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深化首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若干问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深化首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若干问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深化首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若干问题
深化首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若干问题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研究室 岳金柱 博士 2015年12月09日

2 提纲 之一:相关概念理论回顾 之二 :当前面临发展形势 之三 :总体思路重点任务 之四: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之五:若干问题思考观点

3 提纲 之一:相关概念理论回顾 之二 :当前面临发展形势 之三 :总体思路重点任务 之四: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之五:若干问题思考观点

4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社会概念的界定 汉语里“社会”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旧唐书·玄宗上》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这里的“社会”是目前 我们所见到“社”、“会”两个字的最早连用。“社”是指祭神的地方,“会”是聚集的意思 。这是汉语里“社会”的原意。 西方对“社会”这个词有多种解释,有观点认为 社会不仅是个体的集合,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还有观点 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相同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并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

5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社会概念的界定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其本质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 首先,社会是个有机整体;其次,社会全面发展集中体现在生产的全面发展。再次,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最后,社会主义能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 中进一步把“每个人 的全面自由发展”作 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 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 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 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6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社会概念的界定 相对而言的社会概念,相对于自然界而言的社会,主要是关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天人关系”;相对于国家而言的社会,个人、家庭之外是社会,社会之外是国家,主要关注的是“权力和权利”的关系;相对于政府、市场而言的社会,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家运行的主体和机制。 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大、中、小社会,“大社会”是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社会,比如 “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是指相对经济领域而言的其他领域,比如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小社会”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而言的社会,就是“五位一体”总体局中的“社会”。 我们经常提及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是最后一种“小社会”的概念,就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而言的“社会”,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组成部分之一。

7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国家概念的由来 政治国家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最早的政治国家以“城邦”的形式出现。亚里士多德认为 ,城邦是最高的善,因为城邦代表了公益,城邦是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目的在于提供给城邦成员以美好生活,成员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 就我国而言,“国家”最开始作为疆域和人众的概念出现,之后逐渐演变成政治哲学概念。我国历史上,国家最初形态表现为家国一体,王权或统治者权力具有赶超一切的无限性,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帝王家族式统治之中,家族权力或皇帝私权构成国家权力的全部。近代以来,随着皇权瓦解,国家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家权力的来源与合法性有了颠覆性的变革,国家开始进入政治国家阶段。

8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国家概念的由来 国家= 政府+公民(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公民个人) 社会契约论
黑格尔认为,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公民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力的让渡,并被赋予合法性。国家权力应受公民及公民社会的监督和制约。公民社会是介于国家和公民个人之间的组织,是自由的公民和独立的社团组成的社会体系。公民意识与责任是公民社会的基础。 国家= 政府+公民(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公民个人) 国家意志=政府意志+人民意志。政府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等同于国家,国家意志须体现人民意志。政府是人民委托其去做公民个人及社会、市场无法做或无法做好的事情,如提供公共产品、保障公民权益、监管调控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等 社会契约论 国家存在的唯一正当理由,是得到人民的同意。国家并非自有永有,而是人民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而自愿让渡一些权力、订立契约的结果。 马克思曾言:“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契约,起源于社会契约。

9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国外没有中文语境下的社会建设这个概念,西方学术界认为社会和经济一样,都有其自然发展规律,政府应该做的只是去引导和促进,而建设是以实施整体规划为基础的,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国外主要表述为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社会参与等。 社会建设最早是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的。孙中山先生在1917年撰写《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教国民行民权”。

10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继孙中山先生提出社会建设这一概念或论断的之后 ,1935年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先生撰写的《社会学原理》一书的最后一章中专门有1节就叫“社会建设与社会指导”,并提出“依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社会事业,谓之社会建设。” 1933年,他还创办过名叫《社会建设》的刊物。当今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克尔斯在他的《社会学是什么?》一书中,就曾论及孙本文博士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是《社会学原理》等重要论文的著作者”。

11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民生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生”即百姓生活,意为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勤劳, 只要勤劳就不会缺衣少食。《辞海》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 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民生即“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后来增加 “节制资本”。 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交织,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的整体样态。

12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社会管理概念的溯源 社会管理是源自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上世纪70年代。国内最早见于1987年王思斌翻译的《社会管理:某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该书作者为前苏联管理学家奥马罗夫。 奥马罗夫将社会生活划分 为经济、政治、社会(狭义)和精神(思想)四大领域,相应地社会管理是与经济、政治、精神管理并列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克服社会阶级之间在劳动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实现 社会一体化。 社会管理在概念起源上,强调执政党和国家政权为塑造社会秩序、消弭阶级差异,对社会生活进行的干预、对社会关系进行的调节、对社会秩序进行的规范、对社会问题进行的化解。

13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社会管理的主体、功能及价值取向
传统的社会管理:政府一元主体,重在管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管理:多元主体共治,形成善治 社会管理的功能:完善公共规则,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公众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应对社会风险,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和谐 。 政府、市场部门、社会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政府更强调基本的公平性,市场部门更强调效率性,社会组织更强调公益性,个人更强调自律性。政府和市场、社会及个人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 社会管理的历史变迁 传统农耕社会的社会管理:村庄社区、家庭和乡绅来管理和服务 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管理: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全球信息时代的社会管理:政府主导下的全球治理+法治社会

14 社会建设相关 概念 社会治理 1989年,世界银行一份关于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中首次使用“治理危机”一词,此后被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应用并不断丰富发展 治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其主要创始人罗西瑙认为:与统治不同,治理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15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社会治理 近20多年来,治理理论作为时髦“热词”大行其道,被广泛运用,如社区治理、社会组织治理、公司治理、城市治理、乡村治理、政府治理、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 其核心是政府、社会以及公民的多元共治。传统观念认为公共事务管理权只属于政府,政府对整个社会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治理理论认为,现代社会要求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政府机构、私营机构和志愿性机构等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等,对公共事务进行共同管理,其权力构成和运行机制是多元的、互补的。

16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社会治理 治理理论的主要特征:治理不是管制和控制,而是协商和协调;治理既涉及政府部门和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和公民个人;治理不是政府单一行为,而是持续多元互动。有学者把治理概括为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性、回应性、有效性等六方面。 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主张建立多中心治理模式;强调改进社会责任的承担方式,推行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方式;强调涉及对象的全面参与,实现上下协同和多元互动;强调多样化管理方法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改进政府的控制和引导方式,实现治理的绩效最大化和最优化。 “公地灾难”:属于所有人的草场,最终会以每个牧羊人都害怕吃亏而过度放牧导致其沙化。传统解决方法不是彻底私有化就是国有化。作为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之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由使用者自主治理的社会自治解决方法,也就是除了政府有形的手、市场无形的手之外,人们可以依靠自治的手解决问题。

