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孙百鸣 电话: 手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孙百鸣 电话: 手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孙百鸣 电话:0451-86681623 手机:15945167660
1

2 主要内容 评估的目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评估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 院校评建工作组织与注意问题

3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1、目的意义 (1)引导方向。通过评估引导高职院校发展与改革方向,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管理。理念、定位、规划,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2)促进发展。通过把脉、诊断、开方,促进高职院校注重内涵建设。落实16号、14号等文件精神,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实训条件建设为支撑,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多元监控。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深挖特色。淡化评估结论等次,注重实效,挖掘特色,注重品牌。

4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2、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促进高职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强调评与被评双方平等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注重实际成效,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转到内涵建设上来。 把脉、诊断、开方。

5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二、评估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一)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 高职院校自有毕业生起至有3届毕业生前必须参加一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已进行过评估的院校,须参加2010年后的第二次评估。申请评估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有关要求。其中: (1)首次评估院校5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生师比、研究生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图书册数)须达到“合格”标准;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在不低于“限制招生”标准的前提下,经批准方可评估。 学校类别 高职(专科) 生师比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生均图书 (册/生) 综合、师范、民族院校 工科、农、林院校 医学院校 语文、财经、政法院校 体育院校 艺术院校 18 16 13 15 9 22 4000 3000 80 60 50

6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
(2)申请第二次评估的院校,除5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外,7项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基本达到“合格要求”。 学校 类别 高职(专科)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生均占地 面积(平 方米/生) 生均宿舍 面积(平方 米/生) 百名学生 配教学用 计算机台 数(台)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生均年 进书量 (册) 综合、师范、民族院校 20 54 6.5 10 7 3 工科、农、林、医学院校 59 2 语文、财经、政法院校 体育院校 88 艺术院校

7 (3)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等非专任教师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一名教师计算,专兼教师之比应符合要求。
(4)核算学生总数时,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合并计算。 2.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须达到下表要求: 学校 类别 综合、师范、 民族类院校 工科类 院校 农林类 医学类 财经、政法 类院校 体育、艺术 生均 面积 5.30 8.30 8.80 9.00 1.05 1.85 不具备申请评估条件的院校,应尽快加大投入,在有五届毕业生前须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参加一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同时,省教育厅在其有三届毕业生后、首次参加评估前,逐年减少其招生计划。

8 二、评估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二)评估的原则
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自我保障机制。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既要满足质量标准,又要支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改革,还要关注学校的创造性和发展潜力。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同时,要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与不同发展水平,因校制宜地确定不同的侧重点。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5.平等交流、公平公正。评估专家与被评院校双方应平等交流,客观、公正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成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9 二、评估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三)评估的程序
1.数据采集平台建设。《数据平台》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自我评价和监控的主要工具,也是评估的重要依据。学校要加强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及时地采集和更新数据,确保数据的原始、真实、有效和完整,网页版的平台推出后将即时录入。每年10月份,学校将数据上报至省教育厅。 2.学院自评。学校要深入学习教高16号、14号及评估相关文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基本判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成因,合理规划内涵建设项目,以评促建,开展好内涵建设,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形成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3.提交材料。学校于专家组进校前2个月向省教育厅提交书面自评报告和《数据平台》,并将自评报告、《数据平台》、地方和行业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于专家组进校前30天在校园网上对社会公布。 4.条件审核。省教育厅组织专人对申请评估院校的基本条件和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对核符合要求的学校将委派专家组进校现场考察;不符合要求的要调整评估时间。 5.确定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应由熟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组成,其中必须包括行业企业人员和一线专任教师,原则上不超过8人(含秘书)。 6.现场考察。专家组到学校,进行现场考察评估。 7.确定结论。专家组的评估考察意见应及时反馈给学校;评估结论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省教育厅予以审定、公布。“暂缓通过”院校将在一年内再次接受评估;“通过”院校根据评估意见制定整改措施,报省教育厅后实施,整改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整改期间,专家组将随机进行回访,了解并指导学校的整改工作。

