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性传播疾病 (venereal diseas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性传播疾病 (venereal diseas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性传播疾病 (venereal disease)
制作 周英琼

2 主要指通过性接触传染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有:
尖锐湿疣 淋病 梅毒 艾滋病.

3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条件和性行为的某些变化, 性病的范围明显扩大,国际上将凡是可以通过性行为而传播的疾病,如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非淋病性尿道炎等均列入性病范畴,目前性病的种类以达20多种。1975 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统称为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ransmitted diseases,STD)

4 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uminatum

5 特点: 1、60%是性传播,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HPV)的6、11 型为主或16、18型感染引起.
2、发病多在20-40岁年龄组。 3、好发于潮湿温暖的粘膜和皮肤交界 的部位。男性常见于阴茎冠状沟、 龟头、系带、尿道口和肛周。女性 多见于阴蒂、阴唇、会阴部和肛周。

6 阴茎尖锐湿疣

7 肛周尖锐湿疣

8 诊断要点 1、眼观呈淡红或暗红,表面凹凸不 平的的疣状颗粒,有时呈菜花状 2、镜观上皮呈疣状增生或乳头状增 生,偶见核分裂。
3、表皮角化不全,棘细胞层肥厚。   

9 外阴部尖锐湿疣

10 阴茎尖锐湿疣

11

12 4、表皮中上部可见多少不等的凹空 状状细胞,有助于诊断。 5、真皮层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扩张, 有不等量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6、电镜下可见核内病毒颗粒。

13 凹空细胞

14 目前用免疫组化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核壳抗原及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DNA,阳性者
更有助于确诊。

15 免疫组化显示HPV抗原(棕色颗粒)

16 梅 毒 Syphilis

17 一、概述: 是由苍白密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和粘膜,晚期则侵犯全身各脏器,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经系统。

18 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苍白密(梅毒)螺旋体 传染原:梅毒患者 传播途径:95%经性传播,少数经 输血、接吻、母婴垂 直传播。

19 苍白密螺旋体

20 基本病变: (1). 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及血管周 围炎(见于各期梅毒)。浆细 胞反应为本病特点; (2)
基本病变: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及血管周 围炎(见于各期梅毒)。浆细 胞反应为本病特点; (2).树胶样肿(gumma,见于第Ⅲ期) 为类似结核的肉芽肿,该肉芽肿 质韧而有弹性,如树胶,因而得 名。

21 血管周围炎—浆细胞浸润

22 病变特点: 镜下: ① 结构颇似结核结节,中央为 坏死,但坏死不彻底,弹力 纤维尚保存;

23 树胶样肿-结核样结节 ① 结构颇似结核结节,中央为 坏死,但坏死不彻底

24 ② 坏死灶周围肉芽组织中富含淋 巴细胞和浆细胞,而类上皮细 胞和郎罕氏巨细胞较少,且必 有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及血管周 围炎。

25 树胶样肿-浆细胞反应

26 ③ 树胶肿后期可被吸收、纤维化, 最后使器官变形,但绝少钙化, 和结核结节有别。 ④ 可见于任何器官,最常见于皮肤、 粘膜、肝、骨和睾丸。

27 树胶样肿

28 脸部树胶样肿

29 四、梅毒分期: 第1期(硬性下疳): 在螺旋体入侵部位如阴茎龟头、阴唇、宫颈形成硬性下疳。 约一周后局部淋巴结呈非特异性炎性肿大。如不治疗,下疳在2-6周后自愈, 但不能阻止病变进入Ⅱ期。

30 眼观:下疳常为单个,局部形成充血 的皮疹或水疱, 破裂后形成质 硬、边缘耸起的浅溃疡,直径 1-2cm,因其质硬,故称之硬性 下疳。 镜下:溃疡底部为闭塞性动脉内膜炎 和血管周围炎

31 硬下疳

32 硬 下 疳

33 第2期(梅毒疹): 眼观: 全身皮肤粘膜形成广泛性皮 疹。全身淋巴结非特异性炎 肿大。
第2期(梅毒疹): 眼观: 全身皮肤粘膜形成广泛性皮 疹。全身淋巴结非特异性炎 肿大。

34 足底梅毒疹

35 结节性梅毒疹

36 背 部 梅 毒 疹

37 手 部 梅 毒 疹

38 镜下: 表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 胞浸润,闭塞性血管内膜炎 和血管周围炎。

