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2 第一节 利 尿 药 利尿药: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肾脏,影响尿生成过程,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增加尿量,消除水肿的药物。 一、利尿药作用的肾脏生理学基础及作用部位 (一)肾小球的滤过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3

4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近曲小管 Na+ : 65%~70% 方式:H+—Na+交换

5 Na+ H+ 碳酸酐酶 解离 CO2 +H2O H2CO H+ + HCO3- 例: 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

6 抑制近曲小管对Na+重吸收的药物并不呈现明显的利尿作用。
原因: (1)近曲小管对Na+重吸收被抑制后,近曲小管管腔内原尿量增多,小管扩张,原尿吸收面积增大。 (2)代偿性地增加其他部位肾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

7 2、髓袢升支粗段 Na+ :30%~35% 不伴有水的重吸收 方式: Na+、K+-2Cl-共同转运载体

8 管腔 上皮细胞 组织间液 K+ 正电位 Na+ K+ Na+ 2Cl- Ca2+、Mg2+

9

10 尿液的稀释过程:由于此段几乎不伴有水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该段从肾乳头到肾皮质的过程中随着Na+、C1-的重吸收而被逐渐稀释,渗透压也逐渐由高渗变为低渗,直至形成无溶质的净水,此即尿液的稀释过程。
尿液的浓缩过程:同时Na+、C1-被转运到髓质间液,形成髓质高渗区。当低渗尿流经处于髓质高渗区的集合管时,在抗利尿激素(ADH)的影响下,大量水被重吸收,形成高渗尿,此即尿液的浓缩过程。 例:呋塞米——髓袢利尿药 抑制Na+—K+—2C1-共同转运载体

11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Na+:10% 方式 : (1)远曲小管近端的Na+—Cl-同向转运载体: 例: 噻嗪类利尿药主要抑制Na+—Cl-同向转运载体,影响尿液的稀释过程。 Na+ Cl-

12 (2)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 : H+—Na+交换
H+ +NH NH4+ (3)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 Na+和K+通道 Na+—K+交换 例:螺内酯、氨苯蝶啶、氨氯吡咪(留钾利尿药)

13

14 二、常用利尿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1.高效利尿药 (髓袢利尿药 ) 常用药物有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 。 2.中效利尿药 常用药物为噻嗪类。 3.低效利尿药 (1)乙酰唑胺:抑制碳酸酐酶 (2)螺内酯:醛固酮受体 拮抗药 (3)氨苯蝶啶: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通道

15 三、常用利尿药 (一)高效利尿药 呋塞米(速尿)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约30分钟起效,1~2小时达高峰,持续6~8小时。静脉注射5~10分钟起效,30分钟达高峰,维持4~6小时。大部分以原形经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系统随尿排出。反复给药不易蓄积。

16 [作用] 1、利尿 使尿中Na+ 、Cl- 、Ca2+、Mg2+ 、HCO3- 、K+排出增多。 (1)呋塞米排出的Cl- 多于Na+,长期应用可引起低氯性碱中毒。 (2)排K+增加,可引起低血钾症。 (3)大剂量呋塞米抑制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活性,使HCO3- 排出增加。 (4)呋塞米降低髓袢升支粗段管腔内的正电位,使 Ca2+、Mg2+ 重 吸收减少。

17 2、扩张血管 (1)扩张肾血管,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 内血流分布。 (2)扩张小静脉,增加全身静脉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水肿。 机制: 促进花生四烯酸去酯化 AA PGS PGH PGE2

18 [应用] 1、严重水肿 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治疗急性肺水肿主要机制是: 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 强大的利尿作用使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也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因而降低 。 治疗脑水肿的机制: 利尿后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增高,而利于脑水肿的消除。

19 3、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4、加速毒物排出 5、高血钾症和高血钙症 [不良反应] 1、水和电解质紊乱 2、耳毒性 3、胃肠道反应 4、高尿酸血症 5、其他 :过敏 ,偶致骨髓 抑制

20 [禁忌症]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痛风及小儿慎用,高氮质血症及孕 妇忌用。

21 (二)中效利尿药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体内过程] 脂溶性较高,口服吸收良好,口服后1小时显效,2~4小时达高峰,可持续12~18小时。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主要以原形从近曲小管分泌自尿排出。尿毒症患者,对氢氯噻嗪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

22 [作用] 1、利尿 2、抗利尿 抗利尿机制是: 氢氯噻嗪对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内cAMP(环磷腺苷)的含量,CAMP又能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增加。 腺苷酸环化酶(AC) 三磷酸腺苷(ATP) CAMP 排出Na+ 、 Cl- 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减轻病人渴感而减少饮水量,使尿量减少。 3、降压

23 [应用] 1、轻、中度水肿 2、高血压 3、尿崩症 4、特发性高尿钙症和肾结石

24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 2、代谢异常 (1)血糖升高 (2)高脂血症 3、高尿酸血症 4、加重肾功能不良 5、过敏

25 (三)低效利尿药 螺内酯(安体舒通) [作用] 螺内酯及其代谢产物坎利酮的结构均与醛固酮相似,可与醛固酮竞争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细胞浆内的醛固酮受体,阻止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干扰醛固酮的作用,即排Na+留K+的利尿作用。

26 作用特点 : (1)作用弱,起效慢,维持时间长。口服后一天起效,2—3天达高峰,停药后可持续2~3天 (2)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体内醛固酮的存在,对醛固酮增高的水肿病人,作用较好,反之,醛固酮浓度不高时,作用较弱。 [应用] 1、伴有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水肿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7 [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3、久用可致高血钾 4、性激素样副作用 肾功能不全及血钾过高者禁用。

28 第二节 脱水药 特点: (1)静脉注射后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对机体无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 (2)易经肾小球滤过,但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 (3)在体内不易被代谢。 (4)不易从血管透人组织液中。

29 甘 露 醇 [作用] 1、脱水 2、利尿 (1)脱水作用,使循环血量增加,并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2)在肾小管内几乎不被吸收,使原尿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3)间接抑制Na+—K+—2C1-同向转运载体,使Na+、C1-等重吸收减少而增加尿量。

30 [应用] 1、脑水肿及青光眼 2、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太快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及注射部位疼痛。 [禁忌症] 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尿闭者、活动性颅内出血者禁用,但开颅手术除外。


Download ppt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