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2 目的与要求 IDA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治要点。 掌握 熟悉 实验室检查,发病机制 了解 铁代谢

3 临床表现 概 念 实验室检查 铁代谢 诊断要点 病因和发病机制 治疗要点

4 是由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储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分为三个阶段:贮铁耗尽(ID)、红细胞内缺铁(IDE)、缺铁性贫血(IDA)。

5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指人体的红细胞中含铁血黄素低,同时红细胞体积较正常小,形态不一。
含铁血黄素:是由铁蛋白微粒集结而成的色素颗粒,呈金黄色或棕黄色,由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溶酶体分解、转化而形成的。

6 发病情况 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在发展中国家约2/3 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 患缺铁性贫血。在发达国家亦有约20% 的育龄妇女及40%的孕妇患缺铁贫血。

7 铁的代谢 分 布 含量:男性约50-55mg/kg, 女性约 35-40mg/kg。

8 1、功能状态铁 血红蛋白:占60-70% 肌红蛋白:占 15% 酶和辅因子:约10% 转铁蛋白铁:约 3-4mg 2、储存铁: 男性1000mg 女性 mg 铁蛋白:溶于水,易 再利用 含铁血黄素:晶体,不溶于水,难再利用

9 铁的来源和吸收 2、铁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以二价铁的形式被吸收。 1、来源:每日造红细胞需铁约20-25mg。
内源: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占大部分。 外源:每天从食物吸收 1-1.5mg,如海带、木耳、香菇、肝脏、蛋类、瘦肉。 2、铁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以二价铁的形式被吸收。

10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VitC 及稀盐酸可促进铁的吸收 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可促进铁的吸收 体内储存铁减少时,吸收增多。 植物中的酸类减少吸收 药物如镁制剂、抗酸药、H2 受体拮抗剂抑制铁吸收

11 铁 的 运 输 血浆中的铁(Fe2+) 铜蓝蛋白氧化 转铁蛋白结合Fe3+ 幼红细胞表面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 组织 细胞内铁
胞饮作用 组织 细胞内铁 与转铁蛋白分离 再次还原成Fe2+ 结合成HB

12 几个概念 转铁蛋白铁(血清铁) 血清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

13 血清铁:生理状态下,转铁蛋白仅1/3与铁结合,这部分称血清铁。男性11-30umol/l女性9-27umol/l。
血清铁蛋白:机体内一种储存铁的可溶性组织蛋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少。 总铁结合力:是指每升血清中的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铁量。

14 转铁蛋白铁 转铁蛋白饱和度 = ×100% 总铁结合力

15 铁的再利用和排泄 RBC寿命约120天,红细胞破坏后的血红素铁几乎全部被利用于制造相当数量的红细胞。
每天排铁约1mg,主要随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从粪便中排泄。其次从尿、皮肤、汗中排除。

16 病因及发病机制 摄入不足:需要增加,铁的吸收不良,肠道疾病。 慢性失血: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17 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是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三类所组成。

18 贫血的表现:症状相对较轻。 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Plunmer-Vinson帕金森综合征) 体征:除皮肤黏膜苍白外,还有毛发干燥,指甲扁平,无光泽,易碎,部分患者呈勺状(反甲)。可有脾脏轻度肿大。

19

20 回上层

21 实验室检查

22 (一)血象(hemogram) 1、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片中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加。
2、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 3、血小板数高低不一。

23 (二)骨髓像: 1、常规检查,增生活跃。 2、骨髓涂片铁染色铁粒幼红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少。

24 (三)生化检查: 1、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血清铁减低 <8.95umol/L 总铁结合力增加 >64.4 u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 2、血清铁蛋白降低<12ug/L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加>4.5ug/g

25 诊断要点 1、诊断标准:分三阶段: 2、查找病因或原发病:

26 1)缺铁(ID):储存铁耗竭。 A 、血清铁蛋白降低<12μg/L B、骨髓铁染色,内铁减少,外铁缺如 C、HB及血清铁正常 2)红细胞铁减少(IDE):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A、ID的A+B B、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 C、FEP增加>4.5μg/gHb D、Hb正常

27 (3)缺铁性贫血(IDA): IDE的A+B+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120g/L ,女性<110g/L

28 2、查找病因或原发病: 根据病史、体检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确定。消化道相关检查十分重要:虫卵、胃镜、肠镜、钡盐灌肠等。

29 治疗要点 (一)病因治疗:尽可能祛除缺铁原因。 (二)补充铁剂:

30 补充铁剂: 1、口服补铁:为首选 (1)药物: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右旋糖酐铁,每天口服元素铁150-200mg即可。
(2)注意事项:饭后服用减少胃肠道刺激。不和茶、咖啡、牛奶同服。 (3)疗效观察:3天自觉症状改善,1 周后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 周后 HB 上升,1-2月HB 恢复正常。 (4)疗程: HB正常后继续服用4-6个月。

31 2、胃肠道外给铁: 仅适合不能口服者。常用的有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肌注

32 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引起的组织缺氧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机体缺铁有关 感染 与贫血引起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引起的组织缺氧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机体缺铁有关 感染 与贫血引起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潜在并发症 贫血性心脏病 颅内高压

33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让病人了解铁缺乏是引起贫血的原因,饮食可补充部分铁元素.故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含铁多的食物如肝、瘦肉、豆类、紫菜、木耳、海带等,动物食品含的铁更易被吸收。长期不吃肉食的习惯,可引起缺铁致贫血,指导病人应保持均衡饮食,不挑食是重要的;食用鱼、肉类及富含维生素C食品,有利于铁的吸收。注意餐后即刻饮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由于茶叶中含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饮茶在餐后2小时较合适。  此外,补充铁剂的同时需要给予蛋白质,若蛋白质缺乏,也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

34 2)适宜活动量:本病病程较长,患者对日常活动均可耐受。但剧烈运动时较同龄正常人易感疲乏,甚至头昏目眩。因此,应让患者生活有规律,做适合个体的运动。勿需卧床。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贫血严重或贫血发生速度快者,应卧床休息为主,轻中度贫血或贫血发生速度缓慢者,可活动与休息交替 教会病人自己测脉搏。

35 3)病情观察:有无头晕、头痛、纳差,听心率,测呼吸频率,观察皮肤、粘膜及活动耐力变化。了解血红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

36 4)药物护理:①让病人了解口服铁剂易引起胃肠道反应,故应饭后服用,从小剂量开始,若仍有不适可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便调整药量或更换制剂;②口服液体铁剂时,病人要使用吸管,避免染黑牙齿;③服铁剂同时忌饮浓茶及牛奶;④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这是由于铁剂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变成硫化铁所致,应向病人说明以消除顾虑

37 ;(5)铁剂治疗时间:直至血红蛋白正常后,病人仍需继续服用铁剂4~6个月,目的均是补足体内贮存铁。

38 (6)注射铁剂时,首次给药须用0.5ml作为试验剂量,1小时后无过敏反应可给足量治疗。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采取“Z”型注射法以免药液溢出。需要深层肌肉注射,以促进吸收减轻疼痛。副作用:极少数病人可有注射局部疼痛、淋巴结肿痛。全身反应轻者面红、头昏、荨麻疹。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注射后10分钟至6小时之内要观察副作用,最好备有肾上腺素1支

39 5)心理护理 6)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介绍 2)休息和饮食指导 3)用药指导 4)生活指导


Download ppt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