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考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考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考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 背诵默写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
3.问君何能尔? ____________。 4.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 5.瀚海阑干百丈冰, 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7.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其喜洋洋者矣。 8.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__。 9.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背诵默写

3 篇章 重点篇章   《与朱元思书》   《送东阳马生序》   《诗词曲五首》   加*号    《五柳先生传》    《马 说》

4 与 朱 元 思 书 吴 均

5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总领全文) (异水) (奇山)

6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是: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总写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写富春江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写富春江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 2、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山“奇”在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异”在极其清澈、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8 3、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的这些感慨?
答: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和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答: 视觉——“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9 3、请找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1)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10 (2)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3)好在:写景有声有色,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句子都是骈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11

12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记述作者本人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求书难、求师难、求学苦(奔走、生活) 3、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   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13 4、采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师生态度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生活情况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自己: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5、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有什么作用?   更突出了自己虽然衣、食、住与同舍生相比甚远,但仍自得其乐,因为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这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

14 6、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7、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态度: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8、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15

16 1、用课文原句填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 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自娱。
(1)表现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的句子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   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自娱。 (3)描写五柳先生家境及其态度的句子是:   环堵萧然……晏如也。 (4)“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不汲汲于富贵。 (5)传文中与“不戚戚于贫贱” 相照应的句子是: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7 2、简要概括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及其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分别写出了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1)好读书,刻画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性嗜酒,刻画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写文章,刻画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4)生活状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是一个率真放达、淡泊名利,虽处于贫困之中却能安贫乐道、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18 4、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不求甚解”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5、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反映了他仕途失意,内心痛苦,“醉”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6、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19 7.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20

21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食马者愚妄无知)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本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不知马也。

22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答: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通过千里马的遭遇的描写,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答: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寓人才;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4.本文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答:托物寓意 5.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什么?请结合课文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答: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作好充分准备,因为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有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Download ppt "中考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