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现代戏剧 曹禺《北京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现代戏剧 曹禺《北京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戏剧 曹禺《北京人》

2 教学要点 戏剧常识 20世纪中国话剧的发展 曹禺与现代话剧的发展、成熟 《北京人》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3 一、话剧 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比其他戏剧形式更接近真实生活。西方一般通称戏剧。我国话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称文明戏或新剧。曾在上海、武汉等地盛行,后渐衰落。影响较大的团体有春柳社、春阳社等。五四运动后,现代话剧兴起,称爱美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改称话剧。

4 话剧与中国传统戏剧比较 中国传统戏剧: 中国戏曲的“程式性” 传统戏剧的“虚拟性” 传统戏剧的民族性 作为舶来品的话剧 话剧表演的“生活化”
话剧的“写实性” 话剧的“现代性”

5 二、20世纪中国话剧的发展 文明新戏时期 爱美剧时期 小剧场运动时期 : 左翼戏剧运动时期 剧场戏剧时期 广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再兴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话剧时期

6 三、曹禺:1910 — 1996 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1910年生于天津。“曹禺”是1926年发表小说时初次使用的笔名。

7 看戏 演戏 读戏 写戏

8 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 。
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 引起震动。 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曾获《大公报》文艺奖。 1936年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作剧作《原野》。 抗战后,随校迁往四川,写《北京人》等作品。 曹禺的出现,标志中国话剧的成熟。

9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 。写作话剧《明朗的天》,历史剧《王昭君》等。

10 四、曹禺代表作:生命三部曲 《雷雨》:挣扎与残酷 《日出》:倦怠与飞翔 《原野》:爱与复仇 《雷雨》 《日出》 《原野》

11 五、曹禺创作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雷雨》到《原野》 特点: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事件非生活中常有(戏剧化的戏剧)
第二阶段:从《全民总动员》到《桥》 特点:现实性增强,戏剧节奏与戏剧冲突也趋向舒缓与淡化 (生活化的戏剧) 第三阶段:从《明朗的天》到《王昭君》 特点: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性增强,艺术性有所下降 《王昭君》

12 六、《北京人》的戏剧结构

13 第一幕:人物命运遭际、性格特点 曾文清:几乎无事的人生;软弱的个性;精神瘫痪 愫芳:寄人篱下的坚忍 曾思懿:精明、虚伪与刻薄
“北平曾家旧宅”场景——巨大阴影的笼罩 曾文清:几乎无事的人生;软弱的个性;精神瘫痪 愫芳:寄人篱下的坚忍 曾思懿:精明、虚伪与刻薄 曾皓:坐吃山空、行将就木 江泰:一事无成、满腹牢骚 曾霆、瑞贞:不幸的婚姻 袁任敢、袁圆——健康、强壮、光明、充满朝气 陈奶妈、小柱子——乡村的质朴

14 第二幕:人物处境与相互关系 江泰大闹曾府 曾思懿逼曾皓“交老底” 曾文清染上鸦片 曾皓气极成病 曾文清离家出走 矛盾激化

15 第三幕:腐烂与新生 曾皓:视若生命的寿棺被抬走抵债 曾文清:失魂落魄的归来;吞鸦片自杀 腐烂 曾霆、瑞贞:秘密离婚
愫芳:失望而随瑞贞一同离家投奔光明 新生

16 七、《北京人》人物形象分析 曾皓—— (1)老一代北京人,封建家庭权势与精神统治的代表
(2)看似满怀忧虑、烦恼、委屈和同情,实则在“仁义道德”的之下掩盖着自私虚伪的心,以苦难和哀怜遮蔽自私与虚弱。 (3)封建家庭的衰落与精神幻灭

17 曾文清—— (1)曾家第二代“北京人” (2)聪颖、清俊、善良温厚,不乏士大夫阶级所欣赏的潇洒飘逸
(3)长期生活其间的封建文化和教养腐蚀了他的灵魂,精致优雅的生活磨掉了飞翔的能力 (4)“重重对生活的厌倦和失望甚至使他懒于宣泄心中的苦痛。懒到他不想感觉自己还有感觉,懒到能使一个有眼的人看得穿:‘这只是一个生命有空壳’” (5)悲剧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18 愫芳—— (2)沉默忧伤、处处忍让 (3)逆来顺受外观之下的坚毅和勇敢和善良 (4)作者的审美理想 (5)最后的出走: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
(1)理想中的“北京人” (2)沉默忧伤、处处忍让 (3)逆来顺受外观之下的坚毅和勇敢和善良 (4)作者的审美理想 (5)最后的出走: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

19 八、《北京人》主题思想 对五四启蒙主题承继的文化反思视角 : A、工人(远古); B、曾皓、曾文清等(现实); C、袁圆、愫芳(未来)
三代“北京人”的文化内涵: A、工人(远古); B、曾皓、曾文清等(现实); C、袁圆、愫芳(未来)

20 九、《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生活化的戏剧: 从“戏剧化的戏剧”向“生活化的戏剧”的转化
开始对人的日常生活的内在神韵与诗意进行开掘,使普通人有精神世界被关注并得到升华。与此同时,戏剧节奏与戏剧冲突也趋向舒缓与淡化。人物的性格和复杂的心理,都在十分自然的生活状态下演进着,而深刻的主题和文化内涵就潜藏在其中。 一改曹禺以往作品郁热、压抑的调子,呈现出秋阳般温暖、从容、澄澈而略带忧伤的气质

