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妥戚 余 Modified 7年之前
1
我的文言文 前言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好习惯,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还要敢于大声地诵读,羞于启口是学习古诗文的大忌。“哑吧”古文是学不好古文的,这样,既缺乏学习兴趣,又缺少语感,就会理解不畅,望文生畏。 1、读准字音 主要指读准生字、通假字、多音字、形近字的字音。 2、读好停顿 停顿包括句中、句尾两种。要读好课文句尾有标点处的停顿,还要读好句中无标点处的停顿。
2
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句子中的停顿,并避免因错误停顿可能会引起的歧义。一般句中停顿处在主语、谓语、宾语间。 其次,要了解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如“经为” “地方”等,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词,词义不同,即所谓的“古今异义”词。这时要把两个单音词分开读。 还有,句首出现的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词,如“夫”“盖”“其”“唯”等,在这些词后要稍作停顿, 3、读出语气 句末往往要语气词表明本句的语气、语调,要仔细理解,反复诵读,读准语气、语调,读出感情来,这样,才是学习文言文的好习惯、好方法。
3
二、文言文句读举要 1、句首发语词、总结语和关联词语的后面一般要停顿。 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以/中有乐者 2、主谓之间一般需要停顿 例:水/皆缥碧 亲旧/知其如此 世/有伯乐 余/幼时即嗜学 余/緼袍敝衣处其间 3、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可以停顿 例:亦不详/其姓名 益慕/圣贤之道 俟/其欣悦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
4、动词和它的补语之间一般停顿 例: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省略了介词“于”,文言文常省略介词) 5、位置前移的状语后面一般需要停顿 例:久而/乃和 或/置酒而招之 6、骈句的停顿 (1)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其余按意义划分节奏,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稍长的停顿。 例:横柯/上蔽,在昼/独犹昏;蔬条/交映,有时/见日。
5
7、诗词的停顿 (1)五言,一般有两种停顿即“2-2-1”式和“2-3”式 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七言,一般按“2-2-3”式停顿。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要善于理解、掌握并积累文言词语 每课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要总结到笔记本上,理解后记住。每课出现的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的名篇,最好要做到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良好的语感。 四、要用心领悟课文的内容,学会吸纳它的精华。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优秀的篇章,一定要用心去领悟口味古诗文的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并做到结合自己的体验去评价它。例如《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学习刻苦勤奋,不畏苦难,持之以恒,乐在其中,虽说时代不同但作为一个人的追求,思想精神是要有的。这些诗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写法,都会给我们以启迪,认真解读才会有收获。
6
(一)通假字: “转”通 “啭”,鸣叫; 例:蝉则千转不穷 “反”通“返”, 返回; 例:窥谷忘反 “祗”通“只”,只能;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食”通“饲”,喂;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见”通“现”,表现,表露 例:才美不外见 “材”通“才”,才干,才能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邪”通“耶”,疑问语气词 例:其真无马耶 “支”通“肢”,手和脚 例:四支僵劲不能动 “被”通“披”,“穿”的间;意思 例:同舍皆被绮绣 “具”通“俱”,全,都 例:百废具兴 “属”通“嘱”,嘱咐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羞”通“馐”,美味的食品 例: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通“值”,价值 例:玉盘珍羞直万钱
7
(二)多义词、 绝:绝妙。 例: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停止。 例:猿则百叫无绝 上:向上。 例: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在上面。 例: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无:没有。 例:直视无碍 不。 例:猿则百叫无绝 百:十的倍数。例:一百许里 极言其多。例:猿则百叫无绝 能:能力。 例:虽有千里之能 能够。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吃。 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喂养、饲养。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鞭策。 例:策之不以其道 马鞭。 例:执策而临之曰 至:周到。 例:色愈恭,礼愈至 到。 例: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许:大约,左右。例:一百许里 地方,处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8
见:看见。 例:千丈见底 表现。 例:才美不外见 且:尚且。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并且。 例:盖余勤且艰若此 甚:超过。 例:急湍甚箭 十分。 例:不求甚解 可:大约。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能够。 例:不可久居 从:由,自。 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跟随。 例: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清:清澈。 例:下见小潭,水尤清澈 冷清。 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夫:那。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丈夫(女子的配偶) 例:未几,夫齁声起 观:看。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景观。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尽,直通。例: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穷尽。例:鱼歌互答,此乐何极
9
去:离开。 例:去国怀乡 逃亡,逃离。 例:委而去之 距离。 例:古蜀之去南海 开:放晴,散开。 例: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开设,设置。 例:旁开小窗 打开。 例:开我东窗阁 临:靠近。 例: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 到。 例:临溪而渔 乐:乐趣。 例:而乐亦无穷也 欢乐。 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以……为乐。 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表并列,可译为“并且”。 例:而年又最高 表承接,可译为“然后”。 例:日出而林霏开 表修饰,不译。 例:朝而往,暮而归 表递进,可译为“而且”。 例:溪深而鱼肥 表转折。可译为“然而,却”。 例:而不知人之乐
10
乍:初,始。 例: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突然。 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偕:一起。 例: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与,和。 例: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得:能够。 例:欲出不得 得意。 例:悠然自得 (三)古今异义(“;”前为古义,后为今义) 戾:至,到达。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罪过,乖张。 经纶:筹划,治理。例: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比喻政治 才能。 例:满腹经纶 以为:以之为,即“用(它)做……”;认为。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 例:每有会意,使欣然忘 食;会心,即集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是: 这。例:是马也虽有……; 判断词 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全、安定、安装。 等:同样,相同。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候。