10 二、评估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四)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的程序 1.听取校长关于学校自评情况的汇报(不超过20分钟,PPT)。 2.实地考察。
评估专家组受教育厅委派,一般由5-8人(含秘书)组成,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省外专家1-2名、企业或行业专家1-2名。专家组一般分成专业剖析组和综合考察组。专业剖析组由3-4名专家组成,负责考察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配合综合考察组考察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综合考察组由3-4名专家组成,负责考察学校的领导作用、社会评价,在专业剖析组配合下考察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听取校长关于学校自评情况的汇报(不超过20分钟,PPT)。 2.实地考察。 3.查阅资料。 4.专业剖析。 5.听教师说课。 6.深度访谈、座谈会。 7.专家组全体会议及工作小结。 8.召开评估情况通报会。专家组向学校及主管部门反馈评估意见。 9.提交评估报告、评估结论建议及其他评估资料。

11 专家组进校当天学校应提供的主要材料: (1)自评报告、分项自评报告(按照关键要素逐项自评)、院长汇报材料、区域(行业)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含子规划)与发展定位材料、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一式八份。 (2)学校党政机构设置一览表,中层干部一览表(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任职时间、分管工作、兼课情况、联系方式); (3)全体教师名单(以系部为单位,含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任职时间、职业资格证书、任教课程、所在系及教研室等); (4)学校专业设置及在校生规模一览表(分年级分专业); (5)全校现行课程表(含实践课、选修课); (6) 学校管理制度汇编(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等) (7)学校近2年上报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报表》、《年度教育事业费决算》(复印件); (8)学校当年的教学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按教学经费项目统计); (9)近两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各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汇编等教学基本文件; (10)学校推荐的特色专业剖析材料(特色专业自评报告)。

12 二、评估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五)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的方法
专家组现场考察以深度访谈为主,通过与教职工的平等交流以达到对学校的深度了解,访谈内容要注意广度、深度和针对性。把脉、诊断、开方。 1.查阅资料:查阅部分与学校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和评估材料直接相关的原始资料(人才培养工作过程原始材料、总结性材料、研究性材料)。 2.实地考察:考察学校有关设施及实验、实训基地,并有针对性地对校园文化、教学秩序、教风、学风、校风、教师教研和学生课内外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观察,以获得相关信息。 3.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现场考察的主要方法,访谈对象包括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职工、学生等。深度访谈按预先设计好方案,访谈时采取田园工作方式,平等交流,共同分析查找问题及产生原因。访谈包括找人谈话和走访。每个专家访谈4-5个部门,4-5名教师、中层干部及学生。 4.听教师说课:在学校推荐的基础上,专家组确定说课课程。“说课”教师应为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具体人选由“说课”课程的教学团队确定。进行“说课”时,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除当时有课教师外均应一起参加评课。 5.座谈会:根据考察工作的需要决定是否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 6.专业剖析:对专家组和学校共同确定1-2个有特色的专业,进行重点剖析。通过听专业带头人汇报(不超过20分钟)、考察专业建设及教改成果、召开专业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了解学校专业建设状况,与学校共同探讨专业建设工作思路,指导专业建设。

13 二、评估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六)院校评建工作程序
1、组织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上来,坚持二十字评估方针,搞好评建工作。 2、制订内涵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利措施稳步推进内涵建设,体现以评促建,重在建设上,关键是做好内涵建设的顶层设计。 3、做好《数据平台》的建设、分析和管理工作,要培养一批懂平台的管理人员。 4、认真开展自我评估,按照关键评估要素逐条进行对照,认真分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摸清基本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列出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制定整改计划并及时实施,开展自评自建。 5、根据自评自建情况,形成自评报告和分项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概况(建校基础、历史沿革、办学方略、育人理念、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等);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成效:回顾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思路、做法、经验、成果和特色;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过程、工作绩效实事求是地做出基本判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既要历史对比,也要横向比较;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等。自评报告不超过10000字。分项自评报告要按照 “主要评估指标”和“关键评估要素”逐项分析,确定是否合格,要求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以客观性、针对性和写实性为原则。

