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溶血性贫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溶血性贫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溶血性贫血

2 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的内在缺陷或外在因素的作用,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寿命缩短,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损耗而发生的贫血。

3 一 溶贫分类 (一)红细胞膜缺陷症 (二)红细胞酶缺乏症 (三)珠蛋白异常 (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 二 溶血性贫血的特点 1.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常有贫血、黄疸、脾肿大的家族史。 2.某些溶贫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 3.化学因素所致常和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有关。 4.多种药物都可致溶贫。 5.长期反复贫血和黄疸见于遗传性溶贫,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亦常表现为时重时轻。 6.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传单和SLE常易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易致继发性红细胞破碎综合征。

5 三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溶血的缓急、程度和场所有关,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三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溶血的缓急、程度和场所有关,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溶血 常突然发生,伴有寒战、高热、腰酸背痛、胸闷气急、头痛烦躁,亦可表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也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并随着溶血的发生、发展而尿色加深。 2.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症状轻微,多有慢性贫血的症状如苍白、乏力、头晕、气短,也可无贫。肝脾多肿大。轻度或隐性黄疸三大表现。起病于婴幼儿的可有骨骼和面容改变。

6 四 显示溶血的检验方法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四 显示溶血的检验方法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正常血浆只有微量的游离血红蛋白,约1~10mg/L。当大量溶血时,主要是急性血管内溶血时,可高达1000mg/L以上。

7 2.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血管内溶血后,1分子的结合珠蛋白可结合1分子的游离血红蛋白。此种结合体很快地从血中被肝实质细胞所清除,其清除速度大约为130mg/L小时。约3~4天后,血浆中结合珠蛋白才复原。血清结合珠蛋白的降低可以提示溶血。结合珠蛋白在肝病时可降低,而在感染及恶性肿瘤中可升高。

8 3.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 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很易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接着分解为高铁血红素。后者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是溶血的一种指标,但不敏感。

9 五 溶贫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通常有贫血和黄疸,脾肿大亦较常见,可有血红蛋白尿、胆石症等。

10 2.实验室检查 (1)血红蛋白降低。 (2)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加,血涂片可见异常形态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等。 (3)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加。 (4)尿、粪中尿胆原增加。 (5)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6)骨髓红系细胞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其形态无明显改变,粒红比值减低或倒置。

11 网织红细胞增多

12 溶贫血象

13 红细胞碎片

14 左:盔形、三角形、棘形、碎片等 右:人工造成的皱缩红细胞 (涂片太厚、天气湿热、玻片带碱性)
左:盔形、三角形、棘形、碎片等 右:人工造成的皱缩红细胞 (涂片太厚、天气湿热、玻片带碱性)

15 多嗜红细胞

16 Howell-Jolly小体

17 Howell-Jolly小体 Cabot环

18 Cabot环

19 嗜碱点彩红细胞

20 溶贫骨髓象

21 溶贫骨髓象-有丝分裂的幼红细胞

22 3.要除外可伴有贫血和黄疸二溶血是非主要原因的疾病。如巨幼细胞性贫血、MDS、红白血病、先天性红细胞性生成障碍性贫血、肝胆疾病、体制性黄疸等。

23 4.证明红细胞寿命缩短。 根据1、2两条可以为溶血性贫血,根据第3条除外其他疾病后,可作出判断,并要是根据第四条来确认。


Download ppt "溶血性贫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