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趙維生博士 2004年9月22日
貧者聲音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趙維生博士 2004年9月22日
2
報告大綱 研究背景簡介 研究目的及方法 研究結果簡報及分析 總結
3
研究背景簡介 基層市民才是真正的抗貧專家。「貧者」的體驗、需要及建議是抗貧工作的啟示 提高參與機會,共同擬定有效的抗貧策略
世界銀行於1999年在二十多個國家進行有關貧窮的參與性研究,並發出「諮詢貧者 – 研究方法指引」。 在香港,對貧窮的定義沒有共識。有關貧窮的統計數據不多,亦不能反映貧窮的真實面。根據上述指引,在香港進行「貧者聲音」研究,基於兩個理念: 基層市民才是真正的抗貧專家。「貧者」的體驗、需要及建議是抗貧工作的啟示 提高參與機會,共同擬定有效的抗貧策略
4
研究目的 從貧者的角度: 了解貧者的生活經驗及困難; 探討脫貧 / 減貧的方法;
從貧者的角度: 了解貧者的生活經驗及困難; 探討脫貧 / 減貧的方法; 了解現有脫貧 / 減貧政策、機制及服務的不足之處及探討改善方法。
5
研究方法 參與性的研究 (Participatory Poverty Assessments)
聚焦小組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開放性的問題 (Open- ended Questions) 參加者來自貧窮家庭。貧窮家庭指收入少於或等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 每個聚焦小組人數為 8 至 12 人 個別訪談 (Individual Interview)
7
研究結果簡報 貧窮的聲音 單親家長 中年失業 / 低收入成年人 長者 新來港婦女 青年 共通性 特殊性
8
訪談內容 貧窮的生活體驗及成因 脫貧 / 減貧方法 現存政策及服務的意見 對理想生活的期望 最憂慮的生活難題 覺得貧窮是怎樣的狀況
自己算不算貧窮﹖貧窮的原因﹖ 貧窮對自己及家人的影響 曾經嘗試改善生活的方法 需要甚麼幫助﹖ 有沒有人、機構或部門曾協助﹖有沒有效﹖ 有什麼方法幫助脫貧﹖ 遭受社會排斥的個人經驗及改善的方法 現時政府所提供的服務足夠嗎﹖有什麼需要改善﹖ 非政府機構有什麼服務可改善﹖
9
「理想生活」= 「基本生活」﹖ 1. 基本物質生活 「生活穩定、有份工做,維持家庭生活最基本的開支,冇需要大魚大肉」 (單親家長)
1. 基本物質生活 「生活穩定、有份工做,維持家庭生活最基本的開支,冇需要大魚大肉」 (單親家長) 「可以負擔日常生活開支」 (長者) 「唔憂三餐及住屋,有基本生活已足夠」 (青年) 「家庭和睦、順境…」 (新來港婦女)
10
2. 有工做 「有一份足以令生活溫飽的工作,以維持生計…」 「有工做,可以三餐溫飽…」 (中年失業/低收入成年)
2. 有工做 「有一份足以令生活溫飽的工作,以維持生計…」 (中年失業/低收入成年) 「有工做,可以三餐溫飽…」 (中年失業/低收入成年) 「有穩定工作,收入足夠家庭基本支出…」 (單親家長) 「能夠外出工作,從中取得收入及工作滿足感、融入社會…」 (新來港婦女)
11
3. 有穩定的居所 「有固定的房屋或居所…」 (單親家長)
3. 有穩定的居所 「有固定的房屋或居所…」 (單親家長) 「有一所足以提供私人空間的居所,例如公共房屋、穩定 的單身宿舍等」 (中年失業/低收入成年) 「唔駛憂心居住…」 (青年) 「唔駛今日搬去第二度,聽日又要俾屋主趕走,唔想環境惡劣,住板間房」 (單親家長)
12