14 二、评估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六)院校评建工作程序
6、申报评估。学校提前两个月向省教育厅提出书面申请,附《申请评估基本条件审核表》、自评报告和《数据平台》。省教育厅审核后与学校商定具体评估日期,并以文件形式通知学校,明确评估的具体事宜。 7、评估材料的上报和公示。专家组进校现场考察前30天,学校应向省教育厅提交书面自评报告、分项自评报告和《数据平台》数据各一式9份。并同时将自评报告、分项自评报告和《数据平台》最新的原始数据、地方或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在校园网上向社会公布。 8、接受考察评估。按要求准备学校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深度访谈、专业剖析、听教师说课等。要求学校在正常教学状态下进行,反映原貌,学校要主动配合评估专家的工作。 9、评后整改。根据专家组的评估考察反馈意见,学校在专家现场考察评估结束后一个月之内制订出整改方案,并上报省教育厅,同时在学校网站上公布。按照整改方案,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发动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整改工作。整改结束后,向省教育厅提交整改总结报告。学校的整改情况将作为下一轮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的重要内容。 10、接受省教育厅评估回访。

15 三、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 主要评估指标(一级指标)7项,关键评估要素(二级指标)22项,建议重点考察内容55项。 主要评估指标
1.领导作用 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1.2办学目标与定位; 1.3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1.4校园稳定 2.师资队伍 2.1专任教师 ;2.2兼职教师 3.课程建设 3.1课程内容;3.2教学方法手段;3.3主讲教师;3.4教学资料 4.实践教学 4.1顶岗实习;4.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4.3教学管理;4.4实践教学条件;4.5双证书获取 5.特色专业建设 5.1特色 6.教学管理 6.1管理规范;6.2学生管理;6.3质量监控 7.社会评价 7.1生源;7.2就业;7.3 社会服务

16 三、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 (一)领导作用
原一级指标“办学指导思想”改为领导作用,增加“校园稳定”一项关键评估要素。突出领导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和重视程度,强化内涵建设和培养特色。主要看领导决策中的作用,怎样作出决策,实施怎么样,效果如何。 重点考察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 强调5点: 1、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 2、健全有力的制度保障,执行情况良好。 3、教学直接投入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大。 4、重视与区域社会及产业的合作育人。 5、校园环境建设对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影响。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⑴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⑵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⑶学校专业发展规划;⑷学校在校生统计一览表及佐证;⑸学校专业设置一览表及专业设置相关材料;⑹学校近两年经费收支预决算表;⑺学校近两年教学经费支出占学费收入比例统计表及佐证;⑻学校校企合作企业统计表及校企合作协议等佐证材料;⑼学校教改试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情况材料;⑽学校领导听课情况统计及记录本;⑾校园文化展现。

17 三、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 (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两个关键评估要素,既要考察数量,也要考察质量。重点考察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机制、支持政策及运行效果。   专任教师从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两个方面考核,基础课教师强调学历和职称的提高;专业课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强调双师素质,实践锻炼。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超过2个月;专业带头人强调社会影响力、专业建设力、社会资源整合力。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应该达到90%,一般院校80%。   兼职教师: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渐提高(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应达到50%,省级40%,一般院校30%),并注重对他们教学能力的培训。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⑵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汇编(教师学历提升、理论培养、实践锻炼、双师管理、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管理等);⑶教师管理制度的运行材料;⑷专业课教师实践锻炼情况统计分析汇总表及相应的佐证材料;⑸兼职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任务统计表;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统计表及相应的佐证材料;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支出情况统计表;⑻学校兼职教师聘任情况统计表及协议;⑼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⑽双师结构教师情况统计表;⑾教师科研与教研情况、社会服务情况统计表。 

18 三、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 (三)课程建设
由原来的二级指标提升为一级指标,突出了课程建设内容。重点考察课程模式、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 课程内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重点考察课程模式改革。 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主讲教师: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 教学资料:选用优秀新版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和实训教材;教辅资料充足,手段先进。 通过说课和查阅资料、深度访谈来进行考察。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⑴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汇编;⑵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管理制度汇编及运行材料;⑶学校课程建设规划;⑷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情况统计表及相应的佐证材料;⑸学校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的相关材料;⑹学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情境建设情况统计表及佐证;⑺学校多媒体教室及使用多媒体授课课程情况统计表;⑻学校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情况统计表及相应的佐证材料;⑼有专业背景的校内基础课程教师情况统计表及佐证;(10)学校课程建设立项及成果获取情况统计表及佐证。

