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公民行動課程與教學 陳俊宏 12/18/201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公民行動課程與教學 陳俊宏 12/18/2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民行動課程與教學 陳俊宏 12/18/2013

2 1.當前民主政治運作的幾點觀察 2.公民參與的重要性 3.公民如何參與 4.公民行動融入教學的幾點建議

3 政治學的核心問題 政府的好或壞對我們的生活 確實非常重要! 3

4 Ambrogio Lorenzetti(1337-9) Allegory of Good and Bad Government
好政府: 有一位威嚴的統治者, 其他眾人圍坐在她身旁,象徵著勇氣、正義、平和、審慎、節制等美德。 她的下方站著一系列被長繩纏繞的公民,繩子兩端繫在統治者的手腕上,象徵著統治者與人民之間的和諧連結,城市井然有序富庶繁榮。 4

5 安全之神 只要共同體繼續維護這位女士的權威,人人都將無所畏懼地自由旅行、耕地、播種,因為她剝奪了邪惡者的一切權力。
一位長有雙翼的人手中高舉的旗幟: 只要共同體繼續維護這位女士的權威,人人都將無所畏懼地自由旅行、耕地、播種,因為她剝奪了邪惡者的一切權力。 5

6 壞政府: 被婪、殘酷、傲慢等罪惡所纏繞的統治者,城市由軍隊所佔領。 6

7 恐懼之神 「在這座城市中,正義屈服於暴政,因為人人都只顧追逐自己的利益,沒有人能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而不為自己的生命擔憂,因為城門內外都有搶劫發生 。」 7

8 1.我們不能脫離政治退隱到私人生活中,也無法想像自己被統治的方式,不會對我們個人幸福產生巨大影響
2.不論是何種政治體制,都存在如何影響體制運作的方式

9 要創造一個沒有政治的神話一般的宇宙,就像要創造一個在其中沒有任何人需要工作或吃飯、沒有愛憎、不用睡眠的宇宙一樣虛假。
─ Edward Said 《文化與帝國主義》

10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 所有受到決策所約束的社群成員, 每個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 每個人都有同等的資格來參與政策決定。 10

11 在多元價值、差異、認同、利益分歧,以及社會複雜性的社會環境中,政策決定如何能夠具有正當性?如何選擇「最好」的政策?
6 政策決定的基本難題 在多元價值、差異、認同、利益分歧,以及社會複雜性的社會環境中,政策決定如何能夠具有正當性?如何選擇「最好」的政策?

12 公共政策過程論 政策制定 政策規劃 政策評估 政策合法化 問題認定 政策執行 回饋

13 總合式民主(aggregative democracy)
個人有不同的偏好,民主是匯聚偏好的過程 政黨與候選人相互競爭以滿足最大多數數民眾的偏好 偏好相似的個人組成群體,影響政治人物的行動和政策決策 只要競爭的過程是公平的,選舉、投票和政策決定的結果,反映了了多數數偏好之總和。

14 當代民主體制中公民參與政策的困境 偏好 選舉機制無法使公民有效地影響政策 選舉的責任機制 傳達信號 政黨提出政見 選民判斷
選後政府與政黨表現及政策後果 選民判斷 下次選舉以選票獎賞或制裁

15 總合式民主在台灣出現的問題 Adversarial politics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Outdated systems of public problem solving High public distrust and disengagement

16 當代民主體制中公民參與政策的困境 1.政黨與政治人物未必在特定的政策議題上競爭 a.行政權專斷: 分贓政治 臨時會常態化
(民調高時叫順應民意民調低時叫做堅持作對的事) TINA(There Is No Alternative) 不易課責( accountability) b.立法權:代而不議(BMW聯盟) 中央民代地方化 分贓政治 臨時會常態化

17 Ma: the Bumbler

18 柴契爾夫人: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19 TINA 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有一句口頭禪:你別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

20 1.政黨與政治人物未必在特定的政策議題上競爭
b.立法權: 代而不議(憲法133實踐聯盟 BMW聯盟) 中央民代地方化 分贓政治 臨時會常態化

21

22 當馬英九的滿意度來到了歷史低點的9. 2%,但也不代表著有90
當馬英九的滿意度來到了歷史低點的9.2%,但也不代表著有90.8%的選民支持民進黨。因此,在馬英九陣營的政治巨頭不得民心之際,民進黨也沒有因此得利。「台灣指標民調」在2013年9月30日公布民調,雖然民眾對國民黨的好感度,較前一個月下降了0.7%來到了22.4%,但民進黨的好感度也不升反降0.1%,來到了31.2%。

