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项目九 重要的病原菌. 项目九 重要的病原菌 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M.tulerculasis) 第二节 炭疽杆菌(B.anthracis) 第三节 猪丹毒杆菌 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M.tulerculasis) 第二节 炭疽杆菌(B.anthraci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项目九 重要的病原菌. 项目九 重要的病原菌 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M.tulerculasis) 第二节 炭疽杆菌(B.anthracis) 第三节 猪丹毒杆菌 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M.tulerculasis) 第二节 炭疽杆菌(B.anthraci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项目九 重要的病原菌

3

4 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M.tulerculasis) 第二节 炭疽杆菌(B.anthracis) 第三节 猪丹毒杆菌
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M.tulerculasis) 第二节 炭疽杆菌(B.anthracis) 第三节 猪丹毒杆菌 第四节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E.rhusiopathiac) 第五节 假单胞菌属(paerdomonas) 第六节 厌氧芽孢杆菌属 第七节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 第八节 布氏杆菌(Brucella)

5 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 第十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CHIA) 第十二节 李氏杆菌 第十三节 禽波氏杆菌 第十四节 军团杆菌
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 第九节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 第十节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第十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CHIA) 第十二节 李氏杆菌 第十三节 禽波氏杆菌 第十四节 军团杆菌 第十五节 病原真菌(Pathogenic fungi)

6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M.tulerculasis)
M、B 牛、猪、人羊 M、A 禽、猪羊

7 (一)形态及染色:为细长、平直或微弯的杆菌(图1011)
人型细长 牛型短粗 禽:多型性、球状、杆状、链球状 在陈旧培养基上或干酪样变性病变组织内可见分枝现象。 [芽胞、荚膜、运动性]—此菌对一般苯胺染料不易着色。抗酸染色后呈红色,G+ [加入媒染剂](碳酸)使之着色后,用盐酸酒精不能使之脱色,具抗酸性。抗酸染色后TB呈红色,其它菌呈兰色。 结核分枝杆菌

8 在特定培养基中出现干燥,颗粒状生长乳酶 色或白色不透明,挑起的菌落在甘油肉汤等液体 培养基内可形成菌膜或菌块。
结核分枝杆菌 (二)培养特性:为专性需氧菌,生长要求严格 在含鸡旦、血清、牛乳、马铃薯、甘油的培养基 中易于生长。初代分离时,生长缓慢。(1~2周 开始生长,3~4旺盛发育)以牛型最慢,禽型快 。 在特定培养基中出现干燥,颗粒状生长乳酶 色或白色不透明,挑起的菌落在甘油肉汤等液体 培养基内可形成菌膜或菌块。 (三)抗原性:人、牛型具有相同的抗原性 禽型及其他分枝杆菌具有单独的抗 原构造。

9 结核分枝杆菌 (四)抵抗力:强,干燥痰内 6~8个月 对外界环境 化学因素 均有耐受性 常用抗菌素、碳胺 常用抗结核药 链、异烟肼、对氨水杨酸、利富平、环丝氨酸

10 (五)致病性:使敏感动物肺、肝、肾淋巴结、 关节等形成结核结节。(图1012) (六)变异性: R型 毒力强 S型 毒力弱
结核分枝杆菌 (五)致病性:使敏感动物肺、肝、肾淋巴结、 关节等形成结核结节。(图1012) (六)变异性: R型 毒力强 S型 毒力弱 卡介苗 1925(calmette—Guerium)将牛 型TB菌 接种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 13年 230次 毒——弱,简称B、C、G

11 病灶及痰液呈抗酸阳性可确诊,但后三者易作动物试验。 2.分离培养: 3.动物试验:豚鼠 4.变态反应诊断:结核菌素 皮内法、皮下法、点眼法
结核分枝杆菌 (七)微生物学诊断: 1.显微镜检查:病灶、痰液、粪便、乳、尿 抗酸染色 红色 G+ (齐—尼氏法) 病灶及痰液呈抗酸阳性可确诊,但后三者易作动物试验。 2.分离培养: 3.动物试验:豚鼠 4.变态反应诊断:结核菌素 皮内法、皮下法、点眼法 95~98%阳性率

12 (八)免疫和治疗: 结核病为传染性免疫,即对外源性重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 预防:卡介苗 1月令、犊牛 皮下 100mg菌 20天 12~18月 每年一次 结核菌素检查阳性。 返回

13 第二节 炭疽杆菌(B.anthracis) 可引起人畜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或局部感染。 (一)分布:土壤、病畜产品或饲草饮水。 (二)形态:
1.大型需O2芽胞杆菌 × um菌体两 端呈直状,似竹节状(图1031)。 2.动物体内呈单个或2-5个菌体,相连成竹节状短 链,可形成荚膜(粘液样肥厚),经培养后可形成长链。 当体外经鲜血清琼脂于含5%二氧化碳中培养时,仍可形成 荚膜(图1032)。(荚膜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即使菌体 消失,仍见荚膜菌) 炭疽杆菌

14 3.在活病毒或末剖检死畜的细菌不形成芽胞,但经暴露空气后,适宜条件可形成芽胞(图1033),芽胞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强,抵抗力强(十年),遇适当条件,可发芽殖,芽胞呈园形或椭圆形,直径比菌体小,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图1034)。 4.无鞭毛、不能运动。G+

15 (三)培养特性:需氧 T30—37℃ PH7.2-7.6 1.普通琼脂平板 强毒株 低乎、不透明 、表面干
炭疽杆菌 (三)培养特性:需氧 T30—37℃ PH 1.普通琼脂平板 强毒株 低乎、不透明 、表面干 燥、边缘粗糙、呈发状(图1035) 弱毒株 较隆起不透明 湿润、光滑 (图1036) 2.血液(清、蛋白质)琼脂 % 二氧 化碳 3.不溶血 鲜血琼 或微血

16 炭疽杆菌 4.普通肉汤培养后,上液透明,管底见白色絮状沉淀,不形成菌膜、菌环
5.明胶穿刺,沿穿刺线成白色倒立松树状,培养2-3天,表面液化呈嗽叭状 培养后,细胞中的粘肽合成被抑制形成原生质体,使菌体膨胀,培养互相粘连,形成串珠状,串珠试验阳性,在含 单位青霉素G/毫升培养基-菌体呈串珠状

17 (四)生化特性:可形成保护性抗原,致死 因子,水肿因子3种蛋白质毒性成分
炭疽杆菌 (四)生化特性:可形成保护性抗原,致死 因子,水肿因子3种蛋白质毒性成分 能分解麦、蔗、晕糖、产酸石产气、不分解 糖阿拉伯糖 (五)抵抗力:繁殖体弱、芽胞极强、对青 磺敏感

18 炭疽杆菌 (六)抗原结构 主要4种 荚膜抗原、菌体抗原、保护性抗原及芽孢抗原 (七)病原性:牛、羊、马、鹿草食兽——败血症
主要4种 荚膜抗原、菌体抗原、保护性抗原及芽孢抗原 (七)病原性:牛、羊、马、鹿草食兽——败血症 狗、肉食动物——胃肠炎、咽炎 禽——抵抗力强 实验动物:小白鼠、豚、家兔