19 三、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 (四)实践教学 由二级指标提升为一级指标,突出了实践教学。 学生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覆盖率高,平均不少于半年。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考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有专项经费保障,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双证书获取: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考察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和高级证书获取率。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⑴学校实践教学方面的制度汇编及运行的佐证材料;⑵学校各专业实践教学时间分配统计表;⑶学校各专业顶岗实习时间统计表;⑷学校校外实习基地情况统计表及运行管理材料;⑸学校校内实习基地统计表及运行管理材料;⑹实践教学人员分类统计表及佐证;⑺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情况统计表;⑻学校与企业合作情况统计表及佐证;⑼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使用情况统计表及相应的分析材料;⑽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统计表及佐证,各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获取情况统计表及佐证;⑾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性材料。

20 三、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 (五)特色专业建设 原一级指标“特色创新”改为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目标与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及成效、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管理、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效果、专业特色定位与凝炼。 学校应建立专业建设体系:包括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等。专业建设要有经费保证。 要建好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 主要通过专业剖析、深度访谈、查阅资料来进行。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⑴学校专业建设管理制度汇编;⑵人才培养方案汇编及专业设置、人才需求与就业岗位跟踪调研等材料;⑶特色专业建设规划;⑷特色专业在校生数及年招生规模的变化情况、计划完成情况;⑸各专业合作企业基本情况及佐证;⑹专业教学团队基本情况及佐证;⑺特色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情况及佐证;⑻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及佐证;⑼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及佐证;⑽特色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获取情况及佐证;⑾特色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及佐证;⑿特色专业经费使用情况及佐证;⒀特色专业改革成效材料;⒁特色专业社会服务材料;⒂特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参加技能竞赛情况; ⒃ 专业特色佐证材料。

21 三、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 (六)教学管理 主要包括管理规范、学生管理和质量监控三项内容。
管理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完备、规范,教学运行平衡有序。 学生管理:管理队伍结构合理,制度健全,校园文化良好。 质量监控:多元化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完善、机制运行与效果良好。 考察重点:(1)主要看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质量与水平,管理队伍建设状况。(2) 教学制度与运行管理,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专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专职督导、专职教学研究人员等。(3)教研室建设与教研活动制度的建立与执行。(4)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干部、相关部门对教学管理制度的了解、评价与执行情况。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⑴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汇编;⑵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运行的过程性材料;⑶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统计表;⑷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的经验性材料;⑸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运行情况;⑹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研究情况(立项、成果获奖);⑺学校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性材料;⑻教研室教研活动制度及教研活动的情况;⑼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活动材料;⑽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行情况。

22 三、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 (七)社会评价 主要包括生源、就业和社会服务三项关键要素。 生源:第一志愿上线率与报到率高。
就业: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学生薪资高。 社会服务:学校对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等效果良好,社会回报高。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⑴近2年学校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情况(总体与各专业);⑵近2年学校新生报到情况(总体与各专业);⑶近3年学校录取平均分数、最高分数、最低分数;⑷近3年学生一次就业率和年底就业率情况(总体与各专业);(5)毕业生薪资收入情况统计表; ⑹学校开展技能培训与社会服务情况; ⑺社会捐赠学校仪器设备情况; ⑻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收入情况及佐证; ⑼学校办学特色与社会声誉材料。

23 三、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 指标的评定及评估结论 1.评估指标体系有7个“主要评估指标”和22个“关键评估要素”。
2.被评估学校对“关键评估要素”中的“说明”有认识、有思路、有工作措施与成果,是该“关键评估要素”评为合格的基础。专家个人应根据分工,在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和深度访谈等现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分析,针对“关键评估要素”给出简短评价,并确定该“关键评估要素”是否合格。 3.专家组对“关键评估要素”的评定。在专家个人汇报和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专家组集体对每个“关键评估要素”是否合格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不含半数)专家通过,即为“合格。 4.专家组在“关键评估要素”的评定基础上形成各“主要评估指标”的评价意见。 5.院校评估结论为“通过”和“暂缓通过”两种。满足“关键评估要素”“合格”≥17为“通过”,否则为“暂缓通过”。

