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 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 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 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专题八 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 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2 专题概述 19CN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这一运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和初步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使闭关锁国的日本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危机空前加剧,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从而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富国强兵,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向西方学习、旨在推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改革使日本摆脱危机,迅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3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㈠ 维新前的社会状况:幕府统治危机 1、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 名━武士
严重阻碍日本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内忧) ㈠ 维新前的社会状况:幕府统治危机 1、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 名━武士 (藩主) 被统治阶级:农━工━商 德川幕府(1603——1867年):德川家康( 年),江户幕府第一代将军。 第15代将军是德川庆喜(末代将军)

4 2、经济上: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对外政策上:闭关锁国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㈠ 维新前的社会状况 2、经济上: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对外政策上:闭关锁国 思考: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目的何在?你如何看待这一政策? 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统治,维护日本国家的独立。 闭关锁国导致日本在国际上长期自闭,几乎完全割断日本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日本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

5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㈠ 维新前的社会状况 4、阶级关系上:各阶层对幕府不满,社会动荡不安 ㈡ 维新前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 1、“黑船来航”加剧日本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 培理来航

6 2、阶级矛盾尖锐 改革派发起倒幕运动,开始了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㈡ 维新前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 2、阶级矛盾尖锐 改革派发起倒幕运动,开始了明治维新 将军、大名“皆感国用不足”,纷纷加强剥削,广大人民包括下层武士的生活日趋贫困。日本社会各界对将军的不满与日俱增,地方大名率先发起反幕运动,开始明治维新。 注意:维新前的社会矛盾是在世界历史走向近代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隐藏着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历史较量。

7 二、明治维新主要过程及基本内容 ㈠ 第一阶段:被迫开国(1853)~明治政权建立(1868) 武装倒幕剧照 下级武士力主改革
㈠ 第一阶段:被迫开国(1853)~明治政权建立(1868) 对外御敌 下级武士力主改革 1858、安政大狱 失败 尊王攘夷 “王政复古” 对内倒幕尊王 武装倒幕 改革派被镇压 1868、建立明治政权 武装倒幕剧照

8

9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诸侯率兵包围皇宫,解除德川幕府驻后宫警卫队的武装。他们簇拥着年少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大权全归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随即颁布诏书,决定建立由他领导的新的中央政府,并委派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这些改革派主管政事。

10 睦仁天皇改年号为“明治”

11 二、明治维新主要过程及基本内容 ㈡ 第二阶段:明治政府建立~《帝国宪法》颁布 1、前期:以破旧为特点 ⑴ 施政纲领:《五条誓文》
(1868~1889) 1、前期:以破旧为特点 ⑴ 施政纲领:《五条誓文》 ⑵ 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⑶ 废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 ⑷ 废领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土地私有制 (表决心) 政治上 (地主土地所有制)

12 明治政府建立后颁布的《五条誓文》体现了哪些改革精神?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①第一条是为了稳定大名、公卿,便于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第二条强调上下一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③第三条是废除等级身份制。 ④第四条是暗示放弃攘夷口号,要与外国交往。 ⑤第五条是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

13 二、明治维新主要过程及基本内容 ㈡ 第二阶段: 2、后期:以“立新”为特点 ⑴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 重:军工及重工 民用工业 扶植私企
⑴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 (5点,划书) 重:军工及重工 民用工业 扶植私企 游历开阔了使团成员的眼界。日本政府迅速作出调整,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建国的指导方针

14 二、明治维新主要过程及基本内容 ㈡ 第二阶段: 2、后期:以“立新”为特点 ⑵ “文明开化”,吸收西方文化和技术,实行全盘欧化
核心:学习资本主义文化,视教育为关键,大力传播启蒙思想 ⑶ 制定宪法(1889),召开国会(1890),初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⑷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军

15 试用最简洁的名词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土地改革,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教育改革 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同步例题: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B、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 C、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D、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发展外贸 B

16 三、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1、积极: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成功经验为别国提供启迪

17 封建残余浓厚,藩阀专制,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三、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2、局限: 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推动日本对外扩张 封建残余浓厚,藩阀专制,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 (愚民政策)

18 课后练习 D B D 1、下列各项反映幕府统治危机的有
①人民生活贫困,不断进行反抗斗争②封建 领主经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③中下级武士等不满现状④西方列强入侵,主权开始丧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明治维新前,日本倒幕派的主力是 A、新兴地主 B、下级武士 C、高利贷商人 D、西南各藩藩主 3、明治维新中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土地国有化,统一征收地税 B、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拍卖土地 C、国家租赁土地,建立私人农场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D B D

19 B D A 4、明治政府推进殖产兴业的重要措施是 ①创办国营工业②扶植私人企业③大力培养本国 人才④引进和掌握外国先进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出人下之人”的观点,反映了他 ①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念②反对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③宣传自由平等④反对对外扩张 6、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B D A 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20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 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 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 十一、各府、各藩、各县所颁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维新政体书》 材料二: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21 材料二: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第八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闭会时,得发布代替法律之敕令,此项敕令须于下次会期在帝国议会提出,若议会不承认时,政府须公布将来失其效力…… 第十九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就其他公务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所述,在国家权力的掌握上比幕府统治时期有何变化? 国家权力由幕府将军手中转入太政官手中,削弱各大名权力,实行中央集权

22 ⑵将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日本在政体上有什么变化?表现在哪里?
由君主专制改为君主立宪制。表现:宪法规定设立帝国议会,由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议会闭会时,天皇的敕令也必须在下一次会议上承认,否则便要宣布失效。 ⑶在任用官员上,材料二的规定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分别指出它们依据的原则。 材料一规定,只有亲王、公卿、诸侯可做一等官;材料二取消了这一限制。材料一依据的原则是封建等级;材料二依据的是资产阶级的法定资格。

23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以战为主者,镇国之说,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先发展宏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以为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又如何待也。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材料三 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骤然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这样才能调和适宜。 ——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政治史》

24 请回答: ⑴材料一提出了什么主张? ⑵材料二的思想对材料一来说,有何继承和发展? ⑶材料二、三在对待外国文明上的主张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提出要实行开放政策,发展工商业。批判了闭关锁国主张,顺应了历史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继承材料一的对外开放思想,但提出了不能被动接受,应该走出去,主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 学习西方要结合本国实际,不能全盘西化。这对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仍有启迪作用


Download ppt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 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