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编写要点 1.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 2. 强化电路的学习 (增加连接电路实验;通路、断路、短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编写要点 1.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 2. 强化电路的学习 (增加连接电路实验;通路、断路、短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编写要点 1.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 2. 强化电路的学习 (增加连接电路实验;通路、断路、短路)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编写要点 1.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 2. 强化电路的学习 (增加连接电路实验;通路、断路、短路) 3. 部分内容解压缩 4. 删去元电荷概念 1.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 (1)认识电荷 演示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2: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 1

2 物理规律的发现不是通过一两个实验就可以得到的
1.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 解压缩 建立思维的桥梁; 物理规律的发现不是通过一两个实验就可以得到的

3 1.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 现象与结论分开叙述,层次清楚 现 象 结 论 老师问: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答:用金属棒连接,有电流通过 3

4 1.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 (2)判断电流的方向 想想做做: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 4

5 1.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 为探究电流规律做好铺垫! (3)认识电流的大小 实验:练习使用电流表 电流表的读数 电流表的连接
用电流表测电流 为探究电流规律做好铺垫! (3)认识电流的大小 实验:练习使用电流表 1.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 电流的测量是初中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的重要一环。正确使用电流表,以及读取电流表的测量值,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教科书以 “实验:练习使用电流表”栏目,规范展示和训练电流表的连接以及读数的方法,并在一系列测量活动中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5

6 2. 强化电路的学习 (1)认识构成电路的要素;了解电路图 想想做做:连接简单电路
《课标》对初中学生电路知识的要求是:“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对成年人来说,连接小灯泡跟连接小电机、音乐门铃和蜂鸣器等好像是一回事,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换一个新的用电器就是一次新的尝试,从而会引发学生在完成多次电路的连接后得到启发:几次连接的电路很可能有某种共同的特征!学生会发现,导线将电池、开关、灯泡等逐次连接成各个闭合回路,每个电路中改变的只是(小电机、音乐门铃……)。当合上开关,小灯泡就会发光,小电机就会转动,音乐门铃就会发出音乐声……学生会说,这是由于电池中的“电”有了可以流淌的路径,从而总结出组成电路的四大要素: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相反,如果直接给出结论,可以简化许多过程,省时,但对于学生形成“电路”的概念,以及对“电流”概念的认识是十分不利的。 6

7 (2)通过通路、断路和短路的对比,深化对电路的认识
2. 强化电路的学习 (2)通过通路、断路和短路的对比,深化对电路的认识 7

8 2. 强化电路的学习 (3)加强技能训练 实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为识别电路,做好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8

9 2. 强化电路的学习 (4)认识生活中的电路 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 9

10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实验表格 教学示例: 两种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排斥 吸引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头发摩擦过的气球 吸引 排斥 棉布摩擦过、塑料尺 到现在为止,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到的结果: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11 课后作业P26- 2. 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吸管运动的方向,并回答:吸管带的是哪种电?餐巾纸带哪种电?为什么?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哪个失去了电子?哪个得到了电子?

12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编写要点 1. 改写实验“练习使用电压表” 2. 修改关于电阻的表述 3. 滑动变阻器由“探究”改为“练习使用” 12

13 1. 改写实验“练习使用电压表” 为探究电压规律做好铺垫!
正确使用电压表,以及读取电压表的测量值,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已经学习了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但教科书在使用电压表测电压的设计上没有进行简单的迁移和重复,而是引导学生阅读“直流电压表使用说明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使用说明书中的一些术语对学生来说往往比较陌生,学会从各种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 13

14 “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实验教材在 “电阻”一节中有一个小标题是“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并在正文中写道: “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实验教材这一说法不够严谨。此次修订把这个小标题改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相应正文中的叙述改为: “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加强严谨性 2. 修改关于电阻的表述 实际上,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电阻的大小,细心的学生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个实验中也许会发现这一点(实际上,这在后面的“科学世界”中也有叙述)。 14

15 3. 滑动变阻器由“探究”改为“练习使用”

16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编写要点 1. 改变I、U、R关系的探究思路 2. 删去电阻串、并联问题 3. 增加“科学世界:酒精浓度检测仪”

17 1. 改变I、U、R关系的探究思路 实验教材:用几个电阻,分别找出流过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图象),得出I、U、R的关系。 综合性强,难度大!

