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十二年國教五堂課之 差異化教學 時間:2013.08.29 地點:國立成功商水 主講人:黃志豪.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十二年國教五堂課之 差異化教學 時間:2013.08.29 地點:國立成功商水 主講人:黃志豪."—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二年國教五堂課之 差異化教學 時間: 地點:國立成功商水 主講人:黃志豪

2 一、差異化教學的意義 學習差異的一般看法 學生成績差距大 學生成績差,不能達到考試要求 成績低的學生缺乏學習動機 成績好的學生成為犧牲品
老師雖用心教學,卻難兼顧學生  不同程度                  (何敏華 2011)

3 一、差異化教學的意義 學習差異的實際狀況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 性向、情感、興趣、學習速度、學習方法、 強項和弱項各有不同
 強項和弱項各有不同 學習出現差異是必然的 強求學生透過相同的學習歷程達到  相同的學習效果,乃緣木求魚                  (何敏華 2011)

4 差異化教學的理論基礎 教師能依據學生個別差異及需求,彈性調整教學內容、進度和評量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因材施教
理論基礎: 學習風格與多元智慧 真實性評量        (吳清山署長 2012 時任國教院院長)

5 差異化教學vs個別化教學 差異化教學是在班級教學過程中,可視學生實際需求彈性調整教學內容、進度和評量方式。
個別化教學則是由學生自定研究、自訂學習進度、自我學習負責,教師給予個別輔導。

6 二、差異化教學的策略 教師在班級教學中,除了讓大部分的能力中等學生受益外,也要同時兼顧能力中上及能力低下學生的教育需求。
教師能針對傳統式教學的缺失做一些必要的調整,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到適合他們能力的學習內容。

7 請猜猜這是甚麼?

8 何謂函數?

9 玩線上遊戲最怕遇到的事情? 遇到紅人? 遇到爛隊友? 等級裝備不夠高? 電腦不夠好? 還是……?

10 函數之差異化教學

11 二、差異化教學的策略 大家都在學習同一個單元或主題,學生也可以依照自己能力的不同,學習適合自己能力及興趣的內容,教師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 例如:使用不同層次的作業或補充教材,或是安排不同的活動,允許學生依照自己的速度進行學習等等。

12 為什麼要進行差異化教學? 其實很多學生的學習需求是不一樣的,相同的教材,就算教師講了兩三遍,有些學生還是沒有辦法學習的,所以有差異化教學的必要。   (臺灣師範大學董秀蘭,2013)

13 差異化教學如何進行? 差異化對老師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對教學目標要能切割 難易程度也要切割 該教什麼? 該考什麼?
基本配分該如何調整?

14 三、如何落實差異化教學? 了解學生個別差異及學習風格 採行不同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 彈性分組教學 個別化教學 問題導向教學 多元質性學習評量

15 差異化教學課程及活動設計 差異化教學策略與活動設計 差異化教學演示-英文科 差異化教學演示-化學科 -思維科學營 -酵素果汁BAR
-誰最精密 -海底之心 -乙炔槍 -乙炔的燃燒

16 四、補救教學 【本報台北訊】十二年國教即將上路,教育部擴大國中補救教學的對象,明年八月國中全部納入,只要評量未達基本學習標準的學生就可參加,不限經濟弱勢,且經費將擴大為十五億元。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中小組長邱乾國表示,一○二年補救教學經費為九億元,一○三年配合十二年國教,將成長為十五億元,預計一年可有二十萬人次接受補救教學。 根據教育部規畫,國文、英語、數學三科成績在班級後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四十的學生,必須接受施測,如果基本學習內容未達到六十分及格分數,便必須接受補救教學。 邱乾國說,將試辦不增加學生上課時間的「課中抽離」方式,會將有需要的學生集中。教育部持續研發教材、教法,在網路上建立分享平台,讓國內的教師都能使用。 (人間福報 2013/08/18)