19 炭疽杆菌 (八)微生物学诊断: 1.镜检 2.分离培养 3.动物感染试验 4.血清学试验(AscoliYACW)

20 炭疽杆菌 (九)免疫: 无毒炭疽芽胞苗:羊以外其它家畜、14日产和免疫力,期一年。
II号炭疽芽胞苗:II号弱毒菌种的芽胞+甘油范馏水,所有家畜、14天一年 治疗:抗炭疽血清 (十)炭疽杆菌与生物战 返回

21 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 (Gros,1804)

22

23 第三节 猪丹毒杆菌 可引起猪丹毒,亦可使羊、禽等发病,在人引起 类丹毒。 (一)形态及染色: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的杆菌(图 1041)。
第三节 猪丹毒杆菌 可引起猪丹毒,亦可使羊、禽等发病,在人引起 类丹毒。 (一)形态及染色: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的杆菌(图 1041)。 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在白血球内 一般成丛。 在陈旧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猪丹毒病猪的心内膜 疣状物上多呈长丝状。 [运动、芽胞、荚膜]—、G+

24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为需氧菌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
在血液/清琼脂上生长良好,在血液平皿上培养24-48小时后生成园形,灰白色透明针尖大露珠样透明小菌落,菌落周围可见狭窄绿色溶血环。 肉汤培养呈轻度混浊,有少量灰白色粘稠沉淀,但不形成菌环、菌膜、明胶穿刺时沿穿刺线有横纹向四周发育,宛如试管刷样。不液化明胶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接触酶阴性。 发酶糖类时产酸不产气。

25 (三)抗原性: 最初:A、B、N型 目前:25个血清型和1a、1b及2a、2b亚型 A抗原—致病性 B抗原—防御
猪丹毒杆菌 (三)抗原性: 最初:A、B、N型 目前:25个血清型和1a、1b及2a、2b亚型 A抗原—致病性 B抗原—防御 (四)抵抗力及致病性:抵抗力较强 在自然条件下使猪(架子猪)发生猪丹毒 羔羊 发生慢性多发性关 节炎 鸡 下痢、衰竭 鸭 败血症 人 类丹毒 实验动物以小白鼠、鸽子敏感。

26 鸽(胸肌1ml) 2—5天死亡 尸体内见大 量丹毒杆菌 4.血清学反应:培养凝集试验 (六)免疫及治疗:本菌具有很好免疫原性
猪丹毒杆菌 (五)微生物学诊断: 1.显微镜检查:败血型或疹块型 耳血、疹块、心血、肝、脾、肾——单 慢性心内膜炎 心内膜疣状物 关节炎 关节液 2.分离培养:取料于血液琼脂、血清糖肉汤 3.动物试验:小白鼠(皮下0.2ml病料乳剂 ) 鸽(胸肌1ml) 2—5天死亡 尸体内见大 量丹毒杆菌 4.血清学反应:培养凝集试验 (六)免疫及治疗:本菌具有很好免疫原性 猪丹毒GC42或C4T(10)弱毒苗 返回

27 第四节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GENUS Staphylococcus) (一)一般特征:
第四节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GENUS Staphylococcus) (一)一般特征: 1.形状及大小 园形、直径 um 葡 萄串状 在乳汁中或液体培养基中的葡萄球菌 常成双或短链排列。 2.运动特性 不成芽胞、无鞭毛 不运动 某些形成荚膜或粘液层。 3.培养特性 可在普通培养基、血琼脂等 上生长。

28 4.生长条件 菌落常呈不同程度的柠檬色及黄色,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需氧 发酵葡萄糖产生醋酸及微量二氧化碳,厌氧时产生乳酸。最适温度35~40℃,最适PH7.0~7.5。
5.分布广泛,部分为病原菌

29 (二)分类: 按葡萄球菌产生的色素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 按生理及化学组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 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将本属细菌分为 20多种。其中常见的动物致病菌有金黄色葡 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亚种、中间葡萄球 菌及猪葡萄球菌

30 葡萄球菌属于微球菌科葡萄球茵属,是观察球菌个体形态以及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同时也是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在进行实验观察时,如果不注意无菌操作,往往会造成葡萄球菌感染。

31 1.形态及染色特征:圆或卵圆,致病性菌株菌体较 小,某些可形成荚膜或粘液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的细菌常呈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布广泛,又称化脓性球菌 1.形态及染色特征:圆或卵圆,致病性菌株菌体较 小,某些可形成荚膜或粘液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的细菌常呈串状。 2.生长要求及培养特性: 普通培养基上良好,加入血液、清、葡萄糖生长更 佳。需氧环境生长迅速、发育最佳。 (1)普通琼脂:形成湿润、光滑、隆起的圆形菌落,直径1~2mm,有时可达4~5mm。 (2)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周围有明显溶血环者多为病原菌。。 (3)在普通肉汤中生长迅速,初浑浊,管底少量沉淀、轻振沉淀物上升,消失。培养2~3天后可形成很薄的菌环,在管底形成多量粘稠沉淀。

32 3.生化特性:多数能分解乳糖、葡萄糖、麦芽糖 蔗糖,产酸而不产气。致病性菌株多能分解甘露 醇。
4.抗原性及变异性: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抗原结 构比较复杂,含有多糖及蛋白质两类抗原。 多糖抗原:具有型特异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糖 抗原为A型,表皮葡萄球菌的为B型。 蛋白抗原:所有人源菌株都含有葡萄球菌蛋白A( Staphylococcal ProteinA,SPA),动物源菌株 则少见。 5.抵抗力:较强,80℃30分钟才能杀死。70%乙醇在数分钟内杀死本菌。对碱性染料敏感,临床上常用1~3%的龙胆紫溶液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症。葡萄球菌对一般抗菌素敏感,如磺胺类、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等,但易产生耐药性。 对多粘菌素及多烯族抗菌素有抵抗力。 金黄色葡萄球菌

33 6.致病性及毒力因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 种毒素和酶,致病性强。常引起两类疾病,一类 是化脓性疾病。另一类是毒素性疾病。
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毒素和酶 α毒素:又名α溶血素,是一种不耐热的蛋白质。 对多种动物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属穿孔毒素)。 肠毒素:是一种耐热抗酸的蛋白质,可致人类食物 中毒。可刺激呕吐中枢,表现呕吐并腹泻。 毒素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旧名肠毒素F和致热性外毒素C。 凝固酶:系一种致病菌分泌与菌体外或结合在菌体表面并能使含有抗凝剂的家兔或人的血浆凝固的酶类。 耐热核酸酶:由致病菌株产生,此酶能迅速分解感染部位的组织细胞和白细胞崩解时释放的用以增加渗出液黏性的核酸,以利于病菌扩散。 金黄色葡萄球菌

