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身心障礙者性侵害之防治 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 助理教授 陳月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身心障礙者性侵害之防治 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 助理教授 陳月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身心障礙者性侵害之防治 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 助理教授 陳月娥

2 大 綱 從性別歧視談起 性別不平等常見議題 性騷擾界定與難題 性侵害難題與防治之道 結語

3 男人背小孩?女人背小孩?

4 看圖說話〜孰男孰女?

5 性別歧視的由來 性別刻板印象 家庭教養方式不同 社會學習結果 曾受性別因素的不公平對待

6 性別不平等的面向 法律 參政 婚姻家庭 生命尊嚴 工作 教育 人身安全

7 性別的法律面不平等 早期的 冠夫姓 從父姓 財產繼承 從夫居 通姦罪(男女大不同) 現今 民法親屬 繼承篇的修改

8 性別的參政面不平等 早期女性無投票權 女性候選人保障名額 最低票數門檻 民意代表的性別比例 民意代表表現的性別期望

9 性別的婚姻家庭面不平等 早期的 嫁娶習俗 現今 婚姻斜率 家務分工 育嬰假

10 性別的生命尊嚴面不平等 男尊女卑造成的性比例懸殊 台灣100.7 大陸104 性比例不均造成的負面影響 生育率下降
台灣 大陸104 性比例不均造成的負面影響 生育率下降 職業分性別重分配………….

11 性別的教育面不平等 學系的性別選擇不一 護理系 幼保系 機械系……… 學校老師的性比例差異 幼稚園至大學

12 性別的工作面不平等 同工不同酬 性別職業隔離 教育訓練機會差異 單身條款限制 女性升遷不易

13 性別的人身安全面不平等 性侵害 家暴被害人 性騷擾的性別差異 騷擾界定的性別差異

14 性侵害定義與法源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性侵害犯罪係指觸犯刑法第221條至第227條、第228條、第229條、第332條第2項第2款、第334條第2款、第348條第2項第1款及其特別法之罪 加害人係指觸犯前項各罪經判決有罪確定之人

15 心智障礙性侵害受害者的特質 性別:女性占多數 年齡:各年齡層皆有可能
智能障礙情形:以輕度智能障礙者居多,其次為中度智能障礙者,少數為極重度智能障礙者 其他特質:受害者與家人同住(71.3%),其次為住宿(12.8%)與教養機構(7.3%),極少數寄住親戚家、獨居或與朋友同住 家庭狀況方面:多數家庭經濟為貧困(35.4%)、其次小康

16 心智障礙性侵害加害者的特質 性別:多為男性,80%以上
與受害者關係:以彼此認識(占77.5%)最多,陌生人與鄰居比例最高(33.0%),其餘依次為家人或親戚(28.3%)、普通朋友(11.0%)、同事或同學(11.0%)、男女朋友(4.3%) 受到單一加害者性侵害占46%,多人性侵害占54%

17 性侵害特質分析 受害地點以加害人住處、被害人住處、旅館房間等私人場所最多,占61.4%;公共場所占35.6%,多在公共廁所、學校/教室、荒野、空屋、停車場、頂樓/陽台、馬路邊、工廠等處 受害方式:最多強制性交(79.9%),其次為性猥褻(17.1%)。 加害方式以誘騙或誘拐(40.9%)居多,其次為徒手暴力(36%)、言語威脅(7.9%),極少數加害者乘案主熟睡加害或灌醉、下藥

18 性侵害特質分析 90.9%在受害時未受到凌虐,極少數受到凌虐,如毒打、綑綁、軟禁限制。 受害時有抵抗者占34.1%,無抵抗者占60.4%
受害次數:單次受害48.2%,多次受害37.2%

19 性侵害事件對心智障礙者的影響 生理、心理、行為方面均受影響
生理的影響:54.9%受害者並無影響,其餘有身體受傷或生病、下體疼痛、處女膜裂傷、感染性病、睡眠異常、懷孕或流產,少數因性被激起對性有愉悅感 心理的影響:26.8%受害者無影響,有影響之受害者呈現負面情感、害怕、焦慮、沉默、無感覺、憤怒、憂鬱、自責內疚、情緒不穩、恍神,少數會有影像重現、想自殺的創傷壓力症候群出現。家人在陪伴過程中,也容易產生心理上受傷害感

