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五章 精神养生法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肝胆内科 王 兰 青
中篇 常用中医养生方法 第五章 精神养生法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肝胆内科 王 兰 青
2
健康对人生的意义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
d6ts63yuux 总裁的天价小妻子 健康对人生的意义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 如果把健康比作1,那么事业、权力、财富、家庭、幸福就是1后面的0。没有健康,一切都化为乌有。
3
中国人的健康现状 1项国民体质检测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十多年来,中国人身体的各项指标“该高的低了,该低的高了”。
目前,15%的中国人处在“健康”状态,15%处在疾病状态,70%的中国人处在亚健康状态。 这种情况令人担忧,政府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医务工作者-健康的使者也应做出相应的努力。
4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公式 健康100%=15%遗传+17%环境+8医疗+60%生活方式。 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5
一 精神养生法的概念 精神养生法又称为心性养生法,也称为调神、养性、养心等。
通俗地讲是指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6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含义目前尚无定论。
一般而言,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活动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7
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心理健康不但具有相对性、动态性、连续性的特点,还与人性、价值标准、文化环境相关。 心理健康判断标准无法统一。
不同角度的判断模式: --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为标准; --社会规范为标准; --个人主观经验为标准; --生活适应状态为标准; --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 --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标准。
8
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WHO心理健康标准:“三良”: 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社会适应。 我国的心理学家的5条标准 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而愉快; 人际和谐; 适应环境; 人格完整。
9
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通俗诠释】: 1、境界:性情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与达观;
2、个性:性格温柔和顺,言行举止得到众人认可,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环境,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冲动感; 3、处世技巧:看问题、办事情都能以现实和自我为基础,与人交往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4、人际关系: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强烈,能有选择地与朋友交往,尊重他人人格,接人待物能宽大为怀。既善待自己,自爱、自信,又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10
三 精神养生的意义 “精神养生”通俗地讲就是“养心”。 有人说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
科技发展、城市工业化、人口城市化和人际竞争的加剧,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重压之下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屡见不鲜,进而罹患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疾病、代谢系疾病、甚至癌症等的概率大为增加。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因素就是不良情绪。
11
三 精神养生的意义 人类已经进入“情绪”时代,21世纪精神医学将与内、外、妇、儿科并列成为第五大医学学科。
世界精神病协会的专家认为:从疾病的发展史看,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 养心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 所以说,心态平衡,心理健康是WELLNESS的关键
12
四 心神养生法 调养精神的基本原则:“独立守神”。
是指避免外界各种因素侵扰,不依赖外力,能地对自己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协调稳定,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
13
四 心神养生的方法 清静养神 养性修德 怡养性情 少私寡欲 道德修养 节制欲望 养心敛思 哲理养性 循理乐俗
14
(一 )清静养神 是指心态清静安闲,精神静谧内守。是防邪抗病的理想状态。 1、少私寡欲: “少私寡欲”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
《黄帝内经》则描述为“志闲而少欲”; 《类修要诀》提出“绝私念以养其心”。 都是主张减少私欲,降低嗜欲,心安而不惧,还心神以清静。
15
1、少私寡欲 《太上老君养生诀》劝戒: “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嫉妒”。
所以,人要减弱自我意识,减少私欲。 学会放弃,顺其自然; 心胸开阔,知足常乐。 《医述·养生》:人身之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竭“。 嗜欲不止,忧患无穷,轻则伤精而多病,重则早衰而夭亡。
16
2、养心敛思 养心乃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人处于社会中,外界纷扰的刺激必然会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人的精神,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均会使精神烦劳而心神不宁。 《内经》倡导的“恬淡虚无”; 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 庄子提出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等。 他们倡导的是摒弃杂念,淡漠名利,专心致志,追求理想,实现抱负,成为救世济人的有用之材。 工作专心-成就感,兴趣专一-愉悦感。
17
清静养神与现代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非常重视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大脑电波波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标得到了逆转。 社会调查发现,凡经过重大精神挫折、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道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 据美国统计,急诊病人当中,有76%的人所患的疾病与长期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舒畅以及精神突然受到重大打击有关系。
18
(二)养性修德 性,人的性格和情操。 养性修德是指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性格,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养生保健方法。
19
1、道德修养: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而心理健康则是却病延年的必要前提。
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乐于奉献、永思进取”,他们胸怀宽广,助人为乐,对人生、事业、理想、充满信心。汉代哲学家兼养生学家董仲舒在分析孔子关于“仁者寿”的原因时曾精辟地指出:“仁者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则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 “多行善事”,古人称“积德行善”,现在称“助人为乐”。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总结其长寿经验时认为,身心修养好的人,内外百病皆不发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祟;道德修养不好者,纵服玉液金丹,也不能长寿。
20
1、道德修养: 反之,不讲道德的人,何以折寿呢?
