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從『九年一貫』的教改理念 探討教與學觀念的革新
九年一貫的理念、內涵、改革對師生的衝擊、…. 從『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談教與學觀念的革新 從理論(觀念)到實務
2
前言之前:從理論到實務 Learning by doing 讀書會 閱讀悅讀(學問思辯討論區)
閱讀悅讀(學問思辯討論區)
3
前言 九年一貫 跨世紀的教改藍圖 美麗的夢想 What is『 e 』? 生氣蓬勃的e世代 e世紀的e教師e學生
4
九年一貫:跨世紀教改藍圖 美麗的夢想 帶好每一個孩子 培養學生帶著走的基本能力 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我們要問: 這樣的夢想能不能實現?
5
21世紀教育願景 『全人教育,溫馨校園,終身學習』
幼托普及設,家長不掛心;幼教品質高,幼苗茁茁壯 校校皆小班,人人樂學習;課程連一貫,全人教育達 高中社區化,國教延三年;進修管道多,升學壓力減 技職多元化,全民有希望;建教齊攜手,企業大利多 職業無貴賤,唯有專業高;大學無圍牆,學術有高峰 處處可讀書,人人有書讀;終身教育好,學習永不老 教育零拒絕,弱勢有願景;學生不中輟,生涯可發展 個個好視力,社會有活力;人人強體力,國家有效率 校校有電腦,班班可上網;網路不打烊,知識瞬間得 經師亦人師,教師責任重;進修再進修,生師共成長 教育設智庫,教改不中輟;經費寬寬籌,績效日日高 健康又安全,溫馨新校園;環保新學校,永續新教育
6
邁向廿一世界的教育 學習與人相處 學做人 學做事 不斷去學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邁向廿一世界的教育」所揭櫫未來學習的四大支柱:
學習與人相處 學做人 學做事 不斷去學習 1.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學習培養群己的關係 2. Learning to know 學習新時代的新方法 3. Learning to do 進一步產生行動力,並學習去做 4. Learning to be 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方法 正與教育部所揭示的「 跨世紀教改藍圖」不謀而合。
7
21世紀:生活中處處離不開e What is『e』?
8
e世紀、e世代 從千禧e年(200e年、2e世紀)起,各行各業都設法和『e』掛勾 理財:e觸即發、理財e路發、網路e點靈
保險:和你e起來聯繫未來 加油站: Environment 環境保護時代(清新環境的生活新感受) Electronic 電子、數位時代(快速、精確、效率的新時代) 美語: 這不是e世代,這是雙e世代 電子(Electronic)+英文(English)
9
生氣蓬勃的e世代 Electronic Environment English Easy …… 資訊爆炸 知識經濟 全球化 多元化 …….
10
e世紀的e教師 你是不是該隨著時代進步?你還能夠繼續『故步自封』嗎? 例如:你會用手機嗎? 你會用電腦嗎?
你還在使用傳統我說你聽的教學法嗎? 你能不理會九年一貫嗎?
11
e世紀的e學生 你還在『講光抄』『背多分』嗎? 不考試,你會讀書嗎? 不補習,你會讀書嗎? 要怎麼學,才有效率? 要學什麼,才能迎向未來?
12
e 化之後呢? M化 Mobile 帶著走,走到哪帶到哪 帶什麼?
13
教改、教改 最最需要改的是什麼?