20 性侵害事件對心智障礙者的影響 行為的影響:行為無影響者34.1%,有影響者出現與年齡不相符的性知識或性行為、害怕與異性接觸、不敢或不願回家、退化行為、被觸摸時反應激烈、離家出走、出現攻擊行為 少數受害者主動找人表達性意涵的行為或持續找原來的加害人進行性行為

21 身障者性侵害問題困難與需求 學校體系: 研判是否為性侵害事件有困難。例如:無法判斷是性侵害或性行為、智障者難以溝通更難以判斷是真或假、對中重度案主之詢問技巧也出現困難 處理過程中的兩難。例如:對記錄時的用辭感到困擾、是否要通報、單位間互推責任、通報性侵害防治中心可能被拒絕

22 身障者性侵害問題困難與需求 保護與防範受害者再次受害的困難。例如:案主對性很主動,會引誘無性經驗的人,老師隨時擔心孩子安全
不知如何對受害者進行輔導教育。例如:不知道如何對家長實施性教育、案主對性教育常常聽了就忘、不知如何教導案主身體界線的問題

23 身障者性侵害問題困難與需求 溝通上的困難。例如:家長排斥學校介入、上級互推責任、與低社經地位家長溝通困難、校長(主管)不願通報
處理過程內心承受無比壓力。例如:事故發生在熟悉的地方、隨時擔心案主安全

24 身障者性侵害問題困難與需求 難以了解並評估案情。例如:難以了解案主說的是否為真實經過、重度或極重度案主如何蒐證、案主敘述反覆
與相關單位溝通與協調的挫折感。例如:防治體系間缺乏良性互動與認知、學校態度緊張、家長不願子女接受鑑定 個人專業不足。例如:如何減少案主的記憶被污染、如何評估案主是否適合接受心理輔導、如何協助功能不佳的家庭、難以分辨創傷反應與智能障礙的差別

25 安置機構的難題 人力不足:保育員人數不足,無法提供周全防範 資源不足:部分地區缺乏輔導治療資源 與家長溝通問題:家長態度反覆、拒絕溝通
對受害者性行為的困擾:案主對性主動、如何教導案主性教育 了解案主困難:案主需求難以滿足、無法確認案主是否喜歡性 機構缺乏公權力

26 防治上的難題 智能障礙因特有的語言表達特質以及認知功能低下,造成相關法律案件處理,顯得繁複
性侵害案件屬告訴乃論罪,除非當事人於6個月內提告,否則不予起訴;即便起訴,也可經和解撤回

27 防治上的難題 性侵害的影響層面,經歷許多身心狀況變化,包括認知、情緒等心理變化;以及罹患疾病、懷孕等身體上變化
由於智能障礙限制,身心改變不易被察覺,需要重要他人(父母、學校的特殊教育老師、社工員、或保育員等)協助發覺身心的差異表現 一般人可自行尋求社會資源協助,智障者比一般人更需要專業間的協調與整合

28 加強實施性教育 性教育重點 兩性互動與社會行為模式: 性表達方式及接受與拒絕 情感交流行為的正負結果 青春期的指導(性慾、性衝動)
自我保護、自我防衛與自我控制 身體界線和觸摸性質

29 性侵害危機情境的因應與演練 性教育課程設計包含教材教法上,不僅以抽象語言說明,輔以圖片、遊戲盤、人形、布偶、VCD或角色扮演作為媒介,對真實世界更加清楚具體知悉,增進其吸收能力 除個別化、生活化教導外,反覆練習與演練,要求家長配合指導和回饋是重要關鍵。 延伸學生對性及自我保護議題擴及至生活層面,對於即將進入職場工作的智能障礙者的性教育不容忽視

30 性騷擾定義與法源 性別工作平等法 雇主對受僱者或求職者為明示或暗示之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作為勞務契約成立、存續、變更或分發、配置、報酬、考績、升遷、降調、獎懲等之交換條件