17 1.1社会建设是什么 社会治理 治理上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著名学者俞可平最早将其引进并加以发展。治理理论为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及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指导。 治理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常提及“治国”、“治世”、“治天下”和“善政”、“仁政”、“善治”等,历代先贤都反复强调“天下大治”。尽管这不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完整意义上的“治理”,但其中也孕含着当今“治理”的一些内涵和理念。我们一直强调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其实质就是治理。 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公民个人等,通过平等合作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在我国现阶段,社会治理就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要求,依靠政府、社会、市场和公众等多方力量,运用行政、经济、文化、法律等多种手段,把政府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治有机统一和有效衔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活力有序,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18 社会管理与治理比较 “管”与“治”本义不同,管理与治理含义不同 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公民德治
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创新治理 治理体制、治理体系、治理机制、治理理念、治理方式、 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能力、治理依据、治理模式 管理 治理 主体不同 一元(政府) 多元(各类组织及公众) 权源不同 权力机关授予 人民直接行使(自治和共治) 运作不同 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强制的、刚性的 双向的、互动的、复合的、合作的、包容的

19 社会建设相关概念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经济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社会秩序。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社会管理的概念。 2004年,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和谐社会概念。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民生的概念。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社会治理的概念。

20 理论发展回顾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具有四个核心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因素)、上层建筑(政治、文化因素)构成合力推动社会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之间构成不同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什么样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往往就是什么样的;归根结底,经济因素起最终决定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而它们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提出: 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文化。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有机体明确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辩证结构。

21 理论发展回顾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强调民主政治与商品经济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经济理论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 “四位一体”,增加“社会建设”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增加“生态文明建设”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专题十三五规划,提出五大发展理念

2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专题研究十三五规划 全会提出五大新的发展理念 全会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协调是发展的基调、绿色是发展的底色 开放是发展的路径、共享是发展的目标 全会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 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 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等等。 全会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23 去年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及社会治理创新作出深刻论述:
①去年2月17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系统论述国家治理 ②去年2月26日,在考察北京工作时强调首都治理(建设和管理好首都) ③去年3月5日,在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强调大城市社会治理 ④去年3月18日,在兰考县常委扩大会上强调县域治理 ⑤去年5月28日,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疆域治理 ⑥去年10月13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借鉴历史智慧治国理政 ⑦去年11月1至2日,在福州市军门社区调研时强调创新社区治理 ⑧今年3月5日,在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强调创新社会治理 ⑨今年5月27日,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强调社会治理 ⑩今年10月12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球治理

24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工作时重要讲话中,对近几年来北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打响治理城市病攻坚战给与了充分肯定。
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书记明确要求,一定要有担当精神,勇于开拓,把北京的事情办好,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总书记明确提出,明确城市战略定位,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创新发展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开启了社会建设新阶段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建设纳入“四位一体”总格局,开创了社会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社会治理新论述,开辟了社会建设新境界

26 提纲 之一:相关概念理论回顾 之二 :当前面临发展形势 之三 :总体思路重点任务 之四: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之五:若干问题思考观点

27 (一)抓住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性机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社会建设发展、体制改革与治理创新 (二)抓住世界社会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当今世界进入社会全球化发展时代 (三)抓住首都社会建设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十二五”首都社会建设重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四)抓住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性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具有划时代意义 (五)抓住“互联网+”时代进步的历史性机遇 把网格化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 (六)抓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性机遇 加强社会建设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七)抓住十二五收官十三五规划制订的历史性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28 “四个全面”的提出与内涵 近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 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全面建成小康,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全面深化改革,让国家治理更现代 全面依法治国,让社会运行更有序 全面从严治党,让政治生态更清明

29 站在“四个全面”新高度,推进社会建设改革治理
一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是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格局,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三是以加快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重点,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四是以加快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为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领域党的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基础

30 世界进入社会全球化时代

31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 流动性 社会性 信息化 城市化

32 到2014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并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性城市群
社会时代的显著特征——城市化 1.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变成城市人 到2014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并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性城市群

33 社会时代的显著特征——城市化 1.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变成城市人
中国13.6亿人口,城镇人口7.5亿,到2020年大约达8.34亿。这8.34亿人口中既有 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又有存量2亿多外来农民工和城镇流动人口,其市民化进程促 使他们从农村向城市生活转变,把长期消费稳定在所在城市,进而释放大量内需 中国劳动力过剩将是长期趋势,劳动力不足是个伪命题。一方面,经济领域已呈现 “机器换人”的鲜明趋势,长三角、珠三角机器换人的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和资本替 代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农村改革进展比较缓慢,农村劳动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2亿农村劳动力的释放,会拉动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需求,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庞大规模的就业人员还有很大的价值创造空间。2014年,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 人口是7.64亿,是美国总人口的2倍,日本总人口的5.9倍,未来人口达到14.4亿高 峰值时,劳动人口还将会达8亿左右。这么大规模的就业人口,是在低水平的就业 状态下创造价值,还是在高水平的就业状态下创造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支撑和容纳新增人口1亿人进城的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和基础设施供给,会给经济带 来巨大拉动,市民化进程释放的内需潜力、大量可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诸多城市发 展对公共设施建设的需求、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都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

34 社会时代的显著特征——流动性 2. 流动性:大量户籍人变成流动人 2014年底,北京人口2151.6万人;
流动人口818.7万人,占近38.1% 流动人口中, 近50%为青年流动人口 青年流动人口中, 近20%为大专以上青年 流动人口中, 近70%为农民工

35 社会时代的显著特征——流动性 2.流动性:大量户籍人变成流动人 2014年底北京 流动人口818.7万人,占近38.1%
北京现有流动人口中,近80%来自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山西、安 徽,主要来自河北、河南等地 我国城镇化率近55%,城镇常住人口7.5亿,其中2.5亿是以农民工为主的 外来常住人口。故中央提出“十三五”期间1亿人进城落户 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还 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的人口总和 我国现有残疾人8400多万人,男女性别失衡人数3000万。实施单独二胎政 策,符合条件的夫妇1100多万对,至今年8底提出申请的仅169万对,占 15.4% 我国人口失衡和人口安全面临新的挑战,2014年底60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超 过15%,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岁以下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且这一趋势仍在继续

36 社会时代的显著特征——社会性 3. 社会性: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我国大城市至少有70%以上的人群在新经济组织中就业,成了非公企业人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或即将加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成为新社会组织人 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依托社区,成为社区人 把大量分散的社会人通过志趣爱好等纳入不同的社会组织,把社会人再组织起来,这是当务之急。