23 立法院修法,改一個字要1億9832萬元 一位立委,一年平均花掉三三○九萬五千三百元,立法院,一天就可以花掉一○二四萬六千元!這屆立法院第一會期花掉一四億二四一萬二千元,至第二會期開議前,立法院七個月要花掉二一億八一五三萬元,卻僅通過十一項法律案,修法改一個字要花一億九八三二萬元!而這些都是人民血汗錢。 新新聞 Jun 20, 2012

24 2.選民的投票傾向與 政策議題的多面向 a.參與成本(時間,獲利,資訊) b.理性的無知

25 理性的無知(rational ignorance)
由於議題的高度複雜性,一般人民要收集資訊成為well-informed的成本非常高, 加上個人一票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因此花費在收集以及反思資訊的程度會非常低,所以選民選擇理性的無知 25

26 3.媒體未能有效監督

27 媒體與民主 民主的媒體應以「公共服務」的目標為依歸,而非利益或收視率
市場競爭白熱化態勢,無疑加劇媒體之間的廝殺局面,目的是設法取悅最大數量的受眾,最終增加閱聽及收視率,保住盈利底線。而傳播學上的守門人(gatekeeper)角色,暫時放到次要位置 媒體集中化 媒體娛樂化/ 八卦化 新聞與評論混淆 業配與置入性行銷

28 媒體與民主 社會中掌權者建立了主控的意識型態,亦即思考及觀看世界的方式,並透過媒體的「再現」,以發揮控制的力量
霸權統治形式需要人民的認可(consent),這種認可有一部分是透過媒體的篩選過程製造出來的(美軍攻打伊拉克) Edward Herman & Noam ChomskyManufacturing Consent, 1998 28 28

29 意識形態的操控 1 化獨特為普通 2 隱藏投注的勞力讓商品和文本看來很自然 3 建立錯誤的類比 :拼經濟 VS「不拚經濟,只吵政治」
4 建立一種中立性以掩飾特定的偏見: 歷史共業 5 為一個主題或議題畫定可接受的範疇(議題設定): 「選擇性的不告訴我們些什麼」 6建立一個謬論….即最簡單的解釋一定是真實的 7 創造獨特的吸引力 8讓人誤以為事件的表象就是完整的事實 9創造一種感覺,即此刻和現狀是歷史發展的結果 10善用「別無選擇」(TINA)(there is no alternative)的手段 Peter Steven, 全球媒體時代: 霸權與反抗 p 151 29 29

30 反對「去政治化」的論述 「去政治化」不僅是一種行動,一種有意識的政策,它更擁有一套與之相應的意識形態:
1.政治不要干預經濟、經濟發展至上的經濟決定論。 2.反對轉型正義

31 拼經濟背後的一連串問題 經濟發展VS 容許核四商轉? 地方發展VS 美麗灣飯店應該就地合法嗎? 經濟發展VS 取消奢侈稅?
    去政治化做為隱諱、不易察覺的政治,有利於隱藏某些由於特定認同或立場而來的言論、行動、或政策,並對台灣社會的政治認知與參與產生負面的影響。

32 「會計法修正」爭議 「歷史共業」堪稱立法院最神秘的政治術語。但凡扯上歷史共業,什麼壞事,都像是履上一層包鮮膜,再也不必明辨是非、追根究柢了。

33 媒體與民主 媒體汙染就好像噴灑在風中的殺蟲劑一樣,似乎無人能倖免, 「即使我們不看媒體,(它)還是無所不在」
………………..Todd Gitlin 33

34 Politics without Citizens
公民既失去關心公共問題的興趣,也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民主變成一種「沒有公民」的政治遊戲。「政治的事」卻留給選出來的政治人物或是專家去處理。

35 憤怒-------------轉化成行動
台灣民眾對政治現狀普遍憤怒不滿,但憤怒卻很少轉化成行動,向政治人物施壓。 ……..近年來公民運動的興起有了一線曙光