34 7.微生物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必要时分离鉴定 。划线分离时将病料接种于5%绵羊或兔血液琼脂平板上 毒力鉴定: (1)凝固酶:一种致病菌分泌与菌体外或结合在菌体表 面并能使含有抗凝剂的家兔或人的血浆凝固的酶类 (2)菌落色:初呈灰白色,继而为金黄色、白色或柠檬 色。金黄色者为致病性葡萄球菌。 (3)溶血试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周 围有明显溶血环者多为病原菌。 (4)生化反应:分解甘露醇者多为致病菌 (5)动物试验:家兔皮下接种1ml培养物,溃疡坏死者 多为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35 8.免疫防治:感染痊愈后,免疫力不明显,可再感染。
应用葡萄球菌类毒素接种动物,可改善慢性感染过程。

36 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
菌落常呈白色或黄色、柠檬,见或为紫、呈单个 成对或排列为葡萄串状。(图1062) 某些可产生各种酶类,溶血素,有些可产生胞壁 质酶,DNAase 分布广泛、动物皮肤粘膜引起仔猪渗出性皮炎

37 腐生葡萄球菌(Ssaprophyticus)
形态:圆、单,对,成堆(图1063) 菌落:白、黄,檬色者少 分布:广泛、尿、乳产品及动物体表多为非病原性,少数可引起尿道感染,多存在于尿或乳产品及动物体表。 致病性葡萄球菌和非致病性葡萄球菌的区别(图1064)

38 二、链球菌属(Genus Streptococcus)
链球菌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一)分类:目前链球菌属共有30多种,比较常 见的有十多种。 根据抗原结构分类:链球菌的抗原结构比较复杂 ,包括属特异、群特异及型特异三种抗原。 按溶血能力分类:根据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 溶血现象分α、β、γ三类,在鉴定链球菌的致 病性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39

40 链球菌属 (二)形态与染色: 圆形或卵圆形,常排列呈链状或成双。致病 性链球菌的链较长,非致病性链球菌的链较短。 肉汤内对数生长期的链球菌,常成链状排列。革 兰氏阳性。老龄或被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呈现阴 性。除个别D群外,均无鞭毛。A群等一些菌株有 菌毛。A、B、C群等多数有荚膜。(图1065)

41 链球菌属 (三)培养特性: 大多数为兼性厌氧菌,少数为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7.4~7.6,致病菌营养要求高,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加血液、血清、葡萄糖等生长良好。在血液琼脂平板上长成直径0.1~1.0µm,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小菌落。多数致病菌具有溶血能力,溶血环的大小和类型因菌株而异。B、D群的一些菌株可产生橙红或黄色色素。血清肉汤中生长,初呈均匀浑浊,后因细菌长成长链呈颗粒状沉淀于管底,上清透明。

42 (四)致病性:致病性链球菌可产生各种毒素和酶,可 致使人及马、牛、猪、羊、犬、猫、鸡、实验动物等致 病。
链球菌属 (四)致病性:致病性链球菌可产生各种毒素和酶,可 致使人及马、牛、猪、羊、犬、猫、鸡、实验动物等致 病。 链球菌溶血素:有对氧敏感和对氧稳定两种。前者称为 溶血素O(Streptolysin O,SLO),后者称溶血素S( Streptolysin S,SLS)。 致热外毒素:旧名红疹毒素,主要由A群链球菌产生,人 的猩红热主要由它所致。 此外,链球菌的不同致病菌株,分别可产生链激酶(又 名溶纤维蛋白酶),链道酶(又名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 酶),透明质酸酶,其性质与作用与葡萄球菌的酶类似 。

43 (五)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常用各种浓度的消毒均 能杀死。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敏感。
链球菌属 (五)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常用各种浓度的消毒均 能杀死。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敏感。 (六)免疫性:抗原结构复杂,机体感染后有多种抗体产 生,抗M蛋白的抗体具有保护作用,M蛋白有多种抗原型 ,各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我国研制的猪、羊链球 菌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七)微生物学诊断: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阳性 、成对或链状排列的球菌,可作出初步诊断在链球菌败 血症羊、猪等动物组织涂片中,往往成双球状,具荚膜 ,在腹腔、心包液中成长链。

44 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马链球菌马亚种
链球菌属 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都是牛乳 腺炎的病原体。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无乳链球菌呈长链,停 乳链球菌中等长链,乳房链球菌链较短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无乳链球菌呈α或β溶 血,停乳链球菌常呈微弱的α溶血 (三)致病性:均是牛、山羊、绵羊的急性、慢 性乳腺炎的病原菌之一。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马链球菌马亚种

45 常存在于人的皮肤或口腔、呼吸道黏膜表面,可引起人的 多种疾病。如化脓性炎症、猩红热、扁桃体炎、产褥热 及败血症。也可引起牛的乳房炎。
化脓链球菌 常存在于人的皮肤或口腔、呼吸道黏膜表面,可引起人的 多种疾病。如化脓性炎症、猩红热、扁桃体炎、产褥热 及败血症。也可引起牛的乳房炎。 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常存在于人及动物上呼吸道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即 可发生内源性感染,也可发生外源性传染,常引起人的 大叶性肺炎或脑膜炎,也可致幼畜肺炎或败血症。典型 的排列为双球状。 链球菌属

46 猪链球菌属 猪链球菌 据荚膜抗原可分35个血清型及相当数量无法定型的菌株。是 猪的重要致病菌,并可感染人而致死。
分类:按兰氏分群过去猪链球菌属D群,现认为猪链球菌2型 为R群,猪链球菌1型为S型,有的属S—R群或T群。α或β 溶血。 形态:单在或双个卵圆形,液体培养中呈链状。 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及细胞外蛋白因子(EF )是猪链球菌2型的重要毒力因子。 致病性:本菌致猪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心内膜炎、多 发性浆膜炎、流产和局部脓肿。在易感群可暴发败血症突 然死亡。猪链球菌2型可致人类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 并可致死。 微生物学诊断:动物试验 注射小鼠复制本病 返回

47 第五节 假单胞菌属 (paerdomonas)
本属为革兰氏阴性直或略弯曲的杆菌,多 单在。以单根或多根端生鞭毛运动。接触酶阳 性,氧化酶阳性或阴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有些可使人、动物或植物致病。重要的有鼻 疽假单胞菌(鼻疽杆菌)、伪鼻疽伯氏菌(伪 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缘脓杆菌) 鼻疽假单胞菌(鼻疽杆菌)人畜共患 伪鼻疽伯氏菌(伪疽杆菌)人和动物类鼻疽 的病原

48

49

50 铜绿假单胞菌

51 铜绿假单胞菌(缘脓杆菌Pacruginosa)侵害多种哺乳动物 、禽类和爬行动物
形态及染色特征:G—短小杆菌,大小0.5~0.8× um ,单在、成双或短链,以端生单鞭毛运动。 1.普通培养基上发育良好形成圆形光滑菌落,具兰绿色或 黄绿色光,产生生姜气味。 2.麦康凯琼脂上生长良好,菌落不呈红色 3.三糖铁上底部不变黄,不产生H2S 病原性:引起伤口,泌尿系统及牛乳房感染,重则可引起败 血症 治疗:庆大、多粘菌素B等。 返回

