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船 舶 主 機(3)
2
曲柄軸(Crankshaft) 1.飛輪之功能?
3
曲拐軸之組裝?
4
Piston Rod為空心,以油為冷卻,為那一型之主機?
活塞冠 Piston Rod為空心,以油為冷卻,為那一型之主機?
5
活塞環(Piston ring) 壓縮環和油環有何不同?
6
連桿(Connecting rod) 連桿之功能? 軸承之材質? 連桿上端接何? 連桿下端接何?
7
凸輪及凸輪軸(Cam) 此處的間隙? 此為何種裝置? 排氣閥和進氣閥的間隙有何不同?
8
凸輪軸與挺桿 挺桿位於何處?
9
閥(Valve) 此為何種裝置? 此為何種裝置?
10
閥間隙及其調整(Valve Clearance and Adjustment)
11
燃油泵( Fuel Pump ) 此桿接至何處? 如何控制燃油量?
12
燃油噴射閥(Fuel Injection valve)
壓力設定為少多少?
13
Charge air cooler的功能為何?
增壓器(Turbocharger) 主機排氣的流程為何? 此為何種方式掃氣? Charge air cooler的功能為何?
14
渦輪增壓機
15
內燃機之基本名詞 1. 上死點(Top dead center),簡稱TDC:
2. 下死點(Bottom dead center),簡稱BDC: 3. 行程(Stroke): 4. 排氣量(Piston displacement): 5. 餘隙容積(Clearance volume): 當活塞在上死點時,活塞頂面上端的汽缸容積, 稱為汽缸餘隙容積(Clearance volume)。 6. 壓縮比(Compression ratio)(γ): 活塞在下死點時之容積(V1)與活塞在上死點時之容積(V2)之比。 壓縮比
17
排氣量與壓縮比
18
<例> 引擎氣缸直徑D為305mm,衝程L為380mm,
壓縮比為γ為16,求餘隙容積: 解:
19
往復式內燃機之基本原理
20
二衝程柴油機之動作原理 下行衝程 上行衝程
21
二行程汽油引擎的工作原理
22
二行程引擎的掃氣方式
23
二行程引擎與四行程引擎之比較 機型 比較條件 二衝程 四衝程 相同容積與轉速下 理論出力大小 實際出力大小 2 1.4~1.75 1
換氣不徹底 需鼓風機 有效膨脹衝程短 平均有效壓力低 排氣溫度較低 2、相同出力下引擎之重量及容積 較小 較大 3、構造 簡單 複雜、有進氣閥及排氣閥 4、造價及維修費 較低 較高 5、迴轉力 均勻 不均 6、飛輪大小 小 大 7、操車 較難 8、平均有效壓力 9、熱效率及機械效率 10、運轉速度 適合低速 適合高速 11、燃油及滑油消耗量 較多 較少
24
已知某單缸四行程柴油機其氣門 ”開啟與關閉” 相對於曲柄軸的角度如下:
進氣閥 上死點前22度 下死點後30度 排氣閥 下死點前24度 上死點後26度 (a)試根據上述氣門資訊,繪製氣門定時圖, 圖中需標示引擎旋轉方向、上死點與下死點, 上述進氣閥與排氣閥之開啟與關閉(角度)位置。 (b)試計算該引擎在300rpm時,每一個排氣行程有多少時間(秒)。
25
往復式內燃機 燃料來區別
26
汽油機→汽油引擎又稱為粵圖 (Otto) 引擎。 柴油機→柴油引擎又稱為狄塞爾 (Diesel) 引擎,為紀念柴油引擎發明人,德 國工程師 Dr. Roudolf Diesel 。
27
汽油引擎及柴油引擎項目對照 項目 汽油引擎 新世代柴油引擎 (共軌式附觸媒轉換器) 燃油種類 汽油 柴油 燃油穩定性 易揮發
黏性高,較不易揮發 燃油安全性 相對易燃 相對不易燃 燃油單價 高 低 進氣 油氣混合氣 純空氣 空燃比 13~17 16 以上 壓縮比 6~11 14~23 點火方式 火星塞高壓電點火: 高溫壓縮空氣點火: 動力行程的壓力產生速度 燃燒迅速,爆發力強 燃燒較慢,扭力較大 爆炸壓力 約 50~70 bar 約 60~90 bar 熱效率 25~30 % 35~50 % 扭力輸出 低轉速扭力小 低轉速扭力大 最高引擎轉速 約 6000~10000 rpm 約 3500~4500 rpm 溫室效應氣體 (CO2) 排放 污染性氣體排放 排氣溫度 引擎重量 輕 重 引擎壽命 相對較短 相對較長 引擎保養週期 相對較短 (約 7500 km) 相對較長 (約 km) 點火系統保養週期 約 80000~ km 無 汽油引擎及柴油引擎項目對照
28
燃油系統
31
汽 油 機
32
壓縮衝程 Otto汽油機
33
排氣衝程 Otto汽油機
34
進氣衝程 Otto汽油機
35
爆炸衝程 Otto汽油機
36
循環 Otto汽油機
37
四行程汽油引擎的工作原理
38
汽油機與柴油機之比較
42
另 類 引 擎
43
旋轉引擎
44
B&W 主機
45
Low speed Engines
46
End
47
渦輪增壓系統
50
爆 震
51
影響氣缸襯套磨耗的原因 6.過給機吸入空氣狀況 7.氣缸套冷卻水溫度 8.缸套和活塞的冷卻面 9.活塞環的影響 10.各缸出力不均
11.氣缸的中心線與活塞運動的中心線不在一直線上。
52
氣缸套磨損原因 1,摩擦磨損 (1)兩滑動面要建立潤滑油膜,必須要有一定速度。活塞在上,下死點時,速度為0,此地方不易建立油膜. (2)黏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 (3)負載超過油膜的承載能力,造成油油膜破裂 (4)磨合初期,缸套面比較粗糙,油膜不易形成,常處在臨界摩擦或乾磨擦狀態,所以在磨合初期,應使摩擦表面達到良好的接觸,形成油膜。 2.磨料磨損 (1)硬質顆粒進入滑動表面時,硬粒破壞油膜,來源為磨損及腐蝕後的金屬粉末,燃燒後的碳渣。 3.腐蝕磨損 燃燒氣體中有害氣體,凝結成酸類,會腐蝕潤滑不足的表面。 提高氣缸套耐磨性的措施 選擇適當的氣缸材料 氣缸套表面採用表面處理 多孔性鍍鉻 磷化 表面淬化 氮化 提高工作表面精度 氣缸套內表面應光滑適宜 波紋加工使磨合過程,氣缸套和活塞環的接觸面積減少。
53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