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養分的攝取 動物體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養分的攝取 動物體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養分的攝取 動物體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2 消化作用 1.定義:將大分子養分分解成小分子,並吸收 利用的過程 2.依消化方式區分: (1)物理消化- 切碎、攪拌食物,增加酵素作用
表面積。如:牙齒、鳥類的砂囊 (2)化學消化- 消化酵素將食物分解成小分子 ◎物理消化不發達的動物:蛇,其消化時間長 3.依消化位置區分: (1)胞內消化- 消化作用在細胞內進行 (2)胞外消化- 分泌酵素到細胞外進行消化作用

3 消化構造的類型 1.臨時性的消化構造,如:變形蟲 原生動物攝食臨時形成的食泡 2.囊狀消化腔,如:水螅 消化腔只有一個開口
3.管狀消化道,如:蚯蚓 消化道有兩個開口(口與肛門) 通常還有特化的消化腺→消化液

4 人體的消化系統 ◎消化道- 口→食道→胃→小腸 →大腸→肛門 ◎消化腺- 唾腺、胃腺、肝臟、 胰腺、小腸腺

5 人體消化系統的構造與功能

6 想一想 ◎哺乳動物牙齒的構造與食物種類有何關係? 馬 獅子 人 雜食性 門齒扁平-切斷植物 臼齒齒面寬-磨碎植物 肉食性,牙齒尖銳,
適合撕裂肉塊 雜食性

7 想一想 ◎寄生性動物如人體內的絛蟲,其消化構造有 適應性的變化嗎? 體內寄生動物的食物來源? 吸收寄主腸道內的養分(已被分解成小分子)
故體內寄生蟲通常消化系統退化或消失,可 直接透過體壁吸收養分

8 唾液的成分 1.三對唾腺:耳下腺(腮腺) 舌下腺 頷下腺 2.水 狀 唾 液 -含唾液澱粉酶 黏稠狀唾液-具潤滑作用(不含唾液澱粉酶)
3.唾液為弱酸性(pH=6.35~6.85), 維持適合唾液澱粉酶作用的酸鹼度

9 唾液分泌的調節 ◎ 唾液的分泌完全受神經的調節 1.唾液會持續分泌(量少),主要為黏稠狀唾液, 有助於清除口腔中的病菌,防止牙周病或蛀牙
2.受刺激分泌量會有所增減 (1)恐懼、焦慮時,唾液分泌量減少 (2)當人看到、聽到、想到美食時,唾液分泌 量增加,稱為「條件反射」

10 巴佛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 ◎餵狗食物時搖鈴。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只搖 鈴而沒提供食物,狗仍會分泌唾液
◎條件反射- 經過後天的學習,受刺激時引發的 反射動作(不經大腦控制的動作) ◎人的條件反射- 望梅止渴 人的唾液控制中樞在延腦

11 胃液分泌的調節 ◎胃液的分泌受神經與激素調節 1.神經調節: (1)食物進入口腔造成的刺激 (2)條件反射-看到、想到或聞到食物時
(3)食物進入胃部 2.激素調節:胃泌素 (1)由幽門附近的分泌細胞產生 (2)刺激來源- 已初步分解的小分子蛋白質 (3)作用方式- 經血液運輸,回到胃時,刺激 胃腺分泌胃液

12 胃液的成分 成分 功 能 內在因子:胃壁細胞所分泌的特殊蛋白質

13 想一想 ◎胃液具有強酸性,食物中若含有細菌,都會 在胃中死亡嗎?為什麼? ◎空腹喝酒很容易醉,為什麼?
大部分細菌會死亡,但仍有一些耐酸性的細菌能存活,如:乳酸菌、幽門螺旋菌 胃黏膜可以吸收酒精,經血液循環到大腦 ,影響神經的傳導作用

14 胰液的分泌調節 2.分泌量主要受激素影響(神經影響極小) 3.分泌物含NaHCO3,呈鹼性(pH=8.0~8.3)
1.胰臟:胰腺分泌消化液,胰島分泌激素 2.分泌量主要受激素影響(神經影響極小) 3.分泌物含NaHCO3,呈鹼性(pH=8.0~8.3) 4.胰泌素:酸性食糜到達十二指腸時,部分細 胞受刺激分泌胰泌素,能促進胰液 的分泌、促使肝細胞分泌膽汁 5.胰液中的酵素:胰澱粉酶、胰蛋白酶、 胰脂酶、胰核酸酶

15 胰臟的分泌細胞 分泌胰液的 胰腺細胞

16 膽汁的分泌調節 1.膽汁由肝臟細胞所分泌,儲存在膽囊 2.膽汁的分泌受激素及神經控制 2.膽囊收縮素:食糜中的脂質及多肽類分子
刺激十二指腸分泌 3.作用:刺激膽囊排出膽汁,促進胰液分泌 4.膽汁的成分:不含消化酵素 (1)膽 鹽:脂肪-乳化→脂肪小球 (物理消化) (2)膽色素:促進胰脂酶的作用 幫助脂溶性物質的吸收

