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赵志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赵志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赵志峰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集团 介绍这两个世界经济组织的由来(历史背景),这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相关。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集团 介绍这两个世界经济组织的由来(历史背景),这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相关。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汇兑本位制----黄金-美元本位制----当前的浮动汇率制度。 1

3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一、国际金本位的建立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全都实行金本位货币制度。
1)以黄金为本位货币,每个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 2)各种价值符号(银行券)可按面额兑换黄金,保证其名义价值代表黄金流通; 3)货币汇率根据本国货币含金量与外国货币含金量之比来确定,所以也就是固定汇率制度; 4)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黄金) 2

4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国际金本位制有什么好处?
1)汇率稳定,因为这是严格的固定汇率,人们在跨国贸易和投资时,少了一种不确定因素,所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存在一种自发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引起黄金外流-----国内货币(黄金)的供应量则减少-----物价下降(类似现在所说的通货紧缩,钱更值钱)-----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国际收支得到改善。(顺差的情况类同) 3

5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二、金汇兑本位的建立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对货币(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黄金的产量并未能显著增加。为了防止黄金外流,各国采取了许多限制黄金自由输出的政策措施。这样,金本位制下自发调节机制不能继续存在了。同时实行金汇总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呢? 1)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国内用纸币,外汇也是纸币) 2)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为某种外汇,再以这种外汇 在国外兑换黄金; 3)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同另一个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保持固定 比价(美、英、法还是实行金本位货币制度),并在该国存放大量外 汇或黄金作为平准基金,以作兑换保证金。(货币=银行券;外汇= 黄金) 4

6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缺陷 当没有了金币在国内的自由流动,又限制黄金在国际间 的自由输入输出,结果:
1)黄金所具有自发调节通胀和通缩的能力消失,当前情况也类似; 2)银行券兑换黄金受到限制,这样就可能出现脱离黄金 基础,滥发行银行券的现象; 3)本国货币失去了稳定的基础,汇率的稳定受到挑战。 (正好是金本位制的好处倒过来) 5

7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在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时,大量银行倒闭,存款人纷纷挤兑,联邦储备银行的黄金储备急剧减少,迫使美国政府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美国的金本位货币制度崩溃。 随着危机的扩散,英国及法国也放弃了金本位货币制度。 这样金汇兑本位制度也就跟着崩溃了。之后,出现了相互对立的英镑集团、美元集团和法郎集团,三大集团相互展开激励的货币战。 6

8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将要取得胜利的同盟国开始拟定战后的重建计划。
主要目标:通过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以谋求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稳定和全球经济问题的解决,避免 世界经济危机后,以及战后不时出现的各国货币集团之间的货币战。 美、英是谈论计划的主角,分别推出了有利于自己的不同的方案。 7

9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1)英国“凯恩斯计划”,强调透支原则和双方共同负担国际收支失衡的责任,这个计划是有利于英国的,因为当时英国经常发生赤字。 2)美国“怀特计划”,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资金总额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以黄金、本国货币或政府债券认缴,份额取决于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状况等,根据各国的份额确定各国在基金内的投票权。这个计划有利于美国,当时美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1/3,黄金储备占世界74.5%。 8

10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由于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双重的实力,英国最后接受了美国的方案,美国也作出了一些让步。
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同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美国提出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这两个协定被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根据协定,建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并且以这两个协定精神为原则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他们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之一,1980年恢复。 9

1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黄金-美元本位制):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黄金-美元本位制): 1)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的会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府规定的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2)国际货币基金的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固定的比价关系; 3)这个汇价一般只在平价1%左右波动,只有在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严重不平衡,必须调整法定汇价时,才可以升值或贬值。实际上,平时市场汇率波动的幅度是法定汇价的10%。(IMF负责贷款) 10

12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相对稳定,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 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手段,可作为黄金的补充,缓解战后黄金产量增长不快的货币不足。 11

13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要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持下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美元对外价值必须保持稳定,最重要是美国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 2)美国必须保持充足的黄金储备; 3)美国的经济实力地位必须保持强势。 一个悖论(特里芬(Triffin)难题) 一方面,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 到世界各地,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12

14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另一方面,这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无法满足 美元强势。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
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 可克服的矛盾。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出 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 金。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 滥的美元,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 官价兑换黄金。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相 继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13

15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四、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
《牙买加协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次议会成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 黄金非货币化和储备货币多元化; 管理的(或称肮脏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之处,给予一国宏观调控部门更强的独立性和调控能力;不利之处,汇率变动风险不利于扩大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 固定汇率制度:一般是钉住美元或一缆子货币,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但是可能被国际游资冲击,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泰国、菲律宾、韩国等国先后由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制度。 14

16 历史背景(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总结: 金本位制度:存在内生稳定机制,并且能够保证汇率稳定;但在黄金供给不足时,对经济发展有消极影响。
本币与外币不同时,可以自主发行货币,不会出现货币不足的问题;但是失去了内生稳定机制,缺少了货币稳定的基础,汇率常常波动。 这将联系三个方面,即本币的发行、汇率及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区域性货币-----世界性货币。 (在非完全就业下,各国都希望本国货币贬值) 15

17 第一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一、宗旨
16

18 第一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二、IMF的资金来源 会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份额的作用) 借款,向会员国借入资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6年1月决定,按市价出售持有黄金的1/6,所得的利润作为信托基金,向最贫穷的会员国提供信贷。 17

19 第一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三、IMF与中国 1944年7月,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国,1980年恢复合法席位。
2009年,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占特别提款权份额约合230亿美元 ;份额排序: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中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款主要针对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中国而言,中国是贸易顺差或基本平衡,所以借用IMF的货款不多。 19

20 一、概述 第二节 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银行集团由五个机构组成: 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国际开发协会; 3)国际金融公司;
第二节 世界银行集团 一、概述 世界银行集团由五个机构组成: 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国际开发协会; 3)国际金融公司; 4)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5)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20

21 第二节 世界银行集团 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世界银行。 宗旨: 1)初期(1944),致力于战后欧洲复兴; 2)1948年后,转向世界性的经济援助,在其网站上:“为消除贫困而努力(working for a world free of poverty)”。 21

22 第二节 世界银行集团 三、世界银行与中国: 1944年中国是创始会员国,1980年恢复合法席位;
第二节 世界银行集团 三、世界银行与中国: 1944年中国是创始会员国,1980年恢复合法席位; 年,世界银行共向中国提供货款约36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银行最大的借款国,现在中国是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 对华的借款基本上用于:改善投资环境,解决贫困问题,城市化的发展。 22


Download ppt "第二章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赵志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