶、無聊。殺死,等於直譯“kill”排遣、打發之意。 酒巴的午後 瘂弦 我們就在這裡殺死 殺死整個下午的蒼白 雙腳蹂躪瓷磚上的波斯花園 我的朋友,他把栗子殼 唾在一個無名公主的臉上

17 一些七品官走過玉砌的小橋 議論著清代,或是唐代 他們的朝笏總是遮著 另外一部分的靈魂 忽然我們好像 好像認可了一點點的春天
窗簾上繡著中國塔 一些七品官走過玉砌的小橋 議論著清代,或是唐代 他們的朝笏總是遮著 另外一部分的靈魂 忽然我們好像 好像認可了一點點的春天 雖然女子們並不等於春天 不等於人工的紙花和隔夜的殘脂 如果你用手指證實過那些假乳 用舌尖找尋過一堆金牙  

18 (不管那採菊的人是誰) 狂抽著廉價菸草的暈眩 說很多大家閨秀們的壞話 復殺死今天下午所有的蒼白 以及明天下午一部分的蒼白 是的,明天下午
而我們大口喝著菊花茶 (不管那採菊的人是誰) 狂抽著廉價菸草的暈眩 說很多大家閨秀們的壞話 復殺死今天下午所有的蒼白 以及明天下午一部分的蒼白 是的,明天下午 鞋子勢必還把我們運到這裡

19 腳印蘭嶼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孔雀仍炫耀牠的美,由於寂寞 引自商禽的〈火雞〉一詩。比喻都市人刻意以華麗的外表掩飾內心的寂寞。
孔雀仍炫耀牠的美,由於寂寞  引自商禽的〈火雞〉一詩。比喻都市人刻意以華麗的外表掩飾內心的寂寞。 篷著翅羽的火雞  亦引自商禽的〈火雞〉。比喻不真實的假象。

20 《商禽 火雞》 一個小孩告訴我:那火雞要在吃東西時才把鼻上的肉綬收縮起來;挺挺地,像一個角。我就想:火雞也不是喜歡說閒話的家禽;而它所啼出來的僅僅是些抗議,而已。  蓬著翅羽的火雞很像孔雀;(連它的鳴聲也像,為此,我曾經傷心過。)但孔雀乃炫耀它的美──由於寂寞;而火雞則往往是在示威──向著虛無。 向虛無示威的火雞,並不懂形而上學。 喜歡吃富有葉綠素的蔥尾。 談戀愛,而很少同戀人散步。 也思想,常常,但都不是我們所能懂的。

21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腳印蘭嶼 馬以工  為國內環保鼓吹及啟迪者,多年來努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育,並創辦《大自然》季刊。曾任監察委員、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系主任。著有《自然之美》、 《尋找老臺灣》等。 圖片來源

22 腳印蘭嶼 課文注釋 擔任監察委員 的馬以工 韓韓 本名駱元元。長期致力於臺灣自然保育的報導文學工作。曾主編《大自然》季刊。著有《我們只有一條長江》,並與馬以工合著《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圖片來源

23 腳印蘭嶼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銀帽子:雅美人相信金屬有凝聚生命力的力量,所以會在重要慶典、儀式中,配戴銀帽子。
土著 指稱原住民。也可對應英文名稱native people的翻譯,意思是原始居住當地的人。

24 腳印蘭嶼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頭髮舞 雅美族婦女的舞蹈。婦女手牽手,配合音樂彎腰、低頭,反覆往後甩動長髮。
頭髮舞  雅美族婦女的舞蹈。婦女手牽手,配合音樂彎腰、低頭,反覆往後甩動長髮。 紅頭村 蘭嶼在清代及日據時期都稱為紅頭嶼。 島上的紅頭村是鄉公所所在地。 圖片來源

25 腳印蘭嶼 課文注釋延伸學習 回首頁 新船下海的船祭:蘭嶼的漁船並非獨木舟,而是由大大小小的木板組合而成的「拼板舟」。
獨木舟照片來源

26 腳印蘭嶼 課文賞析 本文共分兩大段。第一段寫作者在候機室遭遇的事件。到蘭嶼旅遊的「臭臺北人」自以為是地「施捨」香菸給蘭嶼老婦人,引發蘭嶼青年的憤怒,而作者也挺身而出批判自己同胞的囂張,最後蘭嶼青年驕傲地向作者說他不需要「臭臺北人」的施捨,他也可以自己花錢買香菸。 作者以生動的對話與肢體動作,寫出蘭嶼青年與「臭臺北人」的衝突場面,充分顯示出蘭嶼青年已意識到種族歧視的問題,也反映出新生代原住民的自我覺醒,拒絕被輕視。作者更從蘭嶼青年身上體認到族群間應該互相尊重的精神。

