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5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5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5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

2 15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 15.1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概述 15.2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15.3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方法

3 15.1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概述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概念及其意义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基本步骤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4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概念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企业生产经营多指标综合统计评价): 是指根据评价的目的,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把反映企业生产 经营活动各环节、诸方面的指标综合起来,从总体上对企业生产经 营状况进行的全面统计评价。

5 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范围极为广泛: 物质劳动过程、资金运动过程; 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消费过程、分配过程; 内部经营机制的约束,外部环境的影响。 总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特征是多方面 的,需要多个指标来反映,构成指标体系。

6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意义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意义如下: 从总体上定量评价生产经营活动; 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找差距,采取措施; 为宏观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考核依据; 发挥统计监督作用。

7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基本步骤 (1)目的 (2)指标体系 (3)同度量处理 (4)赋权 (5)评价

8 1)目的 明确评价对象系统和评价目的。 首先,明确评价的对象系统。 回答:评价谁? 其次,要明确评价目的。 最后,依据目的,确定综合结果的表现方式。

9 目前常见的评价对象系统 (1)自然界对象系统: 各种资源 (2)技术对象系统: 新技术、科技成果、科研项目 (3)人工制造对象系统: 电机、化工、建筑、武器 (4)经济与社会对象系统: 区域、个人、单位、集团

10 综合结果的表现方式 根据综合评价的目的,确定综合结果的表现方式: (1)任意指数 (2)0~1区间数 (3)-1~+1区间数 根据本企业的分析需要确定所需的表现方式。

11 2)指标体系 选择若干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 建立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统计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其科学性是关系综合统计评价结论正确与否的关键。 包括两项内容: (1)建立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2)指标筛选的主要方法

12 (1)建立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建立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遵循以 下原则: a、科学性原则:客观地反映现象的本质、特点 b、全面性原则:从各个角度反映对象的变化 c、敏感性原则:能敏感地反映对象的变化 d、简约性原则:指标尽量少,且每个指标独立 e、实用性原则:所需要的指标数据较易收集

13 (2)筛选指标的主要方法 为使建立的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满足以上原则,就必须在反 映总体数量特征的众多指标中进行认真筛选。 筛选方法的主要有: (1)经验判断法:删减相似指标 (2)数学分析法:主要是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14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其基本思想和 基本方法如下: a、依据指标值,计算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列矩阵; b、从相关系数矩阵中选最大值的指标逐次合并聚类; c、以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确定指标类数; d、依经验,选择各类中的代表指标,形成指标体系。

15 3)同度量处理 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进行同度量处理。 组成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计量单位是不相同的,无 法进行综合汇总。 为此,应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进行同度量处理。方法有: ☼ 相对化处理法(即综合指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 打分法 ☼ 功效系数法

16 相对化处理法的步骤 首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评价标准, 即各指标的比较标准。 其次,指数(相对数) 指标实际值(Xi)与相应的标准值(Xm)比较。 然后,赋权 最后,加权平均,算出综合指数(相对数)。

17 相对化处理中的两类指标 正指标: 指标值越大,表明经济现象越好的指标。 用Xi/Xm处理。 如:产值、利润等。 逆指标: 指标值越大,表明经济现象越差的指标。用Xm/Xi处理。 如:成本、损失等。

18 常用的四类标准 同度量处理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时,常用四类标准: a、计划标准 b、动态标准(历史标准) c、平均标准或最优标准 d、行业标准、国家或国际标准 以上标准经常结合使用。

19 4)赋权 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数。 在综合统计评价分析中,各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不同,对反映 的问题敏感性不同,作用、地位的重要程度不同。 因此,为了提高评价分析的科学性,必须给指标赋权。 指标的权数: 权衡各项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地位和重要程度的数值。

20 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数的方法 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数的科学方法有: (1)德尔菲法(Delphi) (2)相邻指标比较法 (3)方差倒数加权法 (4)变异系数加权法 (5)复相关系数倒数加权法 (6)层次分析法(AHP) (7)主成份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

21 5)评价 计算评价值,进行评价、对比、排序和分析。 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 评价 对比 排序 分析。

22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要全面研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以 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全面考核企业的经济工作。 具体包括: 1)企业经济效益综合统计评价 2)企业员工素质综合统计评价 3)企业科技活动综合统计评价 4)企业市场竞争力综合统计评价

23 15.2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指标体系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员工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科技活动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市场竞争力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24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表现形式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综合统计评价科学、客观、公正的首 要条件。 企业经济综合统计评价指标表现形式多样: 有的是针对评价诸方面的全面完整的指标体系 有的是针对某一环节、某一方面的专门指标体系 有的是可以直接量化的硬指标 有的是用问卷收集答案的软指标 有的指标体系还可以分解为若干层次的指标