36 3

37 大埔事件

38 勞工團體抗議健保雙漲

39

40

41

42 大埔事件

43

44 一端是以媒體為主要戰場的「對抗」、「搶救」和「反對」的社會運動劇碼,另一端是代議民主下,公民的疏離、冷漠與樁腳化。

45 當代民主體制中公民參與政策的困境 不該永遠假手於媒體監督,也不該老是期盼「搶救式」社運代勞

46 人類事物的本質如此:我們絕不能因為他人維護吾人利益的誠意而解除自身的武裝,他人即使再誠摯,不能保證我們不受傷害,不能保證最後結果對我們有利;更可確定無誤的是,惟有憑靠自己的雙手,才可能讓自己的生活環境出現積極長久的進步。 (John S. Mill,1991:247)

47 當代民主體制中公民參與政策的困境 我們有沒有可能從體制中建立一個制度性的民主參與機制,讓各種衝突的價值與利益得以互相交換資訊與視野,展開對話與相互理解,從聆聽中形成共識,產生更好、也更具體可行的政策方案?

48 我們要怎樣的公民參與?

49 公民參與的形式 公投 投票/ 公聽會 民意調查 調解會議 共識會議 公民陪審團 公民諮詢委員會 集會遊行、請願 傳播媒介

50 「傳統的」公民參與模式有何缺陷? 民意 調查 50 受訪者並沒有接收到充分的資訊,彼此之間也缺乏討論 說明會
單向傳播的政令宣導,公民所接觸到的資訊常是片面的政策說明,而非多元觀點。公民彼此之間,以及公民和負責說明的政府官員和專家,缺乏對話與溝通。 公聽會 參與者(公民個人或公民團體代表)之間並沒有進行知情的討論與對話,也不必產生結論。 50

51 電子民主的優點 1提供管道,促使那些未曾參與政治的人有機會參與,培養公民參與政治過程的能力
2電子媒體可以確保每個公民平等享有接近使用媒體的權利,同時有利於公民在議程設定上的方便,不需透過傳統的守門者,如報社編輯 、電視主持人的中介,民眾往往可以直接對其關心的問題表達心聲。例如在許多現場扣應的節目中,民眾可以直接詢問現場來賓,表達他的讚賞或批判意見,甚至透過所謂現場語音系統的投票方式表達意見,政治人物可以獲得立即的民意。 陳俊宏 永續發展與民主:審議式民主初探

52 電子民主的缺點 科技本身所帶來的速度及效率,不一定使人民對此議題的理解及審議有幫助,它可能造就了更多表達意見的機會,但不一定能使人民對此議題有更深入的瞭解。

53 電子民主的缺點 電子民主所呈現的只是意見的聚集(aggregate),而非透過討論而形成的公共意見;同時這種意見呈現的方式,容易流於獨白式的意見陳述,而缺少進一步討論的可能性。 因此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如果無法提供人民對議題進行理解及審議,則大眾媒體不一定有助於民主,還可能對民主產生傷害

54 懶人行動主義 Slacktivism 「萬人響應,一人到場」?
2011年開始,從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巴林國和敘利亞,一連串的公民革命在阿拉伯世界被點燃,而這一切,都是從臉書開始一開始,成功地推翻了班阿里。然後埃及跟進。當網路傳播出了執政者獨裁以及暴力殘民的真實畫面、在世界的輿論壓力之下,執政當局通常很難有戲繼續唱下去。

55 審議民主公民參與的特質 參與者透過講理和聆聽的溝通過程,在資訊充分的情況下,運用明智的判斷,聆聽他人的觀點點,反省自己的主張,審慎地評估各種論點,來檢視參與者共同關心的議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55

56 審議民主模式 公民共識會議(Consensus Conference ) 公民陪審團(Citizen Jury)
願景工作坊(Scenario Workshop) 審慎思辯民調(Deliberative Poll) 法人/公民論壇 學習圈(Study Circles) 國家議題論壇(National Issues Forum)

57 57 五大素養 (教育部) 倫理:對當代倫理議題有基本認識,另一方面要能對具體的倫理議 題加以理性判斷。環境倫理、醫療倫理、商業倫理、科技倫理、法 律倫理等等。 民主:培養公民具備參與民主審議、面對合理爭議所需之知識、技 巧與美德。考量學生心智發展之成熟度,提升公民參與民主審議所 需的素養。 科學:瞭解科學的效果及其相應的限制,參與科學相關之公共議題 的討論、反思及抉擇。 美學:對象不僅針對藝文,也針對生活世界中的種種事物,它泛指 對於事物(非道德性)的統整性價值。增加「體認」的層次,以豐 富美之領受力。 媒體:瞭解媒體組織如何產製訊息、如何建構形象與意義,並進而 批判及省思。 57