经常做坏事的人,既要算计别人,又要放被别人的暗算或报复,大脑终日不得安宁,陷入紧张、恐惧、不安、愤怒、沮丧之中。种种不良情绪影响,致使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导致疾病丛生,真所谓:“多行不义必伤身”。
21
2、哲理养性 哲理养生,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凭借哲学智慧,与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偕行,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通俗点讲,就是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应对自然变化,社会变迁,以积极的人生意义,正面的人生价值处理面对沧桑、名利、得失、进退、成败、毁誉等等。
22
2、哲理养性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哲理养生“六然”、“四看”即“自处超然”,“对人蔼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忧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六然”“四看”中逆境顺境看胸怀就是霍金现象的最佳注脚。 青年毛泽东迥异于常人喜顺境恶逆境的心理,宣称“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他偏爱奇诡巨变的人生,喜欢充满斗争惊险的生活,将人生的所有阻力、抵抗、困境、统统看作是实现自我所必经的环节或凭借的手段,越是遇到大阻力、大抵抗,就越能凸显人的意志的强大,从而就能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如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23
2、哲理养性 又古诗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关键在主体的精神和态度。
人的达与穷,事的荣与枯,大地沧与桑,都在反复变化中。势去不足悲,时来不足喜,花落还开、水流不息、明月秋风,不劳牵挂。得意浓时不可忘形,失意低谷不得丧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否泰相参、祸福相位,古往今来,耐人寻味。 泰戈尔:“生命的悲剧猛烈的震撼着我们,但生命从整体上看极其乐观,悲剧只是生命的欢乐赖以表现自己的韵律的一部分”。 普希金诗意地表达同样的命题;“忧郁的日子需要镇定,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
24
(三)怡养性情 1、节制欲望 生理欲望;心理欲望。
俗话说:“常人不可无欲,又复不可无争。”但这些日常的欲望和争取力要掌握适度,要以思维、理性和意志的力量加以控制。
25
(三)怡养性情 怡养性情,戒除“六害”:《太上老君养生诀》劝戒: “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嫉妒”。 正所谓:“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能跳出墙外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如何跳出“墙外”去呢?要修练内功,要怡养性情。
26
(三)怡养性情 2、循理乐俗 ①开朗乐观: 性格的形成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是受环境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正如《素问·举痛论》言: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27
(三)怡养性情 ②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时常享受满足感。
28
五、情志养生法 人的情志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身体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就可以直接或间接伤及五脏,扰乱心神,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29
五、情志养生法 1、节制法 中医学认为,七情内伤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学会有理智地驾驭易冲动的感情,调节不良的过激情绪,以防止不良情志对人体造成伤害。
30
五、情志养生法--节制法 《黄帝内经》云:“御精神,收魂魄”,“和喜怒”,“使志无怒”,“使志安宁”;
《灵枢·本神》曰:“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老老恒言·戒怒》中指出的:“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戒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
31
五、情志养生法--节制法 戒怒的方法很多: 《老老恒言·燕居》中提到的方法:“虽时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
这里还是要用到良好的修养及性格,去驾驭最为过激的行为。
32
五、情志养生法 2、疏泄法: 解除心中的气结、思结、怒结 ①直接发泄法:如大哭、大喊等。 ②宣泄法: 向他人倾诉; 写诗作文;
导引情志(如气功、太极等)。
33
五、情志养生法 3、转移法: 静思移情:冷静思考,客观分析,找出症结,制定措施,付诸实施。 爱好移情:音乐、琴棋书画、运动、劳动等等。
4、疏导法:心理学,环境严肃,尊重隐私
34
五、情志养生法 5、情志制约法:是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衍生出来的方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朱丹溪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学说,指出“因七情而起之病,宜以人事制之,非药所能疗也。”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35
精神养生的方法 精神养生就等同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精神养生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 精神养生需要恒心和毅力
36