52 第六节 厌氧芽孢杆菌属

53 一、肉毒梭菌 (一)形态及染色:本菌为G+大杆菌,两端顿园、多单在 ,偶尔成对或短链。无荚膜,可形成卵圆形大于菌体的 偏端芽胞,运动力弱。
厌氧芽孢 一、肉毒梭菌 (一)形态及染色:本菌为G+大杆菌,两端顿园、多单在 ,偶尔成对或短链。无荚膜,可形成卵圆形大于菌体的 偏端芽胞,运动力弱。 (二)生长要求及生长表现,严格厌氧,产生毒素的最佳 生长温度为25~30℃,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可长出小、扁 平、颗粒状,中央低隆,边缘不规则带丝状的菌落。可 溶血,分A-E六型,各型生长情况有亦。 (三)毒素及类型:按所产毒素要分为A~G型,其中C型分 Cα及Cβ两个亚型毒素 引起人类致病的有:A、B、E、F型 引起畜禽致病的有:C、D (四)致病性:本菌存在广泛,遇适宜环境可产生毒素, 其外毒素为目前所知最强烈的细菌外毒素,1mg能使24万 个小半鼠半数致,毒素作用于N、引起运动N麻痹。

54 (七)免疫:肉毒梭菌菌苗C型福尔马林杀菌脱毒苗
厌氧芽孢 (五)抵抗力:细菌繁殖体抵抗力弱 芽胞抵抗力强 肉毒毒素、不耐碱、热 (六)微生物学诊断: 1.毒素检查:毒素检出及中和实验 2.细菌检查:厌氧分离 3.血清学诊断:间接血球凝集试验 (七)免疫:肉毒梭菌菌苗C型福尔马林杀菌脱毒苗

55 厌氧芽孢 二、魏氏梭菌(ch.wdlchi)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两端纯圆、大杆菌,不运动,动物 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内可形成荚膜。可形成芽胞但不易 ,位于菌全体中央或末端,不比菌体长。G+ (图1081) (二)生长要求及培养特性:厌氧但不十分严格 1.此菌生长迅速,肝块肉汤 混浊、产生大量气体 2.在血琼脂上为园形,光滑、隆起,淡灰色、边缘整齐, 表面有幅射状条纹的大菌落似“勋章”。双重溶血 (三)致病性:A型菌 人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动物的气 性坏疽;B型菌 羔羊痢疾,犊牛、羔羊的肠毒血症或坏 死性肠炎;C型菌 绵羊猝狙的病原;D型菌 绵羊、羔羊 、山羊、牛的肠毒血症;E型菌可致犊牛、羔羊肠毒血症 ,但很少发生。

56 (3)分离鉴定 园形,光滑、隆起,淡灰色、 边缘整齐,表面有幅射状条纹的大菌落似“勋章” 。
厌氧芽孢 (四)物学诊断: 1.诊断: (1)涂片镜检 两端稍纯圆的大杆菌 (2)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试验 (3)分离鉴定 园形,光滑、隆起,淡灰色、 边缘整齐,表面有幅射状条纹的大菌落似“勋章” 。 (4)抗毒素中和试验 2.免疫:按毒素可分A、B、C、D、E五型,常用“ 厌气菌三联苗”或“五连苗” 14天产生免疫力

57 厌氧芽孢 三、破伤风梭菌(CL.tetani) 又称直梭菌,存在广泛,土壤、动物消化道等,由创伤感 染,侵入动物体后在厌氧条件下,繁殖生长,产生毒素 ,引起动物强直症。(图1082) 外毒素分两种,一种为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 ,使感染动物引起强直症;。另一种为破伤风溶血素, 使红血球崩解。 该菌细长,正直或略弯曲的杆状,单在,有时成双。在 动物体内外均形成芽胞,芽胞因位于菌体一端,大小菌 体,呈鼓槌状,或球柏状。G+,培养24h后常出现阴性 。周身鞭毛能运动。厌氧严格,其繁殖体、抵抗力不强 ,芽胞极强。临床依典型症状诊断。免疫用明矾沉淀破 伤风类毒素。治疗用破伤风抗毒素。

58 四、气肿疽梭菌(CL.chauvei) (一)形态及染色性:
厌氧芽孢 四、气肿疽梭菌(CL.chauvei) (一)形态及染色性: 为两端纯圆,带有芽胞的粗大杆菌,病料中一般为直形, 单在或成对。无荚膜、周身鞭毛、能运动,芽胞为卵圆形 ,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比菌体大。(图1083) (二)生长要求与培养特性: 1.厌氧、鲜血脂琼上成园形,平坦,中心隆起似钮扣状菌 落,有微弱β型溶血。(图1084) 2.在深层糖琼脂中发育成带有细弱突起的球形成或扁豆形 小菌落。 3.肉汤培养初为一致混浊,后上部清朗,试管底部有沉淀 。 (三)抵抗力: 芽孢抵抗力极强,土壤中可存活25年。 (四)病原性:主要引起牛气肿疽(图1085)实验动物: 豚鼠易感

59 (2)镜检:病理涂片或动物试验肝触片见大,芽胞梭菌 、单在或成对 (3)分离纯培养鉴定: 病变组织、石蜡包埋、封固
厌氧芽孢 (五)免疫性和微生物学诊断: 1.微生物学诊断: (1)取材:病变组织、肌肉 染色、镜检 (2)镜检:病理涂片或动物试验肝触片见大,芽胞梭菌 、单在或成对 (3)分离纯培养鉴定: 病变组织、石蜡包埋、封固 涂布4-5个葡萄糖血琼脂平皿上,厌氧培养、移植肝汤, 再移至熟肉基作生化试验。 (4)动物感染试验:肌肉乳剂或培养物0.5~1ml,肌肉 注射豚鼠 24~48h死亡,涂片、镜检,分离培养。 2.血清学试验:高治血清中和保护试验、沉淀反应、荧 光抗体 3.免疫:气肿疽氢氧化铝甲醛菌苗 明矾甲醛菌苗 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 被动免疫 用牛源或马源高免血清

60 五、腐败梭菌(CL、SEPTICIUM)
本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及某些草食动物消化道,经创 口感染,引起家畜恶性水肿,又称腐败弧菌或恶 性水肿杆菌。在绵羊引起急性死亡,呈快疫。亦 可感染马、牛、山羊、人及猪。 本菌为两端纯圆的杆菌,周身鞭毛,可运动。在感 染动物腹膜上可形成无关节微弯曲,或有关节的 链条。不形成荚膜,中央或近端芽胞,G+、专性 厌氧。(图1086)(图1087)(图1088) 诊断:镜检动物试验 免疫:同气肿疽梭菌。 厌氧芽孢

