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 单元线索 概念、形成原因、表现与意义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形成:春秋战国 孔子 孟子和荀子 儒家思想的演变 正统:汉代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理学:程颢、程颐和朱熹心学:陆九渊、王阳明 发展为理学:宋明 批判中新发展:明清 李贽反正统思想 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

3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汉初的“无为”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2、从“无为”到“有为” 1、董仲舒生平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表现 思想 政治 教育 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

4 问题探究一: 无为而治 依据材料指出汉初为何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有何具体政策?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依据材料指出汉初为何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有何具体政策? 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物价飞涨 与民休息(休养生息):减轻田租……

5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
1.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

6 依据以上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期以“无为而治” 为统治思想,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材料一: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 依据以上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期以“无为而治” 为统治思想,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加强中央集权 积极: 消极: 1.经济恢复 2.社会稳定 3.生活改善 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边境不宁 王国问题

7 问题探究二: 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以前所学内容有何表现? 而思想上的“有为”又有何表现呢?

8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3)选官:察举制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军事:课外补充: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 何谓新儒学体系?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 董仲舒 何谓新儒学体系?

10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新儒学“新” ?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11 C 2.(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2.(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C

12 3.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 其本质意图是(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 D

13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新儒学“新” ?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根本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主要内容?

14 问题探究三: 下列材料中分别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他的思想是针对哪些问题提出的?

15 ——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主张: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 针对问题

16 ——加强君权 材料二:1、“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为人者天》 主张: “君权神授”
2、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 主张: “君权神授” 主张: “天人合一” 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 主张: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针对问题

17 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针对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的现状
材料三: 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班固《汉书·食货志》 主张: 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针对问题 针对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的现状

18 材料四:1、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 2、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主张: 三纲五常 针对问题 针对为人处世

19 问题探究四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问题探究四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董仲舒的学说 面临问题 解决之道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 ◇“春秋大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备考指南147-9

20 问题探究四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问题探究四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提示:儒学自身的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统治者的需要) ①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危机潜伏(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匈奴侵犯)——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③统治者的有为 (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

21 B 4.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是因为( ) A.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4.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是因为( ) A.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不同阶层的需要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B

2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政治 表 现 教育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经典:五经 教学内容: (儒学垄断教育)
表 现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经典:五经 (儒学垄断教育) 教学内容: 中央: 地方: 教育 太学(凭儒学入仕) 郡县设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特点: 本质: 作用: 外儒内法 文化专制 正统、主流P10

23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积极影响 问题探究五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积极影响? ①对汉朝:
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对儒学: 使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③对教育: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问题探究五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积极影响?

24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董仲舒的学说 面临问题 解决之道
积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消极1.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 积极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 积极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极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25 巩固练习 练习巩固 D 5.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5.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

26 练习巩固 C 6. (备考指南)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C

27 C D 7.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7.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8.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C D

28 9.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D

29 (08年山东)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答案】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30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的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12分)(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分)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4分)地位:自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分)

31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32 25.(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 (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33 (08年山东)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答案】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Download ppt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