14
變。 教改的基本精神 為什麼要改? 改什麼? 是什麼『一貫』? 時代在變, 資訊爆炸、全球化、知識經濟、多元、……… 唯一不變的因應之道
不跟著變,就會被時代潮流所淘汰。 從『 四一0』 到『九年一貫』 改什麼? 教學創新、課程統整、協同教學 是什麼『一貫』? 教學創新 九年一貫
15
九年一貫的重點 五大基本理念 三大課程面向 十大基本能力 六大統整議題 七大學習領域
16
五大基本理念 一、人本情懷方面:包括瞭解自我、尊重與欣賞他人及不同文化等。
二、統整能力方面:包括理性與感性之調和、知與行之合一,人文與科技之整合等。 三、民主素養方面:包括自我表達、獨立思考、與人溝通、包容異己、團隊合作、社會服務、負責守法等。 四、鄉土與國際意識方面:包括鄉土情、愛國心、世界觀等(涵蓋文化與生態)。 五、終身學習方面:包括主動探究、解決問題、資訊與語言之運用等。
17
三大課程面向 國民教育之學校教育目標在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傳授基本知識,養成終身學習能力,培養身心充分發展之活潑樂觀、合群互助、探究反思、恢弘前瞻、創造進取的健全國民與具世界觀之公民。
18
十大基本能力 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欣賞、表現與創新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表達、溝通與分享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規劃、組織與實踐 運用科技與資訊 主動探索與研究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9
十大基本能力 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充分瞭解自己的身體、能力、情緒、需求與個性,愛護自我,養成自省、自律的習慣、樂觀進取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並能表現個人特質,積極開發自己的潛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感受、想像、鑑賞、審美、表現與創造的能力,具有積極創新的精神,表現自我特質,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質。
20
十大基本能力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積極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使其適性發展,建立人生方向,並因應社會與環境變遷,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積極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使其適性發展,建立人生方向,並因應社會與環境變遷,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有效利用各種符號(例如語言、文字、聲音、動作、圖像或藝術等)和工具(例如各種媒體、科技等),表達個人的思想或觀念、情感,善於傾聽與他人溝通,並能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或資訊。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具有民主素養,包容不同意見,平等對待他人與各族群;尊重生命,積極主動關懷社會、環境與自然,並遵守法治與團體規範,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
21
十大基本能力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認識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瞭解與欣賞本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並體認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培養相互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具備規劃、組織的能力,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增強手腦並用、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與積極服務人群與國家。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正確、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科技,蒐集、分析、研判、整合與運用資訊,提升學習效率與生活品質。
22
十大基本能力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激發好奇心及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並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能於生活中。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激發好奇心及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並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能於生活中。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養成獨立思考及反省的能力與習慣,有系統地研判問題,並能有效解決問題和衝突。
23
六大統整議題 資訊教育 環境教育 兩性教育 生涯規劃 家政教育 人權教育
24
七大學習領域 語文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藝術與人文 數學 自然與科技 綜合活動
25
七大學習領域 (1~4) 學習領域之實施應以統整、協同教學為原則。
七大學習領域 (1~4) 學習領域之實施應以統整、協同教學為原則。 1.語文:包含本國語文、英語等,注重對語文的聽說讀寫、基本溝通能力、文化與習俗等方面的學習。 2.健康與體育:包含身心發展與保健、運動技能、健康環境、運動與健康的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學習。 3.社會:包含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道德規範、政治發展、經濟活動、人際互動、公民責任、鄉土教育、生活應用、愛護環境與實踐等方面的學習。 4.藝術與人文: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學習,陶冶學生藝文之興趣與嗜好,俾能積極參與藝文活動,以提昇其感受力、想像力、創造力等藝術能力與素養。
26
七大學習領域 (5~7) 5.自然與生活科技:包含物質與能、生命世界、地球環境、生態保育、資訊科技等的學習、注重科學及科學研究知能,培養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的情操及善用科技與運用資訊等能力,並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6.數學:包含數、形、量基本概念之認知、具運算能力、組織能力,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了解推理、解題思考過程,以及與他人溝通數學內涵的能力,並能做與其他學習領域適當題材相關之連結。 7.綜合活動:包含童軍活動、輔導活動、團體活動、及運用校內外資源獨立設計之學習活動。
27
『九年一貫』的教改政策 對教師的衝擊
28
這個改革和過去有什麼不同? 換了行政院長教育部長,會不會『無疾而終』? 會不會改不下去就停擺? 從下而上的改革 廣大人力的參與與推廣。
例:自學班 從下而上的改革 從四一0開始的民間教育改革 廣大人力的參與與推廣。 例:史英、黃炳煌…..