27 腳印蘭嶼 課文賞析 第二段將場景搬移到海邊。作者在海邊釣魚時,遇見了一位原籍彰化的小學教師,經由一連串針鋒相對的對話,反而顯得作者在第一段對於蘭嶼青年所表現出的同仇敵愾,不過也只是一時的正義感,對比這位在蘭嶼獻身教育的女老師,暴露出他對蘭嶼的一知半解,與那些來蘭嶼踏腳印的觀光客,其實相去不遠。同樣都是用觀光客的心態來蘭嶼遊玩,並未真正了解、尊重蘭嶼和雅美人。

28 腳印蘭嶼 課文賞析 本文分出兩段也分出兩種層次、兩種強烈對照:「臭臺北人」與「我」、「我」與女老師。在第一段,「我」看似比「臭臺北人」更懂得尊重雅美人,但到了第二段,「我」再對比女老師,反而顯露出「我」的觀光客心態。作者在文中嘲諷自己和一般淺薄的知識分子一樣,並未真正了解原住民的文化,這也批判了存在於臺灣的社會問題!

29 腳印蘭嶼 課文賞析 臺灣作為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地方,主流社會對少數民族的歧視與欺壓,是普遍的社會現象。作者在這裡讓我們重新思考:對於原住民,臺灣社會該如何採取公允的態度才能達到真正的尊重?同時又該如何讓原住民能夠保存並發展他們的文化,而不被強勢文化的洪流淹沒?

30 腳印蘭嶼 課文賞析 作者運用生動的對話,將人物形象刻劃得相當成功,如「生番生番,煮不熟的番!下次再來,買一箱來發給她們」,表達出「臭臺北人」的無禮與自大。或是「你有錢去別的地方花!不要給她們香菸,誰要你的香菸」,表現蘭嶼青年剛烈的性格。還有女教師對「我」的反駁:「別以為學問好的人都在臺北,臺北有太多混樣子的專家學者和一知半解的人。」表現女教師坦白直率的個性。 回首頁

31 一、腳印蘭嶼如何表現環保生態與原住民文化的議題?
問題與討論  一、腳印蘭嶼如何表現環保生態與原住民文化的議題? 文章安排蘭嶼青年拒絕臺北觀光客施捨香菸給老人,及蘭嶼女教師對臺北自以為是的專家學者的諷刺與不屑,展現了對原住民主體與文化的尊重。 反對歧視及自我覺醒,乃是本文引發蘭嶼原住民與臺北都市人衝突的核心。作者利用兩個衝突的場景轉化出對原住民文化更深沉的反思議題。如何表現對邊緣、弱勢族群與文化的尊重,如何真正以同等心與異族共處,正是本篇文章提供的自省空間。

32 腳印蘭嶼 問題與討論 至於環保生態的部分,蘭嶼乃海島,對於觀光客及在都市決策的政府單位而言,蘭嶼的環境生態保護往往被忽視。文章以「核廢料儲存」的尖銳議題,展現了政府對邊緣海島的漠視;同時批評「我」把汽水瓶丟到海裡,以此譏諷都會觀光客不懂得珍惜大自然生態。事實上,環保生態的話題是結合蘭嶼原住民文化一併作為思考的重點。尊重原住民,等同於珍惜他們的文化及保護他們生長及生活的家園。

33 二、請收集資料,說明我們應當如何落實對原住民文化的保存與尊重。
回首頁 腳印蘭嶼 問題與討論 二、請收集資料,說明我們應當如何落實對原住民文化的保存與尊重。 政府原住民政策的施政重點: 1.原住民族一般教育政策及法規之規劃。 2.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與文物之發掘、蒐集、整理、研究、典藏、編印、陳列展示促進學術交流及傳承之規劃。 3.原住民族歷史及語言研究。 4.原住民族自治之規劃及推動。 5.原住民醫療、衛生、保健、全民健保與社會福利。 6.原住民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失業扶助與創業之規劃。 7.原住民族土地與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經營、保育之規劃。 8.原住民農、林、漁、牧、獵業務及觀光事業之規劃。

34 腳印蘭嶼 基礎測驗(全為單一選擇題) ( )一、下列字音,何者正確? (A) 「嘀」咕:ㄉㄧ (B)怒「詬」:ㄍㄡˋ
( )一、下列字音,何者正確? (A) 「嘀」咕:ㄉㄧ (B)怒「詬」:ㄍㄡˋ (C)「篷」著翅羽:ㄆㄥ (D)「拎」起行李:ㄌㄧㄥˊ (A)ㄉㄧˊ (C)ㄆㄥˊ (D)ㄌㄧㄥ。