18 1. 改变I、U、R关系的探究思路 【修订方案1】 先分别探究得出: ①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I ∝U ②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I ∝1 / R 然后综合①②得出 I = U / R 问题: I = U / R 是怎样由①②综合得到的呢?

19 1. 改变I、U、R关系的探究思路 【修订方案2】 在探究出结论①②后,安排了一个“想想议议”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探究①的实验数据计算 U / I ,并与电阻比较,看看电阻 R 与 U / I 有什么关系。 进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关系是不是普遍的关系?这可以通过换不同的电阻进行检验。按照这种思路,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出R = U / I ,通过公式变形可以得出I = U / R 。

20 2. 删去电阻串、并联问题

21 关注社会问题 3. 增加“科学世界:酒精浓度检测仪”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增加,首次将醉酒驾车这种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又如,闯黄灯记分 21

22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编写要点 1. 增加“电功”概念,强化“做功的过程就是 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 修改“电功率”的表述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编写要点 1. 增加“电功”概念,强化“做功的过程就是 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 修改“电功率”的表述 3. 联系实际,增加“想想做做”和“想想议议” 4. 改写“焦耳热”演示实验

23 强化“做功的过程就是 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增加“电功”概念 强化“做功的过程就是 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11章: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13章: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八下: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高速运动的子弹能击穿靶体,流水、子弹都做了功。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3

24 强化“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增加“电功”概念 强化“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11章: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13章: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电能可以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是多少。 例如,电动机工作时,我们可以说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也可以说电流做功使电动机能够向外输出动能;电炉工作时,可以说电能转化成了内能,也可以说电流做功使电炉的内能增加…… 24

25 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的长短都有关系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研究表明,当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 ,电路中的电流为 I ,通电时间为t 时,电功W(或者说消耗的电能)为 W=UIt

26 “电功率等于电功与时间之比” “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 修改“电功率”的表述
实验教材没有给出电功的概念,因此在电能的基础上,定义电功率为: “一个用电器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 “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新教材中增加了电功的概念,在电功的基础上定义电功率: “电功率等于电功与时间之比” 物理意义: “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6

27 教学示例:电功率概念的建立 教师:甲灯(60W)、乙灯(15W)并联。观察发光亮度 学生:甲灯比乙灯亮。 教师:已知甲灯U=220V、I=0.273A、t=5s 乙灯U=220V、I=0.068A、t=5s 哪盏灯电流做功多? 学生:(学生分析计算)甲灯。 教师:在1s内哪盏灯电流做功多?甲、乙; 学生: (学生分析计算)甲灯。

28 教师:如果通电时间不相同,甲t=2s、乙t=10s;哪盏灯电流做功多?在1s内哪盏灯电流做功多?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启发) 运动物体在1s内(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越大, 物体运动的越快。 学生:在1s内灯电流做功的多少,反映灯电流做功的快慢 教师:把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叫做电功率,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9 3. 联系实际,增加“想想做做”和“想想议议”
联系科技前沿 联系生活实际 介绍阶梯电价、分时电价、智能电表 29

30 联系生活实际 据测算,中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左右,如果把在用白炽灯全部替换为节能灯,年可节电480 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 万吨,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30

31 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时间表

32 4. 改写“焦耳热”演示实验 如何让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更直观地显示出来,是演示方案的关键。演示实验以空气作为吸热物质,电阻产生的热量被空气吸收,从空气的膨胀程度来判断其吸收热量的多少,将不易观察到的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为观察空气膨胀的程度。而液体的高度变化可以显示空气膨胀的程度,即电阻放热使密闭容器内的空气吸热后体积增加、压强增大,从而推动U形管中的指示液面上升,液面上升高度的大小反映了电流通过电阻做功产生热量的多少。这样改写后,学生对电阻和电流的变化对产生热量的影响的理解更直观、更准确。 可视性得到改善! 32

33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编写要点 1. 兼顾城乡差别,补充“城市住宅配电系统” 2. 修改“安全电压”的表述 3. 增加“高压触电”相关知识

34 1. 兼顾城乡差别,补充“城市住宅配电系统”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距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实际家庭电路的组成情况比较复杂,从最简易的家庭电路到最先进的智能家庭电路,实际生活中都存在。第十九章在内容选择上,保留了保险丝、闸刀开关、用电安全常见事例等一些在城市很少见,但在农村还存在的内容,并补充了空气开关的照片以及住宅户内配电系统的图片等在城市家庭常见的内容。

