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名优绿茶加工与品质提升技术 ——乌龙茶花香品质形成工艺借鉴 梁慧玲 18806526301 浙江农林大学 2014年10月16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名优绿茶加工与品质提升技术 ——乌龙茶花香品质形成工艺借鉴 梁慧玲 18806526301 浙江农林大学 2014年10月16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名优绿茶加工与品质提升技术 ——乌龙茶花香品质形成工艺借鉴 梁慧玲 浙江农林大学 2014年10月16日

2 目 录 传统六大茶类及工艺与茶品质的关系 浙江茶叶生产现状 乌龙茶加工与品质形成 对名优绿茶加工与品质提升的启示

3 一、传统的六大茶类 中国六大茶类 Six kinds of Chinese tea 红茶 绿茶 青茶 黑茶 白茶 黄茶 Green tea
Dark green tea 青茶 Oolong tea 黄茶 Yellow tea 白茶 White tea 红茶 Black tea

4 工艺与茶品质的关系

5 二、浙江茶叶生产现状

6 (一)产量、产值达到历史新高 产值114.7亿元,比 2007年104增加104.8%。是2000年5.03倍
产量17.5万吨,比2007年增加9.4%。比2000年增50.9% 面积274.5万亩,比2007年增8.5%比2000年增41.9%

7 (二)名优茶主导地位突出 2012年产量7.85万吨、产值104亿元,占全省总产量与总产值的44.9%和90.7%
其中龙井茶产量2.6万吨、产值31.4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14.9%和27.4% 浙江著名名茶有 特别荣誉名茶 国家礼品茶——西湖龙井 浙江省十大名茶:安吉白茶、余杭径山茶、淳安千岛玉叶、嵊州越乡龙井、新昌大佛龙井、诸暨绿剑茶、武义武阳春雨、松阳银猴、开化龙顶、景宁惠明茶(望海茶)

8 (三)绿茶主导与多茶类辅助的格局基本形成
2012年浙江绿茶产量16.87万吨,占总产的96.5%,红茶1370吨,占0.8%,青茶1579吨,占0.9%,黑茶达3159吨,占1.8% 13年红茶产量达3000多吨,黑茶达到6000吨,主供新疆与西藏。绿茶主导,其他红、青、黄(温州黄汤、莫干黄芽)、黑4大茶类补充的茶类结构格局基本形成。 福建乌龙茶

9 当前茶叶加工技术的创新非常活跃,研究的热点在于:吸收、消化、组合不同茶类的加工工艺,根据不同茶叶原料的特点,改进茶叶加工工艺,提升茶叶品质。
Company Logo

10 三、乌龙茶加工与品质形成 乌龙茶(青茶),属半发酵茶,六大茶类之一。 加工工艺: 鲜叶——晒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
品质特点:香气馥郁、滋味浓醇、绿叶红边。 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

11 (一)、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 乌龙茶是加工工艺、加工生化变化最复杂的茶类,其加工过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品质形成是在一个“活体”上发生的,加工的技术措施就是不断诱导、刺激、调整、促进变化的方向和强度。

12 乌龙茶加工共性规律: 以鲜叶为基础 晒青作诱导 做青是关键 炒青固品质 揉捻塑外形 烘焙展香味

13

14 以鲜叶为基础 1、适制乌龙茶的品种特点 (1)主要适制乌龙茶的品种: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梅占、奇兰、水仙、凤凰单丛、八仙、大叶乌龙、青心乌龙、大红袍、金萱等。

15 叶的下表皮细胞大都具有腺鳞,腺鳞有分泌芳香物质的功能,是乌龙茶香气的又一来源。
(2)适制乌龙茶品种的生物学特点 角质层厚,角质层外被有蜡质层,蜡质层的主要成分是高碳脂肪酸和高碳一元脂肪醇。在鲜叶加工过程中,蜡质层分解与转化,产生香气成分,是乌龙茶香气来源之一。 叶的下表皮细胞大都具有腺鳞,腺鳞有分泌芳香物质的功能,是乌龙茶香气的又一来源。

16 (1)叶绿体趋向衰老,衰老的叶绿体出芽退化产生原质体,使类胡萝卜素增加。
鲜叶采摘要求 新梢成熟,形成驻芽。 (1)叶绿体趋向衰老,衰老的叶绿体出芽退化产生原质体,使类胡萝卜素增加。 (2)叶肉细胞分化,具有巨型淀粉粒,并扩大成造粉体。 (3)有较多的脂类颗粒。