58 「公民與社會」課程基本目的: 普通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學科係為增進學生的公民資質,其所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充實社會科學與相關知識。
二、培養多元的價值關懷與公民意識。 三、增進參與民主社會的行動能力。 一、充實社會科學與相關知識 二、培養多元的價值關懷與公民意識 三、增進參與民主社會的行動能力 58

59 審議民主與公民教育 What knowledge is essential to function as a citizen to participate What attitudes are ideal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 What intellectual skills are essential for participation What technical skills do citizens need for participation Competences of citizens in order to function adequately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In this par. we continue with establishing the content for learning democratic citizenship. The four domains of citizenship indicate the range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f there is agreement on what domains(s) should be accentuated, the content of learning can be established. We do that by adding four educational aspects to all four dimensions of citizenship. We first have to describe what knowledge, attitude and skills a citizen (minimally) need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These competences are depending on the definition of democratic citizenship that is used.

60 貳、美國公民教育中心簡介 二、公民教育之理念 (一)公民教育是美國教育的核心。 (二)學校中從幼稚園到高中均需有系統的安排。
(三)以觀念的理解為基礎,而非僅是事實的陳述。 (四)著重跨學科的學習。 (五)利用「思考工具」(intellectual tools)提倡批判思考。 (六)學習如何思考,而非僅是思考什麼。 (七)強調做決定的能力培養,與公民參與的技能。 (八)互動式學習策略,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合作學習 (九)學生校園外之學習與社區資源之利用。 (十)量與質並重的教導。 (十一)利用歷史上或當代的爭議性議題。 (十二)對爭議性現實議題平衡之處理。

61 《公民與社會》課程目的不僅結合並借助既有的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專業發展 ,然而最重要的在於培養自主的同時對政治議題具批判力及理解力的公民

6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基本公民能力(civic capacity)
2.培養同學道德思考能力: 思考當前民主政治的道德困境、評估各方論點以及如何解決的能力 3必須培養公民具有傾聽不同聲音的態度

63 教學定位 1.公民養成的學習 2.結合社會科學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演練 ……張茂桂 高中公民與社會新課綱的訂定

64 若要公民積極參與政府的運作,公民必須能夠
瞭解 政府系統 具備適度參與的知識、技巧和意願 以認同民主政治的基本價值和原則為指導原則,明智且理性理的參與

65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1.界定與釐清問題 2.判斷資訊 3.解決問題以及形成結論

66 Intellectual skills 如何挖掘問題以及排序的能力 選擇相關資訊 如何從宏觀的角度思考問題(避免見樹不見林) 進行合理判斷
同情地理解各種不同觀點 選擇解決方案的能力 如何發揮政治影響力以求實現決策的目標

67 Participation Skills 1個人層次: 表達個人信念 與他人溝通自己的信念 調整自己的行為 肯認在滿足需求過程中彼此的關係
2.團體層次: 如何維持一個有利的氛圍 遵守規範與指導方針 設定目標協商妥協 尊重差異 採取集體行動

68 Iris. M. Young,

69 所謂「審議」不僅是叫大家開口講話,更須重視「說理」的練習。我們的社會向來不重視「說理」,不是思考跳躍就是陳腔濫調。民主生活是需要練習的。從周遭具體的事務開始,避免高度抽象的政治爭議,練習「說出理由」而非「同仇敵慨」,民主的價值才會一步一步被看見。

70 審議 + 行動 1.公共審議具有「集思廣益的效果」(brainstorming effect)在審議過程裡,別人可能會提出我們先前未曾想過的觀點或資訊。 2.公共審議還能產生倍增(multiplicative)價值:即參與者可能在審議過程中共同構思出他們所有人過去都未曾想到的新論點或解決方案。 3.公共審議具有「轉換效果」(transformative effect):它可以讓人們從原先的自利考量轉向關注公共利益。

71 培養做決定的能力 Shirley H. Engle(1968: 343) 指出,「好公民可以從他對社會所關注的公共或私人議題的決策品質看出來」,而培育好公民的最佳策略則是藉由「反省的、思索的、激發思維的、強調共識達成歷程的教學」。

