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热病之认识
2
香港每年夏天都有人在运动或行山时虚脱、中暑甚至因而死亡,实在可惜。其实只要我们懂得正确的知识,这些事情往往可以避免。登山之前应积极吸收知识及做足准备工夫,同时任何运动都要靠平时的锻炼,并没有速成的办法。
3
补充水份的重要 当剧烈运动时,身体产生之热能是休息时的 倍,假若身体不能散热的话,每 5 分钟体温便会升高 10。C,不出 30 分钟,体温便提高到致死水平。通常最有效的散热方法就是经由汗液蒸发,(在高山上急促而深的呼吸会带走身体大量热能),所以出汗是身体散热的重要机制,而每蒸发 500 毫升汗液便大约可以带走 200kcal 热量。
4
汗液的来源就是体液,包括:血液,因此我们运动时其实是不断的流失水份。运动时出汗率约为每小时 1-1. 5 公升,最高可达 3
汗液的来源就是体液,包括:血液,因此我们运动时其实是不断的流失水份。运动时出汗率约为每小时 公升,最高可达 3.7 公升 (图1),当然要视乎运动量及天气而定。但往往很多人都低估出汗率,忽略补充水份的重要而脱水。
5
身体脱水的后果就是令到血容量下降,供应肌肉的血流量亦因此而减少,肌肉得不到充足氧气及养份,肌肉力量及耐力亦会随之下降。情况再不改善的话便会虚脱、休克,在热天时更可引致热衰竭及中暑,更严重的话甚至死亡。大量研究证明在热环境中运动时,每 分钟补充 毫升水份,可显著地抑制血容量下降,心跳率和体温的增加,同时运动时间亦明显延长 (图2)。
6
假若热天行山 5 小时的话,至少要带 4 公升水,看上去好像很多,但想一想出汗的速度便知道并不过份 (夏天行山 5 小时可以流汗达 5-6 公升!)。可能有人会问背着数公升水行山会否很重,其实背多数公升水并不会对行山速度有太大影响;相反,身体脱水数公升后果可以很严重。
7
热病 (Heat Illness) 之种类 容易患上热病人士
糖尿病、肥胖、很年轻及很年长、体能差、未适应炎热天气、正在发烧。
8
各种热病之征状、病因及处理方法: 热痉挛 (热抽筋) (Heat Cramp) 征状: 运动中之肌肉及腹肌不自主抽搐。
病因: 脱水及肌肉包膜内外之钠及 钾失去平衡。 处理方法:在阴凉处卧下休息,补充水及 电解质,按摩及轻轻伸展抽紧之肌肉。
9
热昏厥 (Heat Syncope) 征状:停止运动后突然昏厥。
病因:身体脱水又未能及时补充,令血容量下降,停止运动后肌肉不再将血液由下肢泵回心脏,同时下肢静脉未能及时作反射性收缩而令大量血液停留在下肢,血容量又不足以维持血压,结果血压急剧下降而昏厥。 处理方法:在阴凉处卧下休息,抬高双腿,补充水份。
10
热衰竭 (Heat Exhaustion) 征状:脉搏快而弱、血压降低、眩晕、极口渴、大量出汗,虚弱、尿液变浓,体温升高但不超过 400。C (量度直肠温度而非口腔温度),作呕,皮肤起鹅皮,亦可同时伴有热痉挛或热昏厥征状。 病因:身体脱水又未能及时补充,令血容量下降,身体又未能适当分配血流,常发生于未适应炎热天气人仕。 处理方法:在阴凉处卧下休息,抬高双腿,补充水份,处理不当可演变成中暑。
11
中暑 (Heat Stroke) 征状: 体温升高超过 400。C (量度直肠温度而非口腔温度) 皮肤干燥及灼热、停止出汗、精神紊乱、肌肉无力、不省 人事。 病因:因高温而令脑部体温调节功能失效。 处理方法:立刻降温,补充水份,用水喷皮肤,尤其是大静脉接近表皮之部位,如腹股沟、腋下及颈部,吹风及同时按摩体表,以避免因皮肤温度急速下降而引致血管收缩,使体内热力不能散去,是急症应立刻送往医院。
12
横纹肌崩解 (Rhabdomyolysis)
在中暑病人身上偶然可发现有横纹肌崩 解,或有人形容为肌肉溶化 (Muscle melting),患者之肌肉包膜瓦解,同时肌血球素 (Myoglobin) 及其他肌肉内之代谢物会释放到血液,而此类物质对肾脏来说是毒素,会引致急性肾衰歇。 在横纹肌崩解病人身上可发现肌肉肿胀、疼痛,乏力及肌肉有松软感。亦因出血而皮肤变色,尿液含有高浓度肌血球素及呈褐色,是一种极严重之急症,应立刻送往医院。
13
低钠血症 (Hyponatremia) 血液钠浓度介乎 mmol.l-1。除非运动员在热天连续运动超过 4 小时而又只喝大量 (远远超过流失之汗液) 不含电解质饮品,及不进食含盐食物如:饼干、面包等才会令血钠浓度下降。这种现像称之为低钠血症 (Hyponatremia) ,但并不常见。征状为昏睡、无力、肌肉抽搐、神志不清、癫痫。 完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