39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梅 毒 疹 镜 下

40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闭塞性血管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
梅 毒 疹 镜 下

41 临床特点: 梅毒疹虽可自愈,但螺旋体未被消灭,若干年后30%患者 可表现为Ⅲ期梅毒。

42 第3期梅毒: 表现为:破坏性病变,即树胶样 肿和瘢痕形成。 常累及:心血管(80%-85%)、中枢 神经系统(5%-10%)、肝 脏、骨骼等
第3期梅毒: 表现为:破坏性病变,即树胶样 肿和瘢痕形成。 常累及:心血管(80%-85%)、中枢 神经系统(5%-10%)、肝 脏、骨骼等

43 树 胶 样 肿

44 (1)心血管梅毒:病变主要见主动脉 (梅毒性主动脉炎)。 病变: 镜下: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和平 滑肌缺血退变,弹力纤维 断裂变薄, 小瘢痕形成和 炎细胞浸润。

45 肉眼:动脉内膜面呈弥漫分布的 树皮样皱纹及主动脉囊状 扩张(主动脉瘤)。

46 升 主 动 脉 瘤

47 病变累及主动脉环部,由于下列三个因素的影响主动脉关闭不全:
①环部弹力纤维破坏瓣膜环扩张; ②瓣膜纤维增生; ③瓣叶间分离增大。

48 2、中枢神经梅毒: 见于脑膜血管(多在脑底)周围炎及闭塞性内膜炎大脑皮质萎缩,脑皮质多发性梗死麻痹性痴呆。 脊髓后束变性萎缩脊髓痨。
2、中枢神经梅毒: 见于脑膜血管(多在脑底)周围炎及闭塞性内膜炎大脑皮质萎缩,脑皮质多发性梗死麻痹性痴呆。 脊髓后束变性萎缩脊髓痨。

49 3、其他器官梅毒: 肝树胶肿呈结节状肿大,如瘢痕 收缩呈分叶肝 骨树胶肿可引起骨折。

50 先天性梅毒 (congenital syphilis): 胎儿通过胎盘而被感染。多见于4个月以上的胎儿或婴幼儿。

51 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 临床表现为: 性皮炎; (3)火石肝; (4)白色肺炎; (5)骨软骨炎; (6)马鞍鼻和硬腭穿孔。
(1)死胎或死产或生后不久即死亡; (2)皮肤和粘膜广泛性大疱和剥脱 性皮炎; (3)火石肝; (4)白色肺炎; (5)骨软骨炎; (6)马鞍鼻和硬腭穿孔。

52 先天性梅毒(梅毒疹)

53 先天性梅毒

54 先天性梅毒(梅毒疹)

55  婴儿先天性梅毒除上述病变外, 还有马刀胫、马鞍鼻、眼脉络膜 炎和脑膜炎。 2岁以上的幼儿(晚期先天性梅毒) 以间质性结膜炎、胡顷森氏 (Hutchinson)齿和神经性耳聋为 三联症。

56 晚期先天性梅毒-胡顷森氏 (Hutchinson)齿

57 淋 病 (gonorrhea) 

58 概述 淋病由是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 炎,是当前国内最主要的性 传播性疾病。 主要侵犯泌尿、生殖系统。 接触直接传染。儿童可通过接触
传染方式:成人几乎全部通过性 接触直接传染。儿童可通过接触 患者的衣、物、分泌物等传染。

59 此外, 新生儿可因分娩通过患淋病者的产道而被传染,引起淋病性眼炎。
  此外, 新生儿可因分娩通过患淋病者的产道而被传染,引起淋病性眼炎。

60 淋 球 菌 性 眼 炎

61 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在受染约2-7天后, 尿道及其附属腺体发生急性卡他性化脓性炎,脓性渗出物自尿道口外溢(故此病又称白浊)。约60% 以上的患者病变可上行波及前列腺,附睾和精囊(男性);

62 脓 性 渗 出 物

63 脓 性 渗 出 物

64 女性的病变累及外阴和阴道腺体,子宫颈内膜、输卵管及尿道。少数可经血行播散引起其他部位的病变(如关节炎-皮炎综合征,心内膜炎和脑膜炎)。

65 淋 菌 性 宫 颈 炎

66 艾 滋 病 (AIDS)

67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致死性传染

6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病原体:HIV 是RNA逆转录病毒, 主要的外膜蛋白是gp120和gp41