24 四、院校评建工作组织与注意问题 (一)评建工作组织 1、设置评估机构:下发评估文件,成立评建机构,做好评估动员、策划、宣传、组织与协调工作。
2、进行评估任务分解:认真搞评估,重点抓内涵建设,过程比结果重要,不要搞形式主义,真真正正进行改革,尤其是专业和课程改革,不能走形式,要搞好试点,要有政策保障,要有规划与指导。 3、成立校内专家组:把关、指导,评建结合,内涵提升。 4、成立基本办学条件建设组:符合2004年2号文件和教学做一体 化的要求。 5、成立迎评接待组:策划如何接待,安排简约大方,体现关心。 6、成立评建宣传组:做好评建宣传和专题网站建设。

25 四、院校评建工作组织与注意问题 (二)评建的要求 1、各部门认真学习16号、14号文件,领会有关评估文件的精神、内涵和具体要求。
2、对本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按评建的要求准备有关材料,按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体现评建要求(评估工作日常化),避免后补材料。 3、对本部门评估资料进行登记、汇总、整理、归档分类、把关(掌握有关要求和标准),各部门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注意几种评估基本材料,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师资评价、培训、管理等。 4、学习评建办发的各种材料,按要求及时完成相应的评建工作,认真审核,环环相扣,不要拖拉,不要应付。 5、学院定期评建工作情况汇报会,并由院迎评领导小组对各部门的材料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听取汇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6、专家组进校现场考察的有关准备:实地考察路线设计、实训基地安排、剖析专业推荐、说课教师推荐、深度访谈的安排。

26 访谈提纲

27 访谈的要求 一是目标聚集原则:主动发言,不能跑题,要防止漫无边际的闲聊、神侃,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内涵发展的成效、发展中的困难,语言简炼,针对性强。 二是分享反思原则:访谈双方都要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在分享交流中反思,探究成因。 三是多谈事少谈数原则:数据把握不准时,可以只谈事,不谈数。但有些问题还是要有数据。 四是平等交流原则:不能与专家发生口角或表现出不尊重,要耐心交流问题,只有说清楚问题,才能找到原因,开出药方。

28 院领导: 1、区域经济(或企业、行业)发展对我院所设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需要情况。
2、学院办学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学院发展建设的规划,您对目标实现可能性作怎样的估计?依据是什么? 3、学院对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哪些具体决策,效果如何? 4、学院在经费收入及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方面的情况。学院是怎样分配资源(经费、教职工、场地设施、人员引进聘用、奖励、奖助学金)? 5、学院近年来的改革措施及效果,学院领导对高职教育的研究成果,下一步工作思路。 6、学院领导班子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情况,中层干部精神面貌状况,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状况。 7、学院发展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8、结合您的分工,谈谈您所主管的工作或部门的现实情况,你认为重点应抓好哪几项工作,优先顺序如何?目前的成效如何?下一步工作思路。 9、您是如何监控工作过程的?抓哪些主要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获取?试举例说明。 10、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29 组织人事处: 1、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所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如分配制度改革;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评定、引进、培养、奖励措施;新教师的培养;兼职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及下企业实践等的政策)。 2、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情况及社会服务情况。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 3、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情况。 4、学院师资队伍结构情况、行政、教学、学生管理队伍情况。 5、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建设设想。 6、学院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主要措施。 7、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30 教务处: 1、组织机构、人员分工、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考试与学籍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2、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分工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学生和师资管理方面)。 3、教学质量管理状况;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立与实施状况(包括目标确定;贯彻预防为主实时调控持续改进的措施与效果;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的事实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本院教学质量的基本估计(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机制、主要措施,怎样实施,执行的效果)。 4、实践教学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内、外实训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为地区或行业服务状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文件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技能考核、校企合作机制、“双证书”实施情况、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实训设备管理、技能鉴定站(点)的履盖率、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行情况、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成效。 5、专业(群)建设与改革思路。