29
自學班 『放牛班』的代名詞? 理念 為什麼失敗? 以『不用參加聯考,都有學校可以念』為基本訴求(周麗玉)
30
從四一0開始的教改 小班小校 鬆綁 自學方案、多元入學 開放教育、田園小學 另類學校:森林小學、毛毛蟲、自主班……..
31
學者專家的投入 有一天擔任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修訂委員會並兼分組召集人之一的周麗玉校長忽然來找我,要我擔任『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的召集人。用公家的經費去實現長年的夢想,不用說,我當然欣然接受了。(黃炳煌) 我一直都是和官方唱反調的,現在我的頭銜竟然是教育部九年一貫推動小組召集人(史英)
32
教師是教育新政策的主角 就像『火車道』改換成『公路』,教師就像開火車的司機要改駕駛汽車一般,開車的日期已經昭告大家了,但是一切卻還百廢待舉:汽油尚在申購中,路標也尚未設立,車站也還在興建,車票還沒印好,甚至很多人都還沒有汽車、沒開過汽車……,(陳文典) 那你會怎麼做呢? 只好去學開車 上路再說
34
教師的『停』『聽』『看』 停、聽、看 『停』:改來改去無所適從、靜觀其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聽』:參加研習,聽教育專家或官員怎麼說
『看』:看別的學校怎麼做、看別的老師怎麼做 等、罵、問 『等』:等書局提供教科書及輔助教材、等上級下命令再動作 『罵』:教育部、學者專家、校長教務主任、學生….. 『問』:如何面對升學考試?學生學到了嗎?怎麼評量?
35
學生學到了嗎?怎麼評量? 不能輸在起跑點上:從小學的『建構數學』和『英語教學』談起 學者專家說: 先不要問學到了什麼?先問有沒有學?(史英)
教育就像釀酒一樣,需要時間,總不能每天都打開來看,那就釀不出酒了(黃武雄)
36
本網頁建構中敬請期待 建構數學 85年開始實施,第一屆學生即將進入國一。 理念:什麼是建構? 建構數學與傳統數學
37
建構主義的基本精神 「知識是認知個體主動的建構,不是被動的接受或吸收」 「新知的學習是靠學習者先前的知識和經驗」。
「知識是個人與別人經由磋商與和解的社會建構」
38
主動學習 最新的研究顯示,唯有主動的參與學習,才能對大腦的發展有所幫助。然而,多數的父母卻以為,強迫孩子提早學習是為了他好,其實,這樣強迫的學習,不僅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造成日後對學習的被動、厭惡。(洪蘭)
39
建構主義與教學 近二十年來,許多國內、國外在數學教育和科學教育方面的研究,在在地顯示出學生的學習並非一項由教師灌輸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的活動。
反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於課本及教師講述的內容,會主動地利用學生原有的經驗和知識來加以選擇、組織、理解、記憶、和應用,而學生這種主動建構的過程不但會受到自己對學習的信念、動機、目的、和價值觀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教室情境以及和老師及班上同學互動的影響。 當然,由於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學生對學習的看法以及所擁有的知識也會不斷地改變,不過,他仍將利用這些作為基礎經由調適或同化的機制來學習新的知識。
40
傳統教學與建構主義教學 傳統教學觀 建構主義教學觀 教師角色 傳達知識 提供經驗協助學生建構知識 學生角色 被動的知識接受者
主動的知識建構者 學生的心智狀態 空的容器很容易裝入新的想法 以舊經驗為基礎的想法不易改變 學習的方式 外在的學習環境 如教師、教室、書本等 內在的學習環境如學生的想法、舊有經驗等 學習的意義 注滿容器 修正或改變現存的想法或概念 知識的意義 客觀的事實,在學習者的經驗之外,與學習者獨立無關的。 被每一個個體所建構或賦予意義。
41
各級教師面對新教育的『變』 幼稚園教師 國小教師 國中教師、高中老師、大學老師 尊重、開放、成長 美語、網路、人文 每週三下午研習
開放教育、田園小學、小班教學、班班有電腦、親師合作 國中教師、高中老師、大學老師
42
教改的難題 教師角色的改變 課程統整:分科與合科 協同教學:單打獨鬥變成團隊合作
43
教學觀念的改變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 『怎麼教』比『教什麼』還重要。 『教書』→ 『教學』
知識的傳遞,教書上怎麼說(教書)→引導學生,教學生怎麼學(教學) 教學相長:向學生學習?
