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现代小说选读 之《伤逝》.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现代小说选读 之《伤逝》."—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现代小说选读 之《伤逝》

2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名人

3 绍兴乌毡帽 他的故乡就在浙江,美丽的水乡——绍兴。 绍兴乌篷船

4 名人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5 他是谁呢?

6 授课内容 作者简介 作品写作背景 文章赏析 课堂训练

7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生平、思想、创作概况、地位、贡献; 2、掌握鲁迅小说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3、掌握《伤逝》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8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 理解《伤逝》悲剧原因及小说人物形象; 2、《伤逝》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二)难点:
鲁迅作为战斗者的的苦闷、彷徨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冲突。

9 一、作家小传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他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又是杰出的散文家,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也是卓有成就的诗人、文史家和翻译家。

10 生卒年代(1881年9月—1936年10月) 1、少年心酸(1881-1897) :家道中落
2、“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求学时代(1898——1909) 南京读书(1898—1902):接触进化论 日本留学(1902—1909):弃医从文 3、归国后的沉寂期(1909—1927) (1)还乡任教 1909——1912 (2)官吏时代1912 —— 1927 4、上海十年(1927—1936):政治立场上向左翼阵营转变

11 1、少年时代 ( )

12 1881年9月25日生,小名阿张,本名寿樟,初字豫山,后改字豫才。父周凤仪,母鲁瑞。
1892年2月,入三味书屋读书,塾师寿镜吾,1897年离开。

13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听人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14 母亲鲁瑞。鲁瑞是一个慈祥、乐观、开明和坚强的人,是一个伟大的女性。这影响了鲁迅兄弟三人。
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

15 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礼金。
1894年冬,父亲突然吐血,家道开始衰落。 1896年10月12日,父亲病逝。

16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
“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 “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17 “我小的时候,因为家境好,人们看我象王子一样,但是,一旦我家庭发生变故后,人们就把我看成叫化子都不如了,我感到这不是一个人住的社会,从那时起,我就恨这个社会了。”

18 绍兴新台门周家,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诞生在这里。

19 鲁迅小时候的卧室。

20 百草园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自由乐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

21 百草园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22 百草园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是小伙伴闰土的父亲传授给鲁迅的方法。

23 摇着白篷去看戏,站在船头观社戏,这是江南水乡绍兴的特有风情。鲁迅的童年时光,也常常到乡下外婆家去看社戏。

24 三味书屋 鲁迅12岁起就在三味书屋读书,在这里学习了5年。 大家猜猜鲁迅的桌面跟别人的桌面有什么不一样呢

25 三味书屋 小时候,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一边上学还要一边帮父亲抓药,以至上学迟到,先生责备。从此后,鲁迅在桌面刻了个大大的”早”字,暗下决心,要时时早,事事早。

26 2、“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求学时代
(1898——1909) (1)新式教育(1898—1902):就读于新式学堂,接受“西学”和维新启蒙思想。 (2)留学扶桑(1902—1909):日本留学—弃医从文

27 1898年4月27日,投考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月15日,投考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 12月18日,参加会稽县考,名列第三 1902年1月27日,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留学资格。 1902年3月24日,赴日留学。

28 年,东京弘文学院普通江南班。 1904年4月30日,弘文学院结业。 1904—1906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3月6日申请退学,15日获准

29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30

31

32 夏秋之间,奉母命回国完婚,在家停留四天。
1907年夏,筹办新生杂志、 同周作人翻译域外小说集 1909年8月归国 鲁迅妻子 朱安

33 3、 归国后的沉寂期 (1909—1927) (1)还乡任教 1909——1912 (2)官吏时代1912 —— 1927

34 1909年9月~1912年2月,回家乡绍兴任教员 1912年2月中旬,离绍兴去南京教育部任部员

35 1912年2月中旬,到南京任职,每月三十元,5月初北上。
1912年5月,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员 1912年8月26日,被任命为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1915年9月1日,被教育部指派为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主任,1916年2月辞职 1916年2月18日,被任命为“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干事”

36 1918年4月2日,作《狂人日记》 1920年2月-1926年8月,被北京大学聘为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文艺理论》 1923年7月,与周作人失和。8月2日迁居 1923年7月,受聘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讲师 1926年3月,被政府通缉,5月2日结束避难 1926年7月28日接受厦大聘书,8月26日启程赴厦 1926年9月4日,抵达厦门大学,教小说史与文学史纲要 1926年11月11日,收到中山大学聘书 1927年1月16日,去广州。