37 社会时代的显著特征——信息化 4. 信息化:自然人变成信息人
19世纪煤碳和蒸汽机,20世纪内燃机、石油和电力,21世纪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其最耀眼的是大数据 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交流成为现代主要交流方式,我国网民6.68亿、移动宽带用户5.8亿、手机用户10多亿 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新型传感器渗透地球每个角落,人人有终端、物物可传感、处处可上网、时时在链接 大数据不仅带来一场技术革命,更带来一场管(治)理革命,解决四个问题、两种能力,即:化坐井观天为苍穹尽收眼底,化一叶障目为满目青山绿水,化瞎子摸象为整个大象活灵活现,化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为城门失火、池鱼无恙;一叶知秋的能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

38 近年来北京社会建设开创了崭新局面、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9 坚持把社会建设当作大事抓、坚持两手抓 高起点、大力度、可持续推动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坚持抓顶层科学设计 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治理体系和体制机制框架 坚持抓夯实基层基础 北京社会建设、改革、治理走在全国前列

40 1.坚持当作大事抓,着力推动工作的纵深发展 每年召开一次重要会议 每年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 每年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

41 2.坚持抓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①创新体制机制 形成工作网络

42 完善社会服务 创新社会管理 动员社会参与 创建社会文明 构建社会和谐 社会领域党建 ②创新工作体系 六大体系建设 明确目标任务

43 ③创新政策体系 提供法治保障

44 ④创新方式方法 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 村庄服务管理社区化 探索工作载体 互联网 + 城市服务管理

45 社区治理“三位一体”机制 社会组织“1+2+3”工作体系 商务楼宇“五站合一”治理机制 ⑤创新治理模式 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模式
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 ⑤创新治理模式 完善治理结构

46 社区 党委 社区 党建 社区 居委会 社区 服务站 社区 自治 社区 服务
社区治理“三位一体”机制 社区 党委 社区 党建 社区 居委会 社区 服务站 社区 自治 社区 服务 “三驾马车” “三位一体”

47 社会组织“1+2+3”工作体系 “枢纽型”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工作体系 “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 依法监管 购买服务 党建委员会 联合党组织
(社会自治) 依法监管 购买服务 (政府主导) 党建委员会 联合党组织 例会制度 (党的领导)

48 商务楼宇“五站合一”治理机制 社会 工作站 党建 工作站 工会 工作站 五站合一 共青团 工作站 妇联 工作站 (党务 + 政务 +社务)

49 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模式 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5.2万人。其中社区工作者近3.5万人,平均年龄39.1岁,80%大专以上学历。至2015年底,全市已有20722人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占全国的10%。其中,2015年有2759人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50 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 重大活动志愿服务 经常性志愿服务 应急性志愿服务
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突破320万人、志愿者组织超过5万多个;注册应急志愿者队伍578支;市民劝导队2393支、队员10万人;志愿服务项目对接5万余个。 重大活动志愿服务 APEC志愿服务 经常性志愿服务 实名制、服务项目、岗位制 应急性志愿服务 蓝天救援队在尼泊尔救援

51 3.坚持抓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抓住“一个龙头”:社会领域党建 夯实“两个基础”:社区、社会组织 建设“两支队伍”:社会工作者、志愿者 依靠“两个骨干”:街道、枢纽型社会组织 善用“两个载体”:网格化、购买服务 推动“三维互动”:政府、市场、社会 实现“两个覆盖”:社会领域党建、社会服务管理 明确基本工作思路

52 (1)社区建设方面,六年做了六件事 村级社会服务试点 老旧小区 自我服务 管理试点 网格化 一刻钟社区 服务圈 社区基本 公共服务 社区
城乡一体化 社区 自治 网格31681 网格员109671 智能化 精细化 便民 利民 1060工程 缺什么 补什么 社区服务中心200 社区服务站6350 投资40.7亿,956社区用房项目,90%350 创新体制机制 村级社会服务试点 450个 老旧小区 自我服务 管理试点 332个 覆盖92%以上 网格化 一刻钟社区 服务圈 建成示范点1236个 覆盖80%社区 社区基本 公共服务 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区 规范化 基本实现三有一化 563示范点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53 (2)社会组织建设方面,六年做了六件事 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 社会组织 直接登记 社会组织 公益行 “一中心、 多基地” 购买服 务项目
打造 品牌 登记 改革 开展 公益 培育 发展 扶持 支持 创新 体制 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 十大品牌 社会组织 直接登记 4类 社会组织 公益行 1600余项 3000余场次 市:1 区:14 街:54 “一中心、 多基地” 购买服 务项目 购买5类 服务 “枢纽型” 工作体系 市:36 区:211 街:403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54 (3)社工队伍建设方面,六年做了六件事 三次提高待遇 大学生 社工计划 社工 事务所 购买 岗位 万名社工 培训计划 评选 最美社工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标准 + 800元 /人 大专以上87% 总数达107家 + 700元 /人 3.5万 + 1万 1500个 + 3000名 + 1万 + 900元 /人 + 2000名 + 1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三次提高待遇 大学生 社工计划 社工 事务所 购买 岗位 万名社工 培训计划 评选 最美社工

55 (4)志愿者工作方面,六年做了六件事 2009:出台《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意见》,转化奥运志愿成果
2010:出台《北京市志愿者管理办法》,完善经常性志愿服务机制。 2011:建立市级总队33支、区县403支应急志愿队伍,完善应急性志愿服务机制 2012:推广“市民劝导队”经验,共建立市民劝导队2393支,队员超过10万人 2013:推进项目对接,征集对接1万多个项目;推动岗位制 2014:加强社会领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志愿服务“1+5”工作体系

56 (5)社会领域党建方面,六年做了六件事 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全市社区全部建立党组织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党建“3+1”机制,36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全部建立党建工作委员会,建立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1736个、党建小组266个 在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和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 全市非公企业105738家(规模以上7137家) 建立党组织9512个,覆盖84506家企业,覆盖79.9% 1279座商务楼宇实现“五站合一”,覆盖7.7万家两新组织、93万余名从业人员、4.9万名党员 街道(乡镇)成立社会工作党委 建立市社会领域党建研究会、2824个社会领域党群活动中心 开展区域化党建试点工作

57 北京连续三年名列第一,是唯一超过90分的省市,远远超过平均分数75.99的标准
据《2015年中国社会建设研究报告》: 北京市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15个千万以上人口城市中: 北京连续三年名列第一,是唯一超过90分的省市,远远超过平均分数75.99的标准

