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冲刺三十天,打好第一仗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冲刺三十天,打好第一仗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冲刺三十天,打好第一仗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木渎第二高级中学 顾桂南

2 高考复习还有最后30天,如何充分利用这最后的三个十天,经过两次模拟考试以后,我们如何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科学备考,打好高考第一仗?
我觉得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1.调整心态轻松应考 2.把握策略分分必争 3.掌握方法赢得主动

3 一、调整心态轻松应考 有一个好的应考心态,可以保证高考的稳定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从而拔得头筹。 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必须做到两个“知”: 一是知己,二是知彼。 知己:就是要多分析主观原因。因为只有自己才更了解自己考前、考中、考后的感受。 高考是按照总分来录取的,语文只是其中的一门,你一定要有总分意识,不冷落语文,也不抬高语文,给语文一个合适的分数。

4 要分析语文成绩在你的总分中所占的比例(份额),从整个考试学科的高度来审视语文,结合自己的学情,给自己一个大致的分数期望值,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有三个分数值可供同学选择:96分、112分、128分。 这三个分数值是各自的奋斗目标。结合两次模拟考试,了解自己在答题时的强项和弱项,明确自己的得分点和失分点,抓紧最后30天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力争有新的突破。

5 知彼: 一要研读“考纲”,知道考什么。 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复习备考的纲要。研读“考纲”,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要关注典型题示例。它们能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走向。 二要研读试卷,知道怎么考。 近三年特别是2009年的试卷和近期各地的模拟试卷要用心研究。

6 通过研读,我们明确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正卷部分共四大部分18道考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4题15分,含单选和表述题。 二、古诗文阅读:6题37分,含单选3题9分,古文翻译10分,古诗鉴赏简答10分,名句名篇填空8分。 三、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阅读:4题23分,为简答和表述题。 B.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5分,含单选和简答题。 四、写作:1题70分。 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还须明确加考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2题10分,含断句和简答。 二、名著名篇阅读:3题15分,含多选和简答。 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鉴赏,15分,含归纳和表述。

7 这样,我们明白了正卷160分是逐题赋分,题与分是对应的,要得到分数就要一题一题解,一分一分得。可见,语文的分数是很具体的,很实在的,并不抽象,并不虚无,也不是想当然,更不是如某些同学所认为的读不读、做不做都一样的。你可以再次分析自己的两次模拟试卷,就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得到的是哪些题的分数,失去的是哪些题的分数。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语文考试的目标和方向,知道语文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许我们心中多了一份坦然与镇定,多了一份平和与自信,那么,心态就淡定了。

8 二、把握策略分分必争。 前面我提供了三个分数值:96、112、128。 这里从学生的角度提两个字:“保”与“争”。 第一类学生:保96分,争100分; 第二类学生:保112分,争120分; 第三类学生:保128分,争135分。 第一类学生保分策略: 一、语言文字运用:6+4=10分; 二、古诗文阅读: =22分 三、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B、论述或实用类文本阅读:8分 四、写作:42分

9 第二类学生保分策略: 一、语言文字运用:6+6=12分; 二、古诗文阅读: =26分; 三、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B、论述或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四、写作:49分。 第三类学生保分策略: 二、古诗文阅读: =31分; A、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B、论述或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四、写作:54分。

10 试题逐题应对策略: 1、语言文字运用: 主要考查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重在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总分是15分。包括单选2题6分,表述2题9分。 单选1题为语音题,以多音字、形近字的考查为主;另一题在成语和语病题中选择一个考点。成语主要要注意望文生义、感情色彩等,语病要注意结构性语病和逻辑性语病。 表述题没有固定的考法,变数很大,建议多读题,可以找一些不同类的试题看看,以增长见识。特别要注意试题的命题指向,做到严格按照要求作答。

11 2、古诗文阅读 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诗词鉴赏2-3题10分和名句名篇默写1题8分。
先说文言文阅读,含单选3题9分,翻译1题10分。涉及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等考点。 注意学会三种方法: (1)文意速读法。 做题前,把原文速读一遍,整体把握文章的大体内容。速读时,遇到文中的难字难词可以用“跳读”,直到读完全文。读后,概括一下全文的内容,想想前后文之间的关系,总体把握文段的结构特点。

12 (2)题文对应法。 文言实词的考查,都设置在具体的语境中,即试题题干中所指出“在文中”的意思。尽管文言词语是多义的,但它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恰当的义项却是唯一的。因此,解题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每一选项所提供的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如若文意不通者,则可能就是错误的选项。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我们应先明确阅读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主旨选择恰当的信息。这两道题,实际上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准确度。因此,解题时一定要根据其题干的指向,把句子一一放到原文中去理解。解题可用“排除法”或“确定法”来解。

13 (3)语境译句法。 文言文翻译要注意以下三点:①不离大小语境。首先是不离大语境,即翻译不能离开文言选段的整体内容,要做到“句不离篇”。切不可只看到所要翻译的句子而不顾及其上下文意。其次,不离小语境,即“词不离句”。要确定一个词的意义,必须明确它在句中的位置,从而译出其准确的意思。②抓住关键词语。对译句起关键作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都要仔细推敲研究,准确译出(这些翻译点,往往就是得分点)。进而将句中其他词语也一一对应直译,不曲解,不遗漏。③译文要完整,要合情合理。译出的句子要自己看得懂,读得顺,省略的要补好,颠倒的要调整,不通的要理顺,译文力求保持语意通畅。