44
教學習慣的改變:停聽看 『停』:不要馬上把答案講出來 『聽』:聽聽孩子怎麼說 『看』:看著辦、見機行事 要忍耐 聽得懂嗎?
和你猜想的一樣嗎? 『看』:看著辦、見機行事 這就要看專業的發揮囉!
45
教學角色的再定位 我國以往課程發展大抵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模式。課程標準是由教育部訂定的,課程決定權是以學者專家及行政人員為重心。至於國立編譯館則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而編輯成各科教科書,而學校成為下游廠商,教師則為教材的“零售商”,完全是按部就班的“執行者”。長久以往,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相當被動,只是“蕭規曹隨”依樣畫葫蘆,久之其課程設計的能力則逐漸“喪失” 。 (陳伯璋)
46
教學角色的再定位 課程改革的『推動者』 學校本位課程的『設計者』 課程改革的『行動研究者』 課程發展的『協調者』
47
從『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談教與學觀念的革新
48
大綱 e世代中老師與學生角色的改變 課程統整:分科與合科的爭議 協同教學: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合作 重新認識『學習』
49
大綱 e世代中老師與學生角色的改變 課程統整:分科與合科的爭議 協同教學: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合作 重新認識『學習』
50
怎樣的老師是好老師? 教學認真 學生能夠考上明星學校 口齒清晰、表達能力強 擅於整理、歸納、分析、解題 擅於班級經營
擅於安排考試、擬定複習計畫 權威、管教嚴格 受學生喜愛 教學方法活潑 上課時學生安靜
51
怎樣的學生是好學生? 不遲到、不曠課 上課認真聽講、認真抄筆記 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
52
教師角色的調整 ‧「官定課程執行者」→「課程設計者」 ‧「被動的學習者」→「主動的研究者」 ‧「知識的傳授者」→「能力的引發者」
‧「教師進修研習」→「教師專業發展」
53
傳統教學與建構主義教學 傳統教學觀 建構主義教學觀 教師角色 傳達知識 提供經驗協助學生建構知識 學生角色 被動的知識接受者
主動的知識建構者 學生的心智狀態 空的容器很容易裝入新的想法 以舊經驗為基礎的想法不易改變 學習的方式 外在的學習環境 如教師、教室、書本等 內在的學習環境如學生的想法、舊有經驗等 學習的意義 注滿容器 修正或改變現存的想法或概念 知識的意義 客觀的事實,在學習者的經驗之外,與學習者獨立無關的。 被每一個個體所建構或賦予意義。
54
大綱 e世代中老師與學生角色的改變 課程統整:分科與合科的爭議 協同教學: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合作 重新認識『學習』
55
分?合?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見仁見智 例:『理化』的分分合合 應以誰為主體來考量? 老師or學生? 理念:兒童為中心的學習。
目標:重視培育兒童的解決問題能力。 教材:以兒童的疑問或所關心的問題或和生活有關的社會之現實問題。 教法:重視兒童的直接體驗、活動和作業。 教學的計畫和評量:都讓兒童參與。
56
七大學習領域與現有國中科目 現有國中科目 七大學習領域 國文 英文 語文 數學 健康與體育 理化、生物、地科、健教 社會 藝術與人文
歷史、地理、公民 美術、音樂、童軍 家政、工藝 體育 輔導活動、班會 七大學習領域 語文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藝術與人文 數學 自然與科技 綜合活動
57
怎麼教? 語文領域:國文老師不會教英語? 藝術領域:美術老師不會教音樂? 社會領域:歷史老師不會教地理?