4. 自食其力、自力更新 5. 平安、開心 「有自力更生的機會… 」 (中年失業) 「能有工作,能夠自力更生 …」 (新來港婦女)
4. 自食其力、自力更新 「有自力更生的機會… 」 (中年失業) 「能有工作,能夠自力更生 …」 (新來港婦女) 5. 平安、開心 「生活平安、開心…」 (長者) 「開心、冇煩惱,自由自在…」 (青年)
13
最憂慮的生活難題﹕基本匱乏 1. 經濟壓力 -- 要節衣縮食維持基本生活
1. 經濟壓力 -- 要節衣縮食維持基本生活 「我是拿綜援的,除了交租、睇醫生外,每月只剩下幾百元作生活開支。又話要再減綜援,交租、睇醫生又不能減,唯有節衣縮食。」 (長者) 「子女會跟同學比較,覺得自己連最基本的都提供唔到俾佢…」 (單親家長) 「例如要過海見工,連搭車都冇錢」 「沒有領取綜援的低收入人士最怕有病,因為冇錢睇醫生」 (失業 / 低收入人士)
14
「住在板間房,都冇地方俾子女玩耍同讀書;大家又要
2. 居住不穩定,居住環境差 「住在板間房,都冇地方俾子女玩耍同讀書;大家又要 爭廚房、廁所…」 (單親家長) 「宿舍有限期,隨時被通知要離開,居無定所」 (中年失業/低收入成年) 「離婚,需要帶同子女另覓居所,但經濟條件有限,常存 在居住問題 … 多住板間房,子女缺乏活動空間…」 「須與其他住戶共用設施,為生活帶來不便」 (單親家長)
15
3. 就業困難 「我有試過見過工,但工時太長,做唔到,唯有放棄;但係短工時的工種又唔多」 (單親家長)
3. 就業困難 「我有試過見過工,但工時太長,做唔到,唯有放棄;但係短工時的工種又唔多」 (單親家長) 「沒有「地址證明」、「資歷證明」「昂貴的交通費亦是找工作的障礙 」 (中年失業/低收入成年) 「我學歷有限,只可以找一些清潔、茶餐廳、老人院的工作。就算這些工作,我也想做,可是每天要上班12小時,還要照顧子女,根本不可能。賺回來的人工也不足夠繳付子女的託管費。」 (新來港婦女)
16
貧窮是怎樣的狀況﹖ 1. 不能維持基本物質生活 「不能支付日常生活所需的開支,「冇錢用」 (長者) 「連自己的生活都維持唔到」 (單親家長)
1. 不能維持基本物質生活 「不能支付日常生活所需的開支,「冇錢用」 (長者) 「連自己的生活都維持唔到」 (單親家長) 「冇錢吃飽,每日一餐平價飯盒,一餐公仔麵,一日兩餐」 (中年失業/低收入成年) 「連交通費都冇,當身祗有七元,祗能留錢食飯,唔敢搭車」 (中年失業/低收入成年) 「衣食住行皆無」「沒有多餘錢,甚至欠債」 (青年) 「收入及開支不衡」、「收入不穩定」、「不能支持生活基本開支」 (新來港婦女) 「三餐溫飽成問題…」 (失業 /低收入)
17
「我覺得社會帶了有色眼鏡去睇我們,特別係單親家庭,
2. 社會歧視 「我覺得社會帶了有色眼鏡去睇我們,特別係單親家庭, 取綜援的人」 (單親家長) 「被歧視,不被社會接納…支援網絡薄弱,沒有親戚朋友 在港可以作為傾訴對象」 (新來港婦女) 「日常生活中也受到歧視,求職時更明顯…」 (新來港婦女) 「受歧視,工作能力不被肯定,失去就業、發展機會」 (新來港婦女)「被歧視,貧富敵對」、「欠缺自尊、自信心」 (青年) 「有年齡歧視。女人30歲,男人40歲就很難找工作,人到 50歲一定冇人請」 (失業 /低收入)
18
3. 社會隔離 / 排除 「因為冇錢,要減少社交生活…日常生活盡量節儉,影響社交生活」 (新來港婦女)
3. 社會隔離 / 排除 「孤單無依,在港沒有或親人不多,有困難或生病時乏人照顧或支援」 (長者) 「因為冇錢,要減少社交生活…日常生活盡量節儉,影響社交生活」 (新來港婦女) 「支付不起課外活動費用,減少子女參加活動之次數」 (新來港婦女)
19
