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讲 原始歌谣与神话传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讲 原始歌谣与神话传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讲 原始歌谣与神话传说

2 1、原始歌谣 根据今人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周代歌谣有15首。“歌”的第一首是《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最早见于《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描写了先民用弹弓打猎的情景(《吴越春秋》云:“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杂辞”第一首是《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根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这是伊耆氏(一说是神农氏,一说是帝尧)在每年十二月合祭众神(即蜡祭,也叫腊祭)时所唱,反映了人们的愿望,实际上相当于咒语。

3 另外还有魏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都记载过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相传是尧时一位八、九十岁老人所作(汉王充《论衡》最后一句作“尧何等力”。);汉伏胜《尚书大传》记载的相传舜禅位给禹时,百官群臣相和而歌的《卿云歌》:“卿云(一作庆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孟子·离娄篇》记载的反映孔子对待仁政暴政应有不同态度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糺,同“纠”。缦缦,萦回舒卷的样子。缨,系在颔下的冠带。濯缨,代表入世;濯足,代表出世。

4 复旦大学及卿云楼

5 2、神话传说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传说,基本上等同于神话,如要区别,传说多少有一些历史事实为依据,主角也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人。 Q 举例说明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6 按马克思的观点“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灭了”,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它是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识水平而人们又有探求的欲望的情况下产生的。随着生产力水平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神话必然会消亡。

7 神话主要保存在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汉代的《淮南子》中, 《诗经》、《楚辞》(尤其是《天问》)、 《左传》 、 《庄子》、 《吕氏春秋》、《列子》当中也有零星记载。
神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最初源头。

8 神话传说 ★《山海经》 全书共十八卷(山经5,海外4,海内5,大荒4),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一说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编选的一部巫书。鲁迅说它是一部“巫书”。 原题为夏禹、伯益所作,当作于春秋战国时,至秦汉年间又经过一些人的修改、补充。 全书共十八卷(山经5,海外4,海内5,大荒4),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 书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9 后人根据《山海经》的描绘所画的各种怪兽

10 神话传说 ★《淮南子》 西汉前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著。
本名《鸿烈》,西汉末年刘向校订后定名为《淮南》,《隋书·经籍志》始题为《淮南子》。 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杂有儒、法、阴阳等家思想。他善于运用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阐明思想,保存了不少神话故事。 今所传《淮南子》别称《鸿烈解》,又省称《鸿烈》。《西京杂记》卷三:“ 淮南王 安 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为《淮南子》。” 汉 高诱 《<淮南子>序》:“然其大较,归之於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安徽淮南的淮南王刘安雕像

11 神话传说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的主要内容 ★ 反映原始人类与自然作斗争。
如《女娲补天》、《后弈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 ★ 探索天体和人类起源奥秘。 如《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 ★ 反映部落之间的斗争。 如《黄帝杀蚩尤》、《共公与颛顼争帝》等 ★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 如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羽民国的人身上生羽翼,獾头国的人有鸟喙和翼,在海中捕鱼,杖翼而行) ……

12

13 《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 选P284 女娲的形象:女娲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中国国内研究神话的第一人袁珂教授认为她是第一个治水英雄。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幻想。 古人心中的女娲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左:新疆出土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右下:《山海经》中的女娲形象。

14 山西吉县人祖庙遗址 出土的疑似女娲骸骨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对2011年8月在山西吉县女娲塑像前发现的骨头碎片做碳十四年代测定数据显示,其中有两块是距今6200年的人头骨。 2012年6月2日至4日,吉县召开了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监评听证会,参会者包括中国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知名专家学者。听证会后,有媒体发布消息称“山西发现6200年前女娲遗骨”,引发一片哗然。

15

16 Q鲁迅根据后羿射日的故事改编的小说叫什么?
《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 选P285 后羿是一位用弓箭武装起来的,以无数高明的射手为基础、经过不自觉的幻想加工塑造出来的英雄。 Q鲁迅根据后羿射日的故事改编的小说叫什么?

17 Q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等神话有什么共同特征?
《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 选P282 写上古人类与洪水的斗争,神话塑造了两个正面的半神半人的形象。 Q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等神话有什么共同特征? 大禹 现代画《鲧窃息壤》

18 《圣经》中也有大洪水的故事,下图为反映据说在土耳其某高原上发现的诺亚方舟Noah's Ark残骸的油画。
古希腊神话中与鲧的故事很类似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盗取圣火和被宙斯处罚的故事。