25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企业员工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企业科技活动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4)企业市场竞争力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26 表15-1: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内容 综合评价的方面 具体内容 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科技水平 企业产品及市场竞争力
表15-1: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内容 综合评价的方面 具体内容 1. 企业经济效益 2. 资本经营方面 3. 营运能力方面 4. 偿债能力 5. 社会效益 6. 员工能力素质 7. 员工文化素质 8. 员工品德素质 9. 员工身体素质 10.科技投入 11.科技产出 12.促进生产发展 13.促进社会发展 14.产品竞争力 15.产品寿命周期 16.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17.产品获利能力 18.企业市场竞争意识和投入程度 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科技水平 企业产品及市场竞争力

27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经济综合统计评价是要从总体上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 个方面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 遵循以下心的原则: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兼顾:当前与长远 微观与宏观

28 1)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 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投入: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和占用的资源。 产出: 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

29 (1)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 用同样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用最少的投入获得同样多的产出。 企业经济效益一般计算公式有两种: (1)企业经济效益正指标 (2)企业经济效益逆指标

30 (2)企业经济效益一般计算公式 a、企业经济效益正指标 b、企业经济效益逆指标

31 2)企业经济效益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状况,不能仅局限于经济效益指标。 而要从投入产出各个方面出发,考虑多方利益: 既要考虑债权人的利益, 又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 还要兼顾企业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32 (1)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七项综合指标体系
1997年10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 易委员会、其他有关部门联合提出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1998年2月在全国实施。 这套指标的显著特点是: 宏观核算看全局, 微观考核重自身

33 七项综合指标体系 1997年10月,国家统计局、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联合提出了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七项综合指标体系: (1)总资产贡献率 (2)资产保值增值率 (3)资产负债率 (4)流动资金周转率 (5)成本费用利润率 (6)全员劳动生产率 (7)产品销售率

34 (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十项考核综合指标体系
财政部曾经推行适合任何企业的十项综合指标体系: a、经营效益方面: 资本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 b、资本经营方面: 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c、偿债能力方面: 总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 d、运营能力方面: 应收帐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e、社会效益方面: 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

35 企业社会效益指标 企业社会效益指标有有两种: 这两个都是正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对社会贡献的水平越高。

36 表15-2:企业十项考核综合指标 评价内容 指标名称 一、经济效益 二、资本经营 三、偿债能力 四、营运能力 五、社会效益 1、销售利润率
表15-2:企业十项考核综合指标 评价内容 指标名称 1、销售利润率 2、总资产报酬率 3、资本收益率 4、资本保值增值率 5、资产负债率 6、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 7、应收账款周转率 8、存货周转率 9、社会贡献率 10、社会积累率 一、经济效益 二、资本经营 三、偿债能力 四、营运能力 五、社会效益

37 企业员工素质统计评价体系 任何企业都是以人为基本单位的,个人的素质与整个企业的发 展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企业员工素质的评价可以反映在以下几个环节上: 企业人员预测与规划 企业人员的培养与使用 企业人员的配置与管理。 其前提就是建立企业员工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8 1)企业员工素质的构成要素和相应的指标 企业员工素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见下表所示): (1)能力素质 (2)文化素质 (3)品德素质 (4)身体素质

39 表15-3 企业员工素质统计指标体系 评价内容 指标名称 一、能力素质 二、文化素质 三、品德素质 四、身体素质 1、员工平均技能等级
评价内容 指标名称 1、员工平均技能等级 2、某级别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员工比重 3、某级别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专业人员比重 4、技术人员平均技术水平提高率 5、新产品品种数 6、员工平均文化程度 7、不同学历人数在企业总人数中所占比重 8、敬业精神(量化) 9、遵章守纪和原则性(量化) 10、人际关系网络(量化) 11、品德修养(量化) 12、企业员工的平均健康水平 13、平均工龄 一、能力素质 二、文化素质 三、品德素质 四、身体素质

40 为了达到对企业科技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目的,本书将企业
企业科技水平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达到对企业科技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目的,本书将企业 科技活动过程“投入—活动—产出”的三个部分作为框架来建立指 标体系。 建立包括反映以下三个方面的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科技“投入” 企业科技“活动” 企业科技“产出”

41 1)企业科技进步贡献指标 根据企业科技活动的过程,将企业科技贡献指标分为四个方面 的内容,分别是(见下表所示): 科技投入 科技产出 促进生产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

