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兼爱 墨 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兼爱 墨 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兼爱

2 墨子介绍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

3 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墨子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他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呕心沥血。 

4 儒家“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而墨家则专注重“利” ,专注重“功”。
“孔席不暇暖,墨突不暇黔”,二人皆栖栖皇皇以救世之弊。然……孔子乃无所为而为,墨子则有所为而为。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5 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

6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天志明鬼。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 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7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通过学习选文,了解墨子对人世间种种祸害、篡夺、仇怨、憎恨产生原因的思考, 了解墨子对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的思考。 理解墨子兼爱思想的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8 文言字词句 一、重点词语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 ) 富必侮贫,贵必敖贱 ( ) 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 ) 富必侮贫,贵必敖贱 ( ) 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 昔者楚灵王好士之细要 ( )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 家之与家之相攻 ( ) 因,因为 通“傲”,轻视 只是 “腰”的本字 比:及,等到 期年:一周年 卿大夫的食邑

9 二、一词多义 以不相爱生 ( ) 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以 ( ) 既以非之 ( )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 ) 介词,因为
以不相爱生 ( ) 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以 ( ) 既以非之 ( )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 ) 介词,因为 目的连词,来 副词,通“已”,已经 介词,用

10 是以仁者非之 此何难之有焉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代词,“它” ( ) 此何难之有焉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 )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 ) 助词,“的”

11 三、词类活用 必兴天下之利 ( ) 是以仁者非之 ( )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 ) 胁息然后带 ( )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
必兴天下之利 ( ) 是以仁者非之 ( )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 ) 胁息然后带 ( )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 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 ) 使动用法,使……兴起 意动用法,以……为非 名词用作动词,每天吃一顿饭 名词用作动词,束腰带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使动用法,使……前进 均为使动用法,使……获利

12 四、特殊句式 此则天下之害也 ( )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 ) 何以易之 ( ) 此何难之有 ( ) 入以见于君 ( ) 判断句
此则天下之害也 ( )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 ) 何以易之 ( ) 此何难之有 ( ) 入以见于君 ( )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13 文题解读 兼爱: 即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14 结构梳理 仁人的事业: 为天下人兴利除害 何为天下之害 仁者非之: 人人不相爱 产生原因 仁者誉之: 兼相爱,交相利 具体做法 产生效果
必要性 (对比论证) 仁者誉之: 兼相爱,交相利 具体做法 产生效果 (太平盛世图) 上以为政而士以为行 (君主的身体力行) 实施途径 可行性、互动性 (事例论证)

15 写作特色 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语言质朴,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

16 一、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墨子主张“兼相爱”,二者有什么不同?
拓展练习  一、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墨子主张“兼相爱”,二者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种主张都有人要关爱他人的意思,但是孔子和儒家所主张的爱是有差别的(比如对父亲的爱跟对其他人的爱不同),因此《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这意味着在爱他人中,以亲近自己的亲人最为重要。 墨子主张的爱,则是普遍的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的爱。所以孟子批评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孟子·滕文公下》)

17 二、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不相爱”,是社会混乱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见教材“王何必曰利”一节)。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

18 提示: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会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意味着超越只知道自爱自利的偏狭,做到爱人利人。
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偏狭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贴。 在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张显然是相通的。

19 三、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迂阔难行吗?  提示:要做到兼相爱交相利,需要克服人自身的很多天然局限,但是基本上应该是可行的,并不迂阔;作为一种理想目标则完全是值得追求的。实践这样一种学说,有助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像墨子说的,通过奉行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以达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目标,依然令人向往。

20 四、结合社会中的种种不和谐因素,谈谈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带给你的启示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兼相爱学说给人的最基本的启发是,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温馨的群体以及令人备感舒适的人际关系。 一个充满“兼爱”的政府,必然会现出一种“官员不爱财,商人不唯利”的普遍现象,当官的不贪,商人不唯利是图,腐败的少了,制假售假的少了,破坏环境的少了,老百姓才会真正的安居乐业,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21

22

23 守护真爱 我曾天真地以为三口之家是我人生最美的归宿,可是现实却是我的人生根本没有三口之家,孩子出生了,婆婆也来了。婆婆帮我带孩子,我带着最初的感激和婆婆友好相处。可是有了孩子之后,生活似乎一下陷入混乱不堪的状态,我也因此焦虑不已。每每下班到家看到儿子额头突起的疙瘩,我终于难掩愤怒之色。就在这种彼此并不愉快的气氛中,我的孩子渐渐长大。随着工作的日渐忙碌,婆婆帮我分担地越来越多,我又焦虑了:我曾对这个一直帮助我的老人做过什么呀,除了对她的埋怨,就是对她的要求。看到老人体态蹒跚地买菜回来,满满的菜篮,路途的辛劳,我开始不安,脑海中又不禁联想出这样的画面:大雪纷飞的早晨,一个老人推着童车里的孩子去幼儿园,在湿滑的路面艰难跋涉;雨天的傍晚,老人抱着孩子打着伞走出喧嚣的校园,无情的细雨洒落她半臂身肩;每天饭好后,婆婆那一句“你吃新鲜饭,剩饭我来吃”……不觉让我愧意渐生。阳光暖暖的。我想,能在阳光下慵懒地晒着太阳,含饴弄孙,该是婆婆最美的归宿吧!爱,不需要借口,婆婆五年的陪伴,无声之爱如涓涓细流般流进我心底的每个角落,滋润着我,激起了我重拾真爱、守护真爱的欲望。一个做了两代人母亲的伟大的农村女性,我想真诚地向您致敬!原来,四口之家——也可以很美!

24 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死。 ——(法)雨果 地球无爱则犹如坟墓。 ——(英)勃郎宁 爱可以创造奇迹。 ——(英)莎士比亚 真诚的爱在奉献的时候最为丰富。 ——(德)盖贝尔

25 将爱播洒于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壤,它一定会发出文明之芽,开出幸福之花,结出和谐之果。为爱勇敢奔跑吧,同学们!

26 作业: 1、借助网络等资料,了解墨子的其他思想。 2、借鉴本文在论证上的写作手法,尝试写一篇现代版的“非攻”。


Download ppt "兼爱 墨 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