自然領域:化學老師不會教生物?物理老師不會教工藝? 教育專家說:協同教學
58
大綱 e世代中老師與學生角色的改變 課程統整:分科與合科的爭議 協同教學: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合作 重新認識『學習』
59
協同教學怎麼教? 分工容易、合作難:合作不是件容易的事 實際上呢?分大餅! 分餅的基本理念: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水來土掩兵來將擋
以教師教學方便為主要考量
60
分大餅教學 專業分工的『自然與生活科技』 為統整而統整的『主題式教學』
61
協同教學基本理念 學習型組織:單打獨鬥→團隊合作 合作的目的,就是要提昇整體,大家一起進步。 有哪些管道可以促進教學方法的進步
職前訓練(師範教育) 自我學位進修 在職學習 任教學校:教學研討會、教學觀摩 參加研習(自願的、被指定的) 同事之間(分享、溝通等) 教學相長(自己體會、向學生學習) 以獨善其身單打獨鬥為主
62
協同教學:單打獨鬥→團隊合作 有哪些方式可以增進合作? 幼稚園(每月主題、角落、家長日……) 國小 國中或國中以上
每年級級導師、班群(配合學校本位課程或該年級課程主題) 每週三下午研習 親師合作(愛心媽媽):晨光活動、校外教學、班級教學活動 國中或國中以上
63
合作的環境與習慣 在國中有哪些合作的環境或習慣? 要合作,就要能互相觀摩、分享、學習 開放、尊重、成長 教學觀摩? 經過別班教室,駐足停留?
苦差事?你樂意被觀摩嗎? 經過別班教室,駐足停留? 你會習慣有人在教室後面或教室外看你上課? 你會很想看別人上課嗎?你喜歡別人看你上課嗎? 同事之間會對教學方式做分享嗎? 愛心媽媽、實習或見習老師 你們班有嗎?幫忙哪些事?
64
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 分組報告 合作學習
65
大綱 e世代中老師與學生角色的改變 課程統整:分科與合科的爭議 協同教學: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合作 重新認識『學習』
66
大綱 e世代中老師與學生角色的改變 課程統整:分科與合科的爭議 協同教學: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合作 重新認識『學習』 認知發展理論 多元智慧理論
迷思概念
67
認知發展理論 這是瑞士心理學大師皮亞傑(1896~1980)提出的
皮亞傑去研究人的發展,他從自己的孩子觀察到,小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對世界的看法。
68
認知發展理論 感覺動作期(出生到一歲半) 前操作期(學前:一歲半到七歲) 具體操作期(國小:七歲到十一歲)
形式操作期(國中:十二歲到十五歲) 這些階段是依照順序發展的 長得快的,一定就會長得好? 揠苗助長? 頓悟、開竅
69
多元智慧理論 這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哈沃德迦納(Howard Gardner)於1983年所提出來的。
人的智能不能像身高、體重、血壓那樣測出一個絕對的數字。 他認為智能是解決某一問題或製造某種產品的能力,而這種產品在該文化體系中被認為是有價值。 迦納的理論是綜合神經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哲學和史學等科學概念而成的。 他在1983年提出七種智慧,後來在1995年又加了第八項。
70
多元智慧理論 語文智慧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邏輯數學智慧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空間智慧 (spatial intelligence) 肢體運作智慧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音樂智慧 (musical intelligence) 人際智慧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內省智慧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然觀察智慧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71
多元智慧理論 語文智慧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邏輯數學智慧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空間智慧 (spatial intelligence) 肢體運作智慧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音樂智慧 (musical intelligence) 人際智慧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內省智慧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然觀察智慧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72
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 例:熱脹冷縮 例:地吸引力 例:地球是圓的 學生不是『空容器』等著教師注入知識
學生的迷思概念是學習的基礎,也是教學的基礎 怎麼知道學生有哪些迷思概念? 傾聽、發問 研究
73
學問、學問、學了不懂就要問 老師: 學生: 你常不常問:有沒有問題? 你喜不喜歡學生問問題? 沒有問題是不是真沒問題?
你的學生問的是蠢問題還是好問題? 你是否曾經從學生的問題中成長? 學生: 功課有問題時,你怎麼解決?問誰? 上課時你常不常問問題?敢不敢問問題? 同學問你問題時,你會不會教?
74
有沒有問題?
75
謝謝!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