35 ( )二、「氣勢凌人」的「凌」字,詞性與下列何者相同? (A)「悍」妻 (B)暈「浪」浪 (C)「暴」喝 (D)怒「詬」 D
腳印蘭嶼 基礎測驗 ( )二、「氣勢凌人」的「凌」字,詞性與下列何者相同? (A)「悍」妻 (B)暈「浪」浪 (C)「暴」喝 (D)怒「詬」 (A) 形容詞 (B)(C)副詞 (D) 作動詞用。

36 腳印蘭嶼 基礎測驗 ( )三、作者在文中使用多次的「映襯」修辭法,造成了人物個性的強烈對比效果,其中的一組使用了戲劇中「武生與丑角」,分別是指: (A)蘭嶼老婦人與青年 (B)蘭嶼青年與「臭臺北人」 (C)作者與「臭臺北人」 (D)「臭臺北人」與蘭嶼老婦人

37 ( )四、下列關於各句修辭的說明,何者有誤? (A)「人好,風景好,空氣好,學生好。」──類疊
腳印蘭嶼 基礎測驗 ( )四、下列關於各句修辭的說明,何者有誤? (A)「人好,風景好,空氣好,學生好。」──類疊 (B)「臺北居,大不易。」──引用 (C)年輕人「虎」著臉──轉化 (D)「何必罵人生番?……你很熟嗎?」──映襯 (C)轉品。

38 ( )五、下列有關「橋牌上孿生國王的眼睛寂寥著」的說明,何者有誤? (A)引自瘂弦的〈死亡航行〉一詩 (B)原詩描寫的是獨居的生活
腳印蘭嶼 基礎測驗 ( )五、下列有關「橋牌上孿生國王的眼睛寂寥著」的說明,何者有誤? (A)引自瘂弦的〈死亡航行〉一詩 (B)原詩描寫的是獨居的生活 (C)在本課的對象則指都市人 (D)所描寫的心情是空虛寂寥 (B)原詩寫海上航行時的寂寥與恐懼。

39 ( )六、 「篷著翅羽的火雞」的文意與下列哪一個選項相近? (A)削足適履 (B)狐假虎威 (C)浮光掠影 (D)名過其實 D
( )六、 「篷著翅羽的火雞」的文意與下列哪一個選項相近? (A)削足適履 (B)狐假虎威 (C)浮光掠影 (D)名過其實 (A)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  (B)比喻憑恃有權者的威勢恐嚇他人、作威作福 (C)比喻文章或言論的內容膚淺空泛,不著邊際。亦比喻世事稍縱即逝,不可捉摸。

40 ( )七、在腳印蘭嶼中,作者引用許多詩句來形容都市人心的寂寥,下列何者不屬於其中之一?
基礎測驗 ( )七、在腳印蘭嶼中,作者引用許多詩句來形容都市人心的寂寥,下列何者不屬於其中之一? (A)這裡好,人好,風景好,空氣好,學生好 (B)勇敢地去殺死整個下午的蒼白 (C)人人的心都是一座小小寂寞的城 (D)孔雀仍炫耀牠的美 (A)明白讚揚蘭嶼之美。

41 B ( )八、下列選項中,文意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 )八、下列選項中,文意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臺北居,大不易,不作興講究耐性,要跑要衝要狠要準──指臺北居何難之有,只要掌握節奏,自然能夠先馳得點 (B)在臺北,放了線就要有把握釣大魚──意謂臺北人唯利是圖 (C)那個人笑得很像電視劇裡三流的丑角在演戲──指「那個人」笑容滿面,非常有趣 (D)反倒是遊客的驕傲往往被此地的老土著利用了──指老一輩的雅美族人努力展現當地風貌讓遊客深深感動

42 腳印蘭嶼 基礎測驗 ( )九、在本文中,當作者遇到了女老師之後,在對話中各自引用了新詩的語句。下列何者不是雙方的用意? (A)讚嘆蘭嶼美麗又浪漫的風情 (B)採用文明的辯論,各自表態 (C)表面是聊天其實是暗中較勁 (D)炫耀自己的文學素養

43 腳印蘭嶼 基礎測驗 ( )十、本文的主旨在於: (A)探討原住民文化流失的危機 (B)分析城鄉間的經濟差距 (C)譴責政府傾倒核廢料破壞蘭嶼的環境 (D)闡揚族群間相互尊重的人文關懷 回首頁