17 補救教學資源網站 教育部國中小補救教學資源平台 教育部國中小補救教學方案科技化評量 高雄市國中小學習診斷與進展評量 新北市補救教學資訊網
臺東縣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入口網 臺東縣補救教學成果網站

18 何謂「有效」的補救教學? 教育部也在九十五年起,將弱勢學生的「課後輔導」納入體制,推出國中小學「攜手計畫」,鎖定家境弱勢(低收入戶、單親或隔代教養)、學業成績在全班後段二○~三五%的學生,由學校提供每週約三到四節課的時間,在放學後給予課業指導,每班輔導人數約六至十二人。 「搶救弱勢學生課業」已成當前教育的重要價值觀,攜手計畫更是教育部主要政策。教育部光去年就編列七億三千萬元經費,超過二十萬人次的學生參加。 教育部調查顯示,目前辦理攜手計畫的國中小學近九成,其中七○%學生學習態度有改善,八五%以上能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作業,六○%以上學科成績有進步,表面上看來成效頗佳。但深入       分析,卻發現還需要更多客觀的證據。 (  親子天下雜誌 9期 )

19 何謂「有效」的補救教學? 曾到學校訪視的台南教育大學校長黃秀霜與主任祕書陳惠萍就分析,以往攜手計畫的成效多半是老師以「觀察心得」為主,不夠客觀;成績表現多半指「校內段考」,未顧及每次段考題目不同、難易有別等因素。以嚴謹的研究角度來看,根本無法證明學生能力真的提升了。 台東教育大學教授陳淑麗直指,補救教學過去總強調「有補救總比沒有好」或「愛心及陪伴」層次,未正視其專業性,以致事倍功半。 補救教學要走向專業,必須先克服四大挑戰。 挑戰一:釐清補救教學目標 挑戰二:研發有系統的教材教法 挑戰三:師資需要專業培訓 挑戰四:重視評估機制 (  親子天下雜誌 9期 )

20 挑戰一:釐清補救教學目標 教育部的攜手計畫把目標設定為:針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有效的補救教學」。但誰是有需要的學生?補救教學該教什麼?很多學校、老師並不清楚。 被教育部評為攜手計畫績優學校的台北縣新店大豐國小輔導組長李永蓉就感嘆,部分表面符合條件的學生其實家境並不窮、後來也發現其基本能力並不差,加上家長誤以為攜手計畫是免費補習,發現只是補救性質後竟中途退出、到外面補習,白白浪費名額。「如何選出最需要的學生是個挑戰,」她說。 (  親子天下雜誌 9期 )

21 挑戰一:釐清補救教學目標 有些學校更是濫用攜手計畫資源。台南大學校長黃秀霜曾訪視東部某國中,發現攜手計畫「竟然全班一起上課,而且上的是課程進度」;校方雖解釋「全班都需要補救」,但實際上可能是想加強升學輔導,弱勢且學習能力落後的學生依舊沒被挑出來補救。 其次,補救教學的重點,應是把學生「從不會的地方教到會」,找出學生的「能力起點」加以補救才有效果。但台東教育大學教授陳淑麗的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攜手計畫課輔班老師都在進行「作業指導」。班級作業是針對一般學生設計,對於能力落後學生來說,若不先把基礎能力建立好,一再教他寫作業根本沒用,陳淑麗分析。 (  親子天下雜誌 9期 )

22 挑戰二:研發有系統的教材教法 即使同樣是補救教學的弱勢學生,彼此能力也「差很大」,在教學上是一大挑戰,更需要有系統的教材教法才能顯現成效。
兩個民間團體的做法很值得參考。由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擔任董事長的博幼基金會,自民國九十一年起在南投開辦免費課輔班。招生對象與攜手計畫學生的背景相同,但博幼會先測程度進行能力分班,再由課輔老師設計教材與教學方式,學生依著博幼設計的進度循序漸進。這套學習模式,讓博幼的孩子從九十四年國中基測PR值平均只有九一.八,進步到九十六年的一五五.一分(不計作文成績),成效獲得肯定。

