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四气调神大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四气调神大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四气调神大论

2 一、教学要求 特殊文字,重点词语与疑难词语,特殊语法,文意。 特殊文字,疑难词语,特殊语法,文意。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语言文字与文意、文化等问题,结合 内经、养生等课程了解《素问》的内容、语言特点与成就。 教学重点: 特殊文字,重点词语与疑难词语,特殊语法,文意。 教学难点: 特殊文字,疑难词语,特殊语法,文意。

3 二、学习要点 愛、洞、奪、交、絕、苛、滿、寧、 怒、佩、榮、胎、菀、謂、則 生之道也。 ②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
基礎词彙: 愛、洞、奪、交、絕、苛、滿、寧、 怒、佩、榮、胎、菀、謂、則 核心句子: ①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 生之道也。 ②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 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③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 之谓也。 文義思考: 人體生命活動要適應外界自然變化的規律。

4 三、文章引讀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道也,弗順則無以爲綱紀。”這是養生防病的重要關鍵。本篇名爲“四氣調神”,着重論述順應四時的氣候變化以調攝精神,從而達到養生防病的效果。選自《黄帝內經素問》。傳統上認爲此書和《靈樞》是由古代《黄帝內經》一書分纂而成。《黄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成书於西汉。它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反映出中醫學的理論原則等學術思想。

5 四、题解 (一)简介《素问》及其作者(注意侧重); (二)简述《素问》的语言特点与中医药文化内涵。 (三)概述本文、说明学习的要点与要求

6 五、课文串解 (一)繁体字与生僻字:此略。 (二)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合称为非通用字,今字、本字与正体字合称为通用字。说明非通用字与通用字之间的关系,即说明它们是属于古今、还是属于通假、拟或是属于异正的关系。关系不属古今、通假、异正者,无须说明。

7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髪緩形,以使志生。 2. 逆之則傷肺,冬爲飱泄,奉藏者少。
3. 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 4.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不榮。 5.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6.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7. 譬猶渴而穿井,鬬而鑄錐,不亦晚乎!

8 【參考答案】 1. 被:同“披”,散開。 2. 飱:“飧”的異體字,晚飯。飧泄,指大便泄瀉清稀﹐並有 不消化的食物殘渣的泄瀉。
3. 精:通“晴”。 4. 菀:通“蘊”,蘊積,鬱結。 槁:“槁”的異體字,枯槁。 5. 獨:通“濁”,指功能失常。 6. 佩:通“倍”,違背。《說文》:“倍,反也。” 7. 錐:通“椎”, 捶擊的工具,後亦爲兵器,這裏泛指武器。

9 (三)特殊语序: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參考答案】 此之謂:賓語前置,卽“謂此”。此,賓語;謂,謂語。

10 (四)重点虚词: 1.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2.不亦……乎(不亦晚乎)

11 (五)词类活用: 1.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2. 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3.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4.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 井,鬬而鑄錐,不亦晚乎!

12 【參考答案】 1. 華實: 均名作動,開花、結實。 2. 外: 使動用法,使……向外越泄。
1. 華實: 均名作動,開花、結實。 2. 外: 使動用法,使……向外越泄。 3. 春夏、秋冬:均名作狀,在春季夏季,在秋季冬季。 4. 藥:名作動,用藥治療。

13 (六)医典阅读 【閱讀體驗】 產育寶慶方 不著撰人名氏其書世罕傳本今載於永樂大典者得論二十一陳言評十六方三十四爲一卷產乳備要暨經氣妊娠等證方六十二爲一卷案胎教之法古人所重賈誼新書所引青史氏之說劉向列女傳所記太任育文王之事尚可見其崖略惟產育方藥則罕專書唐書藝文志有昝殷產寶一卷始別立一門今其書不傳則講妊育者當以是書爲最古矣卷中惟陳言之評標識姓名餘皆不標爲誰說陳言卽撰三因方者(《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

14 要求: 1.標點文章。 2.語譯畫綫的片段。 3.瞭解古代講胎教的書。

15 【參考答案】 1. 不著撰人名氏。其書世罕傳本,今載於《永樂大典》者,得論二十一,陳言評十六,方三十四爲一卷;《產乳備要》暨《經氣妊娠》等證方六十二爲一卷。案胎教之法,古人所重,賈誼《新書》所引青史氏之說,劉向《列女傳》所記太任育文王之事,尚可見其崖略。惟《產育方藥》則罕專書,《唐書·藝文志》有昝殷《產寶》一卷,始別立一門。今其書不傳,則講妊育者當以是書爲最古矣。卷中惟陳言之評標識姓名,餘皆不標爲誰說。陳言卽撰《三因方》者。 2. 按:胎教的方法,是古人非常重視的事情。賈誼《新書》中所引用的青史氏關於胎教的說法,劉向《列女傳》中所記載的太妊養育周文王的故事,還可以看到胎教的大略情況。 3. 此略。

16 七、研习思考 (一)背诵: 1.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2.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3.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4.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17 七、研习思考 (二)解释本课的重点词语,见前“二、课文(三)”。 (三)整理本课的特殊文字(古今字)、特殊语法(虚词、词类活用、特殊语序)。
(四)文意理解: 1.先从医古文方面解释、而后结合中医药文化阐发“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义。 2.阐释本文中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18 七、研习思考 (五)语译: 1.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2.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3.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19 七、研习思考 4.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5.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6.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六)按照要求完成课后各练习。


Download ppt "四气调神大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