58 据《2015年中国社会建设研究报告》: 北京各区县2014年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数是:
1.西城区 东城区 3.海淀区 朝阳区 5.石景山 丰台区 7.门头沟 房山区 9.怀柔区 顺义区 11.平谷区 通州区 13.大兴区 密云县 15.昌平区 延庆县 西城、东城、海淀、朝阳超90分,石景山、丰台、门头沟、房山、怀柔超84分,顺义、平谷、通州、大兴、密云、昌平超过80分,延庆低于80分

59 据《2014年中国社会建设研究报告》: 北京各区县2014年社会建设进步指数是:
1.丰台区 % 东城区 % 3.通州区 % 大兴区 % 5.朝阳区 % 西城区 % 7.石景山 % 海淀区 % 9.昌平区 % 密云县 % 11.怀柔区 % 延庆县 % 13.顺义区 % 平谷区 % 15.房山区 % 门头沟 % 丰台、东城、通州进步幅度最大,其次是大兴、朝阳、西城、石景山、海淀、昌平,再次是密云、怀柔、延庆、顺义、平谷,最后是房山、门头沟

60 2014年,16个区县都有增长 丰台区 东城区 通州区 大兴区 朝阳区 西城区 石景山区 海淀区 昌平区 密云县 怀柔区 延庆县 顺义区
平谷区 房山区 门头沟区

61 2013年和2014年,15个区县超过80分,形成“密集型”构架

62 2012年时,16个区县形成三个梯次 第一阵营 第二阵营 第三阵营

63 提纲 之一:相关概念理论回顾 之二 :当前面临发展形势 之三 :总体思路重点任务 之四: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之五:若干问题思考观点

64 总体工作思路 总的思路是: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政理念,落实到社会治理具体实践中
围绕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维度谋篇布局,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大胆创新实践 从体系现代化角度,着力处理好上下左右关系 从能力现代化角度,着力提高“四个能力”

65 总体工作思路 从治理体系现代化角度处理好上下左右关系 党组织 社会组织 政府组织 市场组织 基层组织 自治组织

66 总体工作思路 从治理体系现代化角度,着力处理好上下左右关系 党组织 处理好上下关系 政府组织 基层组织 自治组织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政府工作重心下移 基层组织 加强基层治理创新 自治组织 动员社会参与

67 总体工作思路 从治理体系现代化角度,着力处理好上下左右关系 政府 社会 市场 转变政府职能 激发社会活力 引入市场机制 处理好左右关系

68 让渡发展空间 引入市场机制 政府 社会 市场 承接 政府职能 行业自律 社会责任 厘清和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关系

69 总体工作思路 从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着力提高“四个能力” 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期盼 系统治理能力 依法治理能力
源头治理能力 综合治理能力 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期盼 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需求导向 坚持目标导向 坚持法治导向

70 坚持问题导向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至少面临十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组织 经常性服务管理方面 特殊性服务管理方面

71 坚持问题导向 (一)在“人”方面: (二)在“地”方面: “大城市病”治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 (三)在“事”方面: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1亿人进城、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 (二)在“地”方面: “大城市病”治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 (三)在“事”方面: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均等化、城乡一体化 (四)在“物”方面: 城乡基础设施不健全:城镇地下管线、农村配套设施 (五)在“组织”方面: 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小官巨贪、组织作用发挥不好

72 坚持问题导向 (六)“应急性问题”: 突发事件处置 (七)“难点问题”: 社会矛盾纠纷 (八)“特殊社会问题”: (九)“新问题”:
民族宗教问题 (九)“新问题”: 虚拟社会治理 (十)“重大任务”: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73 当前面临的形势“五个变” 世情在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
国情在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迁、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价值取向深刻变换 党情在变:党的执政基础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市,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阶级基础已扩大到了社区、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和商务楼宇 市情在变: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大量人员流动,大量人户分离,大量农民工进城,大量人员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和社会组织从业,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新媒体高度发达,“虚拟社会”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复杂 心情在变:社会心态发生很大变化,仇官仇富等。压力增大、幸福感下降、社会信任度堪忧、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多、弱势心态普遍、社会负责情绪明显、对政府公益存疑,等等。

74 当前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 区域社会发展不平衡:沿海东部地区快、内地西部区慢
政府社会边界不清晰:政府包揽过多、社会发育缓慢 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中等收入阶层过少、贫富差距过大 社会体制改革不到位: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治理机制不完善:政府单一主体、社会协同参与不够 运用市场调节不充分:看不见的手看不到、看得见的手伸得太长 社会民生服务不均等:城乡二元、城市新二元、不同阶层 社会问题解决不得力:各类问题重复频发、矛盾纠纷多发多样 社会治理创新不科学:理念观念、方式方法、运行机制有待改进

75 当前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更加凸显:揪心问题(城市病)
社会矛盾纠纷多样多发:拆迁征地、环境保护、医患冲突、劳资纠纷 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问题突出:新二元、弱势群体 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有待完善:社会责任 社会总体平稳但问题不少:社会失序、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犯罪 公共安全事故多发多样:极端宗教、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灾害事故 信息网络管理使用面临严峻挑战:诈骗、谣言、舆情、黄赌毒 外部势力千方百计插手和介入:恐怖、渗透、分裂 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与虚拟社会服务管理, 流动人口2.36亿, 其中农民工1.63亿。老龄化加快,未富先老60岁以上2.02亿 据社科院研究,从老龄化比率从7%上升到14%,世界平均 时间40年,我国23年;14%上升到21%,世界平均时间50 年,我国11年。劳动力人口以每年二三百万人的速度下降, 要降20年。 互联网网民6.68亿,手机用户10多亿、上网5.8亿

76 当前社会建设与治理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 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进入新常态
社会转型:计划向市场、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结构、利益格局 政党转型:革命党到执政党、工人阶级到中华民族先锋队 政府转型:经济发展型、人治到公共服务型、法治,职能转变 管理转型:传统的人治、管控型向现代法治、治理型转变 发展转型:传统、粗放发展向科学、集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 理论转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理论本土化、中国化 理念转型:单一信念向多元理念、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深刻变化 需求转型:温饱向全面小康,低层次向多样化、多元性、高层次 权益转型:由公向私、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简单服从向依法维护

