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2 引言:其人其书 老子其人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人。 老聃贵柔。 师承大隐士商容(常枞)。 曾任东周王朝史官,传说孔子向其问学。
《道德经》智慧 引言 引言:其人其书 老子其人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人。 师承大隐士商容(常枞)。 曾任东周王朝史官,传说孔子向其问学。 出函谷关,著《老子》, 逝世于秦地 老聃贵柔。 《吕氏春秋•不二》 《道德经》其书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通行本分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共81章,5000余字。 ——《道德经》智慧——

3 《道德经》思想要点 一个字:柔。 三个词:自然·无为·道。 一句话:无为顺应自然。 目的: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智慧 引言
《道德经》智慧 引言 《道德经》思想要点 一个字:柔。 三个词:自然·无为·道。 一句话:无为顺应自然。 目的: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智慧——

4 一、道 什么是“道”? “道”是万物的运行规律 “道”:无形,简称“无”。 万物:有形,简称“有”。 万物只有遵循无形的“道”才能完善。
《道德经》智慧 一、道 一、道 什么是“道”? “道”是万物的运行规律 “道”:无形,简称“无”。 万物:有形,简称“有”。 万物只有遵循无形的“道”才能完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第77章》 ——《道德经》智慧——

5 称其为“道” ,是取人类出行必遵循“道路” 之意。
《道德经》智慧 一、道 为何将“规律”称为“道” 规律是无形的,无法命名。 称其为“道” ,是取人类出行必遵循“道路” 之意。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第25章》 ——《道德经》智慧——

6 “道”是万物的生成者 道产生了天地万物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智慧 一、道 “道”是万物的生成者 道产生了天地万物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约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伊始,宇宙间只有能量,即《道德经》中“一” 其后,能量凝聚成基本粒子。就此,宇宙的演化开始了。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42章》 ——《道德经》智慧——

7 《道德经》智慧 一、道 “道生一”图解 二(阴阳二气) 三(阴阳和气) 道(无形) 一(元气) 天地万物与人类 ——《道德经》智慧——

8 物性差异是阴阳二气的组合之道不同 阴阳之道与万物之性 五行之道(阴阳组合不同)与万物之性 阳气 动 刚 天 日 昼 暑 男 君 善 德 宽
《道德经》智慧 一、道 物性差异是阴阳二气的组合之道不同 阴阳之道与万物之性 阳气 阴气 五行之道(阴阳组合不同)与万物之性 阴阳 四象 五方 四季 五色 五音 五味 五脏 五官 五情 五常 少阳 木气 太阳 火气 土气 季夏 金气 西 太阴 水气 少阴 ——《道德经》智慧——

9 天地万物产生后,无形的“道”仍然存在于每个有形事物中,是其成长发育的动力。
《道德经》智慧 一、道 道是万物存在的依据 天地万物产生后,无形的“道”仍然存在于每个有形事物中,是其成长发育的动力。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11章》 ——《道德经》智慧——

10 万物产生后,无形的“道”仍然存在于每个事物中,表现为自然之性,行为规则、变化动因。
《道德经》智慧 一、道 “道”化为每个事物的“自然之性”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25章》 万物产生后,无形的“道”仍然存在于每个事物中,表现为自然之性,行为规则、变化动因。 金钢石与石墨的差异是之“道”碳原子的排列之道不同 生命差异是DNA的排列之“道”不同 ——《道德经》智慧——

11 道的运行规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第45章》 “道”顺应万物的自然之性
《道德经》智慧 一、道 道的运行规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第45章》 “道”顺应万物的自然之性 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 “道” 的运动规律与常识相反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第40章》 ——《道德经》智慧——

1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
《道德经》智慧 一、道 成功之道 水有七德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 故无尤。 《老子·第8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第78章》 ——《道德经》智慧——

13 圣人之道 赤子之心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处人之后 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道德经》智慧 一、道 圣人之道 赤子之心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老子·第20章》 处人之后 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老子·第66章》 ——《道德经》智慧——

14 君子之道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老子·第28章》 善战者不怒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道德经》智慧 一、道 君子之道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老子·第28章》 善战者不怒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老子·第68章》 ——《道德经》智慧——

15 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老子·第73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道德经》智慧 一、道 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老子·第73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老子·第33章》 ——《道德经》智慧——

16 二、自然 什么是“自然” “自然”是指事物本性的实现 “自然”是事物的最佳状态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 二、自然 什么是“自然” “自然”是指事物本性的实现 “自然”是事物的最佳状态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第29章》 ——《道德经》智慧——

17 违背“自然”是失败之路 改变生理自然,导致病态。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老子·第12章》
《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 违背“自然”是失败之路 改变生理自然,导致病态。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老子·第12章》 ——《道德经》智慧——

18 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第18章》
《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 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第18章》 ——《道德经》智慧——

19 顺应“自然”是成功之路 “因物自然”的管理方法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 顺应“自然”是成功之路 “因物自然”的管理方法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老子·第27章》 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 《老子·第27章》 王弼注 ——《道德经》智慧——

20 “自然”——“自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 “自然”——“自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第17章》 ——《道德经》智慧——

21 三、无为 什么是“无为”? “无为”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第51章》
《道德经》智慧 三、无为 三、无为 什么是“无为”? “无为”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第51章》 ——《道德经》智慧——

22 “无为”是指“不折腾”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第3章》 《道德经》智慧 三、无为
《道德经》智慧 三、无为 “无为”是指“不折腾”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第3章》 ——《道德经》智慧——

23 清心寡欲才能“无为” 破功名利禄之心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何谓宠辱若惊?
《道德经》智慧 三、无为 清心寡欲才能“无为” 破功名利禄之心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老子·第20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老子·第44章》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第13章》 ——《道德经》智慧——

24 反对“瞎折腾”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老子·第24章》 谨慎治大国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老子·第60章》
《道德经》智慧 三、无为 反对“瞎折腾”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老子·第24章》 谨慎治大国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老子·第60章》 不搞“察察之政”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第58章》 ——《道德经》智慧——

25 实施“无为”管理 圣人无心——没有先入之见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49章》 圣人“不仁”——顺应社会规律
《道德经》智慧 三、无为 实施“无为”管理 圣人无心——没有先入之见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49章》 圣人“不仁”——顺应社会规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第5章》 ——《道德经》智慧——

26 感谢诸君听课 ——再见—— ——《道德经》智慧——


Download ppt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