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6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6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6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2

3 考点导图

4 历史特征 1.阶段特征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胜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一定的发展,但随后陷入绝境;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5 2.主要表现 时间跨度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 历程 开端
(1)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大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4)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土地革命 (1)新道路的开辟。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共逐渐走向成熟。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峙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 (2)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三省,扶植伪满洲国政权,继而向华北进犯,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6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 历程 抗日战争 (1)国共合作抗日: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两个战场同时存在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 ,防御、相持、最后胜利,是中国抗战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趋势 (2)抗战胜利。抗日战争是100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斗争,参加重庆谈判、召开政协会议 (2)解放战争胜利:经过战略防御、反攻、决战三个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历史结束

7 国民政府 时期的民 族工业 (1)国民经济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民族资本的萎缩。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日趋萎缩 (3)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在美国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榨下而陷入绝境 社会生活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中国的航空业起步;报刊业获得发展;影视业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风俗发生重大变化 思想领域 的新成果 (1)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成熟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8

9 考向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特点及影响 典题例证
考向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特点及影响 典题例证 【典例1】 (2012·福建文综,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10 命题揭秘 本题以学者研究的新观点为切入点,考查对五四运动性质及特点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主要在于通过新材料视角解读五四运动,把握“打倒偶像”和“启蒙”这两个词至关重要。从“打倒偶像”和“启蒙”这两个关键词中,迁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以判断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仍然是思想领域中的解放运动。据此,选项A、B、C的表述显然与题意有别,只有D项符合作者的观点。 答案 D

11 【变式训练1】 (2012·汕头二模)学生们帮助商人们抵制日货,还举行通俗的演讲,让兄弟姐妹们看清楚国内外的真正形势;他们还自己出钱办起了免费学校教育儿童。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解放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五四运动影响的理解。解答此题抓住题干中“学生”“抵制日货”等信息,联系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启迪民众觉悟,推动了思想解放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2 知识必备 ■ 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领导阶级来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2. 从革命指导思想来看,在五四运动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他们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他们指导运动的武器,已经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13 3.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从革命前途来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更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世界。

14 方法通关 ■ 历史选择题解答出错的主要原因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而 匆忙答题。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8.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 盾、目的)。

15 考向二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考向二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典题例证 【典例2】 (2012·江苏历史,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

16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命题揭秘 本题以国民党如何应对晋冀鲁豫解放军的计划捉摸不定为题干情境,考查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策略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解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解答关键是提取题干中“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信息。“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是在1947年,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C、D三项都是在1948年底到1949年,不符合时间,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7 【变式训练2】 (2012·金华十校联考)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 A.将抗日领导权交给国民党 B.首次提出统一战线的主张 C.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18 解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只是改变了名称,并未将抗日领导权交给国民党,A项错误;首次提出统一战线的主张是在20世纪20年代,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是在1937年8月陕北洛川会议上,D项不正确;题干中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主要是为了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C项正确。 答案 C

19 知识必备 ■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 1.革命道路探索——从二大到八七会议
(1)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从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 (1)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共逐步走向成熟。

20 3.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1)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 (3)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 (4) 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全走向成熟。 (5)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权。 (6)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1 方法通关 ■ 利用特征法解答选择题 特征法就是根据题干设置或者设问,运用相关的时代或阶段特征解答。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题目中有明确特征要求或虽无明确表述但隐藏有特征要求的试题。解答问题时,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时代特征或阶段特征,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判断正确答案。

22 考向三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影响 典题例证 【典例3】 (2011·安徽文综,16)右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23 命题揭秘 本题以一幅战争形势图为材料,考查对抗日战争特点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历史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远征军开辟国外战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材料提供的地图是中国抗战时期远征军路线图,当时中国派远征军,主要是为了保护滇缅公路,便于国际战略物资对中国的供应,故判断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目的;C项是1944年打通的,当时谈不上切断;D项,此战场开辟时是1942年,而日本投降是1945年。 答案 B

24 【变式训练3】 (2012·枣庄二模)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  )。 A.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总司令 B.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C.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

25 解析 结合题干情境,美国建议蒋介石任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和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连成一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抗战初期美国并没有与中国合作抗日。 答案 C

26 知识必备 ■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1.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 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 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于整个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后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以弱胜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27 5.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征缅甸,开辟了国外战场。

28 方法通关 ■ 图文类选择题的审题及解答方法 1.审题: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得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

29 2.方法:对被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30 考向四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考向四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典题例证 【典例4】 (2011·浙江文综,18)在中国西北某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31 命题揭秘 本题以民主革命时期口号为切入点,考查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分析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试题难度不大,但是备选项干扰性很强。 解题思路 解题时注意空间信息“西北”和隐性的时间信息。从“中国红军万岁”等内容以及空间信息“西北”,可以推断这是中共的宣传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最有可能指的是中共长征到西北后遭遇的地方军阀(1935年后);“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可能是针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1~1936年底);“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应该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中

32 国红军万岁!”出现于1927~1937年间。A、B两项时期,中共尚未提出“抗日统一战线”,故排除。C、D两项满足条件,但题目要求“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C项为最佳答案。 答案 C

33 【变式训练4】 (2012·苏北四市模拟)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刘伯承对国共合作持保留态度 B.中共把维护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C.国共采用了“党内”合作形式 D.中共暂时放松了对军队的领导权

34 解析 据题干材料信息,反映了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换下红军红星帽,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目的是为了救中国,实质说明为了民族利益,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故B项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行党外合作方式,中共坚持对军队的领导权,故排除C、D两项。 答案 B

