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及衡量标志 1、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 是由于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从而引起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的衡量标志 (1)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物价变动的平均数。 如我们今年的100元只能买到去年90元能买到的东西,则物价指数就上升了10%,即今年的100元只值去年的90元。物价指数的上升,意味着货币贬值,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测定通货膨胀率的指标。反映物价变动的指数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消费者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3 (2)生活费用指数 生活费用指数:是反映一定阶层居民在吃、穿、住、用、 行等方面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 度的相对数。通过生活费用指数,可以反映出消费品和劳务 的价格变化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4 (3)货币购买力指数 货币购买力指数:是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假设以1984年为基期,1994年的消费物价总指数为150%,则1994年 单位货币的购买力=1994年的单位货币/150%=0.67单位货币,也就是说, 如果1984年是1元人民币的话,到1994年其购买力就只相当于1984年的 0.67元人民币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的态势。 货币购买力指数与物价指数互为倒数,当指数小于1时,表示货币购 买力下降,物价上涨。

5 (4)实际工资指数 实际工资指数是反映职工在不同时期用同样数量的货币 工资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变动情况的指数。 因通货 膨胀有个极其重要的后果就是使实际工资降低,所以我们可 以用这个指数来测定通货膨胀率。当指数小于1时,说明实 际工资下降;当指数大于1时,说明实际工资上升,而实际 工资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说明通货膨胀率在上升。

6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的类型 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 按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 按物价上涨的幅度的趋势 公开的通货膨胀 隐蔽的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 奔腾的通货膨胀 超级通货膨胀 需求型通货膨胀 成本型通货膨胀 混合型通货膨胀

7 三、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 1、通货膨胀的危害
①加重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致使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发生变化,使得政府操作困难加大,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失灵。 ②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改善经济结构。 ③银行储蓄处于两难境地。 ④ 扭曲分配结构,加剧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⑤ 导致进口增加,出口产品成本增大。 ⑥ 造成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的困难。 ⑦ 恶性通货膨胀还将严重损害货币的信誉,造成物物交换的盛行和替代货币的出现,交易媒介的缺乏使市场机制失去作用。 ⑧ 通货膨胀是对经济活动长期行为方式的破坏,它使长期契约行为的风险加大,当通货膨胀造成的不确定性普遍泛滥时,人们变得只顾眼前,对将来的影响和后果采取漠然态度,从而导致投资水平和道德水平的下降。

8 案例:津巴布韦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 津巴布韦从2004年起,其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就已很高。由于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人们手中的货币严重贬值、购买力下降,因货币面值较小,而物价飞涨,就有了人人都是百万穷翁,要买东西得扛一麻袋钱去的局面。为了方便携带,政府只能发行大面额的货币,因通货膨胀率不断的攀升,津巴布韦政府因此陷入了不断发行新货币的恶性循环中。下面是津巴布韦政府发行新货币的历程: 1、2006年6月1日,在国家通货膨胀率突破1000%的情况下,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发行面值10万津元的无记名支票以方便携带。 2、 2007年8月1日,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发行面值为20万元的钞票。在黑市上,这种20万元的新钞票仅价值1美元。当期的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超过5000%。 3、2007年12月24日,津巴布韦发行新版货币,最高面值为75万津巴布韦元,其他两种为25万和50万津元。此外,央行还宣布个人储户存款不能超过5000万元,超额的要被充公。按当期官方汇率,20万津元仅仅相当于6.66美元,而在黑市上只能换到0.12美元。75万津元的大额钞票只能买到一个汉堡包。当期的通胀率达8000%。

9 4、2008年1月18日,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发行新货币,最大面值为1000万津元,其次为500万面值和100万面值,成为当时世界上面值最大的货币。
5、津巴布韦中央银行从2008年4月4日起发行面值5000万津元,同时发行的新币有5000万津元和2500万津元两种面额。津巴布韦当期通货膨胀率达到100000%。 6、2008年5月6日,中央银行发行1亿津元和2.5亿津元两种面值纸币。 7、2008年5月15日,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发行大面额5亿津元的新钞,同时还发行50亿、250亿和500亿津元的农业无记名支票。这些支票与正在流通的津元现钞一样流通。 8、2008年7月21日发行单张面额1000亿津元的钞票,以对付通货膨胀和消费者解决消费者携带大量纸币之苦。此时津巴布韦官方公布的年通货膨胀率高达 %。 9、2008年8月初,津巴布韦央行宣布作废面值超过1000亿津元巨额钞票,砍去10个零,发行新一套津元,面值从1津元到100津元,同时采取限制个人和公司从银行取钱的政策,造成市场上现钞严重短缺。 10、2008年12月4日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发行面额为1000万、5000万和1亿津元三种新钞。 11、2008年12月19日津巴布韦央行正式发行面额为10亿、50亿和100亿津元的新钞。此时10 亿津元兑1美元,个人从银行取款的最高限额已从每周5亿津元增加到每月100亿津元。