37 许广平 1923年10月,鲁迅开始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讲授《中国小说史》,许广平成了他的学生。
1927年10月8日,这对有情人终在上海横滨路幸福地结为伉俪。 许广平

38 鲁迅的家庭、婚姻与爱情 了解鲁迅生活的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说:“他的夫人决不是他卧室里的一件安适的家具,她乃是他的共同工作者。在某些地方还是他的右手。离开她,他的生活便不可想像。

39 周海婴

40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在他将出世时,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当医生为此征求鲁迅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鲁迅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海婴这个名字,鲁迅取自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个意思 海婴六个月,一九三0年三月二十七日,上海”。 (注:背后扶着周海婴的是鲁迅的手。)

41 4、上海十年 ( )

42 1927年2月10日,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4月辞职 1927年9月27日离开广州去上海,10月3日抵达 1927年10月8日,与许广平定居景云里 1929年9月27日晨,海婴出生

43 1930年9月25日鲁迅在照片上题字:“海婴与鲁迅,一岁与五十”
全家福

44 1936年5月15日病发,31日经美国肺病专家托马斯·邓恩诊断为晚期肺结核。
10月18日夜病势急变,19日晨五时25分逝世。

45 鲁迅作品 鲁迅逝世时才55岁,可他的作品就有700多万字,他的作品改编成连环画、电影等,我们以后在语文课本中还会学到鲁迅的作品呢!
大家讲讲还知道哪些鲁迅写的文章?

46 鲁迅作品 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有一直念叨着“阿毛,我的阿毛”的祥林嫂

47 鲁迅作品 你看,现在的绍兴咸亨酒店还挂着孔乙己欠的酒钱呢!

48 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精神胜利法”戳中了国民性的痛处,不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名作。

49 文学作品 三部小说集: 三部散文集: 十六部杂文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集外集》、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

50 作品 《呐喊》 1923年出版,共14篇。第一篇《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末一篇《社戏》作于1922年。 《彷徨》 1926年出版,共11篇。第一篇《祝福》作于1924年。末一篇《离婚》作于1925年 。

51 《朝花夕拾》 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版 《野草》 散文诗集,共23篇。

52 杂文集

53 鲁迅部分译著

54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完美的艺术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宣告了一个崭新的文学世纪的开始。

55 二、 作品赏析

56 《伤逝》赏析: 要点: 鲁迅对妇女问题 及爱情问题的思考; 鲁迅小说知识分子题材中 的自省意识。

57 【伤 逝 ——涓生的手记】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创作于1925年,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 小说以“涓生的手记”的形式,用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以涓生回忆的形式,讲了一个爱情婚姻的悲剧故事。 小说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更像一首悲情缱绻的悼亡诗,是鲁迅对现代小说形式的一个很有意味的探索。 电影《伤逝》(1981)海报

58 1、作者情感背景 朱安:“母亲的礼物” 许广平:爱情的馈赠者

59 2、时代背景   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盛行的时候,易卜生的《娜拉》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口号。

60 3、悼弟兄情?! “《伤逝》不是普通的恋爱小说,乃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的,我这样说,或者世人都要以我为妄吧。但是我有我的感觉,深信这是不大会错的。”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 (1963年)

61 (二)内容分析   与同时期其他作家一样,鲁迅也主张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但其深刻之处在于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单纯个性解放的局限,认识到这种局限可能导致的悲剧。

62 故事梗概   青年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他们相识、相爱后租房同居,建立了幸福的小家庭。不久涓生被教育局解除职务,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他们的婚姻出现了破裂,子君回到曾决裂的家庭后痛苦死去,涓生在子君离开后并未找到所希望的出路,最终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怨恨中。

63 开端:新式思想熏陶,毅然为爱结合 发展:沉溺于日常琐事 同居后的寡淡生活
发展:沉溺于日常琐事 同居后的寡淡生活 高潮:隔阂日益加深 子君失望离开 结局:新路难以寻觅 陷入悔恨空虚之中