77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组织起草社会体制改革文件和“十三五”社会治理规划
历时两年多,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多轮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数易其稿而成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文稿 2014年7月16日,社会事业与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第3次全体会议进行了专题审议 今年2月6日,安顺市长主持召开专题会听取汇报 今年3月2日,第73次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按照会议要求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78 2015年5月13日,北京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深化北京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等“1+3”系列文件,对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其中,《意见》共7个部分、23条、20项重点改革任务。其中,第1部分为总体思路,第2至5部分为社会服务、社会组织、街道、社区体制改革创新任务举措,第6部分为提升治理方式与能力,第7部分为保障措施和要求。

79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一)深化社会服务体制改革。这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从适应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角度,列出2条:
加快推进社会服务体系创新 加快推进社会服务方式创新 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加快推进公益事业发展 加快推进社会企业发展 养老难、招工难、娶妻难:60岁以上占15%、老人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 平,14岁以下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80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指南(2015) 社会公共服务 社会公益服务 社区便民服务 社会治理服务
服务类型(5类) 服务项目(30项) 社会公共服务 特殊人群社会公共服务促进项目、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补充项目、专业社工服务项目。 社会公益服务 社会志愿服务项目、人文关怀与社会心理服务项目、邻里守望相助项目、特殊人群社会融合项目、高校社团公益服务项目、应急救援社会协作项目、网络文明自律引导项目、绿色生活方式推广项目。 社区便民服务 “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拓展项目、社会服务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居民出行便利服务项目、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项目。 社会治理服务 基层民主自治模式创新项目、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服务管理项目、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推进项目、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探索项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项目、社会矛盾调解项目、推进“两新组织”社会诚信建设项目、推进各类社会主体履行社会责任项目。 社会建设决策咨询服务 社会体制改革调查研究项目、社会治理体系创新调查研究项目、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调查研究项目、社会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项目、社会企业发展调查研究项目、社会心理服务调查研究项目、社会舆情监测与分析研究项目。

81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
建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制度。“十二五”期间,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投入3.8亿元,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2432个,购买社会组织管理岗位累计1100余个(次),为街道购买专业社工岗位805个,为商务楼宇和非公有制企业购买党建指导员岗位1200个。 撬动配套资金3.08亿元,参与社会组织43509家,覆盖人群 万人次,开展活动35万场次,累计提供专业服务小时数为976.4万小时,印发宣传材料1158.8万份。 还支持和扶持“社区青年汇”、“爱心传递热线”、“蓝天救援队”、“心目影院”、“市民劝导队”等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社会公益服务品牌。

82 美国社会服务的基本内容 美国政府将社会服务划分为四大领域: 1,儿童、家庭,学校和弱势群体 2,医疗及公共卫生,包括心理支持、医患沟通
3,精神健康和药物戒除 4,其他领域:主要从事政策制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以及致力于教学和学术发展

83 美国社会服务的现状 美国的社会服务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机构以政府拨款为主,私立 机构又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种。
美国社会服务的从业人员分为全职和兼职两种,其中全职占多数。美国重视 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和 博士一整套教育体系。 美国社会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专业化和职业化 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社会服务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各 州制定了一系列的立法条例,保证了公民社会服务的权益,帮助社会服务健康 发展。在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政府也通过拨款的方式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为 保障。 政府和民间的多方经费支持,保证经费来源的广泛性和充足性。 美国社会服务的发展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敏感问题 美国社会公共服务,政府外包占45%

84 政府服务外包的原则 公共服务的成本是否有降低? 公共服务的质量是否有提高? 招标过程是否存在足够的竞争? 公共雇员是否有减少?
承包商报告管理 质量检查 居民投诉和满意度调查 招标过程是否存在足够的竞争? 公共雇员是否有减少?

85 合同外包-垃圾/污水/医疗服务/监狱管理/养老 特许经营-收费道路/水/电/气/通讯 用者付费-垃圾/废水污水/公共娱乐/邮政
美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四种方式: 合同外包-垃圾/污水/医疗服务/监狱管理/养老 特许经营-收费道路/水/电/气/通讯 用者付费-垃圾/废水污水/公共娱乐/邮政 发放凭单-低收入食品券/退伍军人受教育券/临时 困难家庭就学租房优惠食物等子

86 政府服务外包基本情况 在地方政府层面,约45%的公共服务是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提供的。
美国各级政府与33000个非营利组织签订约200000项合同,其合同总金额超过1千亿美元。 不宜外包的政府服务清单19类

87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二)深化社会组织体制改革。这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共4条: 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三年实现全覆盖
完善社会组织登记制度:四类直接登记 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 完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

88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紧紧抓住社会组织体制改革这个中心环节 在社会时代,社会组织是主要的社会组织形态,人们都是按 照兴趣、爱好、专业组织起来
世界各国的社会组织大致分三类: 党派主导型、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 我国单位制解体以后,社会组织是“社会人”的主要组织形 式,通过社会组织把社会人再组织起来 我国要通过推动社会组织体制改革,推动整个社会体制改革

89 从2009年起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工作网络
目前,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2.88万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3个。其中,正式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9800多个,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1.9万多个,高校学生社团4000多家。 现有36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所联系和服务管理的各类社会组织由4700多家增加到2.8万多家,由原来覆盖15%提高到现在的87%以上。 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211个 街道(乡镇)级“枢纽型”社会组织403个

90 以人民团体为骨干的大型联合组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三大作用:政治引领上,桥梁纽带作用;业务发展上,引领聚合作用;日常服务管理上,联系平台作用,逐步实现“以社管社”。
现有枢纽型社会组织市级36家、区级211家、街镇级403家,所联系和服务管理的各类社会组织由原来的470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2.8万多家,由原来覆盖15%提高到现在覆盖87%以上,五年扩大了5倍多。 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成立五年来,孵化公益组织150余家,开展能力培训累计8000余人次;5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14个区、59个街道、47个社区成立社会组织孵化(服务)机构,全市“一中心、多基地”社会组织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91 以人民团体为骨干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引领带动本领域、本系统、本行业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坚持开展“北京社会组织公益行”系列活动,举办养老助残、环境保护、应急救助等大型公益活动2000余项、3000多场次,年均服务群众超百万人次。开展“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培育打造100个优秀特色公益服务品牌。 开展首届“北京社会公益汇”活动。 11月1日至3日,首届“北京社会公益汇”活动在京举行。这是汇聚全市优秀社会组织、公益品牌项目的集中展示活动,以“社会公益、汇聚力量、有你有我、共建共享”为主题,以七大主题活动板块秀公益,即:主舞台区、公益服务体验区、公益产品展示区、公益产品制作区、公益支持展区、公益咨询服务区和“互联网+”公益展区。活动以政府发起、社会参与的方式举行, 300多家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社会公益机构参与,旨在以多样化、个性化的现场体验和富有成效的互动分享,调动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全面呈现北京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社会组织独特风貌,集中发布对接社会公益资源,使社会公众深度参与体验北京社会公益服务的成效和魅力。

