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滨海学坛 周刊 总第13期 2012年10月22日 本期编辑:李秀青 温州滨海学校教科室主办
3
一、时事热点与故事 二、感悟人生:五个幸福小故事 三、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4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幸福”称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你幸福吗?”,这个简单的问句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 话题的提出
5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自己“不知道”是否幸福。现在的“莫言热”很快就会过去,文学的相对边缘、落寞,也没什么不好。
在被董倩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 “你幸福吗?”之名人反应
6
你幸福吗? 之意外回答
7
——“您幸福吗?” ——“我姓曾。” 一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面对记者的提问时,首先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该位记者却未放弃,继续追问道:“您幸福吗?”。这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番提问的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这段对话也让收看该期节目的观众忍俊不禁,热议连连。
8
这是记者和浙江海宁一名73岁捡瓶子的老人的对话:
记者:大爷,打扰一下,您在收瓶子是吧, 您今天上午收了多少瓶子了? 老人:73岁。 记者:73岁了是吗? 老人:1瓶1角钱。 记者:您收了多少个瓶子了? 老人:我现(靠)吃着政府啊,(靠)吃了 政府的低保,650块一个月,政府好。 记者:您觉得您幸福吗? 老人:啊?我耳朵不好。 啊?我耳朵不好。
9
队被人插了 在郑州一火车票代售处, 18岁大学生被问: “您最想要什么?” “女朋友”; “那么,您遇到最坏的事呢?” “接受你采访,
队被人插了……”
11
诗人的幸福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 幸福有时就在人们身边,只是人 们没有觉察,也不懂得珍惜,只有失去了才觉得可贵。
有一个人,他生前善良且热心助人,所以在他死后,升上天堂,做了天使,他当了天使后仍时常到凡间 帮助人,希望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一日,天使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烦恼,他向天使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了,没它帮忙耕田,那我怎能下田作业呢?”于是天使赐他一只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天使遇见一个男人,他非常沮丧向天使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于是天使给他银两作路费,男人很高兴,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再一日,他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轻、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活。天使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诗人对天使说:“我什么也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天使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直直的望着天使:“我要的是幸福。”这下子把天使难倒了,天使想了想,说:“我明白了。”天使拿走诗人的才华,毁去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 天使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天使再回到诗人的身边,他那时饿得半死,衣衫褴褛搂着妻子不住地向天使道谢,因为他知道什么是幸福了。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 幸福有时就在人们身边,只是人 们没有觉察,也不懂得珍惜,只有失去了才觉得可贵。
12
100对结婚超过50年的夫妻婚姻幸福的秘密 在美国一所大学中,有一组社会学家对上百对结婚超过50年,至今还快乐无比的夫妻做了一个调查,问到有关使他们婚姻如此成功的因素。每个人都说他们的伴侣是他们最好的朋友。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目标,并对人生有共同的方向。答案显示出一个压倒性的事实——友谊。而其他像外型的美丑,及物质财产……等,却居于次要的位置。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婚姻的根本。 好夫妻,同时是好朋友。很多走向 民政局分手的夫妻说,“我们之间没有爱了”,其实更多的是“我们之间连 朋友都不如了”。让我们珍惜彼此,如此你不会如此伤害你的朋友,对你的 朋友无礼,那么,对另一半应该更好才对。
13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孩子无心的语言,令在场的所有人震惊,这就是亲情的力量。 哥哥和妹妹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亲情的幸福。 “血浓于水”,与其它各种关系相比,亲情是人类 情感中最无私的一种。善待亲人,让亲情给我们的幸福生活提供精神动力。
14
弟 兄 的 梯 楼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哥哥说:“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 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太累了。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玩它吧。”终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楼的包包里了…… 爬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大的幸福,是有希望和梦想!