31 6、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的思路;课程建设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针对性,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及教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课程(含实践课)体系与教学内容、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的状况。 7、省级、校级精品(重点)课程建设思路与成效。 8、学生顶岗实习的落实情况,工学结合开展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情况。 9、教师(包括校内专任、校内外兼课、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 10、从侧面了解: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情况,校企合作情况,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及社会服务情况,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措施情况,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等师资方面的问题。学籍管理与奖惩制度实施状况。 11、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是多少?生均数有多少?近3年教学仪器设备增长与更新和现代技术含量提高情况。 12、实验室、实训基地、计算机、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情况(包括设备及使用、为社会服务等)和利用率。 13、学校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 14、我院的职业鉴定站具备哪些类型(别)的鉴定资格,在所具备的资格中对本校所设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证书的覆盖情况。

32 各系(重点是系领导、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等):
1、人才需求社会调研,专业岗位群分析,专业建设和设置专业方向的情况,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情况。 2、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确定情况。(本专业学生针对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有哪些理论与实践课程来支撑?实践课程与能力训练是如何强化的?) 3、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如何制订的?依据是什么?做过怎样的调研与论证?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体现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4、专业建设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情况,专业教学改革及试点工作的做法与阶段成果。 5、课程建设和课程总体结构落实培养目标的状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课程建设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情况及其效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设想。 6、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教学研究成果情况。

33 7、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教学团队建设(含双师型教师、新教师的培养)情况。
8、系级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情况与问题。质量控制的环节有哪些? 9、专业带头人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有哪些? 10、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落实与管理)及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 11、在素质教育方面,系里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在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系里开展的工作及其效果,系内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分工与配合状况。 12、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行。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包括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情况)。 14、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的评价怎样?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何? 15、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你对本专业的发展何思路?

34 财务处: 1、近3年教育事业费及专项经费拨款、学费收缴、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决算、日常教学经费、师资培训经费、图书资料费、教研教改经费、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的经费投入状态。 2、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的比例。 3、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 4、经费收入与支出方面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设想。 图书馆: 1、馆舍面积、藏书册数(含电子图书、适用图书册数)、阅览室座位数(含电子阅览室)及开放时间。 2、馆藏图书种类、内容的构成及比例,与本院所设专业的适应情况。 3、近3年图书册数与经费增长情况。 4、图书生均年流通量、现代管理技术应用情况。 督导室: 1、相关质量监控制度及运行情况、效果。 2、与其它职能部门(教务处、系部)的分工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方面)。 3、学院在教学方面的情况(包括两建情况、教科研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团队素质与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4、本院的督导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35 科研处(高职研究所): 学生处: 1、我校开展科研的情况、高职科研观念 2、科研管理的制度、执行情况; 3、科研、教研的成果等。
4、科研为教学服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的措施和成果 5、学校科研队伍建设情况 6、高职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进展情况及主要问题。 7、研究成果及对本院人才培养工作指导的效果。 学生处: 1、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全校学生管理组织系统构成。 2、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校系两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3、班主任及辅导员工作状况、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状况;在学风建设和教学信息反馈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与奖惩制度实施状况、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在学风建设和教学信息反馈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师生获奖情况。 5、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及配合情况(学生及学生宿舍管理;体育、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 6、勤工俭学的困难学生资助及贷款工作情况,奖学金的发放情况。 7、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 8、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的实施状况。 9、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及建设情况。 10、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基本估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36 团委: 招生就业处: 1、学生社团的组成、管理情况,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课外活动情况。 2、学生会及学生党、团组织及建设情况。
3、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开展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 4、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的实施状况、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及建设情况,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基本估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招生就业处: 1、机构设立的时间、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相关制度、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其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2、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状况及与专业改革的关系; 3、开拓就业市场状况;学生就业咨询指导工作状况; 4、学生就业岗位情况(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近3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5、社会、家长对学校及学生质量的评价。企业(行业)及社会对学校的回报情况。 6、开拓生源市场和招生宣传工作状况、近3年招生计划及其完成情况、录取新生报到率、新生素质调研工作开展情况与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及配合情况。 7、就业方面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的关系、与全校各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工作关系 8、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毕业生跟踪调研情况