11
假:借。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是指与真相对。 走:跑, (赶快)。走送之,不敢稍逾越;行走。 汤:热水。例:滕人持汤沃灌;食物煮后所得的汤水。 河:黄河。例:山河表里潼关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将:拿起。自将磨洗认前朝;将要,快要。 歌:诗歌。今日听君歌一曲;歌曲,唱。 尔:这样。问君何能尔;你 安:哪里。多歧路,今安在;安全,安装。 向:渐近。秋天漠漠向昏黑;方向。 控:拉开。将军角弓不得控;控制。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意为:向东,向西。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意为:喝酒。 腰白玉之环。意为:腰配。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意为:穿着破旧的衣服。
12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意为:做……太守。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意为:汲泉水,煮茶,举杯,骑驴. 策之不以其道。鞭策,驱使。 2、动词用作名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意为:飞奔的马。 3、形容词用作动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意为:散净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意为: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意为:辱没。 一食或尽粟一石。意为: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意为: (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4、名词作状语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意为:在上面。 主人日再食。意为:每天。 皆若空游无所依。意为:在空中游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意为: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3
5、动词作状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意为:争着。 6、名词或动词作使动用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既名又动)意为:使……停止,平息 7、数量词用作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意为:行千里。 五、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2、省略量词 宅边有五(棵)柳树,因以为号也。
14
3、省略介词 急湍甚(于)箭。 影布(于)石上,佁然不动。 (向)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
(二)倒装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不知先生何许人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即:食一或尽粟一石(动量数词前置) 弗之怠,即:弗怠之(宾主前置)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即于藏书之家假借(介词结构后置) 近岸,卷石底以出,即:近岸,石底卷以出(主谓倒装)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介宾倒装,“以”为介词) 微斯人,吾谁与归,即:微斯人,谁与吾归(宾主前置) 醒能述以文者,即:述之以文,以文述之(状语后置且省略之)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即:而城居者未知之也(宾主前置) (三)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望之慰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语气)
15
古文化常识 (三)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望之慰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语气) 一、文体常识
1、骈体文 骈体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随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无能无能运动之后,骈文渐衰。骈句是骈体文的句式,也叫骈偶句,即两两对仗。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直到篇末。骈句一般是四字句或六字句,世称“四六文”。 2、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可以谈论文学、政治,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等等。形成别具特色的牍文传统。
16
3、赞 赞是历史传记避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讲透。所以,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作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4、说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即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说”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有的侧重议论,有的侧重记叙,叙事显理。 5、序 作为文章体裁,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法。
17
6、诗、词、曲 古典诗歌主要有诗、词、曲三种形式。 诗按韵律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往往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形成的近体诗是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但唐代以及唐以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高峰。词,也叫“诗余”“长短句”。有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与韵配合的乐调,决定词的形式;标题决定词的主要内容。词要求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 曲,又叫“词余”包括散曲和戏曲。散曲是由词脱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它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套数是一个曲调中有多支曲子。元代是曲的最盛时期。 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韵律,词比诗的
18
要求更加严格,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灵活。 古体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和乐府诗;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七言)和律诗(五言、七言、排律)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 唐宋散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19
古代年龄称谓 1、襁褓,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手续费2-3岁的孩子 3、齿龀,儿童换牙,指7-8岁 4、总角、垂髻,指幼年
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6、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成年之礼 7、冠、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8、而立之年,30岁 9、不惑之年,40岁 10、知命、知天命、半白、知非之年,50岁 11、花甲、平头甲子,60岁 12、耆,60岁 13、古稀,70岁 14、耋,70岁到80岁 15、耄,80岁到90岁 16、期颐100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