72 從選民文化到公民文化 在一個民主制度下,民眾能夠評估生活中所做的種種選擇,包括那些委任他人執行的選擇。透過種種選事的過程,使民眾能真正關切並熟悉公共事務,進而全面提升民主水平。然而選事之前,必須透過公開的辯論及審議過程,讓各種不同甚至衝突的意見皆能呈現,這種公開思辯審議的學習過程,正是民主訓練的重要學習過程

73 從選民文化到公民文化 只有設計良好的制度並不夠,好的政治還需要有具備知識、技能和品格的公民 William Galston

74 從選民文化到公民文化 公民不應只被視為立法的客體,被動地臣服於統治者,而是做為獨立自主的行動者,直接或間接地透過其代表參與治理他們的社會。
Amy Gutmann & Dennis Thompson Why Deliberative Democracy?

75 TATA (There are thousands of alternatives)!

76 範例一 「菸害防制法修正案」自實施以來,擴大的禁菸範圍和各種強化的反菸措施,讓專為吸菸者開設的咖啡廳和餐廳,幾乎消失於無形,碩果僅存的吸菸區少之又少;甚至就連許多開放的戶外空間,也都變成了吸菸者的禁區。

77 2011/4/13日由國民黨江玲君與其他跨黨派立委主張,有鑒於臺灣青少年吸菸率上升,且臺灣每年約有28,000人死於菸害,而因吸菸所造成的直接成本(醫療費用支出)與間接成本(生產力損失),每年更高達1094.6億新臺幣,對國家、社會及家庭帶來驚人的損失及負擔,因此提出「菸害防制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中,規定 1.「室內公共及工作場所全面禁菸」、 2.「菸品容器大幅警示及去商標化」、 3.「禁止菸草產業廣告、促銷及贊助」。

78 隨即引發「臺灣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籌備處」的強烈抗議,相思草協會之相對訴求重點則包括:「吸菸除罪化」、「菸法公平化」、「菸捐透明化」。並提出四點呼籲:
1.吸菸者與非吸菸者享有平等的權利,包含公共空間的使用權。室內或戶外的公共空間與工作場所,應依比例原則設置吸菸區。 2.在私有財產制度之下,營業場所的業主有權決定對自己最有利的營業方式與空間使用配置,政府不應以法令限制營業場所吸菸區之設置。 3.《菸害防制法》不應違背現行《中華民國憲法》第七條平等權原則,未來的修訂應有吸菸者代表參與,以維護國內廣大吸菸者之權益。 4.在一般民眾收入沒有增加,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情況下,菸捐與菸稅不宜調漲。

79 健康促進法 國民健康局表示,當前國人健康最大的威脅是慢性病,例如:癌症、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腎臟病等,而這些疾病的最重要成因,一是吸菸, 另一是與代謝有關的因素,包括不當飲食、缺乏運動及肥胖。吸菸的問題目前已有菸害防制法在規範,而肥胖的問題,仍待政府儘速提出有效的防治政策。

80 因此,國民健康局將此納入規劃的重點中,在健康促進法規定授權政府對不健康的產品課健康捐、對不健康的業者課健康稅。在法案通過後,將可先針對影響層面廣、可行性較高的包裝食品著手,因為這類產品有清楚標示、固定規格與定價,且銷售量很大。至於散裝食品及路邊攤等,由於執法較困難、可行性較低,因此,短 期內將不列為優先實施項目。

