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遮盖疗法 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 魏衍泽 曹西友
2
概述 1、遮盖疗法历史 2、遮盖疗法影响因素 3、遮盖的有效时间、疗程、强度、 方式等。
3
一、遮盖疗法的作用机理 1、通过遮盖,暂时压抑优势眼(或健眼、主导眼),可给弱视眼有用眼机会,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
2、减缓或消除来自优势眼对弱视眼长期抑制,使之再兴奋起来,从而提高视力。 3、有助于调整和建立双眼正常的视网膜对应,逐步恢复双眼视功能。
4
二、遮盖疗法的应用概况 1、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 2、依据弱视程度、患儿年龄和患儿对遮盖健眼的耐受性来选定具体方法。
3、多应用弱视眼的完全遮盖和不完全遮盖法(每天遮盖数小时或镜片贴半透明薄膜)。
5
4、若为双眼程度不等的弱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考虑双眼交替遮盖法,但双眼遮盖的强度与时间应有不同。若双眼弱视的程度相仿,则一般不予遮盖,对弱视程度相仿的双眼作等比例的交替遮盖并不恰当。
5、反转遮盖法(盖弱视眼)虽也有提出应用,希望能抑制弱视眼的旁中心注视,但相反地,反遮盖法经常不能转变注视性质,有些患儿甚至使弱视眼更加难治。[1]
6
3岁遮3天放1天; 4岁遮4天放1天; 5岁遮5天放1天; 6岁遮6天放1天。
6、3岁以下的弱视患儿必须慎用遮盖疗法: 3岁遮3天放1天; 4岁遮4天放1天; 5岁遮5天放1天; 6岁遮6天放1天。
7
7、遮盖疗法的疗效与患儿的年龄、最初的视力程度、屈光的程度,以及患儿对遮盖的配合密切相关。患儿年龄越小,所需的遮盖时日就越短,疗效也越好。若治疗晚了,遮盖期就长,且疗效也不太理想。
8、单眼斜性弱视,斜角明显且恒定时,以完全遮盖为好,并应早期实行。而交替性斜视因较少发生,异常视网膜对应,故不必早期遮盖,且以部分遮盖为好。 9、在遮盖治疗期必须密切随访,以便观察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若发现优势眼视力下降,应即停止遮盖。
8
三、遮盖疗法的时间选择 遮盖疗法时间选择和依从性问题讨论
9
(1)5-6小时/天×7天 (2)8-9小时/天×4-5天 (3)4小时/天×5天,再加上周六和周日8-10小时/天。[2]
虽非十分明确,但若采用完全遮盖,多倾向于首选全日遮盖,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以求弱视眼很快达到较好的视力。 1、遮盖疗法的时间——效应关系 对于已上学的弱视儿童最好选用依从性的遮盖,在确定一周内总遮盖时间的前提下,可由家长和患儿来选择每天的遮盖时间。 如每周35-40小时的总遮盖时间,可分解为: (1)5-6小时/天×7天 (2)8-9小时/天×4-5天 (3)4小时/天×5天,再加上周六和周日8-10小时/天。[2]
10
2、每天有效的遮盖时间 (1) Moseley(1997)[3]认为每天遮盖时间至少>1小时方有效。 (2) Flynn(1998)[4]认为全日遮盖和短时遮盖的疗效没有区别。 (3) Cleary(2000)[5]:全日遮盖(每天≥8小时,建议8-12小时)比短时遮盖(每天<7小时,建议2-6小时)视力提高要快,但总遮盖量不足200小时者,未见区别。
11
(4)美国儿童眼病研究小组(Pediatie Eye Disease Investigater Group)(2003)[6]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419名样本,按遮盖时间分6-8小时和>10小时两组;将视力分为20/40-20/60和20/80-20/100两组。结果显示:20/80-20/100视力的弱视组,其长时遮盖比短时遮盖的视力提高较快;但6个月后二者的视力改善程度没有区别。两组均不受年龄和弱视程度的影响,却与遮盖的依从性密切相关。
12
(5)PEDIG(2003)[7]:中度弱视189名(3-7岁)随机分成二组:95人每天遮眼2小时;另组94人,每天遮眼6小时,治疗4个月,二组的视力提高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6)Dorey(2000)[8]:39例弱视儿童遮盖疗法门诊观察9个月无效,均因患儿不耐遮盖健眼而失败。作者把他们全收入病房,强制遮盖三周,确保每天2小时以上的完全遮盖,结果31例有效。 (7)即使遮盖使弱视眼视力提高到20/20,仍有46%患儿的视力可以继续提高。 (8)刘家琦(1997)[9]:遮盖主眼必须彻底,每天遮1-2小时很少起作用。
13
3、总遮盖时间 理想、统一的总遮盖时间尚无统一的标准。
(1)1997年美国眼科学会建议[10]:健眼遮盖不少于日间3/4的前提下,一般按每岁增延遮盖一疗程(1疗程为3个月)。 (2)Hiscox (1992)[11]:总遮盖时间 小时者占48%,>500小时者占28%。 (3)Lithander(1991)[12]、Clery(2000)[等观察遮盖初3-6个月效果最好,总遮盖时间400小时,过分延长,疗效不见更好。
14
4、终止遮盖的时间选择 (1)视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再继续3个月仍无效者。
(2)遮盖训练一般到7岁可止,但对重度弱视者可延长到9-10岁,甚至更大。 (3)刘家琦(1996)[13]认为当遮盖治疗使患儿弱视眼视力获最好时,可改全日遮盖为部分遮盖。终止时间约为9岁。 (4)若按遮盖3个月为一疗程,则应以3个疗程结束为宜。[14] (5)对屈光参差远视性弱视,在综合训练配合下,遮盖最长可延续到3年
15