21 参照阅读:安东·契诃夫(俄)剧作 《三姐妹》

22 “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人,不见一般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戏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发展”
“他教我懂得艺术上的平淡”。 契诃夫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写出生活的诗意,因此,他的戏剧被称为“生活的戏剧”或“生活化的戏剧”。

23 十、曹禺话剧的影响渊源 希腊悲剧—— (1)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2)“三一律”(时间、地点、动作):戏剧冲突紧张、集中
大幕拉开,已是危机降临前夕,30年来惊心动魄的故事冲突集中在最后的一天暴发,每个角色的戏剧动作都是试图“摆脱”而不得 索福克里斯(Sophocles, 496B.C B.C.)

24 莎士比亚—— (2)性格悲剧:“把精神的痛苦写到极致的作家”(繁漪“雷雨式性格等)
(1)“变异复杂的人性,精妙的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精神,浩瀚的想象力” (2)性格悲剧:“把精神的痛苦写到极致的作家”(繁漪“雷雨式性格等) (3)文体风格:诗意特征(强烈的抒情色彩和”不是爱便是恨“的极端感情;让人敬畏而又不可解的神秘力量;偶然性与传奇色彩;背景的象征性;整体氛围的诗意化……)

25 奥尼尔—— (1)戏剧人物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心理能量 (2)富于激情 (3)对人物性格和心理进行精确的描绘,对人物命运进行出色处理
(4)亲人间的矛盾与冲突 (《原野》中,“原始的蛮性的世界”。在仇虎、金子、焦母这些人物之间,爱与恨、欲望与复仇,都是如此强悍、热烈……”)

26 契诃夫—— (1)挫折和妥协(人物命运):人物都盼望快乐,也希望过充实有用的生活,但总是受挫于环境和本身的性格
(2)”生活中的切片” (戏剧艺术):剧中既一般都沒有形成戏剧动机的因,也沒有磅礡的史诗故事,只呈现生活中本來的面貌。简单的情节都只像是全剧的一个背景,都被掩蔽在不易理清的人物关系中,但這些简单的情节都有助于整体效果的砌造,总给人真实和自然的印象。 契訶夫(Anton Chekhov, )

27 十一、曹禺话剧的艺术特征 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 (1)强烈的抒情性; 《雷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原野》——“讲人与人的极爱和极恨的感情” (2)人与人之间心理抗衡形成的持久张力; 如《北京人》《家》,情感的激流虽转入地下,但依然如岩浆运行

28 象征性意象与诗意特征 如《北京人》 中曾皓的棺材等; (2)以人物性格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 如《北京人》中的机器匠;《雷雨》中的繁漪
(1)以场景、道具等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 如《北京人》 中曾皓的棺材等; (2)以人物性格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 如《北京人》中的机器匠;《雷雨》中的繁漪 (3)作品命名构成的象征性意象 如“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既是实存之 物,又是某种观念的象征

29 十二、曹禺与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戏剧冲突:外部冲突与人物内心冲突的对应 戏剧语言:动作性与抒情性 拓展悲剧文学的表现领域

30 A、艺术:文学性+舞台性+艺术性+欣赏性
(1)处理戏剧冲突,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 。表面的争执、外部的冲突都包蕴着剧中人的内心交战。一切外在的冲突、争辩与日常生活场景,都是为了酝酿、激发与表现内心冲突。只有这类冲突,才是真正富有戏剧性的冲突。 (2)戏剧语言富有心灵动作性与抒情性:《雷雨》与《原野》中的人物由于各各怀着深仇宿怨,语言的进攻性更强烈。感情的巨大冲击力呈现出紧张激荡的浓郁风格。《北京人》人物语言更为简洁凝炼,具有委婉深长的抒情诗意。剧中人物的教养、身分和戏剧冲突的特点,决定了戏剧语言是在隐晦曲忻中包蕴了尖锐的内在动作性和抒情性

31 B、现代悲剧的成熟 (1)悲剧冲突: 古典悲剧——多表现英雄伟人,“悲、欢、离、合”敷演完全,生旦当场团圆,悲剧成因往往出于无赖小人从中搬弄。这就削弱甚至淹没了悲剧精神 ; 现代悲剧——平凡生活中的压抑和扭曲 (2)少古典悲剧中的悲剧英雄(壮美),多表现普通人物精神追求方面的深刻痛苦,深入探索悲刷人物的内心世界 (阴柔之美)

32 C、票房号召力—— 《雷雨》从1935年8月国内首演至1936年底,各剧团上演达五六百场,茅盾形容为“当年海上惊雷雨”

33 课外阅读 参照阅读契诃夫的作品《三姐妹》,比较《北京人》与其在“生活化戏剧”方面的共同特点。
  参照阅读《雷雨》、《日出》、《原野》等曹禺此前的作品,比较其与《北京人》风格的差异。   参照阅读老舍写于抗战时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从文化反思视角比较二者异同。


Download ppt "现代戏剧 曹禺《北京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