64 情节结构VS情感状态 热恋— 出走—结合—分离—返回—死亡 一、同居前的互爱。 二、同居后彼此的感情迅速冷却。
热恋— 出走—结合—分离—返回—死亡    一、同居前的互爱。 二、同居后彼此的感情迅速冷却。 三、感情的丧失与彼此的不满公开化。 四、涓生在生活的重压下,暴露了自己 的利己主义思想。 五、涓生的悔恨和自责。 伤逝

65 电影《伤逝》剧照(北京电影制片厂,1981) 热恋的深情 结合的喜悦 失业的惶惑 破裂的痛苦 分手的绝望 沉痛的悔恨

66 (三)人物形象分析

67 鲁迅小说对中国女性命 运关注的三个层面 祥 子 君 林 嫂 祥林嫂婆婆 卫老婆子 七斤嫂 完全被奴役且无力反抗的女性
子 君 完全被奴役且无力反抗的女性 被“吃”并且“吃人”的女性 被“五四”所唤醒的“新”女性

68 子君: 曾对前途充满着美好的憧憬,浑身奔放着青春的活力,是一个具有新思想、新文化的时代女性。 婚前——— 勇敢、无畏、坚强、热情
婚前——— 勇敢、无畏、坚强、热情 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69 子君: 婚后——— 人发胖、手变粗糙; 不再读书、散步,沉迷于琐事。 不自觉中变得“空虚”、“浅薄 ”(传统的平庸家庭主妇)
陷入困境(失业)后——— “凄惨”、“忧疑”、“沉默”、无助 ,失却勇气。

70 子君形象的意义 子君的意义在于通过悲剧,说明离开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幸福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71 恋爱前:有理想、爱学习、热爱文学、翻译作品
涓生: 初步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 曾充满理想与激情;也纯真热烈地爱过。 但在生活重压下,怯懦、退缩,找不到正确的出路,视子君为拖累,致使二人分手,爱情也随之破灭。最后陷入深重的悔恨之中。 恋爱前:有理想、爱学习、热爱文学、翻译作品 失业后:奋斗、挣扎、烦燥、寻求新的出路 分手后:忏悔、痛苦、悲哀

72 (四)悲剧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封建黑暗势力的强大、社会现实的残酷。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不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取得。 2、经济原因 涓生失业
女性在追求婚恋幸福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获得人格上的经济地位的独立,爱情才能有所依附,否则美满的爱情只能是空幻的愿望。

73 失业后 ,面对生活压力,错误地把逃离子君作为出路。缺乏与困境作斗争的力量和坚毅的性格。
3、男女主人公自身的缺陷: 从个性方面来讲 涓生: 失业后 ,面对生活压力,错误地把逃离子君作为出路。缺乏与困境作斗争的力量和坚毅的性格。   退缩行为下面隐藏着的自私、怯懦。

74  子君:   婚后停滞不前,失去远大的生活目标。   实质上,子君从封建家庭桎梏中挣脱出来,一遇挫折又退回去了,并未获得真正的个性解放,没有真正以主人公身份自立于社会与家庭。 从爱情方面来讲:   爱情没有“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只是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   

75 (鲁迅思想的深刻性) (五)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
(五)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       (鲁迅思想的深刻性)   (1)当时的恋爱题材主要表现为:爱的喜悦与 失恋的痛苦。套用一句老话,即追求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许多作家表现争取男女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目标时,鲁迅却进一步思考:取得自由和解放以后路怎么走? 他极其冷静地提出:爱(包括精神上的追求),要以经济为后盾。

76 (2)小说以涓生的忏悔手记的形式来写,显示出鲁迅先生对知识分子的灵魂进行深刻反省的震撼力。
 中国人历来对“恶” 与“罪”缺乏一种“正视”、反省与自责的勇气, 在瞒与骗中自欺欺人。 鲁迅创作《伤逝》体现出知识者灵魂自我反省的深度。

77 (六)艺术特色 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采取涓生手记的形式,把笔力集中于人物的心灵历程和感情波澜的抒写;
 1、主题深刻,表现了没有社会的解放、没有经济上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的婚姻最终走向 破裂的过程。  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采取涓生手记的形式,把笔力集中于人物的心灵历程和感情波澜的抒写; 对涓生,采取心灵自剖的方法,曲折细致地表现他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对子君,则多通过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尤其是神态描写来表现心理。

78 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 的光泽。 孩子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 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 但我只要看见她两眼注视空中,出神似的凝想 着,于是神色越加柔和,笑窝也深下去,便知 道她又在自修旧课了,只是我很怕她看到我那 可笑的电影的一闪。