81 衛生署將「健康促進法」立法列為今年施政重點,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指出,並將在此母法之下,訂定肥胖防治、慢性病防治、檳榔危害防制等管理辦法,減少誤導或有害的傳播,兒童被優先列為保護對象。
邱淑媞表示,歐美和韓國都已制定法規,針對垃圾食物的廣告以及媒體吸菸鏡頭加以規範,我國將比照辦理,並將訂定罰則,但細節尚在研議中。 韓國今年一月中宣布,將禁止垃圾食物廣告在傍晚五時至七時的電視時段播出,同時也不得在任何時段的兒童節目中播出。該項禁令涵蓋高糖、高鹽、高脂肪的食品,適用於漢堡、披薩、速食麵、巧克力及其他糖果和冰淇淋。 英國更早在二○○七年起,禁止在以十六歲以下的兒童為主要對象的節目或頻道播出高脂、高鹽、高糖食物或飲料廣告。 衛生署國健局日前公布去年度最新調查指出,深受小朋友喜歡的電視影集「海賊王」、「棋靈王」和「火影忍者」等當紅卡通出現吸菸鏡頭的頻率最高,偶像劇「波麗士大人」及電影「功夫灌籃」和「喜劇之王」出現的吸菸鏡頭亦名列前茅。許多研究已證實,兒童長期觀看媒體中的吸菸鏡頭,會顯著提高兒少染上菸癮的風險。 邱淑媞表示,英國、美國多數州就明令禁止卡通與兒童節目中出現吸菸鏡頭,違者將列為輔導級,只能在特定時段播放;印度的規定更嚴格,完全禁止電視或電影出現吸菸鏡頭。 消基會指出,很多孩童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是先看卡通影片,若大量播映垃圾食品廣告,誘發孩子吃垃圾食物,長期下來有害身心,因此贊成限播垃圾食品及菸酒廣告,「另外像提神飲料廣告常在黃金時段密集播出,讓很多孩子誤以為一定要喝才有精神。」

82 菸害防治政策的倫理分析 1.政府應否干涉吸煙? 2.基於何種標準來進行干涉? 3.干涉的手段? 4.以誰之名?

83 反對者的主張 1.吸菸是個人的決定,政府無權置喙。畢竟,吸菸的利弊得失,吸菸者遠比政府更了然於胸,也更有資格決定是否吸菸。 2.捍衛市場自由
3.健康不見得是最高的社會價值。

84 The right to do wrong? 人類是否願意為了讓生命『好』一點,而『 短』一點?」

85 政府干預市場的必要性 市場失靈 社會正義 不完全競爭:資訊不對等、壟斷 公共財 外部性 消費者關於結果的資料誤判:低估危險性
消費者關於上癮的資訊誤判:上癮的可能性 消費者特性:青少年 公共財 外部性 健康:二手菸 經濟:家庭內、健康保險、退休金 社會正義 85

86 1.外部性 吸菸是一種商品,而商業行為需要政府介入,通常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因為市場失靈,例如外部性、資訊不對等,其次是因為分配正義的考量。

87 1.外部性 就吸菸的外部性而言,例如(1)二手菸危害其他人,(2)在共同分擔醫療保險資源的情況下,吸菸造成的疾病增加了其他人的保費,(3)清潔和火災等社會支出。

88 2.資訊不對等 就資訊不對等而言,菸商(1)刻意隱瞞資訊、(2)以廣告造成對菸品的誤解、(3)資助某些研究,刻意造成科學爭議的假象。

89 吸菸者低估 香菸的危險性 實際的危險性 吸菸者認為的危險性 下面的線顯示吸菸者 低估因吸菸得到肺癌的危險 89 89

90 菸害的迷思 Weinstein et al., Tob. Control 2005;14;55-59 90 90

91 吸菸 – 與正義何關? 「吸菸者有一半會死於相關疾病」這個事實本身並不構成社會正義的問題 哪些人死了?誰承受負擔?
2 out of 4 long-term users will die prematurely 1 die before 69  lose 22 years 1 die after 70  lose 8 years 哪些人死了?誰承受負擔? 91

92 為何與社會正義有關? 惡化貧富不均 worsens wealth inequality
The poor smoke more Cigarettes deprives the poor of precious resources Tobacco industry: not only a provider of product Willful targeting and promotion Manufacturing social norm (concealing facts, creating false sense of controversies, sponsoring film industry)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惡化社會不平等 worsens social inequality It explained > 50% of the health inequality 92 92

93 高收入者比較長壽、比較健康,是許多社會共通的現象,在歐美國家,貧富之間的健康差距(例如中年死亡率的差別)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由吸菸造成的,菸害防制可以促進健康上的平等。

94 Deprivation and smoking
Deprivation: education, income, housing condition 94 94 94

95 公民行動方案的重要性 『公民行動方案』主要的目的和精神,就是主張公民應關心周遭公共事務,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要行動),然後要有效的參與,憑相關的知識技能提出方案,也就是政策或計畫。

96 96

97 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總看似不可能

98 謝謝聆聽!


Download ppt "公民行動課程與教學 陳俊宏 12/18/201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