精神养生的方法 【养生歌诀】 静坐常思身已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
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知足之人心长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37
拓展内容— 常见不良心态的调理
38
一、抑郁的调理 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境显著持久的低落超过2周,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的改变。
临床表现可概括为“五D(Depression)征”:懒、呆、变、忧、虑。
39
一、抑郁的调理 心理调摄---轻型、早期--抗抑郁药。 心理自助法:“六要六不要原则”: 1、六不要:
①面对情感受伤时,竭力否认或压抑痛苦。 ②压抑悲伤是克服悲伤的好办法,是坚强的表现。 ③因不能承受悲伤痛苦,认为躲避悲伤痛苦是正常的 ④对自己过分自责与内疚。 ⑤一旦遇到失败,就悲观失望,认为没有了悲观和前途。 ⑥继续让自己暴露在同一痛苦的情境中。
40
一、抑郁的调理 2、六要 ①改变认识,认为接受痛苦的感觉是正常的事情。
②允许自己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包括不良情绪,不必用批评、否认、压抑的观点对待。 ③至少向一个人表达您的感觉,说出你的痛苦,能有效减少心理压力。 ④和支持您的朋友和家人保持紧密的联系。 ⑤对自己的生活和自我保持真实清楚的看法。 ⑥学会促进发展的结局问题方法。 另:季节性情感障碍-光照30-90分钟/日(严重型除外)。
41
下篇 因人养生 中 年 养 生
42
一、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段的划分,中年是指从45岁—60岁这段时期。
现代研究表明,人类在30岁以后,大约每增加1岁,功能减退1%。 “多事之秋”。 《景岳全书·中兴论》强调:“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
43
二、养生宜忌 1、保持健康的心理: 不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发展心智寻求事业上的精神支柱; 宜精神少虑,释放情绪; 发展业余爱好。
44
二、养生宜忌 2、注意劳逸结合 作息要规律 参加娱乐、运动。 3、节制房事
《泰定养生主论》“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又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能保持始终者,祛疾延年,老当益壮”。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45
二、养生宜忌 4、合理膳食 避免肥胖; 补钙少盐; 蔬菜水果 定时定量。
46
二、养生宜忌-体育锻炼 5、加强体育锻炼 运动过度的十大身体信号 1、胸部大汗-应立即停止剧烈运动;
2、头晕心慌,眼前发黑-停止运动,坐下休息,降低头部位置,保证脑部供血; 3、恶心呕吐-停止运动; 4、腰酸尿多-尤其是夜尿多,是肾虚的表现,应减少运动量; 5、神疲无力-有肝病的人,减少运动量;
47
二、养生宜忌-体育锻炼 运动过度的十大身体信号 6、喘息气促-肺气受损,减少运动量; 7、四肢无力-脾气受损,如伴有胃胀不食,应减少运动量;
8、神情抑郁-肝胆受损; 9、失眠多梦-心阴受损; 10、遗精带下-肾阴受损。
48
下篇 因人养生 老 年 养 生
49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期:60岁后, 生理特点: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功能自然衰退,机体调控阴阳谐和的稳定性降低。
心理特点:生理、社会的原因给老年人带来了心理上的变化:如失落感、忧郁感、遗弃感、孤独垂暮、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为常见现象;甚至产生性格变异,自我封闭意识增强,表现为固执、刻板、保守和易猜疑等。这些特点预示着老年人易于诱发多种疾病,患病后较难恢复。
50
二、老年人养生方法 1.运动养生 老年运动的最佳选择【百练之祖—健步行】 ⑴健骨—健康体魄,始于足下; ⑵强心—走步强心,健康法宝;
⑶代谢—调整全身功能 ⑷提神—放松大脑皮层 ⑸疗疾—改善脏器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51
二、老年人养生方法 运动养生: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 【注意事项】 老年人健步行五字箴言:选、缓、轻、姿、恒。
⑴选:环境和时间—绿色环境或河边;黄昏、饭后、睡前。 ⑵缓: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忌过急过劳。 ⑶轻:轻装上路,轻松自然; ⑷姿:走姿端正,抬头挺胸,双目平视,有节奏的呼吸。 ⑸恒:持之以恒。
52
二、老年人养生方法 2.精神养生 3.饮食养生 食宜多样; 食宜清淡 食宜少缓 食宜温热熟软
53
二、老年人养生方法 4.保健灸养生 5.按摩养生 6.药物养生 多进补,少用泻; 药宜平和,药量宜小; 注重脾肾,兼顾五脏;
辨体质论补,调整阴阳; 掌握时令季节变化规律用药,定期观察; 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汤剂; 药食并举,因势利导;
54
二、老年人养生方法 7.娱乐养生:琴棋书画、垂钓、养花、阅读,不可过极。 8 .房事养生 体弱者:避忌房事; 强装着:量力而行。
9.起居养生 环境好 睡眠适度 衣被寒暖适宜 适当脑力体力劳动 良好卫生习惯。
55
二、老年人养生方法 附: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佛教社会会长赵朴初92岁时之作:宽心谣 【宽心谣】 日出东山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小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喜欢,女也喜欢;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56
二、老年人养生方法 【不老歌】 人老心不老,勤动手足脑; 人老神不老,乐观精神好; 人老气不老,烦愁被吓跑; 人老志不老,奉献不能少;
人老情不老,相伴乐陶陶; 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标; 人老不惧老,仍拣重担挑; 人老不摆老,学习永不骄; 人老不怕老,困难下不到; 人老不买老,甘做一小草。
57
祝您 健康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