15
软件工程师的爱情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享受幸福,多用右脑。
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子,与一个世界500企业做软件开发的小伙子结识,开始恋爱,那个小伙的工作能力没得说,生活井井有条,也没有不良嗜好,总结起来:学历较高,长得还行,收入高,人品好,年龄相配,那女孩子自己也有不错的职业。按理说,郎才女貌,这可是值得羡慕的一对。 可是,大概由于计算机职业的缘故,同时也因为外企思维训练所致,小伙子在生活中,也将生活弄得象计算机编程似的,他与女孩子的东西、摆放区域严格区分,生活中碰到争议,也是最理性的分析,寻原因,找责任,刨根究底,并定下各人承担的比例。同时,还写下20条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定。结婚前,他要求,婚前的财产进行严格的界定。 这段爱情并没有发展下去,走向婚姻。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享受幸福,多用右脑。
16
陶继新 陶继新,著名教育家,编审、《创新教育》(报道版)执行主编、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任曲阜师范学校教师、《山东教育》编辑、《当代小学生》主编、山东教育社副总编、总编。《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和数十本图书上,发表长篇通讯、教育教学论文、编辑业务论文、访谈、评论、散文等500多篇,总计400万字。 代表作有:《人生的亮点》《洒落教苑的思索》《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先锋者档案》 《非常父母》《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
17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陶继新 网站:
18
对正在从事教育工作的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教师”将是与他们一生相伴的一个称呼。如何从“教育”这一职业中寻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应该是所有教师都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作者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他的这番披肝沥胆的陈诉,相信会对许多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前听到的,多的是教师春蚕蜡烛式的奉献,多的是教师获得了某某奖励或荣誉;而对教师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状态很少关注。印象里,教师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很少有媒体或者个人去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在人类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是谱写不完的诗篇。教育促进个体更好地发展,教育赋予人类以智慧和美德,教育赋予社会以进步的力量,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乐章。教育应该属于幸福。因此,教师要甘于做绿叶,也要敢于争红花;教师要以培育人才为荣,也要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灿烂起来,精彩起来! 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抑或多么无奈。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用叶澜先生的话,是从教师这一专业中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尊严和欢乐来自何方?这正是我想跟诸位交流的。
19
一、给自己一个梦想 1.人生应有梦 不能不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三位工人正在工地上砌转头。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赚钱”,而第三个则自豪地回答:“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而那两位工人一生默默无闻(并不因此否定他们的人生)。每每读这个故事,我都觉得太像故事了,但也不得不承认,其间蕴含的,正是世间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道理。用米卢先生的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用心理学家的话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用文学家的话是: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托尔斯泰语)。 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 我很赞成作者的观点。我甚至认为,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惊天动地”真的就与“平凡普通”距离遥远吗? 对一位教师来说,有没有梦想,为自己设置一个长期乃至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锁定在这个梦想上,这往往成为优秀和一般之间的最大区别。换句话说,一位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20
四是赢得同事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和领导的关心。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有多高的能力,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的绩效必然会受到影响。
2.关于教育梦想的建议 一是坚持的梦想。梦想其实很脆弱,如果有100个梦想,很可能99个都不能实现。很多人会在99个梦想实现不了的情况下,开始天天打麻将。这时如果谁不打麻将,谁不得过且过,谁不满足于因循守旧,谁就可能得到幸福,就会圆梦! 二是持续改进。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持续改进:梦想应当设置多个分阶段目标。一个阶段后,对自己的所做所得进行反思,明确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下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本田一,曾多次获得国际马拉松比赛冠军。对于自己的成功,他三缄其口。直到退役,他才道出其中的秘密。原来,每次比赛前,他都要沿比赛线路走一遍,记下每一个有明显特征的地方,比如,这儿有一座桥,前面是一个学校,再前面是一家商场,后面不远又是一家医院……这样,在比赛途中,他就想着,经过这座桥,下面就是学校,过了学校,就是商场,然后是医院……直到终点。山本田一巧妙地把最终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使自己不觉得梦想与终点的遥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梦想的“苹果”放在自己努力一下就够得着的地方,以此不断推动、改进工作。 三是全身心投入。我们都有一种体验,当看部精彩的小说,听一曲喜欢的音乐,玩电脑游戏,从事体育运动等时,你沉醉其中,而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无关紧要。《管人的真理》作者斯蒂芬博士把这种完全投入的状态称为流畅。据研究,流畅最有可能在工作中体验,而不是在家中与休闲时。当我们投入工作时,比如组织孩子参加夏令营,上一堂教研课,并不一定愉快,这时候需要聚精会神;但是,当这个阶段结束以后,回首这个阶段,我们就会从这种状态中获得满足感,使我们更快乐。 四是赢得同事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和领导的关心。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有多高的能力,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的绩效必然会受到影响。
21
五是交一批朋友。朋友的好处,当然不仅仅在增见闻,长见识。坚持梦想,往往孤独与寂寞;真正的朋友,因有着相同的志向,而更能理解你;真正的朋友,因有着同样的操守,而更能支持你。朋友,不但活跃你思想,激化你思维,还能给予亲人、长者、领导与同事不能给予的东西。朋友不要局限在身边,可以从教育在线寻找,可以通过培训活动、会议寻找。我感觉,哪个地方教育改革很活跃,那里就一定活跃着一群人。 六是找几位导师。导师一般在教学经验上多于自己,更重要的是人生阅历长于自己。所以更多的是道路的指引和为人的影响。去年8月,我在上海听于漪先生报告,她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教育生活的源泉,就是教师的人格。边上正好坐着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贾志敏老师。我觉得这两个人很相似,他们都把教育当作生命,把梦想寄寓在自己的工作中。跟贾老师共事时,常有一些小事使我深受教育。印象很深的是开学初要抓教学常规,贾老师从他的包里拿出了好几个作业本和日记本,这是1978年时他教的学生的作业,本子虽有些破烂了,但翻开本子,整洁的卷面,漂亮的字迹,流畅的行文,就是今天年轻的老师们都有不少差距啊!巧的是,这一批学生中有5人考了师范,现在又都在浦东做校长。贾老师藏着很多这样的宝贝。从这份收藏,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名师,什么叫“教5年,想50年”!
