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課 指喻 方孝儒 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深慮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課 指喻 方孝儒 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深慮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課 指喻 方孝儒 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深慮論)
第八課 指喻 方孝儒 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深慮論)

2 目次 一、設喻說理慮患深─題解 二、讀書種子孤鳳鳴─作者 三、防微杜漸謀國政─課文鑑賞 四、國學常識窺堂奧─相關資料
五、文化知識任我行─語文天地 六、相關選讀閱多分─延伸閱讀 七、牛刀大試顯身手─隨堂評量

3 一、設喻說理慮患深─題解 文體文旨 寫作背景 題旨要略 文體簡介 遜志齋集 方孝孺致彦士翰林手札

4 文體文旨 文體:哲理性雜文、論說文(喻體文) 主旨:以指病諷諭國政。 溯源:
《老子》六十三章:「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六十四章:「為之於其未有,治之於其未亂。」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禍患常積於忽微。」

5 寫作背景 洪武九年「空印案」,方孝孺之父方克勤無辜被逮身亡。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以「謀不軌」罪名被誅殺,朱元璋大肆株連不下三萬人。
本文寫於洪武十四年(西元一三八一年),胡惟庸黨案方興未艾,恩師宋濂身亡剛四個月之際。

6 明太祖朱元璋 胡惟庸 http://zh.wikipedia.org/zh-tw/File:Hongwu1.jpg
明太祖朱元璋 胡惟庸 

7 方父克勤墓破壞嚴重 金報新聞

8 題旨要略 重點:居安思危→文網嚴密,諱莫如深。 內容:由小喻大,以指病喻國政。 文眼:患。 指病:小患成大禍。
發病:規律發展(三日……三日……)又神奇(拇之大盈握)。 內容:由小喻大,以指病喻國政。 文眼:患。

9 主線:先敘後議,深入挖掘生活瑣事,謀國之意懇切。
「余因是思之」是由敘過渡到議 主題句「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 以鄭君重視指病襯托執政者輕忽之不智。 作法: 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尤以能同時交代時間與病況。 短而有韻,全文為一大比喻,敘的部分為喻體,議的部分為喻依。 映襯、層遞。

10 特色: 善於譬喻,運用對比、寓言等寫作技巧,使文意清明而引人入勝,進而深刻思索朱元璋未能逆料胡惟庸貴為宰相卻成害國之奸賊等國政事理。由實際事例出發 以小喻大,層層遞進,說理透闢,詞氣充沛 。

11 文體簡介:諷喻體 性質:以事為喻,用以說理。 手法:比興開篇,先敘後議。 特色:對比事物,表述簡練。 效果:因小見大,說服力強 。
佳作:蘇軾〈日喻〉 (扣盤捫燭)、 方孝孺〈蚊對〉、 錢大昕〈弈喻〉等。

12 遜志齋集 共二十四卷,以其室名為名。內有詩集二卷、文集二十二卷,分體編次。
方孝孺文章表現其個性中嚴謹莊重的特點,又長於議論,縱橫捭闔,犀利深邃,見解深刻,頗具韓愈、蘇軾文章的某些特點。 明成祖曾嚴禁方孝孺的詩文作品,門人王稌偷偷把他的文章抄錄成侯城集,正德年間顧璘重新加編為遜志齋集二十四卷。

13 方希直像 方孝孺墓前碑

14 方孝孺手植柏

15 二、讀書種子孤鳳鳴─作者 生平傳略 遺聞逸事 文學主張 文學成就

16 生平傳略 字號:字希直,一字希古,學者稱正學先生。弘光時,追諡文正。 籍貫:明浙江寧海(今浙江省 寧海縣)人。
生卒:生於元順帝 至正十七年(西元一三五七年),卒於明惠帝 建文四年(西元一四○二年),年四十六。

17 方孝孺銅像

18 自幼聰敏,好學成癖 十三歲能文,文風類似韓愈,人稱「小韓子」。 志向不凡,崇尚伊尹、周公。 父親方克勤於洪武八年被誣告冤殺。
父亡後家境貧苦,雖斷糧仍讀書不輟,曾曰:「古人有三旬九食(一個月只吃九天飯),瓶中無儲糧的,難道自古以來貧窮的人只有我們一家而已嗎?」

19 方孝孺讀書處(今浙江寧波寧海縣)