23 挑戰二:研發有系統的教材教法 同樣也為弱勢學生進行免費補救教學的永齡基金會,兩年前就與台東教育大學教授陳淑麗和曾世杰等人合作,研發了一系列的國小國語文補救教材。大量使用認知策略如圖像、操作幫助學生記住學習材料,也以嚴謹的教學實驗,驗證教材的有效性。該計畫以每週外加六節的方式,提供密集長時的補救教學。結果顯示,六成三的小二低成就學生,識字能力可以回到同儕兒童的水準。

24 挑戰三:師資需要專業培訓 依教育部統計,目前全國有四萬多名現職老師參與攜手計畫、高達八成的攜手計畫課輔老師是學校正式老師擔任,理論上師資水準不成問題。答案卻未必那麼簡單。 根據陳淑麗的調查,多數老師在補救教學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反覆練習」,甚至各憑信念決定教學內容。「有人認為成語重要,補救教學就一直教成語;認為注音重要就反覆教注音,」她說,這都不算「對症下藥」。

25 挑戰三:師資需要專業培訓 「反覆練習」或「再學一次」都不足以達到補救效果。被教育部選為優秀課輔老師的前新竹中學數學老師、現任新竹市南華國中攜手計畫老師張福春就有同感。他上課時先讓學生發問,再從學生不會的地方教起,效果不錯。「這些學生本來就程度落後,一再要他反覆練習可能覺得更累,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他說。 但並非所有老師自認有進修需求。依陳淑麗調查顯示,高達六成五的老師覺得能力足以進行補救教學,沒必要再參加研習。忽略吸收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正是補救教學有無成效的一大關鍵。

26 挑戰四:重視評估機制 在台灣的教育界,只要提到「評估績效」就會大大引起反彈,認為教育成效難以量化。但對學習弱勢學生來說,重視學習成效才對他們有幫助。因為這些孩子原已缺乏學習信心,若再花時間接受補救教學仍無成效,挫折感更深。 如何評估補救教學學習成效?攜手計畫多半以段考成績、作業完成度、教師在教學中的觀察三大指標為主,但不夠精確。因為無法顯現學生原本哪裡不會?學會了沒有?基本能力是否提升?

27 挑戰四:重視評估機制 在北縣大豐國小擔任攜手計畫課輔老師兩年的政大教育研究所學生嚴世紀表示,課輔班的學生必須先把基礎打好,無法快速在段考成績上展現出補救教學成果,但家長及班導師常以「段考成績」為檢視標準,讓她壓力頗大。 要精確檢視學生的學習歷程,需要專業的評估機制。台南大學教育系教授洪碧霞引用國外實施多年的模式,已設計出適合國內學生使用網路能力檢測工具,並在去年十一月為攜手計畫試著分析成效。

28 挑戰四:重視評估機制 她針對約九百位參加攜手計畫的學生做國語及數學能力前測、了解能力起點,經一學期補救教學後再進行後測。洪碧霞說,檢測的是學生「能力」而非段考成績,且重視多元指標、同樣採納老師觀察心得,再評估這些指標是否有落差,若出現落差,問題在哪裡。 教育部已決定調整政策。二○○九年起,選定四百二十七所舉辦攜手計畫的學校參加由洪碧霞研發的網路能力檢測,評估學習成效,並編列約七千萬預算舉辦課輔老師研習。

29 如何實現差異化教學? 教學經驗豐富的各位老師,您如何在目前商水的教學環境中實現差異化教學?

30 看看別人、修正自己 新竹市立光武國中 大愛全紀錄-法拉第少年 公共電視-飛行少年 2013/07/15~22-我們的故事
特別獻給每一位熱心教育的老師


Download ppt "十二年國教五堂課之 差異化教學 時間:2013.08.29 地點:國立成功商水 主講人:黃志豪."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