22
最重要的,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
二、每一天都阅读和思考 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比如原先还能在学校批改作文,后来连备课都要带回家;原先还有双休日,后来不是被“辅导”掉了就是被“培训”光了。人都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怎么还有回首来路的心情和处变不惊的心态,怎么可能细细欣赏教育之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去采撷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个果子?所以,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的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风景。 最重要的,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 读书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觉得过。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关于读书,我的建议是:
23
1.建立自己的书房 台湾作家痖弦认为:书房在人生命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个坐拥书城的人是最坚强的人;书房的生活就是知识、文化的生活,是最后的阵地,也是供自己调养生息的最好所在;因此在书房中工作的人,其人生最丰富。我在上海认识了一位朋友,叫朱煜。朱煜家里有两间房间,一间当卧室,另一间做书房,他的书真是够奢侈。我在吴江也有一间书房,稍小一些,现在在外工作,每次看到自己的书房,才感到是真正的回家。 2.读一些儿童读物 我曾在《小学语文教师》撰文发表过这样的想法,要让学生爱书,教师就要亲近学生,与学生同读,最好“走”在孩子前面。这几年因为自己的孩子从小班到大班,现在开始读小学,所以也买了不少儿童书,给孩子读,也给自己看,无形中对语文教学很有帮助。去年组织“我爱语文”读写活动,其中一项是给二年级小学生推荐必读书目,我罗列的都是自己读过的,《木偶奇遇记》《365夜故事》《柳林风声》《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等等。我的想法是,老师带着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走了一个来回,你就应该有一套自己的书目,这份书目就是你的特色。我希望老师们通力合作,通过几年努力,完成一份自己学校的书目,这是给孩子的精神财富。这样的学校,永远不怕没有特色,学生就是你的品牌。
24
3.经常浏览书报杂志 这样做,可以了解信息,捕捉有价值的知识;可以获得灵感,促进自己的教学;可以得到教益,给人生充电加油。无论读什么,只要有心,都会有所发现。图片也好,文字也好,觉得有意义,今后可能有用,你就留下来。 4.多读教育经典 看多了教育报纸和杂志,往往眼花缭乱。这时我们就需要阅读经典,那些经过了岁月冲刷和历史考验的教育著作。教育的经典至少包括了教育经典和学科教学经典。以下是改变了我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书籍要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本百读不厌的、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之书;(2)《学会生存》,让你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想之作;(3)《学记》,让我们清醒、猛醒并自豪的中国经典;(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一个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大师;(5)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第一个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教授的心血之作;(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是少有的以“我”出现的充满激情和思想的当代教育学者;(7)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学者型教育部官员著作;(8)于永正《教海漫记》,让高深的理论变得亲切的文字;(9)《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义教育论文选》,三位语文教育界前辈的思想精华;(10)朱作仁《小学浯文教学法原理》,一位元老级教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11)《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语文卷)》,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实践的指南;(12)《阅读学新论》,一本关于阅读、关于汉语文阅读教学的集体智慧之作。读这些经典,让我在糊涂的时候,在浮躁的时候,能分清是非、看清方向;读这些经典,更使我觉得自己的浅薄,看到自己的空虚,也让我发现某些争论或者争吵的盲目自信与可笑。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这是说教育经典的价值。
25
5.找到百读不厌的一本书 我推荐《给教师的建议》。前几年,刚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很激动,我从来不知道教育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写。它激活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唤醒了我对教育的激情。古人说三十而立,我是三十读苏氏。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觉得找到了一些认识的源头。比如于永正老师认为“差生要靠读”,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如“情境教育法”,也汲取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你看,“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当你领悟到这可以与情境教育联系起来时,你内心的激动就可想而知了。 6.四个“永远不要”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足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在语文之路上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26
谢谢欣赏!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