61 六、诺维氏梭菌(C.novyi) 又称水肿梭菌
厌氧芽孢 六、诺维氏梭菌(C.novyi) 又称水肿梭菌 (一)形态与染色:G+大杆菌、5-10um× um,周身 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具有卵圆形略宽于菌体的近端芽 胞。 (二)生长及培养特性: 1.严格厌氧、在琼脂平板上生成灰白色,表面光滑,不规 则菌落。 2.血琼脂上可见溶血环; 3.在含组织块的液体培养内,初浑浊,后上液清,底部沉 淀,有难闻气体放出 4.对糖发酵能力差

62 本菌产生强烈外毒素、分四型细菌产生8种毒素 。 其中 A型: 人、畜性坏疽、绵羊快疫(大头病 ) B型: 绵羊黑疫 C型: 牛骨髓炎
厌氧芽孢 (三)抗原构造毒素致病力: 本菌产生强烈外毒素、分四型细菌产生8种毒素 。 其中 A型: 人、畜性坏疽、绵羊快疫(大头病 ) B型: 绵羊黑疫 C型: 牛骨髓炎 D型: 溶血梭菌 牛尿血症

63 (1)涂片镜检:G+大杆菌,具有卵圆形略宽于菌体的 近端芽胞。
厌氧芽孢 (四)免疫及诊断: (1)涂片镜检:G+大杆菌,具有卵圆形略宽于菌体的 近端芽胞。 (2)分离培养:厌氧严格、葡萄糖可促时该菌生长 。在琼脂平板上生成灰白色,表面光滑,不规则菌 落。 (3)实验动物感染试验:病理材料注射于豚鼠皮下 ,豚鼠于死后可见注射部有出血水肿,腹部皮下组 织胶状水肿,透明无色或玫瑰色。 (4)毒素检查: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卵磷脂酶试 验 2.免疫:甲醛菌苗 返回

64 第七节嗜血杆菌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的细菌是一群酶系统 不够完备,需血液中的生长因子,尤其是X和V因 子才能生长的细菌。革兰氏阴性,需氧或兼性厌 氧,营寄生生活。嗜血杆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呼 吸道黏膜,常分离自人和动物的各种病灶和分泌 物中,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

65 一.形态及染色 多为小短杆菌,有时也呈球状、杆状或长丝状 等多形性,一般长0.8~1.5μm,宽0.3~0 .4μm。多单个、也有短链排列。革兰氏阴性 ,美蓝染色呈两极浓染。不运动,无鞭毛,无 芽孢,新分离的致病菌株有荚膜。

66 二、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可 生长范围为25~43℃,最适pH为7.6~7.8。初 次分离培养时供给5%~10%CO2可促进生长。培 养此菌常用巧克力琼脂,由于在制备过程中加热 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X及V因子,有利于细 菌生长

67 三、抗原 本属菌有荚膜多糖抗原和菌体结构抗原。荚膜多 糖抗原成分主要是多糖和磷壁酸,具有型特异性。 菌体结构抗原包括脂多糖抗原和外膜蛋白抗原。 脂多糖抗原在种内和属内均有交叉反应;同型细 菌的外膜蛋白抗原有所不同,可用于本属细菌区 分亚型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68 五、致病性 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荚膜,菌毛和内毒素等 ,能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副猪嗜血杆菌可 引起猪的格氏病(Glasser’s dsease),表现为多 发性浆膜炎,包括心肌炎、腹膜炎、胸膜炎、脑 膜炎以及关节炎。副禽嗜血杆菌可引致鸡鼻炎、 打喷嚏及面部水肿、产蛋减少,对雏鸡致病力较 强,鹌鹑易感。

69 六、微生物学诊断 通过革兰氏及美蓝染色镜检,巧克力琼脂和鲜血 琼脂平板培养特性观察,卫星试验,X、V因子需 要试验,卟啉试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等方 法进行鉴定。 返回

70 第八节 布氏杆菌(Brucella) G-短小杆菌,严格寄生,多生活于宿主细胞内,可 引起牛、羊、猪等动物自然感染,母畜流产,公畜生殖 系统疾患,人可感染,慢性感染波浪热。 马尔他热布氏杆菌(羊布氏菌)——羊 流产布氏杆菌(牛布氏菌)——牛 分 猪布氏杆菌——猪 沙林鼠布氏杆菌(少见) 绵羊布氏杆菌 犬布氏杆菌

71 布氏杆菌 (一)形态及染色:球杆状或短杆状,多单在或短 链[G—荚膜、芽胞、运动]—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T37℃ PH6.6~7.4 牛 布氏菌初分离时经在含5~10%CO2中培养。 1.肝汤培养基+3%甘油+10%马血清等 生长良好 肝汤培养后轻微混浊,日久见粘稠沉淀 血清肝汤内作振荡培养后,过3~6天,牛布氏( Br.a) 见表面0.5cm可形成带状生长 布氏杆菌

72 2.肝汤(或蛋白肝)琼脂上培养72hs,见细小湿润 ,闪
光,园形,隆起菌落。 3.在铃薯培养基上48hrs,菌落呈微棕黄色 4.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三糖铁底部不变黄。

73 布氏杆菌 (三)抗原结构:复杂 可分属内抗原与属外抗原 属内抗原(包括A、M、R抗原等) 属外抗原 (四)抵抗力:较强 干燥、不耐湿热
(三)抗原结构:复杂 可分属内抗原与属外抗原 属内抗原(包括A、M、R抗原等) 属外抗原 (四)抵抗力:较强 干燥、不耐湿热 (五)致病性:不产生外毒素,但内毒素较强,致病力 呈M ﹥ Br ﹥ BrS 母畜流产、公畜附睾丸炎、慢性病例不表现 临床症状,经粪、尿、生殖道排菌。 实验动物:豚鼠

74 (六)微生物学诊断: 布氏杆菌 1.细菌学诊断学:胎儿、流产胎儿胃内容物,羊 毛、胎盘坏死尺、阴道分泌物、乳汁尿
(1)显微镜检查:鉴别染色(柯兹洛夫斯基法 )布氐呈红色、其他兰绿 (2)分离培养: (3)动物试验:豚鼠、病料或乳剂(主要豚鼠 腹腔或皮下后每隔7-10天采血,检查血清抗体) 1:50阳性

75 2.血清学诊断法: (1)试管凝集:牛、羊、骆 1:100个“++”以上判阳性 1:50可疑 羊、猪、狗 1:50 “++”为阴性 :25可疑 可疑病毒3-4周后重,仍可疑仍按阳性处理 (2)平板凝集: (3)补反: (4)全乳环状反应:

76 布氏杆菌 3.变态反应诊断法:布氐杆菌水解素0.2ml,注射于羊尾 根部或肘关节后无毛部,观察红、肿炎性反应。
各反应出现特点:凝集——补反——变态 早 中 晚 (七)免疫及治疗: (1)羊型5号苗(M5)——弱毒活苗、用于羊、牛、 气溶胶、注射 (2)猪2号苗(S2)——弱毒活苗,用于猪羊钦水、 注射 (3)19号苗——引进——牛、羊 治疗:(1)0.1%KmnO4 0.2%呋喃西林,冲洗流产病 畜子宫 (2)抗菌素、磺胺 返回