44 腳印蘭嶼 進階練習 一、〈腳印蘭嶼〉一文中的人物個性特色均透過對話來表現,試依閱讀後的感受,將幾個主要角色的形象,選用恰當的成語加以詮釋。(皆複選) 參考選項: (A)目空一切(B)渾渾噩噩(C)自以為是(D)見義勇為(E)自出胸臆(F)隨波逐流(G)任性使氣(H)真知灼見 (I)斗筲之人(J)擇善固執(K)自曝其短(L)五十步笑百步

45 腳印蘭嶼 進階練習 (B) (F) 蘭嶼老婦人:(      ) 蘭嶼年輕人:(      ) 文中男主角:(      ) (D) (J) (D) (K) (L) 2.「蘭嶼年輕人」有所堅持,能發出不平之鳴,勇於抗爭,故選(D)(J)。3.「文中男主角」在第一大段表現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氣概,到了第二大段相較起女老師,便顯得不比「臭臺北人」高明到哪去,故選(D)(K)(L)。

46 腳印蘭嶼 進階練習 (E) (H) 國小女老師:(      ) 給菸的旅客:(        ) (A) (C) (G) (I) (K) 4.「國小女老師」能深刻體悟蘭嶼當地的人文風景,又能善用詩詞典故,故選(E)(H)。((E)形容對於所學能完全吸收,靈活運用。(G)任性而為,意氣用事。(H)明確的見解。(I)比喻器量狹小、才疏學淺的人。)

47 腳印蘭嶼 進階練習 二、一個詞,透過適當的「轉品」方式,可以在原有詞性所含的本義之外,又多了一種新詞性的意義。不但豐富語言的內容,還使文字簡鍊,更可以令人耳目一新。請閱讀以下文句,判斷句中何處使用了轉品,並說明其形式。 文 句 轉品處 說 明 橋牌上孿生國王的眼睛寂寥著 寂寥 形容詞作動詞用

48 你只能循著那錦帶似的林木,想像那一流清淺 形容詞作名詞用。 清淺
文 句 轉品處 說 明 勇敢地去殺死整個下午的蒼白 形容詞做名詞用。 蒼白 年輕人虎著臉,似乎氣極了 名詞作動詞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 吾老 形容詞作動詞用。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形容詞作動詞用。 你只能循著那錦帶似的林木,想像那一流清淺 形容詞作名詞用。 清淺

49 腳印蘭嶼 回首頁

50 腳印蘭嶼 一《鄉》情願 事實上「鄉土文學」這個概念並不是中國人所創造的,而是來自西方。鄉土文學最大的特性,一個是地域性,另一個是輕視現代文明(工商業化、城市化),偏愛農村及農業文明。本課的作者「阿盛」是著名的鄉土作家,你也能分辨出下列敘述的作家各是誰嗎? 【 】1.筆名「江流」,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集疾病與坎坷為一身的傳奇人物。在疾病與現實的交迫中,追尋不同的思想,創造出文學上不同的風貌,代表作《笠山農場》。 鍾理和

51 腳印蘭嶼 一《鄉》情願 【 】2.「真誠」是他的創作理念;直接以鄉土的語言,寫作鄉土的人、事、物,以表達濃厚的鄉土感情,《吾鄉印象》、《農婦》、《向孩子說》是他的代表作。 吳晟 【 】3.本名洪媽從,是一位寫農村、寫卑微庶民的本土作家。從他的筆下生動詳實的記載了農村生活的落後及簡樸、村人的憨厚及無知。有短篇小說集《黑面慶仔》、《市井傳奇》、《田莊人》及《懷念那聲鑼》。 洪醒夫

52 【 】4.筆名鍾正、路加,是戰後開啟大河小說創作的第一人,獎掖提攜後進不遺餘力,於戰後文學運動之推展卓具貢獻,而有臺灣文學之母的美稱。他的《臺灣人三部曲》、《濁流三部曲》兩部大河長篇小說,受到臺灣文學界的高度重視。 鍾肇政 【 】5.筆名懶雲、甫三、走街先,創立賴和醫院,素有仁醫之稱,人稱「彰化媽祖」。參與臺灣抗議文學潮流,並提攜後進不餘遺力,被人尊稱為「臺灣新文學之父」。作品具有強烈的抗議性,豐富的同情心,深刻的自我反省,因此又稱「臺灣的魯迅」。主要作品有小說〈一桿秤仔〉、〈不如意的過年〉、〈善訟的人的故事〉、〈浪漫外紀〉、新詩〈南國哀歌〉、〈流離曲〉……等。 賴和