17 晒青作诱导

18 将鲜叶置于弱光下,使叶温迅速提高,蒸发适量水分,促进酶的活性。 散发青草气,为做青创造必要条件。
1、晒青作用:水分控制,诱导香气。 将鲜叶置于弱光下,使叶温迅速提高,蒸发适量水分,促进酶的活性。 散发青草气,为做青创造必要条件。 晒青后,芳香醇、醛、酸类物质增加,脂肪族醇、乙烯酯大量增加。

19 形态:叶面光泽消失、叶质柔软、嫩叶叶缘稍卷、呈轻萎凋状。手持新梢基部,顶部2叶下垂,梗脉水分尚足。
2、晒青程度: 形态:叶面光泽消失、叶质柔软、嫩叶叶缘稍卷、呈轻萎凋状。手持新梢基部,顶部2叶下垂,梗脉水分尚足。 晒青不足,成茶青涩味明显;晒青过度,部分幼芽叶泛红,成茶的色、香、味、汤较差。

20 做青是关键 做青是制造乌龙茶的重要工序,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是摇青与晾青多次反复交替的作业过程,其目的是有效控制青叶水分的变化和酶性氧化的变化。做青程度因地区、品种、季节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21 第一次摇青

22 第一次做青后的叶片(还阳)

23 第三次做青后的叶片(还阳)

24 第四次摇青(我们非专业摇青) 第四次摇青(师傅摇青)

25 第五次做青后,3筛变1筛,且师傅往地上泼水

26 1、做青作用: (1)水分传输(走水和还阳) 摇青时,叶子受震动磨擦,机械刺激促进水分和内含物由梗向叶运输转移。
晾青静置前期,水分运输继续进行,梗水分向叶肉细胞渗透,叶呈紧张状态,叶面光泽恢复,俗称“还阳”。 在后期,水分运输减弱,由于叶缘和叶表面失水不均匀,叶呈萎软状,俗称“退青”。 “退青”和“还阳”交替进行的过程即为走水。在走水过程中,内含物化学变化及其产物不断累积,并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

27 (2)香味形成 做青过程中,香气成分显著增加。
如己酸-顺-3-己烯酯、顺茉莉酮、橙花叔醇、茉莉内酯、异丁子香酚、吲哚、沉香醇、氧化沉香醇、香叶醇等明显增加。 摇青程度的轻重直接影响着发酵程度,从而使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

28

29 2、做青程度 适度:叶缘呈朱砂红、叶面青色(或黄绿)、叶脉透明、叶缘背卷呈汤匙状、嫩叶手摸如绸,青气退,花香显。 不足:汤味涩口,苦而不甘
过度:香气低沉,外形色枯

30 杀青前的叶片(我们非专业摇青) 杀青前的叶片(师傅摇青)

31 杀青前的叶片(标准)

32 炒青固品质 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进一步散发水分及青气。 掌握“高温、短时、闷扬结合”的原则。

33 杀青(炒青)

34 揉捻塑外形

35 烘焙展茶香

36 烘焙:“文火慢焙” 烘焙程度掌握在茶叶气味清纯,茶梗折之易断即可下机摊凉。

37 (三)、各地乌龙茶的品质特征

38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39

40 大红袍汤色、叶底

41 武夷肉桂 武夷名枞之一。肉桂也称玉桂,是当代武夷岩茶中的新贵。作为名枞,肉桂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直至本世纪60年代以后,肉桂优良的品种特征才渐被人们所重视,得到繁育与推广,并将肉桂列为诸名枞之前茅。 肉桂除了具有武夷岩茶的滋味特色外,更以其高锐持久的高品种香备受人们的喜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异高香品种。据专家评定,肉桂的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味,香气久泡尤存,入口浓厚甘醇,咽后齿颊留香,汤色橙红清澈,叶底黄亮,绿叶红边。

42 据《崇安县新志》载:肉桂茶树最早发现于武夷山慧苑岩,另说原产武夷马振峰上。

43

44

45 闽北水仙 闽北水仙是闽北乌龙茶中主要产品,产于福建省崇安(除武夷山外)、建瓯、水吉等地。
水仙叶型较大,叶肉特厚,制成闽北水仙后其条索紧结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间带砂绿蜜黄(鳝皮黄);内质香气浓郁,具有兰花清香,汤色清澈显橙绿色,滋味鲜爽醇厚回甘,叶底肥软黄亮,红边鲜艳。 闽北水仙因产地不同分为崇安水仙,建瓯水仙与水吉水仙三种。