92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三)深化街道体制改革。这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牛鼻子”。 一是进一步明确街道职能定位: 原: 新: 统筹辖区发展
加强区域党建 落实公共服务 新: 组织公共服务 统筹辖区治理 组织联合执法 监督专业管理 指导社区建设 指导社区建设

93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二是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 进一步把社会服务和城市管理的职能下沉到街道 进一步理顺街道与政府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建立健全街道地区管理委员会机制,以机制创新推进体制创新 进一步理顺街道与政府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街道统筹管理使用各类协管力量

94 明确街道职能的法规 1954年12月31日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 织条例》,条例规定:“为加强城市居民工作, 密切政府与居民的联系,市辖区、不设区的 市的人民委员会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设立街道 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200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1954年颁 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废止。

95 直辖市、副省级市及省会城市街道法规 出台街道办事处条例的: 出台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定 : 出台街道办事处工作暂行规定的
长春市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1995) 武汉街道办事处条例(1997) 上海市街道办事处条例(1997) 哈尔滨市街道办事处条例(2000) 呼和浩特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2002) 出台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定 : 宁波市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定(1995)北京市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定(1999) 广州市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定(2006) 出台街道办事处工作暂行规定的 南京市(1987)沈阳市(1991) 厦门市(1993)石家庄市(1997) 西安市(2001)合肥市(2001)南昌市(2001) 海口市政府关于调整街道办事处职能的决定(2013)

96 我国街道体制改革的主要模式 铜陵街道改革模式 贵阳街道改革模式 深圳街道改革模式 上海街道改革模式

97 上海街道改革模式 “1+6”文件即: 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 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完善居民区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 2014上海“1+6”文件 VS 北京“1+4”文 件

98 上海街道改革模式 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主要精神: 完善街道职能定位 (一)加强党的建设 (二)统筹社区发展 (三)组织公共服务
(四)实施综合管理 (五)监督专业管理 (六)动员社会参与 (七)指导基层自治 (八)维护社区平安

99 上海街道改革模式 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主要精神: 优化街道党政机构设置: (一)党政办公室 (二)社区党建办公室
(三)社区管理办公室 (四)社区服务办公室 (五)社区平安办公室 (六)社区自治办公室 6+2,街道可自行增设2个工作机构

100 上海街道改革模式 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主要精神: 加强街道所属六个中心建设:
优化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设置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 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更名为社区党建服务中心 社区综治中心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

101 上海街道改革模式 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主要精神: 合理核定人员编制 (一)街道机关行政编制。不超过60人
(二)街道事业编制。控制在35人左右

102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四)创新社区治理机制。这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工程。共3条: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加快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全覆盖
开展区域化党建、多元性自治、开放式服务试点 加快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全覆盖 加快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实施社区服务十大覆盖工程 深化完善社区居民自治 推动社区协商、深化居民自治、动员有序参与

103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社区治理现状 至2014年底,全市社区居委会2918个,基本形成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治理格局。在39个社区开展区域化党建、多元性自治、开放式服务试点。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1060”工程实现全覆盖。全市共建成市、区、街三级社区服务中心200个,城乡社区服务站6350个。建成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563个。 两批投资40.7亿元完成956个社区管理服务用房项目,90%的社区用房350平方米以上;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1236个,覆盖80%的城市社区。 开展老旧小区开展自我服务管理试点332个、国际化社区试点18个。完成2336个社区志愿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建成450个村级社会服务试点。

104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社区治理现状 朝阳区181个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全覆盖,全部实行准物业管理。成立小区自管会181个、成员887人,成立各类维修队伍157支,志愿服务队伍686支,有治安防范、有维护维修、有绿化保洁、有停车管理的“四有”服务管理覆盖1100栋楼房、10663户家庭、常住人口241824人、流动人口63314人。 全市近3.5万名社区工作者中,大专以上学历87%,平均年龄39岁,在职在岗培训率高达97.5%,形成工资待遇长效增长机制。 香港社会工作起步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社工体系高度成熟,每562名居民拥有1位社工,社工已经成为受人尊重和社会认可的职业。香港社工:一是资格准入标严格,二是薪酬待遇较高,三是职业晋升空间大,四是就业领域广阔。香港的社工不仅可以在学校、医院、社区、专业社会机构等工作,在企业应聘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师等岗位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105 社区服务站是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政府事务承办者
社区主要组织机构及其功能 社区党组织 社区居委会 社区服务站 均由社区 工作者组成 居委会—自治 党组织—核心 服务站—服务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治理创新的领导核心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自治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居民利益的维护者 社区服务站是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政府事务承办者

106 社区组织与社区治理 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社区党组织:区域化党建“三有一化”
社区居委会 社区服务站 业主委员会 社区卫生站 社区社会组织 各尽其职、合作共赢、共建共享 ——社区各类组织 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社区党组织:区域化党建“三有一化” 社区居委会:居民自治、群众诉求、矛盾调解、社区枢纽 社区服务站:办理政府在社区层面的政务服务和公共事务 社区卫生站:为居民提供日常医疗卫生健康服务 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业主自治、维护权益、监督物业 社区社会组织:丰富居民文体生活、满足公益慈善服务需求

107 社区治理创新的重点问题 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站关系的问题 防止社区居委会功能弱化、边缘化的问题 防止社区服务站行政化、服务功能淡化的问题
加快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的问题 扩大居民参与和社区协商民主的问题 小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角色的问题 驻区单位强化参与支持社区建设责任的问题 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问题

108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五)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这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围绕突出问题,提高四个能力:
提高系统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精细化 网格化 互联网+ 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完善“1+4+X”政策体系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提高源头治理能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 社会风险评估 社会责任评价 提高综合治理能力,有效破解社会难点问题 治理大城市病 治理虚拟社会

109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领导。这是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根本保障。共4条: 加强组织领导:党的领导、统筹协调
加强和创新社会领域党建工作 社区、社会组织、非公企业党建 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全市社会平均工资70%动态增长 志愿者队伍建设——社会领域志愿服务组织和工作覆盖 加强社会动员机制建设