貧窮的影響﹕長者的聲音 1.生活上的限制 2.社交上的限制 綜援制度對生活各項開支的限制多 需要政府幫助才能生活,感到憂慮及無助
基本生活外,不能支付娛樂費用 缺少社交機會,令支援網絡薄弱 由居所到中心有一定路程,更上活動能力減弱,難以經常參加中心活動
20
貧窮的影響﹕單親家長的聲音 1.對子女的影響 2.對個人情緒的影響 3.對生活的影響 「單親家庭俾唔到物質生活,子女心理有影響」
「子女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如抑鬱、自閉」 2.對個人情緒的影響 經濟拮据、缺乏基本物質,未能滿足需要,產生自悲感 長期有煩惱、憂慮和抑鬱,致使身體狀況差 3.對生活的影響 生活及居住環境較差 自己及家人易患疾病
21
貧窮的影響﹕中年失業者的聲音 1.對家庭及子女的影響 2. 對社會網絡的影響 「冇錢俾兒子在學校交乜費物費,兒子不能參加校內活動」
「冇錢俾家用,與家人關係疏遠」 未能應付子女的教育開支,例如興趣班、學校旅行等 沒有能力供養家庭,未能一家團聚 與家人日漸疏遠,失去家人、朋友的支援 2. 對社會網絡的影響 「冇錢就斷六親。冇錢交際,亦不想找人麻煩,長貧難顧」
22
貧窮的影響﹕新來港婦女 1.對家庭關係的影響 2.對子女的影響 影響家庭成員的相處,容易出現衝突,尤其夫妻關係 「貧賤夫妻百事哀」
未能支持子女有更多學習機會 學校有較多額外支出及雜費,未有能力支付 支付不起課外活動費用,減少子女參加活動之次數
23
3.對社交生活及個人情緒的影響 不快樂 害怕別人的目光,覺得被人歧視 生活壓力大,到香港後受到各種打擊 減少社交生活
日常生活盡量節儉,影響社交生活 交通費昂貴,盡量減少外出之次數
24
貧窮的影響﹕青年的聲音 1.對家庭關係的影響 2.對個人發展的影響 影響家庭成員的相處 因為父母工作時間長,少見面、少溝通
為錢爭執、衝突多、心情煩燥,家人關係差 2.對個人發展的影響 家庭經濟差,沒有條件支持,失去發展機會 「家裡經濟環境唔好,有需要時也不敢開口向父母提出」 別人可以有理想,自已唔敢想太多,唸咗都冇用
25
脫貧的方法﹕自力更新 1. 搵工 2. 接受再培訓 「脫貧最好的方法都係搵到工做」 (單親家長)
1. 搵工 「脫貧最好的方法都係搵到工做」 (單親家長) 「繼續找工作仍是唯一出路… 」 (失業人士) 「找工作,支持家庭開支」 (青年) 「上學之餘,找兼職幫補家計」 (青年) 2. 接受再培訓 「再培訓課程有津貼,雖然幫唔到搵工,但津貼可以暫 時解決生活所需。雖然祗有一次,頂住一兩個月也好」 (失業 / 低收入人士) 「參與培訓課程,提昇自己之工作技能,待子女長大後 可投入社會工作」 (新來港婦女)
26
3.調整個人的心境 4.其他方法 「樂觀些睇自己嘅生活,知足常樂。」 (長者) 「樂觀面對…」 (新來港婦女)
「樂觀些睇自己嘅生活,知足常樂。」 (長者) 「樂觀面對…」 (新來港婦女) 「我遇到的不幸比任何人都多,只要堅持、樂觀,甚麼 事也可以解決。」 (新來港婦女) 4.其他方法 「向丈夫爭取贍養費,起碼養到子女18歲」 (單親家長)
27
政府的角色﹖ 單親家長的意見 改善單親家庭子女的生活環境、提供穩定居所 製造更多就業機會,限制工時
提高綜援金額,增加子女教育的額外費用,如提供報讀課程的優惠卷 減少對綜援受助者的歧視
28
中年失業 / 低收入人士的意見 政府津貼貧窮學童在校活動 向失業人士提供「見工」交通津貼 提高長者綜援金額、提高綜援的私樓租金津貼
政府要訂立各行業最低工資 實施「失業保險」(包醫療保險) 提供「單身住所」,簡化申請程序及等候時間
29
新來港婦女的意見 擴闊培訓課程的範圍 開創工時較短的工作,即使未能完全自力更生,亦可提升自信 同時減低綜援金的限制
30
