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养气说
2
学习流程 检查预习 深入探究 通晓文意 吟咏背诵 具体研习 课堂小结
3
1、记字音 恶乎长 不慊于心 馁也 揠苗 畎亩 傅说 胶鬲 法家拂士
4
2、识通假 不慊于心 而勿正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戒之曰 往之女家 曾益其所不能 衡于虑 法家拂士
5
3、思异义 今日病矣 丈夫之冠也 无违夫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
4、辨活用 以其外之也 丈夫之冠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人恒过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
5、析句式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者矣 助之长者,揠苗也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
重点语句翻译: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
㈠《孟子·公孙丑上》 1、齐读本章最后一段,思考:何谓“浩然之气”?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朱熹《四书集注》) “至大,初无限量。至刚,不可屈挠。盖天地之正气,而人得以生者,其体叚本如是也。惟其自反而缩,则得其所养,而又无所作为以言之,则其本体不亏而充塞无间矣。”(朱熹《四书集注》) 周振甫先生:孟子“所说的养气就是培养一种正义感”。
10
㈠《孟子·公孙丑上》 1、齐读本章最后一段,思考:何谓“浩然之气”? 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孟子谈了两个特点:第一,“至大至刚”,“塞于天地”。即最伟大、最刚强,可以充满于天地之间。这是从“浩然之气”的形态上说的。第二,“配义与道”。即要用义和道去配合它。这是从“浩然之气”的性质上说的。所谓“义”,即正义。《孟子·离娄上》云:“义,人之正路也。”所谓道,既事物的规律和符合规律的方法。孟子虽未直接解释什么是“道”,但从其谈到“道”的一些言论可以看出,道就是事物的规律和方法。(新浪博客 姚崇实《孟子“养气”说浅议》)
11
㈠《孟子·公孙丑上》 2、提升:浩,从水,气,无形。为什么以“浩然”来喻“气(人格或美德)”? 因为河流无私地涌流,给予灌溉和生活之便,似德;所到之处民众得以生存,似仁;水流奔腾而下,遵循着自己的路线,似义;水有深浅变化,似智;波涛奔涌而激荡高山峡谷,似勇;水也柔弱细微,润物无声,似察;水也能接纳污浊的东西,并且加以净化,似善化;还有水万折必东,似意,等等。可见水的形象蕴涵着德、仁、义、智、勇以及坚定的意志等美好的品德,所以至圣孟子愿意以水比德。
12
㈠《孟子·公孙丑上》 3、“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 4、告子与孟子的养气有什么不同? 5、宋人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养气应注意什么?
13
㈠《孟子·公孙丑上》小结: 至大至刚, 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 助长害之。 浩然之气
14
㈡《孟子·滕文公下》 1、思考: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 2、讨论: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3、本章开篇提到的公孙衍和张仪,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 “女子从人,以顺为正道也。盖言二子阿谀苟容,窃取权势,乃妾妇顺从之道耳,非丈夫之事也。” (朱熹《四书集注》) 何叔京曰:“战国之时,圣贤道否,天下不复见其德业之盛。但见好巧之徒得志横行,气焰可畏,遂以为大丈夫。不知由君子观之,是乃妾妇之道耳,何足道哉?”(朱熹《四书集注》)
15
㈡《孟子·滕文公下》小结: 妾妇之道: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公孙衍、张仪之流)
大丈夫之道: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乃丈夫中之大者) 启发:君子养大丈夫之气,非濡染妾妇之气。
16
㈢《孟子·告子下》 1、思考: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2、讨论:孟子在本章中大写特写成就大业的贤人经历的诸多磨难,有何用意? “以上文观之,则知人之生全,出于忧患,而死亡由于安乐矣。尹氏曰:“言困穷拂郁,能坚人之志,而熟人之仁以,安乐失之者多矣。”(朱熹《四书集注》)
17
㈢《孟子·告子下》 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治学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胸存大志→孜孜以求→功到事成)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当代作家 路遥)
18
㈢《孟子·告子下》小结: 有浩然之气者如何面对磨难: 担大任成大业必先经历大磨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探究一:1、徐州师范大学教授、校长徐放鸣先生:人格塑造六境界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
20
探究二:人格修养之大 ①孟子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上》) “从其大体为大人。”(《孟子·告子上》)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21
探究二:人格修养之大 ②老子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道德经》之四十五章) ③苏轼 “古人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④林则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2
探究三:诗穷而后工 ①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3
探究三:诗穷而后工 ②司马迁《报任安书》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4
心如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探究三:诗穷而后工 ③苏轼“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心如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25
诵读并试背以下三段文字: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
课堂小结 浩然之气: 1、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 2、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 3、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
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27
课外研讨: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典论·论文》) “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精理为文,秀气成采。”(刘勰《文心雕龙·征圣》) 思考:曹丕说“文以气为主”,刘勰认为作者的气质、才气在文章中彰显出作品中的气势、格调,那么孟子散文的“气”是什么?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