17 消化液分泌量的調控

18 小腸液的分泌與調節 1.小腸液的分泌量主要受自主神經所控制 2.小腸液的成分:鹼性(pH=7.5~8.9)
(1)酵素:含腸雙醣酶、腸肽酶、腸核苷酸酶 (2)黏液:保護腸壁不受胃酸侵害並潤滑食糜 3.腸抑胃泌素: (1)脂肪性與酸性食糜刺激十二指腸分泌的激素 (2)能抑制胃的蠕動及抑制胃酸的分泌

19 調節消化液分泌的激素

20 想一想 ◎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因食物種類而異, 攝入哪一類食物胃的飽脹感覺會持續較久?
脂肪成分高的食物。十二指腸受到脂肪物質刺激時會分泌腸抑胃泌素,抑制胃液的分泌與胃的蠕動,延長食物停留的在胃部的時間,故有飽脹的覺感

21 消化道的蠕動與分節運動 ◎食道與胃的蠕動- 使食物朝特定方向前進 ◎小腸的分節運動- 使食物與酵素混合均勻

22 養分的消化過程

23 腸內菌 ◎草食性動物的胃及腸道內有互利共生的細菌, 能產生分解纖維素的酵素 ◎反芻:胃中的食物回到口中咀嚼,增加與纖維素酶 的接觸面積

24 肉食性與草食性動物的盲腸

25 想一想 ◎若將胃切除,胃的功能可被哪些器官或腺體 取代?是否所有功能都能被取代?為什麼? 胃的功能: 1.儲存食物 → 此功能較難被取代
2.殺菌(胃酸)→ 腸內免疫系統 3.消化蛋白質 → 胰蛋白酶 4.酸性食糜刺激十二指腸分泌胰泌素 →無酸性刺激,十二指腸無法分泌胰泌素 5.吸收酒精、藥物等 → 小腸

26 想一想 ◎狼吞虎嚥的飲食對消化有何影響? 1.口腔中的物理消化:咀嚼時間太短 食物顆粒大,消化作用效率差
◎早上八點吃早餐,約六秒後到達胃,十二點到達迴腸,隔天凌晨抵達直腸。 故食物由口腔到迴腸約 4 小時 到達直腸約 16 小時 1.口腔中的物理消化:咀嚼時間太短 食物顆粒大,消化作用效率差 2.口腔中的化學消化:唾液澱粉酶作用時間短 澱粉類食物初步分解效率差

27 人體的腸內菌 1.主要存在大腸中,在出生後不久就建立腸內 的正常菌叢 2.主要種類:大腸桿菌屬與乳酸桿菌屬 3.對人體的益處:
(1)防止有害菌種的增生 (2)合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B、維生素K 4.腸內菌的其他影響: (1)分解膽色素後成黃褐色(糞便顏色) (2)分解食物殘渣,產生臭味(H2S、NH3等)

28 養分的吸收 1.口腔、食道:無吸收作用 2.胃-能吸收酒精與部分藥物 3.小腸:吸收表面積大 (1)褶 襞- 腸道中的皺折狀突起
(1)褶 襞- 腸道中的皺折狀突起 (2)絨 毛- 褶襞上的突起 (3)微絨毛- 絨毛上皮膜細胞表面的突起 4.大腸:小腸吸收後,剩餘的水分與無機鹽

29 小腸內壁增加吸收表面積的方法

30 養分吸收後的運輸 1.水溶性養分:如葡萄糖、胺基酸
主動運輸/擴散作用 → 絨毛細胞 → 促進擴散 → 微血管 → 肝門靜脈 → 肝臟(儲存) 2.脂溶性養分:如:脂肪酸、維生素 A、D、 E、K 擴散進入絨毛細胞 → 與蛋白質、膽固醇結合 → 乳靡小球(外覆親水性蛋白質) → 乳麋管 → → 胸管 → 靜脈 →心臟

31 小腸皮膜對養分的吸收 主動運輸 便利擴散

32 養分的運輸 水溶性養分:血管 脂溶性養分:淋巴管

33 想一想 ◎動物肝臟有許多維生素及養分,過去人們將豬肝視為珍貴的食品,現在的人卻不願意吃它,為什麼?是否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1.肝臟的功能:
(1)儲存養分(肝糖、維生素、礦物質…等) (2)解毒- 無法代謝的物質會累積在肝臟中 2.解決之道:吃乾淨的肝(不用化學物質餵食) 避免攝食過量

34 你累了嗎?


Download ppt "第四章:養分的攝取 動物體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