110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的实施办法 ◆基本工资:社区正职720元/月、社区副职640元/月、一般人员590元/月
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服务站长——正职待遇 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副站长——副职待遇 其他工作人员——一般工作人员待遇 交叉任职人员,兼职不兼酬、就高不就低 高校毕业生试用期满或具有一年以上社区工作经历的,博士学位——社区正职待遇;硕士学位——社区副职待遇。在职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同等待遇。 工资=职务工资 + 专业技术工资 ◆基本工资:社区正职720元/月、社区副职640元/月、一般人员590元/月 ◆职务年限补贴:正职960元/月、副职845元/月、一般人员740元/月 ◆岗位津贴:正职1300元/月、副职1100元/月、一般950元/月

111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的实施办法 ◆起点工资、档次晋升、特殊规定
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等级的,每年增长一次年限补贴,每人每月50元 城六区最早年限可从2000年第四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当月开始计算,其他各区最早从2003年第五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当月开始计算。 岗位津贴随岗不随人,在什么岗位享受什么津贴 专业技术等级工资 ◆起点工资、档次晋升、特殊规定 综合补贴 ◆生活补贴+防暑降温补贴 :生活补贴每人每月200元为基数; 防暑降温补贴每人150/月,每年发3个月 绩效奖金 不低于年均应发工资总数的10%

112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专业技术等级 级别工资元/月 一档 780 高级社工师 二档 660 三档 540 专业技术等级 级别工资元/月 一档
460 社工师 二档 380 三档 300 专业技术等级 级别工资元/月 一档 280 助理社工师 二档 240 三档 200 专业技术等级 级别工资元/月 一档 180 社工员 二档 150 三档 120

113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的实施办法 其他待遇 ◆参加“五险一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住房公积金
◆享受休息休假待遇:加班安排倒休,不能安排倒体给予超时工作补助 ◆享受冬季取暖补助:各区确定发放的具体标准和方法 退休待遇 ◆纳入社会化管理,按照《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执行 各区每年根据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变动情况,对本年度社区工作者工资中的生活补贴、绩效奖金等项目额度作出相应调整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

114 善用网格化载体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全市网格化体系建设推进大会以来,全市网格化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市级建立社会工委牵头、综治办、市政市容委等部门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各区都成立指挥中心、建立了平台 全市划分网格31681个、实名网格员109671人,15个区实现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网格体系全覆盖,已有307个街道(乡镇)和6255个社区(村)建立了网格化平台,覆盖率分别达到93.9%和92.7% 12月3日,市政协表彰 年北京市政协“十大最具影响力提案”,市政协社会和法治委员会提交、市委社会工委承办的《关于推进网格化体系建设的提案》榜上有名。

115 善用网格化载体 (一)关于总体思路 完善“互联网+城市服务管理”体系 着力抓基础,加快推进全面覆盖 着力抓规范,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
着力抓整合,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116 善用网格化载体 (二)关于主要目标。提出三年“三步走”目标: 基本实现 全市网格化体系 一体化运行 基本实现 “三网”融合 基本实现
到2017年底 基本实现 “三级”覆盖 到2016年底 到2015年底

117 善用网格化载体 (三)关于主要任务 1. 夯实基础,加快推进规范化、全覆盖 规范 内容 规范 标准 规范 运行 全面 覆盖

118 善用网格化载体 2. 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互联互通 推进“三网”9个方面融合: 信息系统 网格队伍 办理流程 指挥体系 热线系统
考评机制 网格划分 基础数据 办理事项

119 善用网格化载体 3. 形成合力,加快推进网格化一体运行、科学运转 一体化 互联互动 一体化 考核评价 一体化 服务管理

120 善用网格化载体 4. 务求实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服务保障民生——让居民生活更便捷 治理“大城市病”——让城市秩序更规范
京津冀协同发展——让区域发展更协调

121 善用网格化载体 三个附件 《基本规范》 (基础性工作规范) 《指导目录》 (融合性发展标准) 《测评指标体系》 (量化考评体系)
《基本规范》 (基础性工作规范) 包括项目体系建设(41项)、管理体制建设(15项)、运行机制建设(27项)、长效机制建设(17项)四个方面四级100项指标 《指导目录》 (融合性发展标准) 包括3级、9大项、若干具体指标 《测评指标体系》 (量化考评体系) 包括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2大类、18大项、40小项、180个测评指标(其中差异指标4条)及其标准。另设7类(26条)特色指标

122 善用网格化载体 进入社会时代、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 网格化是社会服务治理与城市服务管理现代化精细 化的重要载体
“一站式”办公:第一次革命 网格化服务管理:第二次革命 网格化是社会服务治理与城市服务管理现代化精细 化的重要载体 既是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任务 体系现代化 + 能力现代化 + 载体现代化 + 治理精细化

123 提纲 之一:相关概念理论回顾 之二 :当前面临发展形势 之三 :总体思路重点任务 之四: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之五:若干问题思考观点

124 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十三五时期全市社会治理的行动纲要和发展蓝图 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当前面临发展形势
今后五年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发展目标 ——社会服务更加完善,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管理更加科学,城市服务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动员更加广泛,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社会诚信建设、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明显提升。 ——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水平明显提高。

125 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十三五时期全市社会治理的行动纲要和发展蓝图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 建设法治政府
打造服务型政府 向社会转移职能 健全高效运行机制 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 完善服务体系 创新服务方式 扩大购买服务 发展社会企业

126 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十三五时期全市社会治理的行动纲要和发展蓝图 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发展 深化街道改革,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完善枢纽型工作体系 改革社会组织登记 培育发展社会组织 创新社会组织治理 深化街道改革,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推动服务管理重心下沉 理顺街道与职能部门关系 健全街道管理委员会机制 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管理

127 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十三五时期全市社会治理的行动纲要和发展蓝图 完善社区治理,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推动多元共治,动员社会协同参与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深化社区居民自治 推进城乡社区协同发展 推动多元共治,动员社会协同参与 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推动企业履行责任 扩大公众有序参与 引导驻区单位参与

128 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十三五时期全市社会治理的行动纲要和发展蓝图 加强系统治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依法治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完善领导体制
深化政社合作 理顺街居关系 推动基层协商 加强依法治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加快重点领域立法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发挥社会规范作用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129 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十三五时期全市社会治理的行动纲要和发展蓝图 加强源头治理,努力构建社会和谐 加强综合治理,有效破解难点问题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加强综合治理,有效破解难点问题 有效治理大城市病 不断完善网格体系 加强社会文明建设 创新网络媒体治理

130 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十三五时期全市社会治理的行动纲要和发展蓝图 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经费保障
加强督导评估