37 有关教师: A、专任教师: 1、高职教育观念、对16号文的理解与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2、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熟悉情况。 3、所任课程定位,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有哪些,面向的工作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的做法效果,所任课程是如何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的。 4、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 5、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6、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等师资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7、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 8、本人参加进修、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情况。 9、骨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有哪些?本系(部)有哪些专业带头人(课程建设负责人)与骨干教师?教师梯队建设情况如何? 10、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情况如何? 11、你认为学校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思路。 12、学校在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方面的政策有哪些,你所了解的学校教学研究成果有哪些? 13、作为专任教师,你认为在工作方面目前最欠缺的是什么?怎样提高最有效?希望学校能给予怎样的支持? 1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情况

38 B:专业课教师: 1、专业建设情况,本专业的专业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果?进行了哪些教学改革与试点? 2、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情况。 3、专业课教师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 4、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熟悉情况。 5、本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的做法及其效果;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6、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 C:实践训练指导教师: 1、实践训练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 2、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实施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情况。 4、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状况与通过率。

39 D:基础课教师: 1、有观念认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重在了解,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过英语等级。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你所任课程的建设情况及相关的措施制度。 3、你所任课程的作用,是着重培育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如何做好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衔接。 4、作为基础课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能做些什么方面的工作。 5、学校在鼓励基础课教师学历、职称方面的提高有什么措施,你对此的看法如何? 6、有的学生认为基础课对所学的专业或日后的就业没什么作用,对基础课的学习不重视,你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E:思想政治课教师: 1、“思政课”、“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效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谈谈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 3、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40 学生: 1、当年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并报考这所学校的?能谈谈你为什么报考这所学校或专业吗?结合你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本校的各方面情况,谈谈你对这所学校的看法和意见。 2、你是否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了解请简要说明,你所学的专业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岗位有什么?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可升迁的职业岗位有什么? 3、入学后,有关教师是否对该专业的整体培养方案(而非科目课程进度)进行了详细介绍?你认为是否有必要了解?你认为必须掌握的职业专门技术有哪一些?你认为将来从事职业工作的主要职业能力素质要求有哪一些? 4、你认为在专业课程中,由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任教大概占多少比例?通过教师讲课,你感觉有多少教师有实际的行业方面的工作经验,上课时能理论联系实际?哪些课程是由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实践性课程一般是由什么教师任教?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给学生介绍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如果有的话请你简要说明行业现状? 6、你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还是素质教育?讲述一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情况。你所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一些? 7、你在本校学习期间,在以下的考试类型中你参加过哪些类型的考试?(理论课程考试、实验课程考试、实际技能考核、综合训练考试、与社会接轨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其他类型的考试) 8、你在本校参加的课程考试采取的考试形式有以下的哪一些?(笔试、面试、操作、成果(作品)、竞赛、其它形式) 9、你认为任课教师的总体的教学质量如何?你们通过什么渠道反映对任课教师教学的意见?你对学校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办学条件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10、你在哪些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过实习实训?到企业实习或生产认识有几次?有无专门的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你们的校外的实习实训由什么人员进行指导? 11、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实训的情况,你认为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能否满足学习需要?对学校校内外的实践条件有什么看法或意见? 12、你有没有参加过学校(或专业)组织的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实际项目? 13、你所在专业应取得(或能考取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有哪些?你认为本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开展情况如何?是得到普遍重视,融入教学过程?还是只注重考试组织,但与教学脱节?或者没有得到重视,从未组织开展过相关方面的工作? 14、你取得了哪些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

41 实地考察的要求 考察学校办学基础设施、校园环境、实验实训基地等,并有针对性地对校园文化、秩序、教风、学风、校风、教师教研和学生课内外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观察,以获得相关信息。 学校想展示给专家什么?通过什么形式来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都要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过程。如,实训室的展示,从名称上看一般都不能再叫“××实验室”,而应该叫做“××实训室”,实训室的布置应该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有训练区、讨论区等,实训室布置要体现教学要素、职业要素、企业要素等,在实训室墙上要有制度图板、操作规程图板;同时在实训室里还应该有学生作品展区及相关文档,一方面可以对学生作品进行积累,另一方面,新同学可以借鉴老同学的设计思想进行完善和改造。 再如,如何展示校企合作,一方面展示校外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展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42

43

44


Download ppt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孙百鸣 电话: 手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