10 12、2009年1月10日津巴布韦财长宣布将发行面额500亿的钞票,这种超大面额的货币仅够
购买两条面包。 此时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 %,1美元可对换250亿津 巴布韦元。 13、2009年1月16日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开始发行一套世界上最大面额的新钞,这套面额在万 亿以上的新钞包括10万亿、20万亿、50万亿和100万亿津元四种。此时10万亿津元约合30美 元。 14、2009年2月2日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决定从巨额钞票上砍去12个零,也就是现在的1万亿钞 票将等于1元。此时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10亿,不砍零前1美元可以兑 换250万亿津元。 据统计,该国的物价平均每五天上涨1倍。随着钞票一天比一天更不值钱,原始的物物 交换又重新为人们青睐。农场工人更愿意雇主用实物作酬劳,因为更保值,也更容易携带 。城市中物物交换也大行其道,从食品到CD,品种多样。到2009年3月,津巴布韦新联合政 府决定取消国家货币流通至少一年,在此期间,国家将使用其他硬通货。 目前,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其危害已使津巴布韦人民遭受着严重的人道路主义 危机。

11 2、通货膨胀的治理 由于通货膨胀对于经济的正常发展有相当的不利影响,所以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平抑通货膨胀。主要的治理措施有: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往往实施限制性的货币政策,即适当地拧紧货币水龙头,控制货币供给量,以此来影响价格,降低通货膨胀率,并维持经济稳定增长。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施限制性的财政政策,通过控制财政收支,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和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包括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两部分。 (3)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指政府对物价和工资实行管制的政策。 (4)收入指数化 收入指数化:是把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就是说,对各种不同的收入实行“指数化”,然后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动来调整收入。

12 四、通货紧缩的含义及特征 1、通货紧缩的含义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并伴有经济的负增长,或者货币供给缩减的经济现象。
2、衡量通货紧缩的标准 一是看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是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3、通货紧缩出现的原因 一是生产过剩。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大量产品销不出去,造成通货紧缩的发生。一些国家的经济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生产过剩的制约,以至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二是有效需求不足。因受到股市低迷、投资减少制约等负面因素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这也是通货紧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互为因果。

13 五、通货紧缩的危害与治理 1、通货紧缩的危害 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危害也十分巨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货紧缩对投资的影响
②通货紧缩对消费的影响 ③通货紧缩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④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14 2、通货紧缩的治理 通货紧缩对社会也有不可忽视的不利影响,因此发生通货紧缩时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各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主要的措施有: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结构性调整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改变公众预期 思考:根据本次课所学的理论分析我国目前是处于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或者货币供求关系下处于均衡状态?

15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历程(阅读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里,市场上的物价水平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国家又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隐蔽型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具体表现在:供给相对匮乏,供需矛盾突出,生产、生活资料凭票供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向着市场经济转轨。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遇到了令人困扰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 1987—1988年是我国经济扩张明显的阶段,物价指数在前一期经济扩张的拉动下持续走高,上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历史高点。以1985年的物价指数为基点,1986年的物价指数上涨6.0%,1987年的物价指数上涨13.7%,1988年的物价指数上涨34.8%。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要求和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从1986年开始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政府财政赤字,特别是1988年实行财政的“包干”体制以后,社会的需求进一步猛增。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政府赤字问题,货币连年超经济发行,到1988年第四季度,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为2 1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7%。由于货币的超量发行,市场货币的流通量剧增,引发了物价的猛烈上涨,货币贬值。官方宣布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8.5%。为了整顿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对经济实行全面的治理整顿,其措施之严厉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

16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历程(阅读资料)
到1993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压力又开始上升,金融业陷入无序状态。在国内金融市场,大量资金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规定和监管,为房地产业大量融资,使得货币量超量投放,信贷规模一再突破计划。1993年、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达13.2%、21.7%。经济过热表现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中央政府于1993年夏开始实行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纪律;使国有银行与其隶属的信托投资公司分离:所有专业银行必须立即取消计划外贷款;限制地区间贷款:派出工作组到各省检查执行情况等。由于这次调控吸取了以前货币紧缩过度造成经济过冷的教训,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中一直遵循“适度从紧”的原则,最终于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10月,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出现了长期以来的首次下跌,1998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开始出现下跌。直到1999年物价指数仍在下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跌了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了1.4%。2000年,物价止跌回稳。但这之后的几年间,物价指数一直呈疲软的态势,这种状况持续到了2003年中期。这段时间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的不多见的通货紧缩局面。

17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历程(阅读资料)
从2003年8月开始到2007年年末,我国逐步进入一个相对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当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对投入工厂、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庞大需求。从2005年开始,由于经济增长过快和长期的国际顺差导致的通货膨胀变得明显起来。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幅为1.8%,2006年为1.5%,2007年则急剧增加到4.8%,个别月份甚至达到了6.5%(例如8、10月份),超过了当初设定的3%的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


Download ppt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