131 提纲 之一:相关概念理论回顾 之二 :当前面临发展形势 之三 :总体思路重点任务 之四:五年规划总体框架 之五:若干问题思考观点

132 第1个问题:中国现代化历程与发展趋势(5个30年)
◆第1个30年: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抗战和解放战争 发动起来 ◆第2个30年:革命建设,阶级斗争为纲,传统的单位体制 组织起来 ◆第3个30年:经济建设,追求GDP至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活跃起来 ◆第4个30年: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民权,建设和谐小康社会 和谐起来 ◆第5个30年:政治建设,完善民主政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由起来

133 第2个问题:今后改革和发展避免“十个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新崛起国家必然挑战现存强国,不可避免发生战争 “高福利国家陷阱”:北欧各国高福利支撑不下去,民众不满 “中等收入陷阱”:拉美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因改革不力经济停滞 “日本发展陷阱”:飞速发展居发达国家前列之后,进入增长停滞期 “环境库兹涅茨陷阱”: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呈先加大、后减小倒U型曲线 “大国军备竞赛陷阱”:苏美两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加速前苏联解体 “颜色革命陷阱”:西亚、北非等地因颜色革命引发政权更迭、社会动荡 “政权周期律陷阱”:封建王朝政权更迭周期律,中共如何跳出 “塔西佗陷阱”: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被负面评价 “唱衰捧杀陷阱”: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唱衰、捧杀,威胁、责任、强硬论

134 第3个问题:今后我国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党委统揽领导 政府主导治理 社会组织自律 社区居民自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协同
探索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之路,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框架下,多元共治共赢、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委统揽领导 政府主导治理 社会组织自律 社区居民自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协同 公众有序广泛参与 法治 + 德治 ≈ 治理 ≈ 管理 + 自治 社会治理

135 第4个问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 让渡空间、简政放权,把该退出的全部退出,把该放的权坚决放开到位,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把该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公有制经济政企分开、形式多样化,去行政化、去官僚化、去垄断化;民营经济就业、投资、出口主体,产业自主化、投资便利化、融资平等化;境外资本享受国民待遇、公平竞争,产业更优质、更精细、更高科技化 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 让渡空间、简政放权,把该退出的全部退出,把该放的权坚决放开到位,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把该交还社会的交还给社会,使社团、社区在社会再组织中起主体性作用,居民委员会去行政化、防边缘化,履行社区民主自治职能;社会组织去行政化、防垄断化,按章自律、依法运营社会公益慈善,实现社会公正、活力、有序、和谐 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 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靠前一步、政府后退一步;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发挥人大和政协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完善和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职能,推进居民自治;发展和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进公众有序参与;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保障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136 第5个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低增长问题
自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回落,国内外对未来中国经济增 长潜力,产生了巨大分歧。国外主流观点认为,按照概率计算,中国经 济不大可能再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经济学界的主导性观点也悲观地认 为,如果不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下行。 近几年国际上有两篇重要文章影响很大,一篇文章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校教授巴里·艾肯格林的,他认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达到人均GDP1万美 元后,增速都会下滑。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 济顾问萨默斯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历史上高速增长的国家,6%以上的 高增长一般只能持续十年左右,第二个十年就无法持续,且这个概率非 常高。根据他的算法,中国经济不可能保持30多年的6%以上的增长。 国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理由有三:一是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大趋势,中 国劳动力供给将会下降,2015年劳动力人口总数量就将见底,中国经济 增速会逐步下降。二是他们通过计算中国的投入产出,资本增长、劳动 率增长,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再加上一些历史推断,认为中国经济潜 在增长速度会下降。三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认为,当一个 经济体人均GDP达到某一水平时,经济增速往往会不断下滑。中国人均 GDP将达到1.1万美元的水平,接近这个水平。

137 第6个问题:诚信缺失、信仰迷惘 的认识与对策
诚信缺失、信仰迷惘是造成当今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人曾这样描述当下社会的道德景观:第一,为了一点点利益害人无底线,甚至损人不利己;第二,有权没权的都不看长远、只看今天,仿佛过了今天就没明天;第三,太多太多的人只关心结果,而不论是非曲直;第四,很多人幻想甚至崇拜不劳而获,一切向钱看;第五,遇事要么冷漠逃避,要么阴阳怪气;第六,有人出卖色相和人格,而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比色相人格更好卖。 西方诚信文化可以追溯到两个源头:一个是基督文化中的诚信观,另一个是古希腊文化延伸出来的契约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弱点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中国人缺少的不是物质文明,而是精神文明,即真正的灵魂生活和广义的宗教精神,所以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自律之规,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诚信缺失、信仰迷惘、信任无存、敬畏迷失。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路威认为,有好些事情,因为我们做了某一群体的分子,就非做不可。这和真假对错没有关系。皇帝什么也没穿,但大家都夸他的新衣服漂亮。罪魁固然是别有用心的骗子和愚蠢虚荣的主子,但鼓掌叫好的大众也并非无辜。

138 第6个问题:诚信缺失、信仰迷惘 的认识与对策 打造社会诚信、重树敬畏之心、坚定信仰追求
追求理想信念和敬畏之心、 遵守“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 打造诚信政党——政党有威信 打造诚信政府——政府有公信 打造诚信社团——社团有信用 打造诚信企业——企业有信誉 打造诚信司法——司法能公正 打造诚信公民——公民能守信 正如著名导演陈凯歌所言,面对诸多问题,站起来控诉的多,跪下来忏悔的少。党委、政府、市场、社会、公民各方不能失信、失守、失语、失态、失职,社会诚信须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

139 第7个问题:我国新型城镇化路径和对策 适应农耕社会、乡土中国到工业社会、城市中国的巨变。
世界上最早城镇化的国家是英国,英国从城镇化起步,工 业化革命以后,到完全实现城镇化大约用了150年;美国 从南北战争以后开始城镇化,到完成城镇化大约花了100 年;日本、韩国是后发国家,他们城镇化用了50年 我国现有约650多座城市,美国有2万多座城市,日本的城 市数量比我国少一点儿,增加城市、形成布局科学合理的 城市群是我们城镇化的路径之一 今后我国发展最大的增长潜力——城镇化,最大的动力— —科技创新;最大的红利——深化改革 城镇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由途径

140 第7个问题:我国新型城镇化路径和对策 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54.77%,北京城镇化率达到86.4%,位居全国第二,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1.63个百分点。 今后城镇化方向与重点: 乡土田园化 农业现代化 农村庄园化 农民市民化 城镇功能化 城市集群化 城乡一体化 核心问题:市长的城镇化 VS 市场的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 ≠ 土地城镇化 ≠ 房地产化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土地面积扩大9.2倍,但进城人口仅增2.58倍

141 一己之见,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O)


Download ppt "深化首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若干问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