46

47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采制精细,鲜叶经凉青、晒青、凉青、做青(摇青与静置)、炒青、揉捻、初焙、复揉、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烘,拣剔等工序加工而成。 铁观音外形卷曲(毛茶带有较多的梗)、紧结、重实,多呈“蝌蚪状”(也称青蒂绿腹蜻蜓头状);叶色砂绿翠润(俗称“香蕉色”);内质香气清高馥郁,具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滋味醇厚甜鲜,入口微苦,立即转甘,“音韵” 明显。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

48 铁观音 干茶条索肥壮,圆结,重实,翠绿,乌润。

49 泡开的铁观音茶叶着色翠绿,兰花香味明显 铁观音茶汤金黄,清澈。

50 毛蟹 毛蟹原产于安溪县福美大邱仑,无性系品种,中叶类,中牙种,树枝半开张,分支较稠密,叶型椭圆,尖端突尖,叶色较绿,叶质较脆,锯齿尖锐,型似鹰嘴,叶背和叶芽毫毛较多,品种较好培植,抗旱能力强,为安溪四大名茶之一。 干茶条索紧结,梗圆形,头大尾尖,芽叶嫩多白色茸毛;色泽褐黄绿,尚鲜润,汤色青黄或金黄色;叶底叶张圆小,中部宽,头尾尖,锯齿粗锐;味厚香浓。

51 毛蟹干茶(可以发现有很多毫毛)

52 毛蟹的锯齿(像鹰嘴)

53 一般来说,铁观音较沉重,颗粒较大,结实,毛蟹质地较轻,比较散,干硬,无光泽,颜色铁观音较翠绿,光泽度高,毛蟹颜色较陈暗。

54 黄金桂 黄金桂又名“黄棪”“黄旦”或“黄金贵”。由黄棪品种茶树的嫩梢制成。黄棪品种鲜叶的叶片软薄、梗细小,节间短,含水量低,黄棪的初制工艺与铁观音相比,有晒青程度轻,做青历时短,摇青程度偏轻,烘焙温度稍低的特点。 品质特征:条索紧细匀整,色泽润亮金黄;内质香气优雅高锐鲜爽,带桂花香型,被誉为“透天香”“千里香”,滋味醇细甘鲜,汤色浅金黄明亮,叶底黄嫩明亮,红边显。黄棪不单独作为商品茶时,是调剂拼配茶香气的好原料。黄棪以香气高见长。

55 黄金桂的干茶外形颜色比较黄,条形较细,茶梗细长

56 黄金桂茶汤汤色金黄透明,有光泽

57 黄金桂茶底叶片单薄黄绿,叶脉突出显白,黄金桂的叶底弹性较差,柔嫩度不足

58 黄金桂最大的特点就是香高

59 凤凰单枞 凤凰单枞是从凤凰水仙(白叶水仙)的茶树品种植株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单株单独栽培、单独采制而成。凤凰单枞只在春茶采制(夏、秋茶采制浪菜或水仙)。 凤凰单枞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匀整挺直,色带褐似蟮皮色,油润有光;内质香气清高悠深,天然的花果香浓郁,汤色橙黄清澈明亮,沿碗壁呈金黄色彩边,滋味浓爽,润喉回甘,叶底绿腹红边,叶腹黄亮,较耐泡

60 凤凰单枞十大花蜜香型: 宋种(东方红),自然杂交,单株2-3kg,黄栀子花蜜香; 宋种芝兰香; 八仙单枞,干兰花香蜜韵;
天香单枞(姜花香单枞),姜花香味; 蛤古捞单枞(老蛤蟆),花蜜香; 蜜兰香单枞(现栽种面较广),浓蜜幽兰; 黄枝香单枞(现栽种面较广),栀子花香韵明显; 玉兰花香单枞,玉兰香型; 肉桂香单枞,花蜜香型; 桂花香单枞,天然桂花香。