77 第九节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 (1)
引起畜禽巴氏杆菌病,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 肺炎。 (一)形态及染色:球杆状或短杆状,两端纯园, × um,单在或成双。瑞氏美兰染色 时,明显的两极着色(图1051)。新分离强毒株有荚 膜,G-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 ①需氧及兼性厌氧 普琼即可生长(图1052) ②在血液、清或微量血红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在血清琼脂平上培养24小时可生长成淡灰白色,表 面光滑闪光、边缘整齐、露珠样小菌落。

78 第九节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 (2)
③血液琼脂平板湿润的水滴样菌落,菌落周围不溶血。 新分离的强毒菌,在血琼脂平皿上培养,45º折光观察 ,菌落表面上呈现不同程度的荧光 (据有无荧光及荧 光的颜色,可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三型Fg,Fo,Nf。 兰绿色带金光,边缘黄红光带Fg(图1053);桔红色带金 光 边缘有乳白色光带 Fo(图1054);长期培养 如无荧 (Nf)。 ④生化特征:发酵大多数糖,产酸不产气。M.R试验— ,V-P试验— H2S— NH3— 。不液化明胶,石蕊牛奶无变 化。

79 第九节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 (3)
(三)血清型(主要以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区分血 清型) 荚膜抗原6个型,菌体抗原16个型,1984 Carter提出 标准命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荚膜抗原,阿拉伯数 字表示菌体蛋白。如5:A 8:A等。 (四)抵抗力:弱 (五)致病性:禽霍乱、猪肺疫、牛出败 牛、羊、马、兔、出血性败血症、 实验动物:小白鼠、鸽

80 第九节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 (4)
(六)微生物诊断: 1.显微镜检查:新鲜病料 涂片 脏器 瑞特氏或碱性美兰、两极染色 2.分离培养: 血液琼脂 麦康凯- (灰、园、湿、露) 3.动物试验:病料乳剂或分离培养物对实验动物 皮下注射 24~48hr内死亡,剖检,镜检、培养 返回

81 第十节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1)
肠杆菌科、大属,2000血清型.主要在人、温血动物肠 道寄生,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动物沙门氏菌病。 (一)形态及染色: 小杆菌G—(除鸡白痢、鸡伤寒外)有周身鞭毛、能运 动 除鸡白痢、仙台、甲型付伤寒等沙门氏菌属外多有柔 毛。能吸附RBC表面或凝集,无芽孢。 (二)培养特性: 似大肠杆菌、鸡白痢、伤寒形成较小菌落.培养基加入 硫代硫酸钠、氨酸、血清、葡萄糖、淀粉、脑心浸液 甘油等有助于本菌生长。

82 第十节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2)
(三)生化特性: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等产气;不发酵 乳糖、蔗糖;吲哚、V-P阴性;不水解尿素。 (四)抵抗力:弱、似大肠杆菌 (五)抗原结构: 本菌具有O、H、K和菌毛。O和H抗原是主要抗原。 O抗原是沙门氏菌细胞壁表面的耐热多糖抗原。 H抗原是蛋白质性鞭毛抗原,计有63种。分为第1相和 第2相两种,第1相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其特异性高 ,故曾称为特异相。第2相抗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双 相菌、单相菌。

83 第十节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3)
(五)抗原结构: K抗原是伤寒、丙性副伤寒和部分都柏 林沙门氏菌表面抗原,一般认为与毒力有关。 用已知的沙门氏菌O和H单因子血清作玻板凝集试验, 可确定一个沙门氏菌分离物的血清型或抗原式,本属 菌的血清型表示方法是O抗原:第1相H抗原:第2相H抗 原。如鼠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为1,4,[5],12:i:1, 2。

84 第十节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4)
(六)致病性: 本属杆菌均有致病性,对幼畜主要为急性败血症、 胃肠炎、及其他局部炎症;对成畜局限性或散发性 (专嗜性一型) 依据对宿主适应性或嗜性不同,可将其分三群 第一群:具有高度适应性或嗜性。它们只对人或某 种动物产生特定的疾病。 第二群:在一定程度适应与特定动物的偏嗜性沙门 氏菌,仅个别血清型。 第三群:具有广泛感染的宿主,能引起人和动物沙 门氏菌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85 第十节 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5)
(七)分离与鉴定: 被检材料 未污染病料 污染病料(污染的水,肠内容物) (普琼血琼)纯培养 增菌培养(亮绿—胆盐—四硫磺酸钠肉汤) (亮绿—肽氨酸—亚硒酸钠血汤) 琼脂平板,S—S琼脂,伊红美兰琼、远藤氐琼脂、亮绿中性红 琼脂) [黄白色菌落、不发酵 ] 鉴别培养 斜面画线沙S基底部穿刺呈黑色斜面为红色.

86 第十节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6)
三糖铁琼脂 染色镜检 生化鉴定(尿素酶、V-P、M-R、 吲哚、枸櫞酸盐利用 糖发酵 ) 与A—E多价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 分组 单因子血清 分型

87 第十节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7)
(九)微生物学诊断: (1)镜检 (2)分离培养 (3)鸡血清学平版凝集试验 (十)防治: (1)疫苗接种 (2)检验和检疫

88 第十节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8)
(十一)常见的沙门氏菌: 1.马流产沙门氏杆菌(4.12-enx),对孕马引起流产 ,继发子宫炎。幼驹酸败血症或局部炎症 2.鼠伤寒:致病力广泛,可引起各种畜禽及实验动物 的付伤寒,及人的食物中毒。 3.猪霍乱沙门氏菌:致幼猪及架子猪发生败血症及盲 肠炎,成年猪呈隐性带菌或与猪瘟伴发症。 4.猪付伤寒沙门氏菌:抗原结构似猪霍乱沙门氏菌主 要侵害猪。 5.牛病沙门氏菌:初从牛分离,可致多种哺乳动物, 发病可使人腹泻中毒。

89 第十节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9)
6.肠炎沙门氏菌:致人食物中毒。 7.都柏林沙门氏菌:致牛、羊流产、犊牛羔羊下痢。 8.鸭沙门氏菌:可致各种畜禽发病、宿主广泛,仅次 鼠伤寒沙门氏菌。 9.鸡白痢沙门氏菌:雏鸡致急性败血症(主要侵害20 日龄以内幼雏)在成鸡引起生殖系统炎症、下痢、慢 性局部炎症、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10.鸡沙门氏菌:抗原结构似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雏及 成鸡均致病。 返回

90 第十一节 埃希氏菌属 ESCHERCHIA)(1)
大肠埃希氏菌(E.Coli)俗称大肠杆菌。1885年发现的,最早 认为是非致病菌。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 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 (一)形态及染色 杆状,G—无芽胞,1-3um×0.4~0.7um,散在或成对,周身鞭毛 ,菌毛,能运动、一般无荚膜,碱性染色着色良好。 (二)生长要求及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菌、普通琼脂即可生长。 1.普通琼脂上呈园形、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的近无色菌落 2.肉汤培养12-18小时后为一致混浊、后出现粘性沉淀 某些引起仔猪水肿菌株,多能溶解绵羊红血球,血平板出现β— 溶血。