53 腳印蘭嶼 一《鄉》情願 【 】6.排灣族作家,漢名曾舜旺,在視弱全盲生存條件極為惡劣的環境下,秉持對民族的熱愛,以一針一點刺成其詩作,作者於作品中寫臺灣原住民族集體心靈深處沈積的抑悒、怨恨、忿怒和自卑,及追尋救贖和解放的情感,並表現出他對於當前臺灣少數民族諸問題的認識。 莫那能 【 】7.本名廖偉峻,為著名的小說家、詩人及文學評論家。寫作技巧的多變加上有計畫的記錄臺灣農村變遷軌跡,使的他的名聲如驚雷般震撼臺灣文壇,亦奠定了新生代作家的翹楚地位,曾發表〈文學十日談〉、〈給文學界的七封信〉,為臺灣文化及臺灣文學的獨立性作出宣告。 宋澤萊

54 【 】8.出生於羅東,其小說故事情感細膩真實,能貼切反映社會蛻變現象,特別是市井小民、鄉土人物,描繪入微。常運用電影手法表現在小說中,其小說如〈莎喲娜拉.再見〉、〈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蘋果的滋味〉被拍成電影或搬上電視螢幕,均深獲好評。 黃春明 【 】9.原名楊貴,是臺灣文學日據時代重要的作家,以平實的筆觸,充滿希望和遠景,瀰漫一股堅毅的行動力量,發揚被壓迫者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自稱「人道的社會主義者」,坐牢無數次,然而始終堅持理念,如一朵壓不扁的玫瑰花。作品有〈萌芽〉、〈鵝媽媽出嫁〉、〈泥娃娃〉、〈壓不扁的玫瑰〉(原名〈春光關不住〉)……等。 楊逵

55 【 】10. 他在「歷史小說」的獨特地位,被譽為臺灣文學香火的傳承者,作品如《臺灣文學史綱》、〈葫蘆巷春夢〉、〈羅桑榮和四個女人〉、〈鸚鵡與豎琴〉、〈葛瑪蘭的柑子〉。確立臺灣評論界泰斗的地位後,以評論家兼小說家的身份,率先倡導寫實的鄉土文學。近期的創作雜揉寫實與幻想,似近年受國際注目的「魔幻寫實」風格。 葉石濤 【 】11.創作態度實驗開放,大量採用西方現代小說、戲劇、電影的技巧。小說內涵深植於花蓮風土人物,可以說是既鄉土,又現代。讓卑微不堪的人物以喜劇方式表達內心深沉的悲傷,作品有〈永遠不再〉、〈老鼠捧茶送人客〉、〈來春姨悲秋〉、〈嫁妝一牛車〉、〈素蘭小姐要出嫁〉、〈小林來台北〉、〈香格里拉〉、〈兩地相思〉等。 王禎和

56 【 】12.本名李能祺,童年窮絕悲苦的山居生活影響他日後心靈、人格的結構與寫作方向。鍾肇政評他:「非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作品有〈阿妹伯〉、小說〈苦水坑〉、〈戀歌〉、〈飄然曠野〉、〈晚晴〉、〈人的極限〉、長篇〈山國戀〉、〈痛苦的符號〉……等。發表大河式小說《寒夜三部曲》後,文學生涯登上高峰。 李喬 【 】13.本名賴西安,一生致力於兒童文學創作,是臺灣地區重要的兒童文學、小說及散文作家, 同時也是膾炙人口、引領校園民歌流行的經典之作〈散場電影〉、〈月琴〉、〈廟會〉歌詞創作者。小說作品包括《屏東姑丈》、《相思月娘》,以及少年小說《臺灣的兒女》、《少年噶嗎蘭》等多種。 李潼

57 【 】14.辭去教職,避居田園,是實踐陶淵明生活形式的哲學農夫。學術研究有《老臺灣》、 《象形文字》、《台語之古老》,散文有《田園之秋》、《父女對話》等書。代表作《田園之秋》以日記的形式呈現對臺灣田園生活的緬懷和讚歌,蘊含著人文的思考及知識份子對社會的關照,並透發出人與自人間親密互動的真摯情感。 陳冠學 【 】15.本名陳永善,又名許南村。早期小說多以貧困環境、離棄故鄉、殘敗晦暗市鎮為題。後來將抒情納入現代主義的象徵架構中,作品轉為理性反省,文字轉為清晰明朗,走向「寫實」,並開始批判知識份子之淺俗孤絕。作品有《我的弟弟康雄》、《家》、《鄉村的教師》、《將軍族》、《一綠色之候鳥》、《唐倩的喜劇》等。 陳映真

58 腳印蘭嶼 回首頁


Download ppt "腳 印 蘭 嶼."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