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漢服之文化研究- 以2008年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為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漢服之文化研究- 以2008年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為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漢服之文化研究- 以2008年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為例
台灣藍染產業應用於 漢服之文化研究- 以2008年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為例 陳美合 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 助理教授

2

3 美國紐約頒獎典禮

4 藍染漢服

5 藍染漢服

6 藍染漢服

7 製作工序:駱駝型版

8 絲路圖騰腰帶

9 絲路的特性 絲路代表的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設計重點以駱駝運送物品的剪影應用於腰帶配件上。 腰帶繫於上衣下裳間隱喻衣裳於設計時的關連性。

10 唐 張萱 搗練圖 描繪了唐代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生動地傳達了婦女們工作的程序的同時,更說明了製衣的精神 。

11 向古畫取經:藍染唐代仕女

12 台灣藍的歷史回顧 十七世紀以來歐洲紡織業興起,開始向東方尋找藍靛染料的貨源,從荷蘭人統治時期開始,台灣就開始種植藍草,於十八世紀時得到充份的發展。

13 蔡承豪先生的研究 「台灣藍業最蓬勃的時期大約在嘉慶( )至同治( )年間,當時台灣藍靛主要是銷往中國大陸的長江流域一帶 。

14 藍靛染料產量驚人 ! 於1875年盛產期,僅淡水海關中式帆船的出口資料就記載著21萬桶,如果一桶以100斤計,即有2千1百萬斤的數量。
二十世紀初葉,化學染料取代了台灣藍產業,至民國三十年左右,台灣藍靛已幾乎停產。

15 文化創意產業 大約經過七十年左右藍染奇蹟似的復活。 主因為台灣推廣社區總體營造及文化創意產業。
目前較具成效的地區有基隆暖暖、三峽、後壁菁寮、美濃等地。

16 環保健康的概念 藍靛染料塗在床下可以防蚊,用於衣物可以吸汗,甚至防止老年失憶症等。 藍染染料為天然藍草提煉,既不破壞環境也完全符合環保要求。

17 藍草芳香吸引昆蟲

18 古籍對藍草的記載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博大精深,於二千多年前就知利用藍草染色。 《荀子‧勸學篇》 「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詩經‧小雅‧采綠》
《荀子‧勸學篇》 「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詩經‧小雅‧采綠》  「終朝採藍‧不盈一襜」 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對藍草的種類、製靛與染色做了全面性的闡釋。

19 藍色階 傳統服色名稱如: 天青 湖青 紺青 緇等是藍染色的色階名稱,足證「青出於藍」的工藝技術文化的豐富燦爛。

20 藍靛染液的製作 「採藍取靛」的四大步驟為: 1.藍草栽種 2.割草浸泡 3.打靛 4.過濾完成 木藍

21 染藍之前要先把藍靛製作成可以染布的鹼性染液,稱為「起缸」
染液稱為「染水」。鹼性灰水為硬質樹木燒製成灰,如以龍眼樹燒成白木灰,以熱開水沖入灰中過濾成為「鹼水」(Ph =12最佳)。

22 「打藍靛」 於染缸中加入半斤米酒、麥牙糖及葡萄糖等營養劑,與藍靛攪拌均勻,封口約五天後就可成「發酵活水」

23 染缸: 「活水」的狀態是染缸中浮出藍泡泡 染液成透明草綠色並泛黑紫色光澤即可成為染液

24 中國歷代官方設有織染機構與 訂定服色制度 唐代織染署有包括「青色」六種染作坊染絲織布,同時已產生著名的「唐三纈」-夾纈、絞纈、蠟纈等染色工藝。 宋元開始有灰纈的藍染工藝(藍印花布)。 明代亦有「藍靛所」的專責機構。

25 漢服 除了元朝(胡服)及滿清(滿服)的服飾之外都可稱為漢服。 日本人的和服,朝鮮人的韓服,他們都學習我們漢族的優良服飾。 旗袍非正統漢服!
全世界沒有ㄧ間專門製作漢服的工廠!

26 漢服的特色在哪裏? 中國第一大民族—漢族的傳統服飾是什麽?
漢服最主要的特色是交領右衽,袖寬且長,以繩帶紮結取代扣子。 穿著漢服使人神態舉止有含蓄內斂、端莊穩重、瀟灑脫俗的氣質與美感。穿著漢服會使人們的心靈提高境界,生活會變得更美好,且具有歷史感。

27 江永《深衣考》 中國傳統服飾的形制大約分為以下三類: 1.「弁服」是古代的禮服,分上衣與下裳,上衣長到膝蓋,下裳長到足踝。
2. 「長袍」是由肩部到腳踵,上下通裁的長衣,男女通用。 3. 「深衣」是介於「弁服」和「長袍」之間的一種。它參照「弁服」剪裁成上下兩截,而縫合為一。

28 深衣

29 深衣的特殊意涵為何? 上衣四片代表四季 下裳十二幅代表十二個月 後背部分設計有一條垂直的中線 意指穿衣的人要立於天地間,要正直!

30 唐代漢服的特色 唐朝服飾的特點是:低領大袖,裙腰高束。樣式主要是上著短襦,下穿長裙,加半臂,肩披帛巾,讓長長的裙襬拖地而行,體態輕盈有若天仙般的飄逸高雅。

31 唐服飾 唐代的典型裝束,短襦,長裙紮在胸上面,左右交領,內搭襯裙及褲子。

32 宋朝服飾的特色 當時社會崇尚理學,提倡「存天理,去人慾」的觀念,倡導傳統保守的道德觀。因此影響所及,服飾不再追求華麗,而以自然儉樸為主。

33 宋朝服飾 宋朝女子家居服,顯得文 靜、婉約,並不華麗。

34 明代服飾的特色 明朝建立後,恢復傳統的漢服服飾制度,服飾質料種類繁多,刺繡技術發達。婦女服飾款式承襲唐宋,襦、裙、襖、衫、褙子、比甲等等,又從宋朝的文靜婉約轉變為瀟灑、大氣。

35 明代服飾 明代服飾從宋朝的文靜婉約轉變為瀟灑、大氣。

36 期許: 將藍染傳統技藝帶上國際舞台 透過2008年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比賽,將藍染傳統技藝帶上國際舞台,獲得各報章雜誌的熱烈回應,期能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希望透過服飾文化帶動文化創意產業,讓漢民族著漢服,並發展傳統的藍染工業,保留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並推廣至全世界。 從天然植物中萃取染料,推動創意文化藝術與環保。

37 結語 台灣藍染的發展途徑必須朝向研究工作,而不僅止於藍染活動或技藝。如何將藍染相關的知識與傳統文化做深入的研究為當務之急!


Download ppt "漢服之文化研究- 以2008年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為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