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疱性类天疱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疱性类天疱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疱性类天疱疮

2 病例 患者:付先生 年龄:56岁 主诉:全身红斑、水疱,瘙痒2月余。

3 病例介绍 一般资料 : 42床,付某某,男,56岁, 主诉: 全身红斑、水疱,瘙痒2月余。 生命体征 : T 36.7℃, P 91次/分,R 23次/分, Bp 129/89mmHg 现病史 : 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躯干部出现红斑,上有大小不一 水疱,不易破溃,伴瘙痒。红斑、水疱逐渐增多,累及面、四肢。 诊疗经过:22天前就诊于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病理报告示符合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甲强龙(40mg×5天,60mg×5天,80mg×12天),环磷酰胺0.6g静滴×4次,人血白蛋白10g 静滴×5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异常。

4 病例介绍 皮肤科查体: 颊粘膜少量糜烂面,头面、躯干、四肢、手足散在或密集性分布红斑,张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
初步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

5 大疱性类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
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血清中和基底膜处存在IgG型的抗基底膜带抗体

6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BPAg) :位于表皮基底细胞,是基底膜带透明层半桥粒的结构成分
BPAg1 (BP230):分子量为230kd,是位于半桥粒斑块内的胞内蛋白 BPAg2 (BP180):分子量为180kd,是跨膜蛋白,胞内部分位于半桥粒的斑块内,胞外部分位于基底膜带内 二.大疱性类天疱疮抗体(抗BPAg抗体,抗基底膜带抗体) 抗BPAg1 (BP230) 抗体 抗BPAg2( BP180) 抗体 :致病性抗体

7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表皮下水疱形成 该抗体与半桥粒处BPAg结合,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对表皮基底细胞层透明层间的连接起损伤作用,形成裂隙或表皮下大疱

8 临床表现 好发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 好发于胸腹部和四肢近端,也可遍布全身
典型损害为外观正常的皮肤或红斑的基础上发生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疱液清亮,少数可呈血性,疱不易破,即使破裂后糜烂面也易愈合,尼氏征阴性。 口腔粘膜损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天疱疮,即使发生也较轻微 自觉瘙痒 Nikolsky征的中文简称,又称棘层细胞松解现象检查法,是皮肤科常用的体格检查 方法之一,用于检查水疱和大疱的位置在表皮内还是在表皮下。尼氏征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 (1)牵扯患者破损的水疱壁,尼氏征阳性者可将角质层剥离相当长的一段距离,甚至包括看来是正常的皮肤。 (2)推压两个水疱中间的外观正常的皮肤时,尼氏征阳性者角质层很容易被擦掉,而露出糜烂面。 (3)推压患者从未发生过皮疹的完全健康的皮肤时,尼氏征阳性者很多部位的角质层也可被剥离。 (4)以手指加压在水疱上,尼氏征阳性者可见到水疱内容物随表皮隆起而向周围扩散。 (5)在口腔内,用舌添及粘膜,可使外观正常的粘膜表层脱落或撕去。

9

10 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 组织病理: 表皮下水疱,疱顶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无棘细胞松解。水疱内为纤维素构成的网架,含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真皮内有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11 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 免疫病理 :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90%以上可见IgG和C3在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其中C3较IgG的阳性率高
偶尔可见IgM和IgA

12 其他的实验室检查 间接免疫荧光( IIF): 70%以上的BP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抗BPAg抗体
50%的BP患者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IgE水平升高 活动期血沉可增快,在反复发作的病程长的患者中还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免疫病理

14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与表皮内水疱病---天疱疮的鉴别: 天疱疮发病年龄低于BP,中年人居多
为松弛性水疱、大疱,壁薄易破,多显露为糜烂面,尼氏征阳性,无瘙痒;常伴有粘膜损害 组织病理为棘细胞松解,表皮内水疱和裂隙;DIF表皮细胞间有IgG和C3沉积;IIF血清中天疱疮抗体阳性或IBT血清中抗体结合分子量为130kd和/或160kd等

15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与同为表皮下水疱的其它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鉴别:
如疱疹样皮炎、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瘢痕性类天疱疮、妊娠疱疹、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免疫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临床表现,病史等可鉴别

16 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新皮损的发生和严重瘙痒等症状 一.一般治疗 加强支持疗法,给予富于营养的易消化饮食 适量补充血浆或白蛋白
防止发生水、电解质失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二.局部治疗 对过大(>2cm)的大疱可用针筒将疱液抽出,否则张力过大且难以自行吸收 如有糜烂面或粘膜损害出现其处理方法可参考天疱疮的治疗

17 治疗 三、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首选,分为系统和局部 1)系统药物治疗:泼尼松0.75 mg/(kg/d)和1.25mg/(kg/d)在21天和51天时的治愈率无差别,但前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 2)外用药物: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冲击治疗,根据体重和水疱数,涂抹全身,头面部除外。 2、其他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18 治疗 四、其他治疗: 对轻症患者可用米诺环素0.1g/d或红霉素1-2g/d,连续1-2个月,与大剂量烟酰胺1.5-2g/d合用。
以上药物也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19 病例 本病例治疗: 甲强龙120mg+环磷酰胺0.8g+米诺环素0.1g/d 人血白蛋白 外用药

20 THANK YOU


Download ppt "大疱性类天疱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