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2 考试大纲 已 考 点 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年4考★★★) 对太平天国运动背景、纲领、特点的理解;对太平天国运动意义、局限性的认识 辛亥革命(三年14考★★★★★) 对辛亥革命背景、过程、结局的理解;对辛亥革命特点、功绩、不足的理解

3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 (1)原因:鸦片战争后,___________________空前激化, 是爆发的根本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是爆发的直接原因。 (2)标志:1851年1月金田起义。 2.发展 (1)初建政权:攻克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2)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正式建立与_________的 政权。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清廷对峙

4 (3)军事全盛:定都天京后,太平军_________并举。北伐
军一度打到天津郊区,但由于孤军深入,最后失败;西征军 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取得胜利。太平天 国进入了_________。 北伐西征 全盛时期

5 3.纲领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内容 (1)土地:按_______ _____平分土地(2)产品: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1)政治:以法治国 (2)经济:发展_______ (3)文化:开设_________ 评价 (1)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_____________思想无法实现 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 中国_____________的设想 人口和 年龄 工商业 新式学堂 绝对平均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

6 4.转折——天京变乱 (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的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了内讧的发生。 (2)表现:1856年秋,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后被处死;石达开遭猜忌率军出走。

7 5.后期的斗争 (1)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让洪 仁玕总理朝政,进行政治改革。 (2)稳定太平天国局势: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 北大营,在_______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3)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 国运动失败。 三河镇

8 问题1: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你如何理解?
提示:这种说法片面。“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运动的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所以说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9 问题2: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种说法合适吗?
提示:不合适。《天朝田亩制度》是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和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但二者在追求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的经济主张和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10 二、辛亥革命 1.背景 (1)经济基础:清末实行所谓“新政”“预备立宪”,客 观上促进了_______________,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 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 (3)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资产 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 命纲领——三民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

11 (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
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2.爆发 (1)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 动,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 领_________。 武汉三镇

12 3.高潮 (1)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___________ ___。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颁布,其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_;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___________。这是中国近代史 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 度的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成 国民全体 责任内阁制 资产阶级性质

13 4.结局与功绩 (1)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功绩 ①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建立起资产 阶级共和国。 ②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_____________深入 人心。 ③推翻了“___________”,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民主共和观念 洋人的朝廷

14 问题1: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5 问题2: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此你如何理解?
提示:辛亥革命之前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都不能改变封建社会形态、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民主革命,只是民主革命的准备。只有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才明确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国的纲领,并用武装斗争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南京临时政府,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旧交替时代,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时代的新特征,但仍是旧式农民战争的继续,既有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同时也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分散性、落后性和狭隘性,其失败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7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尽管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但它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成就,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18 主题 辛亥革命 材料一 某学者撰文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19 探究1: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孙中山曾经被称为“疯子”,后来“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种现象?
提示:(1)孙中山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明确反帝,这在封建制度两千多年影响下的中国,必然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要是再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必将遭到国人的唾骂。

20 材料二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21 探究2: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你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
提示:(1)态度变化: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 (2)评价: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全球史观: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亚洲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

22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四大特点 1.目的 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2.内容 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23 3.评价 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思想 《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

24 二、运用现代化史观认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1.辛亥革命是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放在历史长河中研究的话,却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25 2.辛亥革命是经济工业化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本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实业救国”潮流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显著发展。 3.辛亥革命是思想近代化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6 【备选要点】辛亥革命比太平天国运动新发展的表现、原因
1.表现 (1)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2)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民族资产阶级。 (3)思想和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思想及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27 (4)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原因 (1)经济方面: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2)阶级力量方面: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28 (3)民族危机方面:《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4)思想方面: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已在中国广泛传播。

29 主题 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凡有起义与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与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黔首之苦,预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 ——杨秀清《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檄》

30 探究1:从材料看,杨秀清是如何分析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爆发原因的?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何特点?
提示:(1)这则檄文反映了清政府政治统治黑暗、腐败,人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尖锐,实质说明了封建压迫,阶级矛盾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也说明了连年自然灾害促使了革命运动的发生。 (2)材料也反映出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中既有革命性,也有狭隘的民族观和浓厚宗教色彩的局限性。