42 表15-4 企业科技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科技投入 科技产出 促进生产发展 促进社会发展 人力投入 财力投入 高技术产业化 技术创新 生产发展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科技投入 人力投入 1.科技人员比重 2.R&D人员比重 3.科技专家比重 财力投入 4.单位销售科技比重 5.R&D经费占增加值比重 6.科技活动贷款占银行总贷款比重 7.企业技术引进水平 8.微电子控制生产设备率 9.科技装备率 科技产出 高技术产业化 10.高技术产品增加值占企业增加值比重 11.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企业出口额比重 技术创新 1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 13.科技论文数 14.专利批准率 15.专利成长率 16.专利效率 17.人均技术转让能力 18.新产品产出周期 19.新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20.市场占有增长率 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 21.增加值增长速度 22.出口额占增加值比重 促进社会发展 从业人员素质 23.人均继续受教育时数 环境保护 24.治理污染费用支出额增长率 25.三废降低率

43 企业市场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 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为了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依据,必须: 全面地评价产品竞争力的状况, 观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分析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

44 1)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内容 市场竞争能力是一个由多因素所决定的综合概念。 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一般体现为: 产品质量的高低 产品品种是否齐全 产品价格是否具有优势 交货是否及时 服务是否周到 集中体现在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上。

45 (1)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竞争力): 是指企业的产品在以下方面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 质量 品种 价格 交货期 服务等。

46 (2)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两个部分 竞争力可以分解成两部分: 生存能力,包括: 产品销售状况; 活力能力(资产贡献率—效益评价)。 发展能力,主要指: 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资产保值增值率—效益评价)。

47 (3)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以简单概括为: 品种 质量 价格 销售手段 服务 科技。

48 2)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产品及市场)
可以从五个方面反映市场竞争能力,并建立指标体系: 产品竞争力 产品寿命周期 市场规模 市场占有率及产品获利能力 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与投入强度

49 (1)产品竞争能力强弱指标 产品竞争能力强弱指标,主要是与竞争对手相比: a、价格 b、成本 c、质量 d、商标 e、服务水平

50 a、价格

51 b、成本

52 c、质量 产品质量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产品质量水平 质量评价指数。

53 d、商标 实际操作中商标较多使用“品牌评价指数”来反映。 其计算公式为:

54 e、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项目、种类、次数等) :

55 (2)反映产品的经济寿命周期的指标 产品的经济寿命周期一般只能根据产品的全部销售历史资料才 能整理出来,但已经失去实际意义。 因此,企业通过变通的方法来判断产品的寿命周期阶段: △ 类比法(难操作) △ 销售增长率比值法(常用)

56 a、销售增长率比值法的计算公式 反映产品的经济寿命周期的指标:

57 b、判断产品生命周期

58 (3)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指标 企业市场规模竞争力多用市场占有份额来体现。 其计算公式为:

59 (4)产品获利能力指标 产品获利能力综合反映企业产品的投入产出效益水平。 可以用以下两项指标表征某产品的获利能力: 产品获利能力评价指数 产品销售率

60 a、产品获利能力评价指数 某产品获利能力评价计算公式为:

61 某企业各类产品综合获利能力评价指数

62 b、产品销售率指标 产品销售率: 反映一定时期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 表征销售完成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

63 (5)企业市场竞争压力与投入强度指标 a、反映企业竞争压力指标 b、企业竞争投入强度

64 a、反映企业竞争压力指标 反映企业竞争压力大小多是从定性角度出发, 因此,企业一般对竞争项目(因素)的压力大小通过打分法来 计算企业竞争压力指数指标。 指数值越大,竞争压力就越大。

65 b、企业竞争投入强度 ①固定资产更新系数 ②产品更新系数 ③技术开发投入强度 ④市场拓展能力和投入强度

66 ① 固定资产更新系数

67 ② 产品更新系数 反映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投入水平和速度。 计算公式为:

68 ③ 技术开发投入强度

69 ④ 市场拓展能力和投入强度

70 3)企业市场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表 根据以上五个方面,建立了如下表所示的指标体系: (见表15-8)

71 表15.5 产品竞争力统计综合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产品竞争力 产品寿命周期 市场规模 与市场占有率 产品获利能力
表15.5 产品竞争力统计综合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产品竞争力 1、价格 2、成本 3、质量 4、商标 5、服务 1、价格比率指数 2、成本比率指数 3、质量评价指数 4、品牌评价指数 5、服务水平指数 产品寿命周期 6、现在所处位置 7、今后的预测 6、各个时期的销售增长率 7、各类产品寿命平均周期指数 市场规模 与市场占有率 8、现在所处位置 9、今后的预测 8、某种产品市场占有率 产品获利能力 10、现在所处位置 11、今后的预测 9、各类产品综合获利能力评价指数 10、产品销售率 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与投入强度 12、竞争压力 13、竞争投入强度 11、企业竞争压力评价指数 12、固定资产更新系数 13、产品更新系数 14、技术开发投入强度 15、市场拓展能力和投入强度