35 “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 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2. 修改“安全电压”的表述 实验教材对于“安全电压”的描述是: “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 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实际上,安全电压不是一个固定值,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在潮湿和长时间通电的情况下,不高于36 V的电压也不安全。 最新国家标准《特低电压(ELV)限值》(GB/T )对此已做了详细规定(4种环境状况),但其中涉及的情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复杂。 实际上,安全电压不是一个固定值,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在潮湿和长时间通电的情况下,36 V电压也不安全。最新国家标准《特低电压(ELV)限值》(GB/T )对此已做了详细规定(4种环境状况),但其中涉及的情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复杂。 新教材通过数据说明,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电阻会降低,从而通过人体的电流会增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实践安全用电原则。

36 “研究表明,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2. 修改“安全电压”的表述 修订版教材改为: “研究表明,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人体是导体。通常情况下人体的电阻约为104~105 Ω ;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的电阻可降低到约103 Ω。很低的电压,例如用手直接接触1.5 V的干电池,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危险。” 新教材通过数据说明,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电阻会降低,从而通过人体的电流会增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实践安全用电原则。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欧姆定律的理解

37 3. 增加“高压触电”相关知识 低压触电

38 3. 增加“高压触电”相关知识 高压触电

39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3.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5.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6.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通过实验,探究通 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通过实验,了解通 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 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 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导 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 应电流的条件。 (4)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 播速度。 (5)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 展的影响。 ●增加“摩擦起电”等静电学内容,单独设为一条。 ●增加“磁场、地磁场”内容。 ●对“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知识要求了解。 ●增加“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要求

40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编写要点 1. 整合部分节次 2.“实验研究电磁铁”改为“演示实验” 3. 改进“交变电流”演示实验 1. 整合部分节次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编写要点 1. 整合部分节次 2.“实验研究电磁铁”改为“演示实验” 3. 改进“交变电流”演示实验 1. 整合部分节次 原“第1节 磁现象”“第2节 磁场 ” 合并为“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 原“第4节 电磁铁”“第5节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合并为“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41 实验版中的 “实验研究电磁铁”改为“演示实验”,以节省课时。
2.“实验研究电磁铁”改为“演示实验” 实验版中的 “实验研究电磁铁”改为“演示实验”,以节省课时。 3. 改进“交变电流”演示实验 可视性得到改善

42 2.“实验研究电磁铁”改为“演示实验” 磁场 如果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附近,它会发生偏转。磁针和磁体并没有接触,怎么会有力的作用呢?这是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做磁场(magnetic fi eld)。

43 磁场 在物理学中,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像磁场这种物质,我们用实验可以感知它,所以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在条形磁体周围的不同地方,小磁针静止时指 示着不同的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 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44

45 修订版教科书的 编写思想 1. 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 2.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
4. 注意开放性和实践性 5. 体现STS的思想和人文精神渗透 6. 版式、图片设计生动、活泼

46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是扎实的课 。 有效率的课,是充实的课 。 有收获的课,是丰实的课 。 常态下的课,是平实的课 。 有瑕疵的课,是真实的课 。

47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激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好课应具备的特点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激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态美、板书美。

48 真实的学习过程 科学的学习方式 高超的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节好课整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最核心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的精彩源于对教学本质的深刻领悟 最核心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是把握知识的内涵 最适当的教学策略是顺应学生的认知 最重要的教学智慧解决学生的困惑与矛盾

49 (一)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三)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动态生成。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生动、自主、合作和探索性学习。 (五)教学效果: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六)教师素质:教学能力、 教学思维。

50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既有科学、合理、全面的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又有体现现代教学策略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能真正凸显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这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

51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A 教学准备 B 教学设计 C 教学实施 D 教学评价

52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主要涉及:三维目标制定、资源处理与准备、实验仪器调试、实验方案确定、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编制、教学方案形成。 规范、详尽的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是必不可少,但是任何慎密的教学设计,都不可能预设全部课堂事件,因此,必须在教学设计的框架下灵活应对课堂事件,根据学生反应而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53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撰写教学设计要求 学习需要 教学目的 为什么教?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什么? 教学策略 如何教? 教学效果
评价标准?