31 性騷擾防治法 性騷擾係指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以該他人順服或拒絕該行為,作為其獲得、喪失或減損與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有關權益之條件 2.以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之方式,或以歧視、侮辱之言行,或以他法,而有損害他人人格尊嚴,或造成使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之情境,或不當影響其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或正常生活之進行

32 職場性騷擾的界定 以工作環境為背景,並以特定關係(同事關係、管理者或雇主與其他雇員關係、員工與客戶或其他利害關係第三人的關係等)為基礎,與公共場所性騷擾最大不同 性騷擾是加害人對被害人性利益的侵犯,屬於侵權行為

33 職場性騷擾責任歸屬 職場性騷擾案件的可歸責性證明分為兩個階段:
1.被控騷擾行為對加害人的可歸責性證明(必經階段)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規則 2.被控騷擾行為對雇主的可歸責性證明(指被害者所僱員工主張敵意環境型的性騷擾),雇主責任是推定責任

34 性騷擾行為界定的難題 工作場所中帶有性意味的行為,在沒有遭到拒絕或者在遭到拒絕後立即停止時,不被視為帶有侵犯性;反之,則視為侵犯性
被害人已向加害人表示其行為是不受歡迎的或已直接拒絕該行為。即該行為已嚴重超越正常合理程度時,就推定有騷擾的故意 難題一 彼此主觀感受不一

35 性騷擾行為界定的難題 過錯責任歸責原則是無指過錯推定法則的實施,即被害人未就性騷擾行為成立的事實形成令人信服的合理證明或該性騷擾行為是否成立真偽不明時,則推定加害人未實施性騷擾行為 難題二 被害人就其有利規範要件為主張及舉證

36 性騷擾行為界定的難題 證明加害人的行為造成了一定損害後果以及加害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損害後果既包含生理傷害和混亂現象,亦含心理傷害及心理障礙(可舉醫院的醫療證明及專家證言) 受害人據此可請求物質損害賠償及精神損害賠償 難題三 損害後果認定不一

37 兩性相處之道 了解相對的異性 誠心接納對方 破除傳統男性剛強、獨立、冷靜、理智的強者觀念,女性溫柔、順服、細心和感性的弱者觀念
勿為異性製造身分定型,應清楚認識異性個別特質並深入了解其生理、心理與社會特徵 誠心接納對方 每個人都是獨特個體,不會有相同個 性、背景或思想 了解男性與女性的基本差異,學習欣賞對方的優點,接納其缺 點,以維持和諧共處的樂趣

38 兩性相處之道 尋找相似之處 與異性相處,可找尋彼此相似之處,如興趣、嗜好、性格等 。可分享樂趣和感受,意見和看法一致時,容易產生共鳴,建立珍貴的同儕情誼 可互相學習 學習對方的特質和優點,男女雙方都可做到剛柔並濟,男、女性皆可展現剛強自信及關懷體貼、顧家負責的面向

39 兩性相處之道 可互補不足 男女性有個別特質和弱項,可以互補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以對方的長處來補足自己的弱項。雙方可以表現各自的特質,彼此配合,相輔相成,發揮最大成效 應坦誠相待 以誠懇相待,欣賞他人長處及尊重權利,大方坦然相處,表達關懷,留意心 別人反應和對事物看法,設身處地,互相支持

40 兩性相處之道 建立和諧、平等關係 建立平等參與、共治共決理念
兩性社會角色、地位平等,應互相尊重,建立良好溝通管道,互諒互讓,和平共處,培養性別平等意識、態度與行為,讓雙方充分發揮各自長處和潛能 建立平等參與、共治共決理念 打造互相尊重、互為主客的基本倫理架構,以萬物平等共生的整體性為基礎,以共決互利及民主參與的實踐機制,達到社會資源的最有效運用

41 如何避開兩性相處不可逾越的界線 不要認為親近的人,就可以不用防備!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禁區 此禁區越來越深越廣,無論是情人、友人或親人,都被排除禁區之外,若有人不小心闖入,憤怒是最主要的表現。當您不小心誤闖別人禁區,將會抱憾終生         切記!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不為人知的禁區,是碰觸不得的地雷,一旦觸犯,有可能後悔莫及

42 Q&A


Download ppt "身心障礙者性侵害之防治 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 助理教授 陳月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