91 第十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CHIA) (2)
3.在麦康凯琼脂上24小时后的该菌落为红色。 4.在伊红美兰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5.在远藤氏琼脂上形成带金属光泽的红色菌落 (三)生化特性:能发酵糖类产酸产气。 硫化氰试验 明胶液化Test M.R试验 尿素分解test [一] 靛基质(吲哚试验) [+] V.P试验test 利枸橼酸盐试验

92 第十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CHIA) (3)
(四)抵抗力:中等,一般可被巴氏消毒所杀死 (五)抗原结构与血清型: 根据O、K、H可分为不同型 “O”抗原—S型菌体抗原,多糖磷质、蛋白质复合物即 菌体内毒素 “K”抗原—荚膜、被膜或细胞表层抗原,又称被膜抗原 按其对热敏感程度可分:L、A、B三型。 “H”抗原—鞭毛抗原(Protein) 具有种特异性(一种大肠菌一般只有一种H抗原)

93 第十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CHIA) (4)
(六)病原性:一般不同血清型使不同动物发病,但有 些血清型可使多种动物致病 根据毒力因子与发病机制的不同,Gyles认为与动物疾 病有关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可分五类:产肠毒素大肠杆 菌(ETEC)、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肠致 病性大肠杆菌(EPEC)、败血性大肠杆菌(SEPEC)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 肠毒素型大肠杆菌能产生耐热(ST)和不耐热肠毒素 (LT)。

94 第十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CHIA) (5)
常见的致病菌型有: 1.家禽:幼禽、败血症、腹膜炎、气囊炎、肉芽肿 2.幼兔:腹泻 3.犊牛:犊病、败血症 4.羔羊:犊病、败血症 5.猪:初生仔猪黄痢、哺乳后白痢、断乳后仔猪水肿 6.婴儿:腹泻 (七)大肠杆菌的变异: 1.S-R 中间型 型间变异 2.耐药性变异 青、庆、新、多粘、呋喃唑酮、甲氧苄氨嘧啶

95 第十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CHIA) (6)
(八)分离与鉴定: 1.病料采取 败血症型:血液、内脏组织 消化道型:肠粘膜或肠淋巴结 2.培养基:麦康凯、鲜血琼脂、划线分离 红色菌落 β型溶血   纯培养 生化鉴定

96 第十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CHIA) (7)
(九)微生物学诊断 (1)镜检 (2)分离培养 (3)生化实验 (十)防治 (1)免疫预防 疫苗接种 (2)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氯霉素、 土霉素 返回

97 第十二节 李氏杆菌(Listeria)(1)
本属有7个种包括: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伊氏李氏 杆菌、无害李氏杆菌、韦氏李氏杆菌、塞氏李氏杆菌 、格氏李氏杆菌和莫氏李氏杆菌。 (一)形态与染色 本菌为规则的短杆状,两端钝圆, 多单在。不形成荚膜,无芽孢,有鞭毛。 (二)生化特征 本菌37℃培养可分解葡萄糖、果糖、 海藻糖、水杨苷,产酸产气,不分解木糖、甘露醇等 。本菌不产生硫化氢及靛基质,不还原硝酸盐。甲基 红及V-P试验阳性。此菌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

98 第十二节 李氏杆菌(Listeria)(2)
(三)抗原结构 本菌具有O抗原及H抗原。O抗原用 阿拉伯数字表示,H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不同O 抗原及H抗原可组合成16个血清型。 (四)抵抗力 本菌耐碱不耐酸,在55℃湿热中经 40min,常用消毒药5-10min能杀死本菌。抗干燥能力 强,在干粪中能存活2年以上。 体外试验对氨苄青霉素等敏感,对土霉素等敏感性差 ,对磺胺、枯草杆菌素和多粘菌素有抵抗力。 (五)致病性 在自然条件下,本菌可使牛、绵羊 、山羊、禽等动物发病,牛羊较易感,犊牛或羔羊表 现为败血症或肝等脏器出现坏死灶,成年牛羊表现为 神经症状的“转圈病”。

99 第十二节 李氏杆菌(Listeria)(3)
(六)微生物学诊断 1. 分离培养及鉴定 取患畜的血液或脑组织研磨液 增菌培养后,接种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 48h,观察菌落。 2.动物试验 将细菌悬液滴入家兔、豚鼠或小鼠的结 膜囊内,经24-48h可发生明显的脓性结膜炎。将李 氏杆菌接种10日龄的鸡胚绒毛尿囊膜,42h后形成明 显的坏死灶。 3.血清学检查 可借助凝集反应检查,患病羊、牛猪 血清凝集价可达1:250-1:500。 返回

100 第十三节 禽波氏杆菌 (Bordetella avium)(1)
禽波氏杆菌是引起禽波氏杆菌病的病原体。禽波氏杆 菌病是一种新型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的火鸡鼻 炎,对养鸡业造成很大的危害。 (一)形态与染色 本菌呈细小球杆状,两端钝圆, 平均 µmХ µm,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 生芽孢,以周身鞭毛运动。 (二)培养特性 本菌严格好氧,在各种普通培养基 上均易生长。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平板 上均出现β溶血。在SS琼脂上均可生长,与蛋白胨琼 脂上生长不产生棕色色素。

101 第十三节 禽波氏杆菌 (Bordetella avium)(2)
(三)生化特征 本菌不分解碳水化物,不分解明胶 、酪蛋白和淀粉,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吲哚试验 均为阴性。6.5%NaCl培养基上生长,硝酸盐还原,利 用枸橼酸盐。 (四)抗原结构 本菌具有O、K、和H三种抗原。O 抗原耐热,为属特异性抗原。K抗原有荚膜抗原和菌 毛抗原组成,不耐热。 (五)抵抗力 此菌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剂均对其 有杀灭作用。 返回

102 第十二节 李氏杆菌(Listeria)(1)
本属有7个种包括: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伊氏李氏 杆菌、无害李氏杆菌、韦氏李氏杆菌、塞氏李氏杆菌 、格氏李氏杆菌和莫氏李氏杆菌。 (一)形态与染色 本菌为规则的短杆状,两端钝圆, 多单在。不形成荚膜,无芽孢,有鞭毛。 (二)生化特征 本菌37℃培养可分解葡萄糖、果糖、 海藻糖、水杨苷,产酸产气,不分解木糖、甘露醇等 。本菌不产生硫化氢及靛基质,不还原硝酸盐。甲基 红及V-P试验阳性。此菌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

