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成语使用八戒.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成语使用八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成语使用八戒

2 成语使用八戒 在汉语的语言宝库中,摆放着一颗颗瑰丽夺目的宝石,这就是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它以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成为我们日常阅读和口头表达、文章写作中密不可分的好朋友。正确使用成语,是高考说明中考试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从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看,对成语使用的正误判断题则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保留题目”。所以对于即将走向高考考场的广大中学生来说,全面正确地掌握成语误用的类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多年来工作在高三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通过多年的成语教学实践和对近年来关于成语使用方面的高考试题研究,笔者认为:在成语的使用上,有下列八点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3 病例1: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一戒望文生义: 病例1: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在此句中,作者显然将“文不加点”的“点”理解成了“标点”,“写文章不加标点”确实是毛病,应该改掉。但是“文不加点”的真正含义却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这非但不是毛病,反而是非才思敏捷的写作高手不能达到的优点,为什么要改掉呢?

4 病例2:编辑部收到的这些稿件都是不刊之论,无法采用。
在此句中,作者显然将“不刊之论”的“刊”理解成了“刊载”。而实际上“不刊之论”这一成语意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消除;修改)。”这样的稿件任何一个编辑部都是求之不得,怎会无法采用呢?

5 病例3:我们隔壁的一家人与人交往十分慷慨,从不吝啬,被人们称为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这一成语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出自《庄子·秋水》中“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一句,亦简称“方家”。在这里“大方”音dàfāng。而“大方”(dà·fang)意思是“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其不能与“之家”构成成语,作者显然是将这两个同音词混淆了。

6 二戒褒贬不分 病例4: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这一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这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可见它是一个贬义成语。小王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学校的其他同学为其高兴庆贺,并非人人皆可当官,怎能用这一成语贬损他们呢?

7 病例5: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在车站守株待兔,一举将杀人后潜逃的罪犯擒获。
“守株待兔”是一个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说的是宋国有一个耕田的人,一天看见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地里的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这意外的收获使他非常高兴,他于是便放下手中的农具,整天在树桩子旁守着,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但以后他再也没有得到,自己的愚蠢行为却成为笑料。韩非子在文中用此讽刺了那些拘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后来人们常用此成语来比喻有的人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成语,然而它却出现在了上面例句中。作者的本意是要赞颂公安人员神机妙算、勇擒凶犯的事迹,但由于未能正确理解“守株待兔”的贬义色彩,错用在此处,反将他们比喻成了不思进取,幻想不劳而获的庸碌之辈。另外,“守株待兔”的原意是枉费工夫,绝不会再有所收获。那么公安人员既是“守株待兔”,又怎能一举将罪犯擒获呢?这前后显然自相矛盾。

8 病例6: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口碑”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称颂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碑上的),“有口皆碑”这一成语比喻人人称赞,是一个褒义成语。作者批评饭店服务质量差是绝不能用这个成语的。如果是用以讽刺,也需要用引号标明出来。

9 病例7: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
三戒张冠李戴: 病例7: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 芳,《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义项是:敬辞,用于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事物,指人时专指女性。如“芳龄(指女子的年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名(指女子的名字,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心(指年轻女子的心)”。可见“技压群芳”只能用以指女子的技艺超过同性其他人,不能用来称颂男子体操队。笔者认为,可改为“力挫群雄(雄:这里指男性)”

10 病例8:真奇怪,我的语文书怎么不见了,难道会不胫而走?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现代汉语词典》。),可见其使用对象是“消息、新闻、事件”等,不能用以指物品。本成语可改为“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11 病例9: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见《现代汉语词典》)。可见,这一成语只能由说话或写文章的人自己说或写,第三者称别人的讲话或文章为“抛砖引玉”是不礼貌的。上面例句中作者使用这一成语的本意是要褒扬张厂长的讲话,但由于混淆了谦辞和敬辞的界限,结果欲褒实贬。

12 病例10: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四戒轻重失当: 病例10: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见《现代汉语词典》)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13 病例12: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见《现代汉语词典》)上面例句中作者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14 五戒自相矛盾: 病例13: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
成语“功亏一篑”见伪古文《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后来人们用以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上面例句中既然说“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 连连失利”, “只获得第八名”,那么就不能说是“功亏一篑”(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决赛中惜败获得亚军才是“功亏一篑”)。

15 病例14: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因人成事”这一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曰:‘公等录录,此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意思是: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后面的“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相矛盾。

16 病例15: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这一成语出自《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意思是: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前面的“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相矛盾

17 六戒画蛇添足: 病例16: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 病例17: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 意为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隐”与后面的“苦衷”意思重复。

18 病例18: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 意为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生灵”与前面的“人民”意思重复。

19 七、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
七、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 病例: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全国卷) “不负众望”意思是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而句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孚众望”混淆了。

20 八、特定用法 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义也没有完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使用时就不能只从常用义入手,以免误用。
八、特定用法 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义也没有完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使用时就不能只从常用义入手,以免误用。 病例: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2001年北京春招卷) “不三不四”本义是不象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

21 还有些成语使用时离不开特定的句式,如果不了解,也会出错。如: 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全国卷)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使用就不恰当了。


Download ppt "成语使用八戒."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