長者的意見 不要再減綜援金 對長者醫療服務有承擔
31
青年人的意見 改善就業環境 開創職位 減少合約制,以免剝削工人 設立最低工資,保障低收入人士 加強培訓課程
32
非政府機構可做些什麼﹖ 單親家長的意見 1.託管服務: 2.單親家長及小朋友容易有情緒問題,需要及早提供情緒支援服務,以免惡化
託管服務的時段未能配合家長的工作時間 託管服務大多數只限小學生,沒有提供給初中低班學生 減低託管服務的收費及提供交通費資助 2.單親家長及小朋友容易有情緒問題,需要及早提供情緒支援服務,以免惡化
33
中年失業 / 低收入者的意見 志願機構對失業人士較為了解,舉辦「招聘會」或培訓,實用性高、有跟進個案
提供一個住處,甚至是收信的回郵地址,方便求職聯絡之用 「提供心理輔導,幫助同路人互相勉勵」 「教會的服務不要強調傳教,因為會有抗拒」
34
新來港婦女的意見 勞工處的就業服務未能見效,非政府機構作為轉介、推薦,成功受聘的機會提高
舉辦收費便宜的活動,建議金額為20-30元,能增加參與活動的次數及機會 舉辦新來港人士講習班,以適應新環境及加強支援網絡 情緒支援 提供心理輔導 提供義工機會,或舉辦小組討論,互相勉勵 託管服務 延長託管服務的時間 調低收費、或提供津貼
35
長者的意見 滿意現狀
36
青年人的意見 提供收費便宜的活動 提高主動性,主動協助貧窮人士 提供心理輔導
37
現時服務需要改善之處 1. 居住方面 單親家庭面對變動,對居所有特別需要,加上遷就子女上學,不可輕易遷往其他區,希望就近分配公屋
公屋政策不應歧視綜援戶 (單親家長) 政府把空置的公屋,提供給露宿者入住、簡化手續 (中年失業/ 低收入人士) 屋租昂貴 新移民家庭有新成員加入,使地方狹窄,子女學習、活動空間 輪候調遷的時間長 (新來港婦女)
38
2. 社會保障 希望增加生果金。因為有長者因略有積蓄,未合資格申領綜援,又怕未來身體有病,故不敢花錢,生果金成為他們主要生活來源。 (長者)
希望增加生果金。因為有長者因略有積蓄,未合資格申領綜援,又怕未來身體有病,故不敢花錢,生果金成為他們主要生活來源。 (長者) 綜援金額不足夠 綜援制度要更有彈性,鼓勵自力更生,因應個別需要作出調整,例如加強「低收入綜援」 (新來港婦女) 綜援制度僵化、限制多,未能因應個別需要作出調整 從新考慮強積金制度,讓僱員解決燃眉之急,例如50歲而失業者可以取回供款 (中年失業) 維持綜援金達到合理水平,免去減綜援金的影響 (青年)
39
3. 就業 開創一些工作時間較短的職位,甚至是散工,讓單親家長可以兼顧家庭,同時盡量自力更生 (單親家長)
開創一些工作時間較短的職位,甚至是散工,讓單親家長可以兼顧家庭,同時盡量自力更生 (單親家長) 從新考慮資歷認可制度,以免做成低技術、低學歷人士就業困難 (中年失業 /低收入人士) 協助找尋工作,不需靠綜援,收入可從扣除綜援 (新來港婦女)
40
4. 培訓 曾被拒絕申請,希望放寬培訓課程的收生限制 完成培訓課程後,希望有見習機會 希望機構會介紹及推薦,提高就業成功率 (單親家長)
希望機構會介紹及推薦,提高就業成功率 (單親家長) 再培訓課程與經濟發展配套及銜接 (中年失業) 擴闊培訓課程的範圍 (新來港婦女)
41
總結 貧窮人士對理想生活沒有幻想,只對基本生活有期望 貧窮是生活現況,也是基本生活的匱乏
貧窮不單是物質匱乏,也同時是歧視和排斥,包括自我排斥 貧窮對個人情緒、子女(青年)成長、家庭關係及社會網絡的維持或發展都有影響 貧窮人士較希望能自力更新,不希望靠綜援,綜援只為不得已的方法 協助培訓及就業較綜援更重要 社會應協力減少對貧者的標籤及歧視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