14 再说古诗词鉴赏,1大题10分,一般包含2-3小题,有一定的难度。
答题的主要困难在于学生缺乏必要的鉴赏知识。所以,在最后30天,建议在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有关知识点上下功夫。找一份关于介绍“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资料,认真地读一读,了解诗体语言(如省略、倒置和反常搭配等)、意象、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炼字等方面的常识,特别是要熟悉关于“表达技巧”的术语和用法。此外,还可以尝试运用“翻译法”来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借助于“加我法”(即在每个诗句中加上“我”来猜测作者的感情)来揣摩作者的情感,还可以用“意象叠加法”来感悟意境的特点等。可以把做过的试题再看一次,看看能否有所领悟。

15 再讲名句名篇默写,1题8分。 这是语文试卷中最易得分,也应该得高分的试题。今年的考试范围,课内的初高中共39篇古诗文,课外的也应该在“常见”上下功夫,得6分是基本要求。谁在这题上丢分多了,就麻烦了。 剩下的30天还要加强这个方面的复习,为了扎实起见,要全部通篇默写一遍,建议每天一篇,先简单后复杂,逐步掌握。二类生、三类生一定要得满分。 注意: 不要写错别字。 近三年江苏卷已出现过的一般不会在今年试卷中出现。

16 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4题23分,均为简答和表述题;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5分,其中1道单选题3分,2道简答题12分。
3、现代文阅读 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4题23分,均为简答和表述题;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5分,其中1道单选题3分,2道简答题12分。 这是语文试卷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相对而言,选做题中的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会容易一点,大部分考生和老师都倾向于选做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题,但依我之见,2010年很可能选用论述类文本,切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30天,不管是文学类文本还是选做题,可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复习,力争多拿分。 (1)浏览标记法。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文意。并及时做好圈点勾画,把文中主要的信息划出来,理顺文章思路,尽快把握文章大意,以便在解题中发挥作用。

17 (2)细心读题法。要细心地逐字阅读试题,分析其中的要求与解答的信息,题中术语要明确,不能粗心大意。要善于抓住“题眼”作答。把题中的句子或信息置于原文中思考,题文对应。
(3)规范答题法。按要求作答,依据要源于文本,不要想当然随意作答。写法也要讲究,建议对照有关参考答案用心揣摩。 特别提醒:现代文试题源于文本,其答案要点在原文本中或显或隐,考生若拥有较强的文本理解能力,那么解答试题的准确性就高。提高现代文解题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阅读的能力,即答的能力依赖于读的能力。读懂是解题的根本,切记!

18 4、写作题,1题70分。 按要求写作,文体适合,内容切题,字数完整,字迹工整,卷面不乱,可得45分左右。而要上50分者,除了以上要素之外,还得有一定的文采,有亮点。写作主要靠素养与积累。 最后30天,可以训练以下内容: ①有意而写的意识,明确的应试意识和特定的读者(阅卷老师)意识。 ②学习“三”字构思法:三个角度、三个例子、三个片断(时间上、空间上)、三句名言等。 ③开头结尾要用心斟酌。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中心句要尽量写在段首,主体段的段末要写总结语。 ④字迹大小适中,清楚好认,文面美观,要正确使用并书写标点符号。

19 建议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 (1)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 (2)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 (3)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 (4)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 (5)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 (6)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 (7)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 (8)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

20 三、掌握方法赢得主动。 从命题者的角度,强调“细”和“准”。
高考试题的命制,在题干的设制与答案的设制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与讲究,可以说试卷中试题的每一个字都要经过逐字推敲,以求准确无误。所以,学会读题,领会题干的意思,才有利于答题的准确。 为了准确考查我们的语文能力,命题者在设制每道题时都有一个较为精准的答题角度和范围。所以,读题要细心,逐字精读,读后要想一想,这道题考我们什么,即“考点”是什么,然后联想到平时做题的经验,迅速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法。 在最后的30天,一定要加强读题能力的训练,力求“细”与“准”。

21 从阅卷者的角度,强调“清楚”和“规范”。 “清楚”指的是,写出的答案语句通顺,表意明确,书写好认,卷面不乱。
“规范”指的是,回答问题按题目要求,不随意作答,诸如题中有分点要求、字数要求等,都要坚决遵从,决不违反。此外,如诗歌的“鉴赏题”、现代文中的“探究题”和“语用题”中的简述题等的答案撰写要力求规范,建议认真阅读近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的答案和评分标准,用心揣摩。这样,不仅会贴近试题的参考答案,而且也便于阅卷老师评分。

22 这里特别说说“分点作答”这种方法。命题者在设制答案时,会适当考虑到阅卷的因素,在得分点的设制上有一定要求,如4分题、6分题,一般都有两个、三个点、四个的得分点。适当地分点作答既利于得分,又利阅卷,一举两得。 但是也要注意,不能随意分点,或是滥用。有的考生为了得分,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6分题写了8个点,似乎要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这样的答题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认为你缺乏基本的概括能力,因而扣分。其次是分点的角度要有变化,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叠加。 在最后的30天里,一定要加强写题能力的训练,力求“清楚”与“规范”。

23 衷心祝愿全体同学 冲刺三十天,打好第一仗, 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Download ppt "冲刺三十天,打好第一仗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