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生物地理 台梗9號對於稻熱病的防治 生三甲 謝東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生物地理 台梗9號對於稻熱病的防治 生三甲 謝東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生物地理 台梗9號對於稻熱病的防治 生三甲 謝東晏

2 大綱 前言 材料與方法 實驗流程 預期結果 結論 可能遭遇困難 參考文獻

3 前言 引發稻熱病有下列一些因素:包含了溫度、相對溼度,乾旱,土質,肥料關係,品種關係 稻熱病的防治方法 : 雜交法、基因轉殖法 To

4 溫度、相對溼度 稻熱病分生胞子發芽、侵入寄主及形成胞子,繁殖適溫為25~28℃。相對濕度須要在90%以上,因此下雨、露水時間之長短與發病亦有直接關係。 Back

5 乾旱 氣候連續乾旱,土壤過於乾燥,引起肥料蓄積,一遇水分所有肥料迅速分解,而致發生肥料過多現象,減低稻株抵抗力。 Back

6 土質 種於黏質土或砂質地土壤之稻田較易罹病。 Back

7 肥料關係 多施氮肥,可減低稻熱病的抵抗力,而使病情加劇,維持三要素適當之比率,或加施矽酸爐渣增加抗病能力,可減輕葉稻熱病之發生。 Back

8 品種關係 水稻品種間對稻熱病之感病性差異頗大。其最大原因係因稻熱病之生理對種不同而異,本來抗病性強之品種,往往栽植數年後抗病性即隨之減弱。
Back

9 雜交法 台梗9號為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的改良種,自秈、梗稻雜交後代選育之食味極佳的品種。該品種係以日本有名的良質米品種越光經γ射線誘發之矮生、食味極佳的北陸100號為母本,強稈、株型佳的台農秈育2414號為父本 Back

10 稻熱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 )
可以分為葉稻熱病、穗稻熱病、節稻熱病 傳播途徑:病原於被害稻篙或穀粒經過冬天,翌年病斑上之孢子隨氣流或風力傳播為第一次傳染源 。 病原:Magnaporthe grisea (Hrbert) Barr (Pyricularia oryzae Cav.) 造成傷害: F F To

11 稻熱病稻田 back

12 稻熱病 back

13 Magnaporthe grisea back

14 材料 物種名:台梗9號 特徵:雜交所選育的品種,具有株型優良、強稈,不易倒伏、豐產等特點,最特別的是米質優良、穩定、食味極佳且耐儲存。 To

15 池農池上飯包米 ‧主要原料:蓬萊白米(台梗九號稻米) ‧容量:5公斤/包 ‧包裝:袋裝 ‧特色:米粒大,晶瑩透徹,煮飯後具有
黏彈性,口感甚佳富飯香。 ‧保存期限:三個月

16 back

17 葉稻熱病 發病初期先於葉面上形成褐色或暗綠色小斑點, 如環境適合, 擴大成紡錘形。此時病斑周圍呈黃色, 中間赤褐色,內部灰白色。嚴重時葉片枯萎甚至全株枯死。

18 back

19 穗稻熱病 發生於穗頸、枝梗及榖粒上之稻熱病統稱為穗稻熱病。一般穗頸及枝梗上病斑呈淡褐色或暗褐色, 榖粒之病斑則為暗灰色或白色。發病後榖粒不充實或為不稔粒。

20 back

21 節稻熱病 back 稻莖節呈暗褐色, 容易折斷, 且上部逐漸枯死, 通常在水稻抽穗後較 易發現。

22 實驗方法 台灣地處亞熱帶高溫多雨的氣候,淋溶激烈,土壤有機質含量原本就缺乏,需多種植綠肥或施用有機質肥料進行改良,因此在土質上我們可以做一些改進,可以加入一些有幾養分以補充土質中有機質的不足,像是氮肥,另外在肥料的比例上也必須加以調整。本次實驗將從土壤中的氮肥濃度以及其他磷肥、鉀肥的比例加以調整,再放到相對溼度低於90%的地區栽種。

23 實驗流程 取得台梗9號幼苗 調整土壤中的氮肥濃度,及其他的有機質濃度 生長箱(溼度小於90%)中培養約7個月

24 預期結果 可以使稻米出現稻熱病的機會下降,且稻米栽種稻後代仍然可以保持著穩定的抗病性。

25 可能遭遇困難 種植期間太長,效果不易見 肥料濃度比例不確定 生長箱與實際環境的差異太大,是否能正常存活有待觀察

26 參考文獻 吳金淦。1990-1993。稻抗 稻熱病 基因的轉殖。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 。

27 The End 謝謝收聽


Download ppt "台灣生物地理 台梗9號對於稻熱病的防治 生三甲 謝東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