20 明儒方正學故里 宋濂、方孝孺評傳 http://www.nhly.net/images/6070679.jpg
明儒方正學故里 宋濂、方孝孺評傳

21 正直耿介,百鳥孤鳳 二十歲拜宋濂為師,宋濂讚為「百鳥中見此孤鳳」 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
二十五歲蒙太祖召見,以為正直之士,將來可以輔佐子孫。 *明王道:闡明王者所行的仁道。 *致太平:使天下達到太平盛世的境界。

22 方孝孺二十五歲時,吳沈、揭樞推薦他給太祖,太祖問揭樞說:「方孝孺與你相比,誰比較優秀?」揭樞說:「他可比我優秀十幾倍。」
太祖召見方孝孺,很喜歡他舉止端正,儀表堂堂,卻不能用他,只有留為子孫的輔佐。並對皇太孫朱允炆(ㄨㄣˊ)(惠帝)說:「方孝孺是個正直之士,將來可以輔佐你。」於是很禮貌地送他回鄉。

23

24 志存教化,備詢國事 洪武二十五年(西元一三九二年),方孝孺三十六歲,第二次被推薦給太祖。當時,太祖正考慮加強法治,因方孝孺志存教化,所以對他仍不重視,說:「現在不是用方孝孺的時候。」只任命他為漢中教授。 蜀獻王聘為世子師,並尊以殊禮,號其書齋為「正學」,因此人稱「正學先生」。 惠帝即位,召為翰林侍講,復遷侍講學士,國家大事往往向其諮詢。

25 壬子夏六月與靈亭黄君共游於涉趣園, 得見此卷,故援筆書以誌之。
【方孝孺跋】 壬子夏六月與靈亭黄君共游於涉趣園, 得見此卷,故援筆書以誌之。

26 誅滅十族,風骨凜然 燕王謀反,命孝孺為之草詔,孝孺不屈而死,株連十族被殺(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門生一)
方孝孺被判腰斬,斬後尚以肘撐地爬行,用手沾血連書十二個半的「篡」字才斷氣。

27 方孝孺不屈而死 燕王領兵南下時,姚廣孝曾請他勿殺方孝孺,說:「希望您不要殺他。要是殺了方孝孺,天下讀書人就絕種了。」燕王答應了。
燕王入京召方孝孺起草詔書,他在殿上大哭,燕王說:「先生不要太悲痛,我只是效法周公輔佐成王的做法罷了!」方孝孺說:「如今成王安在?」燕王說:「他自己燒死了。」方孝孺說:「為何不立成王之子?」燕王說:「國家需要年長之君。」

28 方孝孺說:「何不立成王之弟?」燕王說:「此乃朕家務事,先生不必過問。」便叫左右把紙筆給他,方孝孺把筆扔在地上,邊哭邊罵說:「死即死耳,詔不可草!」
燕王再逼他草詔,方孝孺執筆書「燕賊篡位」四字,燕王大怒,厲聲罵道:「難道你不怕被誅九族嗎?」方孝孺答說:「即使誅十族,你也對我無可奈何。」燕王令武士用刀抉其口、剔其舌,頓時鮮血如注,方孝孺仍含血噴燕王。燕王怒不可遏,下令將他殺死,並下令誅九族,加門人一族共十族,共殺八百七十餘人,後又株連數萬人之多,史書稱此為「瓜蔓抄」。

29 方孝孺墓地

30 1999年東南大學丁宏偉教授設計修復方孝孺墓,2002年適逢方孝孺遇難600週年,後人重修墓穴

31 遺聞軼事 青出於藍 「瓜蔓抄」 行刑

32 遺聞軼事:青出於藍 宋濂非常賞識方孝孺的文才,說他是「百鳥中見此孤鳳」。
有一次宋濂陪太祖飲酒,太祖要他寫篇靈芝甘露頌。宋濂回家後忘了此事,第二天早晨要進宮時才想了起來,焦急地說:「這下子要得死罪了。」方孝孺在一旁說:「沒關係,晚生已代您寫了一篇。」由於時間急迫,宋濂也只好帶了方孝孺的稿子進宮。太祖讀完後對宋濂說:「這大概不是你寫的。」宋濂叩頭講述了實情。太祖說:「這篇文章大大勝過你呢!」

