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道无为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道无为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道无为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2 第一章 天地无为而无所不为 企业有为而有所不为 ───现代企业的无为之道
第一章 天地无为而无所不为   企业有为而有所不为 ───现代企业的无为之道

3 一、“无为”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无为”思想教人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忘我与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是因为它蕴藏着浩然正气、中正之气,积极地忍耐、坚毅,保持宽容和谐的人生态度。不带个人的偏见,去对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找出顺应的方法,融入自然与社会当中。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无私心,无贪欲,忘我的利益他人。

4 二、“无为”思想对现代企业的指导意义 〈1〉清静无为,方有真花真果 (2〉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真无为。

5 〈1〉清静无为,方有真花真果 天地“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对企业而言,要“无为”,方能“清静”;要“清静”,方能各归其“本”;归其“本”,方能有“真根”;有了“真根”,才可以在时代的环境和风雨中成长,开出真花,结出真果。 这个真根就是“道”,“道”就是生天生地的浩然正气。 清静无为以求自见根本。

6 (2〉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真无为。
真正的“无为”,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哪些事“当为”,哪些“当不为”,这要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要坚定。 所谓“无为”,说到底是要使企业行为归于正道。只在正道上,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社会需求变化的规律,按照产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从容不迫,沉着稳健,脚踏实地地从事那些利益在社会、利益在公众的正当的事业。 那种见什么赚钱,就跟着撵什么的现象,就是“有为”的表现。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说:企业之道就是,奉献而不占有。这就是“真无为”。

7 第二章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企业利万众而有成 ——现代企业立业之道
第二章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企业利万众而有成 ——现代企业立业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8 一、利他:水利万物而流,企业利万众而立 立业的理念是“愿众生幸福、社会吉祥”,其宗旨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知道”与“入道”的差距
立业要立在公众的利益需要 水之道是:水利万物而长流;企业之道是:企业利万众而久立。

9 二、不争:立于不争而无尤,立于不争而有成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立业之初,立业点选在“无竞争点”

10 三、居下 有了成绩不骄傲,不居功,不沾沾自喜,不炫耀,始终自省自己还有哪些不是、哪些缺点、哪些与社会发展不符合的,然后加以改正,始终居下地自省自责,对任何人、任何事物均是大有益处;相反,攀高,形成头大脚小,基础不牢,云里雾里,不知所以,一旦跌下来,会粉身碎骨,自取灭亡;居下就是遇上挫折,跌下后,能不伤筋骨的立起来。

11 四、忍让.融通.知迂回.无损:流畅的立业之道 水遇阻就让,变通迂回,不去妄加冲击,不去刻意争道,不强求于天下;这样的结果是,于客观规律毫无冲撞,于水也毫无损伤。其中,水因忍让而无损,很值得企业引以为训。凡主客观条件不尽吻合,不要去强求,不要以为强求真能使你成功。 曲则全,枉则直 流畅的立业之道”:在各种客观的阻碍中,去实际的领悟无阻无碍、流畅通达的立业之道,顺应客观规律而立业。

12 五、流水不腐,本性不变 不断地寻找新的立业点,不断地更新为社会服务的方式,不断地寻找"造福人类"的新的途径、新的路子。像水那样在从容不迫的“无为”中始终保持流动的活力。 “以市场为导向”只能算是谈到了皮毛;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可能产生误导。 海狸鼠现象

13 六、柔能克刚,柔比刚好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制度与文化的协调

14 第三章 天地不自生因而地久天长 企业不自私方可发达兴旺 ──现代企业的长存之道
第三章  天地不自生因而地久天长 企业不自私方可发达兴旺 ──现代企业的长存之道

15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七章

16 现象一:练“空手道”的企业纷纷落入法网。
专门“自生”,一点也不“生他”,违背了天地之道 企业长存之道并不在于货币资金的拥有情况;企业长存与否,在于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给予”还是“夺取”、是“不自生”还是“自生”。

17 现象二:对改革的误解 改革对企业而言,一是要求企业更加主动地、更加高速度、高质量地去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财富(决不是鼓励企业放弃财富的创造而不择手段地直奔金钱、货币);二是要求企业更加直接地彻底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更加自觉地使企业自身成为专门为社会而存在、专门为公众的利益需要而存在的劳动组织单位(决不是要求企业更加扭住自身利益不放) 在“赚钱”上做文章,不在实质上下真功夫,这是对改革的不解和误解,也是对企业的不解和误解。

18 现象三:供求规律与企业长存之道 失败企业的产品所以无人要,那完全是因为失败企业不了解市场需求,不了解消费者切身利益需要所造成的。
企业在供求关系的演变面前,就像在镜子面前一样。我们到底是把自身利益放在首要的突出的位置,还是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到底是真心实意地把社会、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还是做做样子,自欺欺人。在这个镜子面前都将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19 四、对“私”的超越 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 混沌所体现的就是不分彼此,没有“公”与“私”的绝对分界
企业的一切都是社会的。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而已,并没有独立的 “私”字可言。这是天道的本质。 国外大企业总裁们的生活侧记

20 第四章   为人民服务 ──企业的信仰之道

21 市场经济的本质 大道乃是管理着天地万物的更根本的机制和体制。大道虽然无形,它的机制却无处不在,就像老子认识到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导向的,而非利润导向

22 信仰与信条 有了正当信仰,就如同有了种子,有了根,于时间空间的变幻中,自有信条产生。 靠从外部捡来的信条行事,能捡回多少呢?
建立企业正确信仰,就是种植企业之灵魂的根,就是挖掘企业精神与智慧的源泉,就是为企业的立业与发展确立“活力反应堆”。