61 宋种单枞

62 宋种头泡叶底

63 八仙干茶

64 八仙汤色

65 八仙叶底

66 台湾乌龙茶分类 台湾青茶主要分为乌龙和包种,包种发酵程度较轻而乌龙较重。台湾乌龙茶的茶苗、栽培技术和采制方法在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从福建传入。 文山包种 是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轻的(接近绿茶)。产于台北的文山地区和南港、木栅等地。 冻顶乌龙茶 产于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等地。 台湾铁观音 产于台湾省台北市木栅区。 白毫乌龙 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重的(接近红茶)。产于苗栗县的老田寨和新竹、北埔、峨嵋和台北文山等地,以新竹、峨嵋、北埔所产品质较好。

67 台湾乌龙茶品质特征 商品茶有台湾乌龙、高山茶、金萱、冻顶乌龙茶等。一般发酵轻的较鲜爽,清醇爽活,带花香,发酵重的较醇厚,圆滑和润,带果、蜜香。 文山包种 紧结呈条状,整齐,墨绿有油光;香气清新持久有自然花香,滋味甘醇,滑活,鲜爽回味强,汤色蜜绿—蜜黄色,清澈明亮。 东方美人 芽毫肥壮,白毫显露,鲜艳带红、黄、白、绿、褐五色;香气具熟果香和蜜香,汤色深,呈琥珀色,杯边现晕,滋味圆滑醇和,回甘深远,叶底淡褐有红边,叶基部呈淡绿色,叶片完整,芽叶成朵。

68 文山包种 文山包种又名“清茶”,为台湾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轻的清香型绿色乌龙茶。包种茶所用的鲜叶多选自青心乌龙品种,此外还有台茶12号(又名金萱)、武夷水仙、铁观音、台茶13号、台茶5号等等。 采摘的标准为开面采二、三叶,不同品种,不同时间采的鲜叶分开制作。工艺流程为日光萎凋或加温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汤发酵程度最轻,在15—25%之间。

69 文山包种

70 冻顶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属半球形包种茶。起源于冻顶山,产于台湾省的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等地。
冻顶乌龙鲜叶采自乌龙茶品种,采摘一芽二叶(嫩),采制方法基本同包种茶,但在揉捻解块后增加复炒复揉,然后初焙复焙,品质特优。 品质特征:自然弯曲成半球形,整齐紧结,白霜显露,色泽翠绿鲜艳有油光;干茶具强烈芳香,冲泡后清香明显,带自然花香─果香;汤色蜜黄─金黄,清澈而鲜亮;滋味醇厚甘润,富活性,回韵强;叶底嫩柔有芽,发酵程度重于文山包种。

71 冻顶乌龙茶

72 台湾铁观音 台湾铁观音,属球形包种茶,发酵程度中等,重于冻顶乌龙茶,多酚类的氧化率达30-40%,也称浓味乌龙茶,是台湾乌龙茶的典型代表。
相传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由张氏兄弟从安溪引入纯种铁观音,在木栅漳湖种植成功。采摘标准为开面采二、三叶,制作基本同冻顶乌龙,但其做青程度重,并经反复焙揉使其外形呈球形状。 品质特征:紧结卷曲成颗粒状,白霜显露,色泽褐色油润;香气浓且持久,滋味浓厚,收敛性强,汤色呈琥珀色,明亮艳丽。台湾铁观音与安溪铁观音在外形和内质上都有较大的区别。

73 白毫乌龙加工 白毫乌龙的采收必须在炎夏六、七月,农历芒种端午节前后,茶树嫩芽经茶小绿叶蝉(浮尘子)吸食后长成之茶芽,经手工采摘一心二叶,鲜叶采回之后经日光萎凋或加温萎凋、做青、炒青、回软、揉捻、初烘、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制作过程中注重保毫,成茶白毫肥大,叶身呈白、绿、黄、红、褐五色相间,鲜艳可爱,有浓浓的果香或是蜂蜜香,以梅占茶叶炒制品质最佳。

74 白毫乌龙干茶

75 白毫乌龙鲜叶一定要选用受小绿叶蝉为害茶树的一芽一叶嫩梢,制成后才具有特殊的香味。

76 四、乌龙茶加工对名优绿茶 加工与品质提升的启示 重视品种 重视原料成熟度 重视加工工艺 重视工艺与品种和原料的对接
进行茶叶品质的设计与定向加工 Company Logo

77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名优绿茶加工与品质提升技术 ——乌龙茶花香品质形成工艺借鉴 梁慧玲 18806526301 浙江农林大学 2014年10月16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