35 知识必备 ■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特征及因素 1.特征: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 2.影响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的因素 因素 表 现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36 方法通关 ■ 历史材料题的六大隐性突破点 材料题可分为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问答题。正确找出历史材料题中的隐性突围点,是判断和解答材料题的关键。 (1)标点符号。尤其以句号和分号的思考价值最大。因为一个句号或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可以提炼出一个要点。 (2)材料的开头结尾。在一段文章中,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核心部分。 (3)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也是仔细审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此能够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和考查方向。 (4)材料中的时间或人物。时间、人物往往是解题的风向标。

37 (5)材料的出处或注释。材料选自的文章和作者及图表的注释都对解题有关键的帮助作用。 (6)分值。主要针对材料解析题而言的。量体裁衣,看分答题。通过分值我们可以判断出答题的角度和繁简。

38 考向五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特征 典题例证
考向五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特征 典题例证 【典例5】 (2012·浙江文综,18)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9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命题揭秘 本题以抗战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坐标图为载体,考查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目的。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信息,迁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以上。

40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全面准确地解读图表信息,注意时间与图表涉及到的地区。1942年、1944年的数据表明大后方开办工厂的速度下降,排除A项;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图表中可见,1941年、1942年的工厂数量与此前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 B项符合图中信息;图表中未提及沿海工业发展状况,排除C项;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沦陷区的工业内迁,而非抵制日本经济侵略,图表中也无此表述,排除D项。 答案 B

41 【变式训练5】 (2012·衡阳六校联考)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  )。 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 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42 解析 材料中并未涉及抵制洋货、爱用国货内容,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也未涉及到,排除C项;材料主要叙述的是国家充实银行资本发展工商业,符合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答案为D项。 答案 D

43 知识必备 ■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成因 时间 特征 成因 19世纪末 初步发展
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②清政府扩大税源;③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④民族资产阶级收回权利的斗争 1912~1919年 短暂春天 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控制;②辛亥革命的影响;③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1927~ 1937年 较快发展 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②改订条约运动;③币制改革

44 抗日战 争时期 日益 萎缩 ①日本帝国主义沦陷区的殖民统治;②官僚资本的掠夺;③战争破坏 解放战 濒临 破产 ①美国独占中国市场;②国民政府掠夺;③战争破坏

45 方法通关 ■ 表格数据型选择题解答的“三看两注意” 1.“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或数据中的文字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两注意”:一要注意数据表格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优势,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二要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数据表格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

46

47 空想性、革命性集于一体的《天朝田亩制度》
一、比较近代史上三次重大民主革命运动 项目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 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组织 拜上帝会 资产阶级政 党同盟会 中国共产党 指导 思想 西方基督教和中国朴素平等思想相结合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革命 纲领 空想性、革命性集于一体的《天朝田亩制度》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48 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群众 基础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革命 策略 孤军奋战 不断暴动,孤军奋战 建立统一战线;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前途 建立农民 政权“天朝”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性质 属于旧式农民 战争的范畴 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9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体 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革命 成果 反封建的同时,也反侵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体 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结果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 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50 【典题训练1】 (2011·山东文综,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国近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同时注意国民革命运动在反封建运动中的影响。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了斗争对象的不同。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近代一直没有建立,A项错误;B、C两项仅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参与范围与形式,不是影响;中国近代化就是要实现独立与富强,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故D项正确。 答案 D

51 【典题训练2】 (2012·南昌一模)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  )。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52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共同点。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共同任务,故A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建立“四有二无”的天国,故B项不正确;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而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故C项不正确;辛亥革命的革命主体是资产阶级,而太平天国运动的主体是农民阶级,排除D项。 答案 A

53 二、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都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都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 (3)都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4)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俄国有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则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54 2.不同点 (1)从历史背景看,俄国十月革命时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虽落后于西方,但较中国发达,工人阶级力量强大;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缓慢,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 (2)从革命发展的过程看,十月革命是积聚力量,准备条件,开始时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斗争;而中国革命则是一开始就把成立武装、建立政权和争取群众结合起来。

55 (3)从性质看,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也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但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4) 从革命道路看,十月革命以总暴动的形式首先占领中心城市,然后很快波及农村,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中国革命则是建立农村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最后夺取中心城市。 (5) 从武装斗争的地位看,十月革命直到最后夺取政权时期,才以武装起义的形式进行了较短的战斗,整个革命的胜利只需很短的时间;中国革命则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从游击战发展到正规战,进行了长达二十八年的革命战争,中国革命中武装斗争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56 【典题训练3】 (2012·新课标全国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57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俄国革命的手段是暴力革命、武装夺权,据题干关键信息“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恐怖的方法”分析。由毛泽东这句话的主旨可以看出是认识到俄国的暴力革命是改造社会的必然选择,故C项符合题意。A项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当时还达不到这种认识,题干主旨也无法反映,故A项错;B项的意思在题干中也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是干扰项,但根据历史事实可以排除,改良的路已在中国行不通。 答案 C

58 【典题训练4】 《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一文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是指 (  )。 A.追求英国的渐进式民主形式 B.效仿美法的共和制民主模式 C.实行德日式的形式民主 D.追求俄国苏维埃形式的民主

59 解析 近代中国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了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了解和实践。首先是效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戊戌变法运动,然后是效仿美法共和制民主的辛亥革命,最后是五四运动前后对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民主模式的选择和追求。至于德日式的民主形式,则是清末“预备立宪”的实质。五四运动前后,A、B、C三项的政治模式追求依然存在,但只有D项是民主内容的新内涵,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D


Download ppt "第6讲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