54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既包括教学过程,也包括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背景分析、对学生需要的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定、教学资源的设计与使用以及学习效果评价(课后反思)等。不仅说明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说明为什么这样教。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55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开 始 陈述目标 分析任务 分析学生情况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实施策略 评价标准 提出补救 教学措施 找出不良原因
修改教学进程 提出补救 教学措施 找出不良原因 教学反思 学生是否达到目标

56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学生情况分析是重点:  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先前经验)  学生还想知道什么? (自发动机)
 学生还想知道什么? (自发动机)  学生能知道什么? (教学目标)  学生如何知道什么? (教学过程) 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一是要认真研读初中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了解课标的要求;二是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或调研,了解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并了解学生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理想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将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与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如何知道,就是在设计了科学的问题线索后,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提供适宜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

57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流程图是教学设计成果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策略的集中体现。  教学流程图的作用 流程图是教学活 动的纲领、师生活
动的线索。 流程图是教师进 行教学研究活动、 相互交流的有效工具。

58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 教学资源设计 确定学习本节课所需教学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从何处获取有关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 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用:电源、电炉丝、火柴、导线、硝化棉、外壁开孔的小灯泡、开关、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 学生实验用:烧瓶、煤油、温度计、开关、阻值不同的电阻丝,电源、导线、焦耳定律演示器。

59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围绕三维目标是否达到要求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多元化,如纸笔测验、活动表现、观察记录等。 要尽可能设计出学生乐意参与,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60 思想依据合适贴切 背景分析精准独到 教学目标具体详实 教学流程清晰简洁 教学过程精致精彩 效果评价贴近主题 教学反思回扣主题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题目生动彰显灵魂 思想依据合适贴切 背景分析精准独到 教学目标具体详实 教学流程清晰简洁 教学过程精致精彩 效果评价贴近主题 教学反思回扣主题

61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课堂的特征 多维性:多种任务、事件与结果及交互作用,学生多种表现(如教师提问后的等待对不同学生的作用)
同时性:同时发生众多事件(不一定能同时处理) 即时性:教师需要快速的实时反应 生成性:难以预料的课堂气氛(互动、生成) 社会性:学生不是孤立个体,而是相互影响(合作分组与小组规模) 历时性:遵守共同规范、约定俗成(教学风格)

62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变革的具体体现 课堂教学生活化 学生学习主动化 师生互动有效化 学科教学整合化 教学过程动态化 教学内容结构化 教学策略综合化 教学资源优质化 教学对象个别化 教学评价多样化

63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环境的外在特征
⑴和谐:气氛和谐,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上听不到呵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阴影。有的是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有的是妙趣横生的智力活动的生动场面和取得智力劳动成果而感到欢快的镜头。 ⑵热情:情绪热烈,锲而不舍。课堂上看不到“旁观者”,有的是津津有味的寻求知识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⑶深刻:有胆略,有见地,有深度,学生能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和有一定水平的见解,教师能把学习引向纵深。 ⑷扎实:已有知识的巩固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新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劳动的结果。教学过程显示了知识与智力的和谐发展。

64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环境的内在因素 ⑴信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情感上能彼此信任和支持,在思想上能水乳交融。
⑵热爱:师生都热爱物理学科,对所学课程感到有兴趣,对知识有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也渴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用理智而且用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⑶渴求:把知识及掌握知识的能力看成是现在和未来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看成是将来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⑷自信:每个学生都有理想、有志向、有奋斗目标,有顽强的探索精神,有必胜的自信心。

65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⑴自学。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环境的根本措施之一。在教学中给学生自学机会、自学时间、自学资料和自学方法;让学生自选内容、自定重点、自拟进度和自排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存在的价值。 “四给”保证“四自”,“四自”落实“四给”。 ⑵引导。这是教师发挥组织作用的主要手段,它对学生的思维起“点拨”、“诱发”、“引爆”作用。引导者必须具有“机敏”、“多才”、“广识”等基本素养。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一个点燃智慧火花的时机,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中学生智力活动象节日的礼花哪样动人。 ⑶交流。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起“触媒”、“催化”、“助燃”作用。交流能起到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鼓舞的效果,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泼,更加激化,更加敏捷,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66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的艺术技巧 ⑴课堂气氛的静与动。 ⑵课堂节律的展与收 ⑶教学内容的详与略。 ⑷知识传授的续与断。
⑸讲解过程的明与隐。 ⑹教学语言的起与伏。 ⑺讲课速度的快与慢。 ⑻ 教学效果的得与失。