19 《盘古开天辟地》 ——唐《艺文类聚》卷一引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唐《艺文类聚》卷一引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清马驌《绎史》卷一引徐整《五运历年纪》 《艺文类聚》是唐代开国初年由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欧阳询主编,参与其事的还有裴矩、陈树达等人,武德七年(624)成书。此书分46部,每部又列子目727,全书约百余万言。 此书分类按目编次,故事在前,均注出处。所引诗文,均注时代。作者于题目,并按不同的文体,用“诗”、“赋”、“赞”、“箴”等字标明类别。所引用的古籍,据北京大学研究所在1923年所作的统计,共为1431种,这些古籍大多散失,现存不足十分之一。因其所引者多为唐前古本,可用以互校今传之本而有可能纠订其误谬。 徐整是三国时吴国的太常卿,据《隋书》记载撰有《毛诗谱》,注有《孝经默注》,另著有中国上古传说的《三五历记》及《五运历年纪》,为目前所知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最早著作。

20

21 《女娲抟土造人》——北宋《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东汉应劭《风俗通》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geng1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Q与女娲有关的中国古代两部著名长篇小说是什么? 现代景泰蓝工艺画“女娲造人” 《太平御览》中国古代类书。宋太宗命李昉等14人编辑,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成于八年(983)。初名《太平总类》,太宗按日阅览,改题此名。全书1000卷,分55部,每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共4558类。以引证广博见称。据书前“图书纲目”所载,引用图书1690种,连同杂书、诗、赋、铭、箴等,引书实用2579种(据近人马念祖考订,见《水经注等八种古籍引用书目汇编》)。所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已失传,是保存古代佚书最为丰富的类书之一。此书体例是每条引证都先写书名,次录原文,按时间先后排列。不加己见。所采多为经史百家之言,小说和杂书引得很少。正文作大字,注文作双行小字,附于本句之下,较其他类书更为明晰。此书以《四部丛刊三编》的影印本为最好,1960年中华书局据此本重新印行。 《风俗通义》 东汉汝南郡南顿县(今项城)人应劭著。简称《风俗通》。原书二十三卷,现存黄霸、正失、衍礼、过誉、坂、声音、穷通、祀典、怪神、山泽十卷,附录一卷。该书考论典礼类《白虎通》,纠正流俗类《论衡》,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古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后人卢文《群书拾补》中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系十一卷补之所逸,中有“女娲造人”、“李冰斗”等神话,皆为首见于记录者。

22 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造人,并为人类盗天火。
《圣经》中上帝造人说:亚当与夏娃 希腊神话中杜卡利翁和皮拉投石造人。

23 《黄帝擒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选P283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天文训》
前者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部族之间的矛盾。从故事的本身看, 呼风唤雨显示战争风云之惊天动地。实际上蚩尤是侵略者,而黄帝是自卫者。表面上黄帝胜蚩尤是他的法术更高明,但实际包含了正义之战必胜,不义之战必败的意义。 后者与《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的刑天一样象征着头可断、志不灭的英雄浩然之气。陶渊明评价说,“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读山海经》)这类神话以男性英雄为中心,表明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之后。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24 汉代砖画“黄帝战蚩尤” 手持干(盾牌)戚(大斧)的刑天形象

25 我国的神话比之希腊、印度,要零散的多,也没有记载神话的专书。这是因为早期中国的文化多掌握在史官手中,他们只重记实,对于没有根据的神话则不加记载;即使记载,也把神话加以历史化,“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史记·五帝本纪》)。另外一个原因是孔子的排斥,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他把神话当成事实来曲解,如“夔一足”“黄帝四面”。其他如春秋战国时代的混乱和秦的焚书也导致了神话的失传。 子不语:怪(怪异),力(暴力),乱(叛乱),神(鬼神)。 《山海经》中提到的夔牛

26 “夔一足”的故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 一曰: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吕氏春秋-察传》 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                                                             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也。” 王充《论衡-书虚篇第十六》 唐、虞时,夔为大夫,性知音乐,调声悲善。当时人曰:“调乐如夔一足矣。”世俗传言:|“夔一足。”案秩宗官缺,帝舜博求,众称伯夷,伯夷稽首让於夔。秩宗卿官,汉之宗正也。断足,非其理也。且一足之人,何用行也?夏後孔甲,田於东蓂山,天雨晦冥,入於民家,主人方乳。或曰:“後来之子必贵。”或曰:“不胜,之子必贱。”孔甲曰:“为余子,孰能贱之?”遂载以归,析缭,斧斩其足,卒为守者。孔甲之欲贵之子,有余力矣,断足无宜,故为守者。今夔一足,无因趋步,坐调音乐,可也;秩宗之官,不宜一足,犹守者断足,不可贵也。孔甲不得贵之子,伯夷不得让於夔焉。

27 子贡云:“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
“黄帝四面”的故事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尸子》 子贡云:“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 大禾人面方鼎,1959年湖南宁乡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品


Download ppt "第一讲 原始歌谣与神话传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