31 材料二 1862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探究2:马克思是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 提示:马克思表现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望和指责,认为太平天国政权已经跟晚清政权没有多大差别,这说明马克思从先前肯定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性转变为指责,实质看到了太平天国政权后期的堕落和蜕变,成为了改朝换代的工具。

32 【互动探究】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还是迟滞了中国近代化,众说纷纭。你如何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提示:(1)促进中国近代化说。近代化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封建势力,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加速了其崩溃;同时,《资政新篇》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构想,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33 (2)迟滞中国近代化说。从国际国内形势看,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是时代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农民运动仍然提出《天朝田亩制度》维护小农经济和土地制度,无法使先进生产力得以传播。

34 一、近代前期农民阶级抗争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1.近代前期农民阶级抗争体现的革命性 (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35 (3)义和团运动中打出了“灭洋”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旗帜,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2.近代前期农民阶级抗争体现的落后性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争夺权力的矛盾加剧,最终酿成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6 (2)《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反社会发展规律,并未真正实施;《资政新篇》由于脱离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而无法实施。
(3)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在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的同时,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抱有幻想;放松对清王朝的警觉。 (4)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利用落后的宗教形式发动革命,排斥一切外来文明;以传统农耕文明对抗先进文明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决定近代中国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

37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6.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38 高频点 辛亥革命的背景、特点、结局及功绩  1.(2012·北京文综·T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39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清政府晚期革命力量风起云涌,清政府摇摇欲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酝酿改革,企图实行“预备立宪”,欺骗国民,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C。

40 2.(2011·海南单科·T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41 【解析】选B。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背景。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正实行洋务运动,国力相对强盛,公派留学生回国后拥护国家政权,为国效力;而“1905年前后”清廷正在搞改革,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皇族内阁”的设立,被证明清廷的革新只是个骗局,公派生对清廷失望,同时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因此相当部分转向同情、支持革命。故选B。

42 3.(2011·江苏单科·T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43 【解析】选A。A临时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正确。B中华民国是单一制共和国,不是联邦制;排除。C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道路,民主“徒有虚名”;排除。D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搞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排除。

44 4.(2010·安徽文综·T15)右图是辛 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 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45 【解析】选A。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爆发,仔细观察漫画和上面文字可知,“葫芦尚未捺下”暗喻四川保路运动尚未被镇压,“瓢儿又起来了”暗示武昌起义即将爆发,A符合题意,B、C说法不够全面,D说法显然错误。

46 考情分析 高频预测 (1)从命题频率和内容上,辛亥革命是高考考查的高频点,每年都有考查;辛亥革命的领导组织、革命思想、革命成果、革命性质和影响及局限性是考查的重点 (2)从形式和角度上,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多运用比较灵活的图片、表格、文字史料为载体,考查对辛亥革命理解、评价的能力 复习备考时,应注意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革命指导思想和革命成果;注意与三民主义相结合,对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与评价,运用新材料,设计新情境,进行分析;运用近代化的观点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来分析辛亥革命的地位和影响等

47 高频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评价  1.(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 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 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 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 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48 【解析】选A。A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是发动民众的思想武器,与孔教对立。但国人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外来宗教不足以支撑农民政权,尊孔孟成为必然;正确。B定都天京后开始北伐西征,战局向全盛发展,“逆转”之说不成立;排除。C传统士绅与太平天国是敌对关系,此选项与题干设问无关;排除。D太平天国的反孔与尊孔与西方势力无关;排除。

49 2.(2010·山东文综·T11)下图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
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 内容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50 【解析】选A。从该同学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来看,此事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双重影响,而且,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太平天国运动符合这一评价,故选A。从“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这一信息,可以推知其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排除B;从“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可以排除C、D。

51 3.(2009·江苏单科·T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52 【解析】选A。解答本题可从材料最后一句看出英国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故选A。