67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实施 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按功能分为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导入 设疑 质疑 解惑

68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狭义上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创设物理情境,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从比较熟悉的自然、生产、生活中感知物理事物、领悟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物理基本观念。

69 6 2 3 4 5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 创设物理情境 通过生活经验导入 利用物理实验导入 把握已有知识导入 重现物理学史导入
了解热点话题导入 表演小故事、小幽默、小魔术导入

70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一定的观察、体验、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寻找归纳物理现象的共性,从而建立新概念,使学生感到很亲切,觉得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分析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 关键词: 生活经验 引导思考 抽象本质 定义概念    对于电流、电阻、焦耳热等物理概念,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零碎,在教学设计中利用典型、生动、熟悉的现象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触,使物理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将物理知识的魅力,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1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运用实验创设情景 用实验方法描述概念的特征,刺激学生的感知,唤起思维。其优势在于现象明显、排除干扰、可重复,通过对物理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共同本质属性,以此建立新的物理概念。 关键词: 实验现象 引发问题 归纳分析 定义概念 教学示例 《电磁感应》引入设计 小实验:发电机(视频)

72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3.利用已有知识创设情景
  由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出发,联系新的知识,使新的知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获得深层意义,从而引出新概念,将其纳入知识结构中的适当部位,产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这就是概念同化。 关键词: 已有知识 提出问题 归纳推理 定义概念 通过逐步的设问和分析,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产生引入新概念的客观性和必要性,便于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掌握和不断深化,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73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4.重现物理学史创设情景
在修订版教科书中,多处涉及到物理学史也物理学史内容也是中学物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上物理学家对某一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发现,其思维过程与今天学生认识这一问题的思路往往有类似之处,所以概念教学设计可借助于物理学史料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 提出问题 回顾学史 重演实验 定义概念 生动的史实、鲜活的人物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也使学生初步理解取得科研成就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愿意研究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74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师:介绍科拉顿实验、法拉第实验的简单过程和安培日记. 提出问题:科拉顿、法拉第的研究和观察方式有何不同?
教学示例 《电磁感应》 教师:介绍科拉顿实验、法拉第实验的简单过程和安培日记. 提出问题:科拉顿、法拉第的研究和观察方式有何不同?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为何能够成功?科拉顿、安培为何失去“良机”? 让学生扮演不同科学家的角色, 使物理课堂转变为物理学史发 展的一个缩影,重演科学家的 研究过程和探究实验,也是绝 妙的设计。 “跑失良机”的科拉顿 (动画课件)

75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坐失良机”的安培 比法拉第早7、8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但只记录在日记本里却始终没有对外公布他的发现!
1831年法拉第公布他的发现引起科学界高度关注后,安培后悔不迭,向公众出示多年前自己的工作日记,试图乞求法拉第分享这一种大发现的发现权。未获得支持! 安培(法国)物理学家, 电动力学之父。

76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5.由高科技热点话题创设情景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物理知识引领时代前进. 现代前沿的物理知识或热点话题,是最能触动学生将“物理”与“社会”紧密相连的教学设计素材。由此引入新概念,学生不仅记忆深刻、思维活跃,而且是体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好题材。 教学示例 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长江三峡工程船闸------连通器 光敏、热敏、压力传感材料------可变电阻 3G技术、通讯卫星------电磁波 磁悬浮列车------磁场 核威胁、核封锁------核反应、核能 …… 

77 学生喜闻乐见,注意力快速集中,大脑兴奋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素养。设所需,被概念教学所用。放得开,收得住。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6.用小故事、小魔术、小幽默创设情景 学生喜闻乐见,注意力快速集中,大脑兴奋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素养。设所需,被概念教学所用。放得开,收得住。 教学示例 《压强》概念 小故事:你是谁? 故事发生在天堂里。一场激烈的力学学术辩论会后,物理学家们玩起了“藏猫猫”的游戏。爱因斯坦大声数完“1、2……10”,取下蒙在眼前的黑布,他惊讶地发现牛顿就站在面前。“我赢了。我抓住牛顿了!”爱因斯坦兴奋地喊着。牛顿却镇静地说:“你错了,我不是牛顿!”“老朋友,我是不会认错你的。”爱因斯坦相信自己的眼睛。牛顿仍然不慌不忙:“你看我,一个牛顿,站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所以我不是牛顿。”爱因斯坦这才注意到地板上画了个方框,牛顿就站在方框中间。爱因斯坦耸耸肩:“那你是谁呀?”