69

70 HIV通过gp120和TH细胞表面的CD4蛋白的高度亲和力而进入TH细胞,经逆转录而产生前病毒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内,再转录出完整的病毒颗粒,大量的病毒颗粒产生,导致细胞死亡,使TH细胞减少,进一步引起巨噬细胞、B细胞、Ts细胞的功能减弱,最终导致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发生。

71 二、传播途径: 1、性传播:HIV的传播70%通过性途 径传播。 2、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 3、通过注射针头或医用器械等传播。
4、围产期传播:母婴传播。 5、其他:器官移植、医务人员的职 业性感染。

72

73 一般认为下列途径并不传播HIV: ②拥抱 ③握手 ④咳嗽和大喷嚏 ⑤昆虫叮咬; ⑥水或食物; ⑦茶杯、玻璃盘、眼镜; ⑧厕所;
①普通工作场所或学校的接触; ②拥抱 ③握手 ④咳嗽和大喷嚏 ⑤昆虫叮咬; ⑥水或食物; ⑦茶杯、玻璃盘、眼镜; ⑧厕所; ⑨游泳池或公共浴室。

74 三、病理变化 1、淋巴结的变化: 早期及中期: 淋巴结肿大,淋巴滤 泡明显增生,髓质出 现较多浆细胞。 晚期: 淋巴结一片荒芜,淋巴细
晚期: 淋巴结一片荒芜,淋巴细 胞消失殆尽,仅见巨噬细胞 和浆细胞,不见淋巴细胞。

75 2、机会性感染 是指致病力弱的病原体,在机体 免疫力下降时而发生的严重感染。
具有病原体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范围广、受累器官多、临床病理改变复杂的特点。 是本病的重要致死原因。

76 传染性软疣(AIDS患者)

77 带 状 疱 疹(AIDS患者)

78 白念珠菌感染(AIDS患者)

79 单纯疱疹(AIDS患者)

80 肝巨细胞病毒感染

81 隐孢子性肠炎(抗酸染色)

82 约有50%的病例有卡氏肺孢子虫感 染,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约有70%的病例有中枢神经统受累。

83 卡 氏 肺 孢 子 虫

84 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

85 3、恶性肿瘤 卡波西肉瘤:约30%的病例可发生。 ①该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广泛累 及皮肤、粘膜和内脏。 ②眼观肿瘤呈暗蓝或紫红色的斑块。
③镜下显示成片的梭形细胞,具有 明显异型性,构成毛细血管样间 隙。 恶性淋巴瘤:

86 皮 肤 卡 波 氏 肉 瘤

87 卡 波 氏 肉 瘤 镜 下

88 艾滋病之淋巴瘤

89 3、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期:发生在感染后3-6周,出 现类似感冒症状。 潜伏期:可持续2-10年(平均5 年),仅出现抗HIV抗体
阳性,而无临床症状。

90 胞数下降, TH/ TS细胞比例倒 艾滋病前期: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 肿大、发烧、体重下降, TH细 置(由正常2:1下降至1:2)
出现致命的机会性感染,发生各 种恶性肿瘤。

91 4、预后 本病预后差,死亡率达100%。 由于有效的疫苗尚待时日,又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艾滋病的饿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92 预防: 1. 不要与AIDS或可疑AIDS病人进行 密切接触. 2. AIDS高危险病人群不能供血. 3
预防: 1.不要与AIDS或可疑AIDS病人进行 密切接触. 2.AIDS高危险病人群不能供血. 3.识别和剔除可能含AIDS病原的血 制品. 4.严格输液打针标准和操作技术. 5.改良血友病病人输入的血制品.

93 特异性预防: 据有关部们预计在二十一 世纪可望获得ADIS疫苗来预防.

94 诊断标准: HIV抗体检测阳性或细胞培养分离 出HIV者,表示有HIV感染; 外表健康而无症状者,可诊断为 HIV带病毒者。

95 小 结

96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性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累及全身多器官。以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及血管周围炎、梅毒树胶肿为基本病变;一期梅毒以硬性下疳为特点,二期梅毒以梅毒疹为特点,三期梅毒有树胶样肿,累及心、肝、神经系统和骨等。

97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 爱滋病是由HIV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 HIV选择性破坏TH细胞,引起细胞 免疫缺陷,在疾病晚期出现致命
的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 返回目录


Download ppt "性传播疾病 (venereal diseas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