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学习心得
2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程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意义 四、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
一、基本概念 1、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要素变化包 括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实现经济 增长的方法和模式。以《现代经济辞典》给出的 定义为代表: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 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
4
2、经济增长方式组合类型: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从理论上说,有多种经济增长方式的组合类型
A、按要素投入划分,分别有资本密集型、劳动密 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B、按增长主体功能作用划分,分别有政府导向型 和市场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C、按市场供求内外部因素划分,有以内需驱动型 和外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D、从需求要素划分,有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 出口带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E、从数量与质量关系角度看,有外延粗放型和内 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5
3、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 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 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 方面的内容。在经济理论范畴中,经济增长一般 是指经济活动单纯的数量增加,经济发展一般是 指经济总量增加与经济结构优化同时出现。所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了更 加广泛和深刻的含义。
6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般理解为:所谓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就 是促使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式向现代的、 新的增长(发展)方式转化,用现代的、新的增 长(发展)方式替代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 方式。
7
两个极端的归类: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 式指的是一组增长(发展)方式集合:资本、劳 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的;投 资驱动型的;出口带动型;外延粗放型的。
8
现代的、新的增长(发展)方式指的是另一组方 式集合:技术密集型的;市场导向型的:内需驱 动型的;消费驱动型的;内涵集约型的。历史地 看,上述传统与现代、旧与新的(发展)增长方 式只是一种相对划分。而且不同类型的经济增长 (发展)方式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相互之间并 非孤立、对立,往往存在着交叉重叠、主辅互补 的关系,相应产生不同的增长(发展)结果。
9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 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 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 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 诸多方面的内容。
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 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 化。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
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实现这一理念,需要进一步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转 变政府职能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尽快建立起与这种新 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匹配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其中特别要 处理好干部定量考核与发展导向之间的关系。
11
做好四方面的转变:一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物质 指标,转向注重考核以人为本指标;二是从过去 侧重于考核经济数量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运 行质量和效益指标;三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 发展速度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社会事业协调 发展指标;四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近期利益指标, 转向注重考核可持续发展指标。
12
二、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程 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围绕提高经济效 益进行改革
13
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走一条经济发展新路。 会议指出,“我们应当寻找一条新的路子,不是 靠多上基本建设,多铺新摊子,大量增加能源和 原材料的消耗,而是主要靠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 进行合理的技术改造,降低消耗,提高质量,提 高效率,来扩大社会生产。这种路子,速度可能 不那么合理,但经济效益会好,社会财富会增加 得多,人民得到的实惠也会多。只有走这条路子, 才能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处 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处理好发展生产建设和 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财政经济的 困难,求得经济的稳定增长。”
14
l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 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使我国经 济更好地持续发展”。
15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 道上来”。
16
1987年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发展存在的矛盾的焦 点是经济效益太低。只有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做好 工作,争取年年有所进步,才能逐步缓解我国人 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等矛盾, 保证国民经济以较高速度持续发展。
17
l990年底,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专门 提出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必须坚持国民经济持 续、稳定、协调发展,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 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18
1993年,江泽民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 调工业发展要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竞争 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狠下功夫”
19
总之。自1980年中央提出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新 路以来,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经济的思考越 来越深入。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 进步。但应指出该时期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探索,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 经济发展依然带有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低 产出的粗放特征。这也是90年代明确提出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的原因。
20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 1995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不仅明确提 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且明确提出要实现两个 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 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1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重申要积极推进经济 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优化经济结 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面取得 重大进展,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 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22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指明了方向。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 挥的工业化路子。
23
“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我国是个发展中国 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 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 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实现工业 化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 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 经济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
24
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 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 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 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 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 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 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 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25
“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 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 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 根本要求。
26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提出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6年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
27
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 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 步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以往所提的经济增长方式虽只有两字 之差,但内涵却相差甚远。经济增长方式比较注重量的增 长,经济发展方式内涵则更为广泛,不仅包含经济增长从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且还从单纯注重数量的扩张转向 既重数量扩张又重质量提高;不仅强调经济效益的提高, 而且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仅要重视经济发 展,而且还要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 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相比,“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提法更科学,更符合中国实际。
28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9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维护中国经济安全、 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 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必然选择。
30
四、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要求有三个转变:
一是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 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 动转变; 二是在生产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 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 三是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 质消费,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转变。
31
一是要坚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军,我们要进一步 优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的配置比例,并以扩大内 需作为调整结构的首要任务,而要真正启动内需,关键在 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 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 我们还要借助城镇化进一步拓展发展的空间。调整经济结 构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此,我 们要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 高端准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使服务业成为我国 产业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因为目前我国的服务业虽 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但供给能力和水平却难以满足。
32
二是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支撑。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 大国都在对自身的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纷纷 寻找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我 们更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 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 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更好的 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因为只有通过发展科 技,加快建构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才能实现发 展方式的转变,进入绿色发展的良性轨道,赢得 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33
三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 途径,而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 育事业。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 途径。教育的内容要全面,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 和技能,还应加强劳动态度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 每增加1年,GDP就会增加9%。
34
四是进一步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 实现集约型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是有效的市场竞 争,因而完善市场结构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市场结构在相当大 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行为,进而决定市场 竞争的效果。只有在合理的市场结构下,才能充 分发挥市场竞争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 方面的基本功能。可见,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密 切相关。
35
五是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干部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一五”期间,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一个突出的亮点, 政府也进一步向公共服务性政府转型,把更多的人力、物 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但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更多的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实 现公平正义,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收入得到普遍提 高,同时又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 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我们面 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 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6
六是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
我国的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 世界水平,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 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我国资源消耗大,每万美元消耗的铜、铝、铅、 锌、锡、镍合计70.47公斤,是日本的7.1倍,美 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
37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围绕实现经济 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 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 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 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 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机制,逐 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消费模式,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8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