72 15.3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方法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打分综合法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综合指数法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功效系数法

73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方法的含义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方法分为: 广义: 确定指标体系,计算综合评价值,分析、排序等程序的全过程。 狭义: 确定指标体系,计算综合评价值。(此处所指)

74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打分综合法 打分综合法是西方国家计算经济景气与否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每一项指标的得分 2)计算某一类指标的平均得分 3)计算企业综合评价总得分 4)分析企业总体状况

75 1)确定每一项指标的得分 比较每一项指标的实际值与基期值(计划值或其他标准值), 确定每一项指标的得分。 计分方法如下: 实际值好于标准值的,计100分; 实际值与标准值持平的,计50分; 实际值劣于标准值的,计0分。

76 2)计算某一类指标的平均得分 计算某一类指标的平均得分。 计算公式如下:

77 3)计算企业综合评价总得分 计算企业综合评价总得分。 计算公式为:

78 4)分析企业总体状况 若是评价一家企业,根据企业综合总得分来分析企业的总体状 况。 如果是评价多个企业,则根据总得分进行排序、分析。

79 打分法的优缺点 该法不准确、不客观。 不适合于准确评价。 适合于同一个系统、企业、集团内部的期末综合评比。

80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 是将每项指标实际值通过与标准值比较, 计算出各指标的个体指数, 再加权平均计算综合指数。 一般用来放映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好坏。

81 1)综合指数法的步骤 (1)第一步,确定标准值 (2)第二步,计算相对数或指数 (3)第三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 (4)第四步,计算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82 (1)第一步,确定标准值 第一步,确定标准值。 确定各个指标动态对比的标准值。 例如: 把各个指标历史上某一年的全国平均水平作为标准值。

83 (2)第二步,计算相对数或指数 第二步,计算相对数或指数 计算各项经济效益相对数或指数。 将指标报告期实际值与相应标准值对比可得。

84 (3)第三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 第三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 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确定各指标加权平均的权数。 这样可避免对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同等看 待的缺陷。

85 (4)第四步,计算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第四步,计算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对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指数进行加权平均, 计算得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计算公式如下:

86 计算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公式

87 综合效益指数K的含义 指数值K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故在运用该方法时,各项指标应采用正指标; 若所选的是逆指标,在综合之前应将其转化为正指标。

88 2)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法的实质与优点 可以看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实质就是若干个单项经济效益指 标指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每个经济效益指标指数,其对比的基数不是各企业自己的基期 值,而是全国的平均值或标准值。 这样,经济效益在总体内的各单位之间就具有充分的可比性, 可以广泛用于横向对比。

89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之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 是采用多目标规划管理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要利用特定的方法, 将每个指标的实际值转化为百分制表示的分数, 再汇总计算综合统计评价值。

90 1)功效系数法具体步骤 ☼ 确定各单项指标,计算各指标报告期的实际值 ☼ 确定各指标权数,计算每项指标的功效系数 ☼ 各类指标的功效系数综合得分和平均企业功效系数总得分 ☼ 依据功效系数总得分排序,确定企业名次

91 (1)确定各单项指标,并计算报告期的实际值
根据经验和评价目的, 确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各单项指标, 并计算出各指标报告期的实际值。 对每个指标确定 一个上限值(或称满意值) ; 一个下限值(或称不允许值) 。

92 (2)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并计算功效系数 确定各指标对应的重要程度(即权数),计算每项指标的功效 系数。 其一般公式是:

93 (3)功效系数综合得分和平均功效系数总得分
用各项指标的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求得各类指标的功效系数综合得分,和 平均企业功效系数总得分。 其计算公式为:

94 平均功效系数总得分计算公式 算术平均法: 几何平均法:

95 4)排序 按照各评价企业的功效系数总得分, 从多到少依次排队, 确定各企业的名次。

96 2)功效系数法的优点 功效系数法的优点是: 可比性强,适用面较广。 可用于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对比。 另外,功效系数得分的计算中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可以根据不同 需要加以确定,能够反映综合经济效益的实际水平、动态水平和计 划完成水平,从而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97 本章结束 谢谢!


Download ppt "15 企业综合统计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