23 道与德 企业“无德”,也就是“无道”;企业“无道”,也必然“无德”。“道”是根本,“德”是发挥。

24 信仰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不得不然 第二层:欣然而然 第三层:自然而然

25 第一层:不得不然 “为众生服务”对企业而言,首先是“大道使然,不得不然”的事。
社会公众、万事万物的基本利益,都是“道”所给的,“道”保护着这些利益不受侵犯。谁要是侵犯了这些利益,“疏而不失”的“道”的法则,就会将谁制裁于它的“法网”之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道”生了一切,并庇护着一切,按道的“利养众生”的法则管辖着全部的众生。 一是走出了现象领域,得以去亲自体察和亲近作为天地万物之始的“道”的存在;二是对“道”的“管天管地管辖世间一切基本利益”有了一个觉悟;三是从这种觉悟中真正领受了“道”的“威严”;四是作为领“威”的标志,我们心悦诚服地明白了为众生服务是企业之“不得不然”。

26 第二层:欣然而然 体察“大道”之“恩”。 一、它的产品(或服务)因为合于众生的利益需要而受到众生的接纳;二、它的产品(或服务)给众生带去一定的实际利益;三、众生回报它、支持它,人间各种正当因素都支持它、围绕它;四、风调雨顺,良缘丛生,非人间的各种正当因素也在冥冥之中支持它、保护它。 通过点滴的“合于道”的成功,紧追悟透“大道”一事不放。

27 第三层:自然而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的本性。“道”没有所以然可言,“道”只是自然,它就是那样的,也就那样了。
企业就是这个样子的。企业为众生服务纯属自然。同时也是社会规律、时代潮流。

28 第五章 抱一守中,归真返朴 ──企业家的道德修养与运用
第五章   抱一守中,归真返朴 ──企业家的道德修养与运用

29 大道无形 “道”就是浩然正气。这浩然正气无所不包,无所不在。
一是“道”的方面,二是“德”的方面。 “道”的方面主要讨论企业家当应加强、加深对“道”的认识和领悟。“德”的方面,主要是涉及到企业家在体认“大 道”的基础上怎样加强与“道”相吻合的“德”的修养。 天道、地道、人道、一切道,统统又归属于大道。大道无形无相无始无终无极,却又可以通过天道、地道、人道、一切道等不同的途径去体察。

30 大道之太极 太极图,又称“太极鱼形图”和“太极阴阳鱼形图”。 第一层:阴阳合抱 第二层:鱼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第三层:两尾鱼合而抱之构成的是“圆”和“满”; 第四层:道生一,玄览 第五层:自然形成的气(浩然正气),将这个0从中划破,分为阴、阳二极,二极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样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形成了宇宙、日、月、星、辰,这一切均靠的正气在运行 第六层:得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31 “抱一”、“守中”、“清静”、“无为” “抱一、守中”是对矛盾的超越,是对“二”的超越,是对“对立”的超 越。
(一)获得根本的觉悟和智慧,使企业家能够凭借这种智慧而看清以前没有看清的问题。 (二)企业由“抱一”、“守中”中得到的另一个大利益就是:在上述觉悟的基础上,明明白白地开始着手进行企业的本质建设。

32 第六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企业管理亦然 ──企业管理之道
第六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企业管理亦然 ──企业管理之道

33 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 〈一〉治大国若烹小鲜,企业管理亦然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民;非其神不伤民,圣人亦不伤民。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企业规章、大原则不能变,只能因时间推移、市场演变和大小、软硬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小调整”和“小改变”。企业只要抓住了大的原则,制定了大的、基本的规章制度,使企业有了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运行轨道,在通常情况下,就应当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只要基本的东西是正确的、较为完善的,就不要轻易去“翻弄”它。

35 (二)以无事取天下——企业“无为”的外部模式
“道”的立场上看问题,你会发现:世间万事万物之所以生生不息,、充满生机、欣欣向荣,那是因为万事万物都在“无为”之中顺应了规律、顺应了“道”的缘故,不是“争”的缘故。 把“竞争”改为“竞赛”。

36 (三)我无为而民自化——企业无为的内部模式
“企业宗旨”、“企业理念”、“企业信仰” 企业领导层无须过多地干涉他们,因为制度、原则、操作规程都已经建设好了,企业的运行也就有了基本的轨道了,而这个轨道又是围绕质量标准展开的,只要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结果自然是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以“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宗旨凝聚人,以“为众生服务”的信仰坚定人心,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要为企业所有员工发挥其才干提供一整套操作规程、操作法,使他们的力量能够汇于一处。这是企业无为的内部模式。它能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尽情发挥,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的作用。

37 <四>“治大国若烹小鲜”对企业领导提出了哪些要求
要做领导人,对“道”要有认识,对“道”的各种法则要有认识,对“道”的哲学原理及在当代的运用问题要有认识和思考。 企业领导人应当崇尚规律,崇尚对规律的顺应。 企业领导要亲自参与顺应规律的工作,并在这项工作中亲自主持“火候”。 “烹小鲜”并不是一点也不翻动,该翻动时,还得翻动。这也是客观规律。企业家要带领整个企业顺应这些规律去发展,他必须亲自(无人可替代)站到规律面前去,引导企业行为朝着顺应规律的方向发展。

38 涅槃


Download ppt "大道无为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