78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故事的答案(帕斯卡)在复习时询问学生。 教师接着讲后半部分:
爱因斯坦恍然大悟:“可不是吗,一牛顿的力作用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是一个帕斯卡。”牛顿得意地笑了:“对啦,我是帕斯卡。” 这时,躲藏在沙发背后的帕斯卡再也忍不住了,他大喊道“牛顿,你不是帕斯卡!”大家都愣住了。 (提问学生:帕斯卡为什么说牛顿不是帕斯卡?) “压强是说明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用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来表示。”帕斯卡加重语气说:“牛顿给地板的压力远不止一牛顿,受力面积也只是牛顿脚下那块面积,这得是多少个帕斯卡呀!” “多少个帕斯卡也是帕斯卡,我还是帕斯卡!”牛顿继续开着玩笑。“我晕!让我用狭义相对论来解释解释,这个、这个……我不玩了。”爱因斯坦无奈地摇摇头。 请你帮爱因斯坦算一算,牛顿到底对地板产生了多大的压强? 假设牛顿的质量为70kg,双脚与地板接触面积为350cm2。 (一算吓一跳, P=2×104Pa 不得了,有两万个帕斯卡!)

79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示例 《大气压强》 小魔术:课前在矿泉水瓶侧壁和瓶盖上扎出小孔。表演时装满水,盖好盖子。教师用食指超压紧盖上小孔,拿起水瓶,水不洒出。递给学生,学生手握瓶侧,水即喷出。教师接过水瓶,水又不喷洒了。 教学示例 《光的反射》 小魔术;教师课前在手指肚上固定小块平面镜,一手持数张扑克牌,牌的背面朝向教师,用另一手指“摸”牌,(实际上眼看镜子)报出花色。

80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示例 《相对运动》 小幽默:花园里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慢悠悠散步的乌龟先生竟然从蜗牛小姐的背上辗了过去,现场惨不忍睹。面对交警的调查,惊魂未定的小蜗牛说:噢,警官先生,这一切实在是发生的太快了!我真的什么也记不清啦。 教师引导:乌龟明明是“慢悠悠的散步”,小蜗牛为什么觉得“太快了”? 科学思维的升华:以小故事展示大智慧 物理思想的深化:以小幽默反映大道理 科学视野的扩展:以小魔术揭秘大意境

81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总之,情景创设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对物理教学内容有多种理解,学生认知能力也有所不同,以情景创设的多样性为学生优化学习方式,以多样的方式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供给学生多种学习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才能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与不同认知的需要。 切忌不可 有情境却没有问题 有活动却没有体验 有温度却没有深度 有问答却没有对话 有小组却没有合作

82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设疑----引发思维活动 提出问题的方式 提出问题的认知层次 提出问题的数量 问题的指向性

83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质疑是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内化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教师要在这个环节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与感悟,以便升华新体会的认识与观念,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种由成功的学习而产生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探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思维方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便会得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84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探究学习指导的设计与组织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 (2)选择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性课题。 (3)使学生养成对于所做工作进行评价的良好习惯。 (4)重视探究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

85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课堂中探究性学习要从一开始就达到最开放的探究性学习的程度是不能可能的,这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教师的逐步指导和培养。
此外,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形式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怎样让学生能发现问题,积极参与问题的研究,并能围绕问题,投入到活动中去、去完成特定的学习内容,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实现教学的目标。

86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合作学习与交流讨论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2)分工明确 目标适宜 (3)敏锐捕捉合作时机 (4)适时调控合作进程 (5)科学评价合作效果

87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指导思想:鉴定选拔→改进形成
评价内容: 重视结果→重视学与教的过程 方法技术:定量→定量与定性统整 评价主体:教师、学校→多元主体 评价体系:开放持续、评价的再评价

88 创设 观察 培养 提升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 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 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
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 培养 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 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 提升

89 课程标准列出20个必做实验 〔测量 11个〕 〔探究 9个〕 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10.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0.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探究 9个〕 10.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9.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90 感 谢 观 看 和 聆 听


Download ppt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编写要点 1.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 2. 强化电路的学习 (增加连接电路实验;通路、断路、短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