103 第十二节 李氏杆菌(Listeria)(2)
(三)抗原结构 本菌具有O抗原及H抗原。O抗原用 阿拉伯数字表示,H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不同O 抗原及H抗原可组合成16个血清型。 (四)抵抗力 本菌耐碱不耐酸,在55℃湿热中经 40min,常用消毒药5-10min能杀死本菌。抗干燥能力 强,在干粪中能存活2年以上。 体外试验对氨苄青霉素等敏感,对土霉素等敏感性差 ,对磺胺、枯草杆菌素和多粘菌素有抵抗力。 (五)致病性 在自然条件下,本菌可使牛、绵羊 、山羊、禽等动物发病,牛羊较易感,犊牛或羔羊表 现为败血症或肝等脏器出现坏死灶,成年牛羊表现为 神经症状的“转圈病”。

104 第十二节 李氏杆菌(Listeria)(3)
(六)微生物学诊断 1. 分离培养及鉴定 取患畜的血液或脑组织研磨液 增菌培养后,接种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 48h,观察菌落。 2.动物试验 将细菌悬液滴入家兔、豚鼠或小鼠的结 膜囊内,经24-48h可发生明显的脓性结膜炎。将李 氏杆菌接种10日龄的鸡胚绒毛尿囊膜,42h后形成明 显的坏死灶。 3.血清学检查 可借助凝集反应检查,患病羊、牛猪 血清凝集价可达1:250-1:500。 返回

105 第十三节 禽波氏杆菌 (Bordetella avium)(1)
禽波氏杆菌是引起禽波氏杆菌病的病原体。禽波氏杆 菌病是一种新型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的火鸡鼻 炎,对养鸡业造成很大的危害。 (一)形态与染色 本菌呈细小球杆状,两端钝圆, 平均 µmХ µm,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 生芽孢,以周身鞭毛运动。 (二)培养特性 本菌严格好氧,在各种普通培养基 上均易生长。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平板 上均出现β溶血。在SS琼脂上均可生长,与蛋白胨琼 脂上生长不产生棕色色素。

106 第十三节 禽波氏杆菌 (Bordetella avium)(2)
(三)生化特征 本菌不分解碳水化物,不分解明胶 、酪蛋白和淀粉,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吲哚试验 均为阴性。6.5%NaCl培养基上生长,硝酸盐还原,利 用枸橼酸盐。 (四)抗原结构 本菌具有O、K、和H三种抗原。O 抗原耐热,为属特异性抗原。K抗原有荚膜抗原和菌 毛抗原组成,不耐热。 (五)抵抗力 此菌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剂均对其 有杀灭作用。

107 第十三节 禽波氏杆菌 (Bordetella avium)(3)
(六)致病性 主要感染火鸡、鸡、山鸡、鸭、鹅等 禽类。以1周龄内的雏禽最易感。主要造成雏火鸡等 呼吸道疾病。 (七)微生物学诊断 1.细菌学检查 分离鼻腔内分泌物中细菌,进一步做 生化试验进行鉴定。 2.动物试验 分离菌接种雏禽、小鼠、豚鼠或家兔 。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出现皮肤坏死区。 3.血清学检查 以禽波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进行血 清抗体检测,或用其阳性血清检测分离菌。 返回

108 第十四节 军团杆菌(Legionella)(1)
1976年美国退伍军人爆发原因不明的肺炎大流行,造 成34人死亡,被称为军团菌。1977年,分离到本病的 病原体,次年命名为军团病杆菌。 (一)形态与染色 本菌呈杆状或长丝状, µmх2-20µm或更长,菌端钝圆。不形成芽孢和荚 膜,有鞭毛,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 (二)培养特性 本菌为需氧菌,但在含2.5%CO2环 境或烛缸中培养才能生长,厌氧不生长。 (三)生化特征 本菌不发酵也不氧化碳水化物,不 还原硝酸盐,脲酶阴性,氧化酶试验阴性。 (四)抗原结构 军团菌具有O抗原和K抗原。

109 第十四节 军团杆菌(Legionella)(2)
(五)抵抗力 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尤 以水中为最强。但常用的消毒剂如1%福尔马林、70% 酒精、1:8000的氨溶液均可在1min内将其杀死。 (六)致病性 本菌除可感染人外,还可使马、牛 、羊、猪、犬及野生动物感染。人感染本菌后,主 要表现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七)微生物学诊断 目前试验室诊断以血清学检 查为主,常用方法有: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抗 原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抗体。 (八)防治 目前本病尚无有效免疫方法。治疗目前 选用较多的是红霉素,也可用利福平、多西环等。 返回

110 第十五节 病原真菌 (Pathogenic fungi) (1)
真菌一大类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靠寄生或 腐生方式生活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根据致病作用。将致人和动物疾病的病原真菌分为 两类:一类为真菌病的病原;另一类是真菌中毒病 的病原。 曲霉属:不完全菌纲,丛生菌目,分布于腐败的植物 或土壤中,除烟曲霉外多为腐物寄生菌。 黄曲霉:是曲霉的一种,常生长于花生仁内,亦常生 长玉米花生饼、棉籽饼等饲料上。

111 第十五节 病原真菌 (Pathogenic fungi) (2)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 培养温度28-30℃ ,湿度在80% 。菌落生长较快。常 呈扁平状,也有皱褶,最初带黄色,后变黄绿色。 (三)致病性:黄曲霉菌的致病因素是其产生的毒素 -黄曲霉毒素(AFT)。黄曲霉毒素可分为B、G及M 等10几种。AFT是强烈的肝脏毒。AFT耐热。 临床特征:急性和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112 第十五节 病原真菌 (Pathogenic fungi) (3)
(四)微生物学诊断: 着重于病死动物的肝脏内检出黄曲 霉毒素,并从可疑发霉饲料中分离黄曲 霉菌作为动物中毒的依据,作产毒性鉴 定,其方法用产毒培养、毒素提取,化 学鉴定法等及动物鉴定法检查等方法。 返回

113 两极浓染

114 巴氏杆菌菌落

115 Fg

116 Fo

117 沙门氏菌

118 大肠杆菌G—

119 大肠杆菌菌毛

120 结核

121 历时两年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对我国城市和农村主要疾病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长期研究后,“中国人群死亡地图”日前终于得以面世。黑色区域代表肺结核高发的监测点,散布于中西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湖南。

122 结核结节

123 炭疽杆菌3

124 炭疽杆菌

125 炭疽杆菌2

126 炭疽杆菌芽孢

127 炭疽杆菌卷发样菌落

128 炭疽杆菌在普通肉汤中的培养

129 猪丹毒

130 两极浓染

131 巴氏杆菌菌落

132 Fg

133 Fo

134 葡萄球菌

135 表皮葡萄球菌

136 腐生性葡萄球菌

137 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

138 链球菌

139 魏氏梭菌在动物体内形态

140 破伤风梭菌

141 气肿疽梭菌形态

142 气肿疽梭菌厌氧纽扣样菌落

143 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病变

144 腐败梭菌形态

145 腐败梭菌菌落

146 腐败梭菌在肝脏表面成长丝状或链条状排列,具有示病意义

147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项目九 重要的病原菌. 项目九 重要的病原菌 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M.tulerculasis) 第二节 炭疽杆菌(B.anthracis) 第三节 猪丹毒杆菌 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M.tulerculasis) 第二节 炭疽杆菌(B.anthraci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