53 考情分析 高频预测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太平天国运动特点、作用是命题考查的重点 (2)从命题形式和角度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考查较少;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与局限性常是高考命题角度 复习备考时,分析运动爆发的背景,重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张及特点,联系义和团运动口号,特别要重视梳理农民革命运动的史实,理解农民阶级的革命性、落后性的特点,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54 1.(2013·湖北重点高中模拟)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首歌谣( )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55 【解析】选B。由材料中“金田快有新君出”,可以看出是记述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关于金田起义的历史事件,材料中的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56 2.(2013·徐州模拟)“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洪秀全《天父诗》实质上旨在宣扬( )
A.男女平等  B.人际和谐  C.君权神授  D.上下尊卑 【解析】选D。材料中描述的洪秀全的思想是,在家庭中强调男尊女卑;在社会环境中,只有人间的错误没有天公的错误,只有臣子的错误没有君主的错误。这实质上是强调了封建社会的上下尊卑关系。

57 3.(2013·哈尔滨模拟)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 )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58 【解析】选B。题干所说“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指洪仁玕编著的《资政新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但与农民革命的阶级属性没有联系起来,脱离实际,故选B。

59 4.(2013·武汉模拟)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60 【解析】选D。由材料中“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参加革命不是自身思想的觉悟,而是由于害怕被误当革命党抓去杀头,被迫走上革命道路的,可以反映出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61 5.(2013·安徽示范高中模拟)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材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 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62 【解析】选C。图一中的“天命诏旨书”反映了太平天国浓厚的封建意识,其政权不具有民主性;图二所示文告的发布者是湖北军政府,故排除A、B、D。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具有反侵略性质,故选C。

63 6.(2013·湛江模拟)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由此可见《临时约法》( )
A.扩大总统权力 B.维护民主共和 C.限制内阁权力 D.赞成独裁专制 【解析】选B。从题干中分析得出,《临时约法》中的内容束缚了总统的权力,维护共和政体。A、C、D表述均不正确,故选B。

64 (2013·华中师大附中模拟)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妥协”。
他(袁世凯)同起义各省在南京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同盟会领袖进行谈判……(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拥护民国,他就辞职,让位给袁世凯。几乎所有爱国者一致同意的是:中国必须有一个代表各省的议会;国家必须统一起来,以防止外国干涉(指日本)……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在南京被选为总统,于3月10日在北京就任。通过这一系列特殊的妥协,中国避免了一场持久的内战、一次下层阶级的起义和一场外国的干涉。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

65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孙中山(1924年1月)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选取材料中的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述,史论结合)

66 【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可分为两个层次来回答,第一层只提一个角度并依据一则材料来论证。第二层能提出一个角度,并可依据多则材料来论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一层次: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一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 如赞同费正清或孙中山的观点,或独立提出其他观点。 费正清的观点:妥协符合了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爱国者之间的成功合作,它避免了长期内战和外国干涉。论证:如妥协瓦解了清廷势力,导致清帝退位。

67 孙中山的观点:妥协是为形势所迫;是向反革命和帝国主义
势力做出的让步;妥协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论证:如妥 协之后袁世凯掌握政权,为后来复辟帝制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次: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多则材料或 史实进行论证。 如赞同费正清或孙中山的观点,或独立提出其他观点。 费正清的观点:妥协符合了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爱 国者之间的成功合作,它避免了长期内战和外国干涉。论 证:如材料中表明参与妥协的阶层十分广泛,即使是孙中山

68 也表示同意;妥协瓦解了清廷势力,导致清帝退位;民国初年维持了短暂的和平;袁世凯后来复辟帝制与这场妥协没有必然的联系等。
孙中山的观点:妥协是为形势所迫;是向反革命和帝国主义势力做出的让步;妥协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论证:如妥协导致袁世凯上台,为后来复辟帝制埋下了伏笔;袁世凯是旧官僚的代表,不可能真正实现民主等。

69

70


Download ppt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