四、遮盖疗法强度的选择 1、遮盖疗法所呈现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弱视类型无关,但年龄影响较大。<6岁的疗效较好,且在前6周-6月效果最好,视力可提高到85%。剂量效应在遮盖160小时内呈线性关系。6个月后为平台期。
16
2、完全遮盖:用特制的黑眼罩直接贴在眼前,不让光线入眼,为遮盖最强度,用于重度弱视。但弱视为形觉剥夺影响视功能发育,并非光线感觉障碍。因此,应强调全遮,而不一定要黑色无光。
3、次完全遮盖:把眼罩串在眼镜框架上,不直接贴着眼睑。多用于中度弱视。 4、不完全遮盖:用半透明的塑料片或贴片或一定屈光度的镜片,使健眼的视力降低到低于弱视眼的视力。
17
五、遮盖效果巩固问题 1、弱视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康复,均经历一个视功能的发育过程,在此期间有进步与反复的可能。已见明显疗效且已有较长的疗程者,可以降低遮盖强度和减少遮盖时间,但不能一下中止。可安排主眼每天先打开2-4小时,再后每隔一个月逐渐增加打开的时间。
18
2、健眼镜片贴薄膜 薄膜的透明度逐步增加,以对应于弱视眼的视力。
3、在弱视眼的视力逐渐提高时,应同时注意其它指标的进步,如眼位、注视性质、立体视和空间频率的检测等。
19
**通讯作者:魏衍泽 上海市儿童视光中心 ** 曹西友(进修)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20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主编《实用眼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1999:P697
(2) Tripathi A, O’Donnell, Holden R, et al. Occlus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mblyopia Ophthalmologica, 2002, 216: (3) Moseley MJ , Fielder AR, Irwin M, et al: Effectiveness of occlusion therapy in ametropic amblyopia : a point study Br J Ophthamol, 1997, 81: 956=961 (4) Flynn JT, Schiffiman J, Feuer W et al: The therapy of amblyopia a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amblyopia therapy utilizing the poded data published studies. Trans Am Ophthalmol Soc. 1998, 96: (5) Cleary M, Efficacy of occlusion for strabismic amblyopia: Can an optimal duration be identified ? Br J Ophthalmol, 2000, 84: (6) The Pediatric Eye Disease Investigator Group A comparison of atropine and patching treatments for moderate amblyopia by patient age, cause of amblyopia, depth of amblyopia, depth of amblyopia, and other factors. Ophthalmol 2003, 110:
21
(7)The Pediatric Eye Disease Investigator Group
A randomized trial of patching regimens for treatment of moderate amblyopia in children Arch ophthalmol 1997 (8) Dorey SE , Adams GGW, Lee JP Intensive occlusion therapy for amblyopia Br J Ophthalmol 2001, 85: (9) 刘家琦、李凤鸣主编《实用眼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1999:P698 (10) The Pediatric Eye Disease Investigator Group. Occlusion therapy for amblyopia. Arch Ophthalmol, 2003, 121: (11)Hiscox FN, Strong N, Thompson JR, et al: Occlusion for amblyopia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outcome Eye, 1992, 6: (12)Lithander J,Sjostrand J, Anisometropic and strabismic ambluopia in the age group: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Br J Ophthalmol 1991,75: (13) 刘家琦、李凤鸣主编《实用眼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1999:P697 (14) Ronald VK,Wanda O, Linna Z: The minimum occlusion tr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amblyopia Ophthalmol 2002, 109:
22
谢 谢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