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21世紀的國際政治議題
2
世界五大權力中心,美國、中國、歐 盟、俄羅斯及日本。 美國之綜合國力居全球第一。 日本第二,約為美國的60%。 英、法、德約為美國的一半。
俄羅斯的綜合國力約為美國的40%。 中國的綜合國力為7國之末。 2000年9月綜合國力評估系統研究報告
3
領土、人口、軍事力量、經濟、文化與 科技為綜合國力的內容。 「和平崛起的中國」? 中國成為21世紀全球必須面對的課題。
4
中國的成長 1978年中共經濟體制改革至1997亞洲 金融風暴,中間經歷了1989年天安門 事件,中國一直維持高經濟成長率,
就13億人口的經濟體系而言,實屬不 易。
5
1989至2001年中國GDP年平均增長9.3%,領先世界3.2%,發達國家2.7%,發展中國家5.2%。
6
911後中共的國際關係
7
中國與各國建立夥伴、睦鄰關係的情形
8
一、穩定與主要大國的關係 (一)與美國的關係-1
911事件之後,美國打著反恐旗幟與中國周邊國家如南韓、菲律賓進行反恐軍事演習,強化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軍事合作,與東協國家簽署反恐的聯盟,特別是美國駐軍中亞,與中亞各國進行軍事合作,都讓中國產生美國藉反恐之名,行圍堵中國及擴張霸權之實的不安感。
9
(一)與美國的關係-2 美國已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並將戰略中心移至亞洲,以進行對中國的圍堵。
在現實主義的外交思維下,中國為確保其經濟改革的持續,西方國家的資金投資與技術轉移,並為避免美國對其軍事現代化產生壓力,降低美國對臺軍售的動機等等因素。 中國還是必須與美國維持既競爭且合作的矛盾關係。
10
(二)與俄羅斯的關係 911事件後,為了防止中俄關係受到美國拉攏的影響,中國決定加強和發展中俄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中國和俄羅斯加強在中亞地區的安全合作,在「上海合作組織憲章」中再次重申建立多極世界的主張,成立反恐機構、舉行反恐怖主義聯合軍事演習,加緊籌劃開發由西伯利亞伊爾庫次克到中國東北的油氣管道,是兩國發展戰略的一部分,也是戰略協作重要的領域。
11
二、深化睦鄰友好關係 (一)與東北亞的關係
911事件後,中國認為日本藉反恐怖主義名義提出違反日本憲法的法案,並趁機派遣艦隊遠赴印度洋,意圖走向軍事大國。 對日本自衛隊行為採取忍讓的態度。 中國對日本的外交政策,原則上將以維持與推動經貿往來為主,防止日本向美國過度的傾斜,以及走向軍國主義之路。
12
(二)與東南亞的關係-1 中國與東協雙方共同推進東協與中日韓(10+3)合作,東協地區論壇、亞洲合作對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歐會議、東亞拉美合作論壇等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機制的發展。 中國轉變對東南亞國家的外交策略,由意識型態之對抗,轉為追求實質利益關係,並由衝突的關係,轉為發展相互結合與互賴關係。
13
(二)與東南亞的關係-2 睦鄰外交、改善其在亞太的形象。
東南亞戰略目標旨在爭取和平的區域國際環境,確保海洋資源的權益,並排除美國勢力的介入,以追求在東南亞之優勢地位。
14
(三)與中亞的關係-1 中亞五國是中國的西部近郊,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斯、烏茲別克、土庫曼。
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斯與中國有三千兩百零六公里的共同邊界線。 1996年4月,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斯與俄羅斯五國領導人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信任的協定》
15
(三)與中亞的關係-2 美國勢力進入阿富汗後,美國已與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等國建立軍事合作關係,並引進美國勢力至中亞地區。
對中國而言,中亞地區具有天然資源及地緣戰略的重要性。 中國為避免美國的圍堵政策及中亞各國向美國傾斜,現正積極地拉攏中亞各國。
16
(四)與南亞的關係-1 冷戰時期的中蘇對抗,在蘇聯與印度對中國造成南北夾擊之勢後,中國開始靠向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
1999年2月,中國國防部長遲浩田回訪巴國時表示,加強兩國、兩軍之間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長期穩定睦鄰友好關係」
17
(四)與南亞的關係-2 中國與印度的關係方面,兩國之間最棘手的爭議在於雙方長達約二千公里邊界的劃界問題。
中印兩國的外交關係一直至1996年才解凍。 中國與印度之間的邊界問題尚未解決,然而兩國領袖對於經貿合作卻有一致的看法。
18
三、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中國和非洲國家決心共同努力,構築長期穩定、平等互利及全面合作的新型夥伴關係。
給予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出口中國的部分商品免關稅待遇。 增加對「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的資金投入。
19
小 結 創造和平穩定的環境,中國大力倡導「新安全觀」,並在對外政策上做了重大修正。 外交建立「夥伴關係」及倡導「睦鄰外交」
小 結 創造和平穩定的環境,中國大力倡導「新安全觀」,並在對外政策上做了重大修正。 外交建立「夥伴關係」及倡導「睦鄰外交」 積極與周邊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以及主動參與各種國際組織的活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