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吳書昀 國立暨南大學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2012/03/22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吳書昀 國立暨南大學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2012/03/2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吳書昀 國立暨南大學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2012/03/22
志工管理--壓力與情緒 吳書昀 國立暨南大學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2012/03/22

2 壓力小測驗 我每天至少吃一餐均衡飲食 我每週至少有四天睡7-8小時 我經常給予他人,或從他人那兒得到愛 至少有一位親戚住在我家附近
我每週至少做2次有流汗的運動 我每天抽少於半包的煙 我每週喝少於5杯的酒 我有適當體重 我的收入足夠應付生活基本開銷 我有可以帶給我力量的宗教信念 (資料取自黎士鳴編譯,2008,心理學概論)

3 壓力小測驗 我常常去教會或廟宇 我有朋友及舊識的社會網絡 我有一位以上可以信賴的朋友 我的健康狀況良好
當我生氣或擔憂時,可以開放地對我的朋友表達 我常常與同住的人談論家庭問題 我每週至少會做一些娛樂活動 我能有效率組織我的時間 我每天喝少於3杯的咖啡(或茶、可樂) 我每天都有一些安靜的時間 (資料取自黎士鳴編譯,2008,心理學概論)

4 壓力小測驗 總是如此 經常如此 有時如此 很少如此 從未如此 (總分減掉20,超過30分者,表示生活中有些許壓力;
分數在50-75分者,表示生活中有高度壓力; 分數超過75分者,表示生活中有極高的壓力)

5 壓力模式 ABC-X模式 B資源 A 壓力源 X 壓力的強弱與危機 C賦予事件的意義

6 壓力源 常態(ex. 生、死、退休) VS. 非常態(ex. 地震) 意志(ex. 離婚) VS. 非意志(ex. 經濟危機)
環境壓力 人格因素

7 壓力源—環境壓力 生活事件:ex. 大至親密家人死亡,小至違規闖紅燈 社會網絡:ex. 正面與負面影響皆有
工作

8 壓力源—人格因素 A型人格:高度競爭、過度努力、缺乏耐心、敵意 B型人格:放鬆且隨和 A型人格與心臟病發生率較有關

9 壓力源 想想看,你生活中的壓力源來自何處? 如果以1—100分來評定這些壓力,你會如何判定

10 認識心理疾患 什麼是異常行為(abnormal behavior)? 法院、宗教、一般民眾的說法 醫療的說法 異常行為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行為
異常行為是一種不適應的行為 異常行為會導致個人痛苦

11 認識心理疾患:成因 生理取向 心理取向 心理和生理一樣會生病 基因、腦部、神經傳導或內分泌失常 可透過藥物治療
心理動力論認為心理疾患來自潛意識下的衝突與焦慮,而異常行為是個體不適當地處理內在的衝突與焦慮。(例如: 母親夜探孩子幾十次的強迫行為是反向作用而來)

12 認識心理疾患:成因 心理取向 行為論認為異常行為是不當的增強或處罰所致(例如:強迫行為是操作制約所養成。 焦慮 洗手 從清涼感中得到增強 一直洗手) 社會認知論認為異常行為是因個體對環境刺激的錯誤解釋(例如:焦慮症患者會過分擔憂不必憂慮的事) 人本論認為異常行為發生於個人成長受阻時(例如:反社會人格常做出損人利己、不遵守社會規範的事)

13 認識心理疾患:成因 社會文化取向 整合取向 環境影響(外在因素)影響心理健康
性別因素造成男女比例不同的心理疾患(例如:憂鬱症有較多女性患者,而藥物濫用有較多男性患者) 國情文化的不同造成不同的心理疾患 整合取向 生理+心理+社會文化

14 常見的心理疾患 焦慮性疾患 解離性疾患 情緒性疾患 精神分裂症 人格疾患

15 焦慮性疾患(anxiety disorder)
過度地緊張、心理擔憂以及產生某些逃避行為 廣泛性焦慮症 持續至少六個月的焦躁不安 無特別理由地擔心生活瑣事 恐慌症 是一種突發性的恐懼、擔憂及害怕 伴隨突然而暫時的心悸、呼吸急促、胸痛、冒汗等失控感 害怕在某些情境下會出現恐慌症狀—懼曠症(例如:不敢出門,怕出門後發生恐慌症)

16 焦慮性疾患(anxiety disorder)
畏懼症 過度恐懼某種生物、情境或物品—有一個明確的恐懼對象 此種恐懼足以影響正常生活 社會畏懼是常見的畏懼症之一 強迫症 強迫思考(造成焦慮或痛苦)及強迫行為(用來抵消焦慮)兩者至少有其一 常見的強迫行為有檢查、清潔與計算 好發於青春期後期與成人早期,與生活壓力有關

17 焦慮性疾患(anxiety disorder)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個體遭遇極度的創傷事件後所產生的心理困擾 主要症狀有: 腦中反覆重現創傷事件、無法感受自己的感覺、過度警覺、無法專心、感覺驚恐、衝動行為 PTSD的症狀一般而言會在創傷事件過一陣子後才浮現

18 情緒性疾患(mood disorder) 以情緒反應為主的心理疾患 憂鬱症
主要特徵是心情低落、對外在事物缺乏興趣、 沒有活力並覺生命沒有希望 重度憂鬱症: 持續兩週以上,有嚴重的典型憂鬱症狀(無望感、睡眠障礙、飲食障礙、該做的事做不好、無趣感等),並且有自殺意念、計畫或嘗試 輕鬱症: 持續時間較長,有憂鬱的心情及症狀,但嚴重程度沒有中度憂鬱症高

19 情緒性疾患(mood disorder) 躁鬱症(兩極型異常症) 患者會輪流感到憂鬱與躁狂。躁症發作之後常會伴隨著憂鬱期
躁症發作: 充滿活力與體力、睡眠需求減少、說話與思考很快、自大、亂花錢、性關係混亂

20 情緒性疾患(mood disorder) 下列狀況你有超過五項並持續兩週以上嗎? 每天都感到心情低落 對任何事情都感到興趣缺缺
體重改變或食慾變化 睡眠困擾 身體動作變的遲緩或焦躁 全身無力、提不起勁 感到自己沒價值或無望感 無法專心 想自殺 (資料取自黎士鳴編譯,2008,心理學概論)

21 壓力因應 社會支持—例如:組成支持性團體 利用同理心產生共鳴性瞭解並相互支持 自我支持—例如:自我對話 寫信、繪畫與自己溝通 正向自我對話
認知重建 想法影響人的感覺,特別是非理性想法

22 正向自我對話 情境:有一件困難的工作明天一定要完成 負向自我對話:死定了,我不可能完成 正向自我對話: 如果真的做不完就去跟主管溝通一下
如果我努力做,或許可以完成 做不完又怎樣,換成別人也做不完 ……

23 正向自我對話 情境:服務的對象很不客氣地罵我,還說要告我 負向自我對話: 我工作做得真差 我是不是不適合當社工 …… 正向自我對話:


Download ppt "吳書昀 國立暨南大學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2012/03/22"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