79 3、浓烈的抒情。 (1)在叙述中抒情 (2)通过议论直抒胸臆 (3)借景抒情

80 首先,在叙述中抒情 如:子君死后 ,涓生又回到会馆,回忆一年前与子君相恋时的情景,是用叙述的语言抒发他们相恋的情感: “在一年前,在寂静和空虚中并不是这样,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却决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

81 其次,也通过议论直抒胸臆 小说结尾段: “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饶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 这是表达了涓生追悔莫及的悔恨和悲哀的心情。

82 再次,借景抒情 作者写道: 一年前两人相恋时,子君就带着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挂在铁式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紫白的藤花。一年后,依然是这样的破屋,这样的板床,这样的半枯的槐树和紫藤,但那时使我希望、欢欣、爱、生活的,却全都逝去了。 作者写出了人去楼空的空虚与寂莫。

83 三、课堂实训

84 讨 论 1、你怎样看待子君、涓生的爱情悲剧。 2、你怎样评价子君、涓生? 3、“各抒已见”,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 4、谈谈你的爱情观。
讨 论 1、你怎样看待子君、涓生的爱情悲剧。 2、你怎样评价子君、涓生? 3、“各抒已见”,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 4、谈谈你的爱情观。 5、你怎样看待“相爱容易相处难”的说法? 6、你觉得女性应怎样处理爱情婚姻家庭与     事业的关系?

85 知识扩展

86 鲁迅的《伤逝》写到阿随有什么作用? 阿随是出现于子君涓生从恋爱到同居,在吉兆胡同建立起小家庭时的一条狗。子君为什么要给这只狗取名叫“阿随”?其中有什么意味?“阿随”的遗弃又表示什么?

87 小狗阿随在《伤逝》中的折射作用: 1、阿随的出现 “还有一只花白的叭儿狗,从庙会买来,记得似乎原有名字,子君却给它另起了一个,叫作阿随。” “阿随”的“随”字实际在子君看来寄予着一种企盼和精神上的寄托。

88 2、阿随的遗弃 “但子君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那是没有见过的神色,自然是为阿随。”
涓生对子君的热情渐渐冷却,失去了能够鼓励子君继续前进的动力,阿随逐渐变成支撑子君的精神力量。阿随的遗弃也代表着支撑子君的精神动力的消失。

89 3、阿随的回归 “但偶然看到地面,却盘旋着一匹小小的动物,瘦弱的,半死的,满身灰土的……那是阿随。它回来了。 ”
阿随的回归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感和沉重感,给人心理上更大的刺激,引起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90 阿随的作用 综观全文,阿随这个角色折射着男女主人公的境况变化,处处烘托着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性格和心理状况,见证着故事的发生、发展。

91 【相关评论】 他与本世纪的所有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发展的同时,也在关注与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对于他的时代与民族,鲁迅又是超前的。他因此无论身前与身后,都不能避免寂寞的命运。我们民族有幸拥有了鲁迅,但要真正理解与消化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思想文化(文学)遗产,还需要时间。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92 【相关评论】 正是鲁迅,能够促使我们独立思考,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不接受任何收编,他也从不试图收编我们;相反,他期待,并帮助我们成长为一个有自由思想的、独立创造的人——这就是鲁迅对我们的主要意义。 他是永远不满足现状的,因而是“永远的批判者”:这也正是鲁迅思想的核心。 ——(钱理群《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93 【相关评论】 钱理群老师曾经说过鲁迅是语文的灵丹妙药,特别是作文的灵丹妙药,他说社会上那么多作文班,好多都是胡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读鲁迅。 鲁迅对生活的态度,是一个博大的“爱”字。 拿一个与鲁迅《伤逝》相似的胡适的作品来讲,在“五四”个性解放的浪潮中,胡适曾写过一个剧本,很有名,叫《终身大事》……他想到的东西别人都想得到,有什么深刻之处?……你看看鲁迅的《伤逝》,恰恰是自由恋爱两个人同居了之后,悲剧才发生了。……这就是鲁迅的深刻,也是很多攻击他的人所说的刻毒,当然这也是胡适所不能及的地方。 ——(孔庆东《正说鲁迅》)

94 再见


Download ppt "中国现代小说选读 之《伤逝》."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