33 遺聞軼事:「瓜蔓抄」 血染雨花臺,為痛忠靈埋十族; 聲淒雲影動,長留正氣炳千秋 。
父族四: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兒子) 母族三: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 妻族二是岳父、岳母。誅十族,指明代方孝孺一案。 門生一:所有弟子,或說所有朋友門生。

34 方被判腰斬,死於南京聚寶門外 方孝孺之弟方孝友臨行刑前曰:「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
方孝孺臨行刑前作賦曰:「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三綱易位兮,四維不修。骨肉相殘兮,至親為仇。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以此表達出忠於惠帝的氣節。

35 戴德彝撫屍慟哭,絕食三日 方孝孺被殺後,無人敢收屍,戴德彝撫屍慟哭不已。戴德彝絕食三日,有詩云:「臨危生死決須臾,為國寧憐家與軀?繼志情殷愧力短,承先念切遇時渝。關山欲斷春秋淚,骨肉長分南北區。手澤遺今無復守,聊憑風雨泣桑榆。」 戴德彝,字幫倫,浙江 奉化 人。早年與方孝孺講學於妙相寺,後同入宋濂門下。他對明成祖同樣採取不合作態度,不久被處死,夫人、在京從弟德禮、德祐等皆遇難,死事甚烈。

36 文學主張 主張:明王道、致太平 繼承韓愈等人,文以載道的文論觀點,以為文章的作用就是明道立政,只有氣暢辭達才算是好文章。
研習六經,加強修養。道即文章的靈魂, 須醇深淵雅。

37 文統論 創作論 文以載道:以道修身治國。 文道合一:博求當世非常可喜之事而述焉。 重俗文學:重視述風俗江山之美文、歌謠。
道明氣昌:道明則氣昌,氣昌則辭達。 因時而變:莊周、李白、蘇軾,無不至於神。

38 文學成就 散文 內容:多談論修身養性之道,將理學關於修養心性的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
文學成就 散文 內容:多談論修身養性之道,將理學關於修養心性的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 四庫全書總目評曰:「學術醇正」,文章「乃縱橫豪放,頗出入於東坡、龍川之間。」「蓋其志在於駕軼漢唐,銳復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氣,發揚蹈厲,時露於筆墨之間」。

39 文學成就 詩歌 詩歌受宋詩影響較深,以見解新穎,議論警拔見長。 渾厚醇正,而少雕琢痕跡。
文學成就 詩歌 詩歌受宋詩影響較深,以見解新穎,議論警拔見長。 渾厚醇正,而少雕琢痕跡。 《南濠詩話》:「方正學先生集,傳之天下,人人知,愛誦之。」

40 三、防微杜漸謀國政─課文鑑賞 內容分析 段落要旨─課文 寫作特色 修辭手法 結構表 問題討論

41 內容分析 筆法:借喻立說 起筆:欲抑先揚 立論:防微杜漸 作用:戒謀國者 發展:客觀樸實 結構:先喻後論 承上啟下: 「余因是思之」
議論:防患未然 結論:寄寓理想

42 文章起筆用「欲抑先揚」手法,加倍描寫鄭君「盛壯」的體魄,交代鄭君平時的身體情況。看似平平,但實際上是為下面事情的發展做好鋪墊。
段落要旨 文章起筆用「欲抑先揚」手法,加倍描寫鄭君「盛壯」的體魄,交代鄭君平時的身體情況。看似平平,但實際上是為下面事情的發展做好鋪墊。 第一段: 敘鄭仲辨指病,作為下文議論的引子 (敘事)

43 段落要旨 本段承上啟下,自然地由記事轉入議論。作者推微知著,以拇指之病比況天下之事。凸顯防微杜漸、防患未然的重要。文中更指出天下之事「如此指者多矣」,強調「君子之所深畏」在「萌於不必憂之地,而寓於不可見之初,眾人笑而忽之者」。 第二段:借指病諷諭天下事。

44 段落要旨 一連三處詰問,將拇指之病與天下之事再次結合。與前面敘事文字印證呼應,使議論不致架空 第三段:強調為政者應防微杜漸

45 段落要旨 末段正式點出「謀國」二字,說明「喻」之本意是希望「有位於時」之人,能以「拇病為戒」。當然,這裡也寄託著作者本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負。至於援引經傳之說,則使文字語氣既從容得體,且含意深遠。 第四段:勉鄭君他日為官,宜以拇病為戒。


Download ppt "第八課 指喻 方孝儒 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深慮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